蘇聯憑什麼跟美國爭霸了半個世紀?

第一軍情

眾所周知,二戰結束後,年紀輕輕的蘇聯一躍成為比肩美國的超級大國,還跟它展開了冷戰,甚至在某些方面技高一籌,嚇得歐美強國噤若寒蟬。

談論蘇聯的時候,自然繞不開他強大的軍事實力,數以萬計的先進坦克和核武器,這些就連美國都要怕三分。拋開這些來說,強大的蘇聯給我們另外一個印象則是窮兵贖武,百姓貧困,社會發展落伍。但實際上這些都是一些誤解。在不少的影視劇中,我們往往看到的是蘇聯百姓穿的破舊不堪,生活壓抑。但有一個不能否認的事實是,蘇聯經濟受到了“斯大林模式”的嚴重影響,其產業結構嫉妒不合理,過分注重重工業而忽略了輕工業和農業的發展。

而恰恰這些都是表象,1980年的時候蘇聯人口為2.6億人,國民總收入達到了0.7萬億美元,人均為2667美元,同時期的美國人口為2.2億人,國民總收入為1.05萬億美元,而人覺4730美元。從中可以看出,蘇聯人均GDP跟美國相差56%,似乎表明上看去很窮。但實際上,這些都是西方國家對蘇聯經濟制衡的結果,曾有人提到,蘇聯本國匯率估算了一筆28萬億美元的國家財富,但經過美國一“估價”立刻縮水稱幾萬億美元,由此可見,蘇聯真是的經濟水平要比這個GDP數字龐大的多。

要知道,在計劃經濟體制下,蘇聯人的住房,醫療和教育都是免費的,剩下的就是花錢找樂子了。而美國雖然收入高,但花錢的地方也多,而且蘇聯還實行“十年義務教育”,重視教育設施的建設,幾乎每個偏僻山村都有學校,這種教育投資為蘇聯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科學家,另外,蘇聯的生活資料也不窮乏。1990年,蘇聯紡織品產量達到了71億平方米,是美國的178%,乳製品為9060萬噸,是美國的155.4%,財政方面為4572億美元,跟同時期的美國4659.4億美元基本不相上下。

所以說,蘇聯跟美國的貧富差距並不大,由於西方輿論的誤導,矇蔽了世人的眼睛。在冷戰時期,還有不少歐洲人都移民到了蘇聯,熱衷的就是蘇聯的免費教育,醫療和豐富的生活資料。這就是為什麼蘇聯能跟美國硬懟50年的主要憑仗。


第一軍情

上世紀是美蘇.爭霸的世紀!自二戰結束後,老牌西歐國家走下坡路,新興的美國開始稱 霸世紀,與此同時,經過十月革命後的蘇聯也建立了強大的重工業體系,具備了與美國一較高低、爭當全球.霸.主的資本!歷經半個多世紀的較量,蘇聯積累了先進的軍工技術,一度與美國抗衡!下面讓我們一起來揭秘蘇聯的“四大絕密武器”,在當時可是遙遙領先與美國的哦!

第一:質子火箭!“質子”號火箭研製於20世紀60年代中期的蘇聯,現為俄羅斯擁有的發射能力最強的運載火箭,強於中國和日本所研製的任何一種火箭,與美國的大力神4型及歐洲航天局的阿麗亞娜5型火箭處於同一水平。

質子火箭的研製源於與美國激烈的太空角逐!使用劇毒的可貯存液體燃料,起飛重量高達640噸!

第二:核動力潛艇航母!冷戰時期,美國航母在全世界暢行無阻,令蘇聯甚是頭疼。717核動力潛艇航母就是在這種背景下研製出來的——建造一艘排水量與美軍航母相當的潛艇!

蘇聯設計師為這艘核潛艇設計了可攜帶坦克和裝甲車的能力,並能深海下潛到美國後院,故又稱“水下航空母艦”!

第三:蘇-K7重型戰略轟炸機!K7是最早的能夠攜帶核彈的轟炸機,對蘇聯形成有效的空中核打擊威懾起到了重要的推進作用。美國人感嘆道:K7是世界上最無情的終極武器、空中戰列艦!

1933年8月11日,K-7進行了第一次試飛。飛機的翼展達到53米,厚度有2.33米,令其擁有巨大的航程和載重量!在機翼兩側安裝了6臺700馬力級別的發動機,並在機身的後面增加了第7臺推進式的發動機,可飛行5000公里,達國際頂尖水平!

另外整架飛機被7.62毫米機槍和20毫米機關炮密佈,沒有射擊死角,並可攜帶16噸的炸彈,形成一個巨大無比的空中飛行堡壘!

第四:地效飛行器!是一種利用翼地效應飛行的飛行器,結合了飛機與氣墊船兩者特點的飛行器。貼近水面(或地面)時,可以大載荷,遠航程,省燃料的自由高速飛行和高速航行。

由於美國海軍形成了以航母為核心的超強戰鬥力,故蘇聯專門以攻擊航母為出發點研製了地效飛行器!地效飛行器在巡航飛行階段不與水面直接接觸,進而大大減少了航行時的阻力,提高了機動性能。比比大多數高速艦艇也快3-5倍,比一般艦船高10-15倍!

“雌鷂”號地面飛行器由蘇聯研製,體積龐大還怪異,能夠以800千米的時速將850名士兵運送到世界各地,航程達7500千米,且不會被任何雷達發現!故又被美國軍方稱為“裡海怪物”!當初設計的目的就是為了襲擊美軍的航母戰鬥群。


愛唱歌的月兒

第一,蘇聯並非跟美國爭霸半個世紀。在斯大林時期,蘇聯沒有爭霸的念頭。當時,蘇聯一直在試圖獲得戰略主動權,根本沒有強大到能和美國爭霸的程度。蘇聯從立國之初就遭到資本主義世界的圍攻和干涉。二戰之中,蘇聯付出巨大犧牲,為戰勝法西斯的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因此而獲得西方大國的認可,從而承認其大國地位。這就是安理會常任理事國。

但是,很快雙方就出現裂痕。裂痕的根源是雙方的互不信任。蘇聯有被包圍的恐懼,因此希望尋求儘可能安全的戰略空間。但是這種恐懼的表現形式卻是“咄咄逼人”、“進攻性”。因此,美國開始聯合英法等西方大國遏制蘇聯。

到了赫魯曉夫時期,蘇聯的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逐漸提升,甚至在導彈、衛星等高端科技方面略微領先美國,從而增強了蘇聯戰勝美國的信心。這個時候開始,蘇聯有了爭霸的想法。而到了勃列日涅夫時期,蘇聯的科技優勢已經沒有了,經濟增長主要依靠石油出口,但是趕上了高油價時期,通過大力投資軍工技術,特別是核武器,在軍事力量上與美國達到均衡,從而構築起美蘇兩極格局。但是,這個時候的蘇聯,雖然看起來風頭正盛,但是已經是外強中乾、強弩之末。

第二,美蘇爭霸的核心不是軍事,而是意識形態。美蘇爭霸以美國遏制蘇聯為主。美國為什麼遏制蘇聯?因為蘇聯的意識形態引發所有資本主義國家的恐懼。如果蘇聯只是強大、擴張,那麼美蘇之爭就只是地緣政治衝突,和十九世紀的大國爭霸沒有區別。蘇聯就可以在大國之間縱橫捭闔。但是因為蘇聯的意識形態與整個西方世界截然對立。蘇聯就只能在非西方世界擴展影響,和西方世界打意識形態的“陣地戰”,也就是拉攏意識形態的盟友。兩國通過經濟和軍事援助,在亞非拉地區扶持和拉攏支持自己的盟友,推廣自己的政治經濟制度。在冷戰之初,共產主義意識形態處於上升期,不僅在亞非拉地區,就是在日本、歐洲都有很多支持者。美國只要通過CIA輸送大量資金,防止共產黨在這些地區上臺。但是隨著蘇聯的外交政策越來越具有地緣政治色彩,而缺少了理想主義色彩,共產主義和蘇聯的號召力下降了,或者說,蘇聯的軟權力優勢開始消失。這種消失最突出的就是,蘇聯武力干預波蘭、匈牙利事件、武力中斷布拉格之春改革。連最核心的盟友都不想跟著你幹了,而且你不惜動粗來控制自己的小弟,那你這個大哥的威望也就到頭了,美蘇爭霸也就要謝幕了。

總而言之,蘇聯是冷戰以來,唯一一個能夠在軟權力、硬權力上都和美國平分秋色的大國。這一點,今天的任何一個大國都不能望其項背。


萊蒙夫人

蘇聯能和美國抗衡半個世紀,靠的是硬實力:強大的情報系統、強大的軍事實力、、強大的工業實力(軍工)、國內豐富的資源。

一、克格勃

這是蘇聯的特工組織,全稱“蘇聯國家安全委員會”,存在於1954年到1991年,以實力和高明著稱於世。與美國的中央情報局、英國的軍情六處、以色列的摩薩德號稱“世界四大情報組織”。

克格勃巔峰時期人數達到50萬以上、活躍在世界各地進行刺殺、刺探、策反等特工活動,還有大量的美女特工。 蘇聯女諜

諜報工作是看不見的鬥爭,克格勃為蘇聯稱霸做出了舉足輕重的貢獻,世界各地的情報為蘇聯的戰略提供了有力的幫助。

二、軍事實力

1、二戰結束後,蘇聯兵力達到史無前例的1200多萬,飛機8萬架、坦克5萬、火炮和迫擊炮50萬門左右,冷戰期間一直維持在500萬左右的兵力,在冷戰期間蘇聯的坦克部隊始終比美國強大。

2、1949年蘇聯爆炸了第一顆核彈,隨後在整個冷戰期間猛追美國,終於在80年代左右超過美國,數量上是美國的近2倍。

美蘇30年核彈數量對比

3、蘇聯的核潛艇比美國的牛掰、蘇聯的戰略轟炸機不比美國差、戰鬥機性能不比美國差、蘇聯的導彈技術來自德國,不比美國差,甚至某些方面強於美國。(一些專業性術語和數字不一一累述)

4、這樣說吧,當時美國海軍第一,蘇聯陸軍絕對第一,空軍相差無幾,核彈數量後期蘇聯強於美國,這也是蘇聯的底氣和資本吧。

三、強大的工業實力

1、蘇聯成立後進行了3個“五年計劃”,前兩個完成,後一個由於蘇德戰爭爆發而未完成,但是也基本建設成了蘇聯的工業體系。

2、二戰前蘇聯已成為歐洲第一工業大國,整個二戰期間生產了13萬架飛機、10萬輛坦克、80萬門火炮和迫擊炮,輕武器更是不計其數。

3、德國戰敗,蘇聯搶奪了大量德國的工業設備和工程師,使得德國工業,特別是軍工體系更加強大和向精良化發展。

4、蘇聯的國策是優先發展工業,特別是重工業,這一政策在戰爭期間得到更強的執行,而使得蘇聯的工業更強大,軍工也可以媲美美國了。

四、資源豐富

蘇聯時期,國土面積2200萬平方公里,國內的油氣、鋼鐵、煤炭等各種礦產資源基本不用進口,為工業發展和製造提供了強有力的保證。

無與倫比的戰略縱深,整個歐洲加美國都比不了。

以上就是蘇聯對抗美國的實力。


小小羅羅蛛

因為這根本不是體制問題啊!

比起蘇聯,中國的底子差得不是一點半點,如果說蘇聯實在廢墟上重建,那麼中國就是老毛說的“一張白紙”,因為廢墟之上還有會建造的工匠,而白紙則什麼都沒有,是真的什麼都沒有。。

中國在現代化工業化過程中的的落後是全方位的,尤其是文化和政治方面,古老的農耕特色很大程度上與工業化牴觸,對外學習是被侵略以後才開始的,是被動的,效果差,而俄國的學習是彼得大帝在康熙年間就瞭解到工業化的意義主動學習的,效果良好,而魏源林則徐等人比他晚了一百四十餘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則晚了二百四十餘年!差歐美更是三四百年啊!所以中國在這六十年裡要還四百年的欠賬,不侵略,不殖民,發展到目前這種水平的成就在世界上是絕無僅有的,其中舉國體制居功至偉,蘇聯也一樣,中國是龜兔賽跑裡的兔子,而歐美強國是那隻先發的烏龜(其實也是兔子,跑得很快)。

舉國體制並不是完美的體制,但是在落後國家進行工業化的過程中這是目前唯一成功過的道路,是落後國追趕的法寶啊。

在科技方面,蘇聯也是追趕者,歐美的先發優勢極其巨大,但是蘇聯集中力量搞的部分很快就追了上來並且反超,比如人類第一次進入太空就是蘇聯人,這時候美國人沒有理由指責蘇聯間諜了,反而是大罵政府不集中力量點亮科技樹,當技術積累到一定程度,創新也就有了。

東歐(主要是德波)的機械設備、科學從業者、熟練技工,大量被押送往蘇聯,幾乎是躍升式補充。

鑑於蘇聯二戰中被破壞的程度,49年就完成了核武器,比美國人預計提早三年,引起了美國的反間諜浪潮,事實上,蘇聯國家在科技間諜上頗有建樹(想想太平洋學會之類)。

至於後來冷戰期間的強大表象,導彈也好裝備技術也好,大多和野牛B52間的“轟炸機差距”一樣,屬於虛張聲勢的效果。

蘇聯軍工素來粗糙,工藝很差。到了冷戰後期在動力系統、控制系統、信息系統這些關鍵軍事科技領域以及機械工藝上,被歐美日本遠遠甩開,解體後至今,俄軍素質裝備甚至已經全面落後中國了。

如果要問二戰前的蘇聯崛起,則是世界大蕭條環境下,技術人員大批失業,前往蘇聯謀職。

蘇聯當時是世界上最大的技術資本輸入國,持續了許多年。工業崛起。

另外美國的援助起到很大作用,不要低估美洲大陸的孤立作風和和平態度,三大鋼鐵廠、第聶伯河水電站之類,都是美援。貌似以前有過紀錄片,美國工程師與蘇聯工程師的待遇區別是,美國工程師在結束工作後可以享受度假

觀賞


荒誕歷史策劃者

蘇聯在二戰時期為二戰的勝利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並且還是第一個攻入德國首都柏林的國家。 所以二戰後作為主要戰勝國的蘇聯得到了巨大的利益,不僅從德國獲得了大量的資源和財富,最重要的是獲得了德國各種科技資料以及人才,再加上蘇聯自己的積累,二戰後的蘇聯科技和工業能力像坐了火箭一樣突飛猛進。後來作為社會主義國家領袖的蘇聯和資本主義國家的老大美國進行了長達幾十年的美蘇爭霸。當時的美國不管在軍事上還是經濟上已經成為世界上第一強國。而蘇聯之所以能夠與美國對抗幾十年不落下風是有很多方面原因的。



首先,蘇聯有完整的工業體系。在重工業方面極具優勢,強大的工業能力是強大軍事實力的保障。所以擁有強大軍事能力的蘇聯在軍事方面與美國相比毫不遜色,甚至在一些方面領先美國。比如在航天航空科技方面蘇聯曾一度領先美國。

第二,資源豐富。雖然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蘇聯進行了經濟封鎖,但蘇聯地大物博,資源豐富,蘇聯完全可以靠自己的資源自給自足。 蘇聯石油天然氣豐富,在動力能源方面也不需假借他人之手。
第三,社會制度。作為社會主義國家的蘇聯,由於體制的關係,可以集中精力辦大事。例如蘇聯的五年計劃,蘇聯大力發展其重工業,所以蘇聯重工業十分發達。但蘇聯錯就錯在了經濟發展不平衡,當時的美國在市場經濟的環境下,各行各業發展迅速。而蘇聯除了在重工業和教育,醫療方面發展良好之外,輕工業可以說是一踏糊塗,甚至連國民基本的日用品都難以滿足。有強大的工業實力卻無法讓老百姓過的更好,所以在蘇聯後期國家開始搖搖欲墜,再加上官員的貪汙腐敗導致蘇聯開始從內部瓦解,最終解體。美國也一躍成為世界霸主。


西山軍武

由15個志同道合的國家自願組合的全球最大的國家叫蘇聯,是全球第一個實行社會主義制度及計劃經濟政策的國家。

列寧的接班人斯大林成為蘇聯最高權力掌控人後,蘇聯的軍事力量得以空前重視和快速發展。其軍隊人數在相當一段時期高達一千一百萬。相對於軍事建設,基礎工業的發展則明顯緩慢。農業則推行集體制的農莊模式,生產力發展最遲緩。

二戰勝利後,美國欲把日本在中國東北掠奪的財產全部無條件歸還中國。羅斯福的理由是中國為抗日作出了長時期的奮鬥併為之付出了巨大代價。

蘇聯在簽訂《雅爾塔協議》時卻強硬地向羅斯福要求,要恢復俄國在日俄戰爭中失去的在東北的全部特權。理由是不如此,蘇聯則無法向自己的人民交待為什麼要出兵中國東北協助抗日。

由於多種歷史原因所致,中國的工業在那特定歷史時期又以東北工業化程度最高。蘇聯人在《雅爾塔協議》後,就對東北工業進行拆毀。僅鞍山鋼鐵廠的拆毀,蘇聯就派中校一名技工八十名,再加上日俘八百餘名,耗時四十餘日。他們認為有用的,運回蘇聯;運不走的,就地銷燬。奉天飛機制造廠全部機件則全部遭蘇聯人拆運一空。其他各工業企業自然也難逃此劫,不同的只是拆毀程度上不盡一致而已。

蘇聯自誕生後在高舉的旗幟是社會主義,實行的是一元化一體化領導。一九三二至一九三三年間,烏克蘭大饑荒爆發,死亡人數達二百五十萬至四百八十萬。斯大林開展肅反運動,至少一百五十萬人遭殺害。赫魯曉夫時代,又先後發生"匈牙利事件″和"波茲南事件"。這兩個事件都是反蘇聯政權,以蘇聯出兵鎮壓收場。

一九四九年八月二十九日,蘇聯第一枚原子彈試驗成功,在繼美國後成為全球第二個擁有核武的大國。

蘇聯和美國的冷戰從一九四六年三月正式拉開序幕,這也可以視為美蘇爭霸的開端。

二戰後的歐洲,最慘的是廢墟中的德國,但英國、法國等戰勝國實際也因戰爭受到嚴重創傷。

與蘇聯乘機掠奪同為戰勝國中國東北工業資源不同,美國人遠比蘇聯人高明多了。

從一九四七年七月起,為了拯救經濟嚴重受挫、民生凋敝的歐洲,美國推出了馬歇爾計劃。除以蘇聯為核心的社會主義陣營國家外的其餘歐洲國家,可以參加經濟合作發展組織(0EcD)接受美國包括資金、技術、設備等各種形式的援助合作。

這種及時雨的援助,是輸血再造血。從一九四八年至一九五二年,歐洲工業經濟在恢復中發展,工業增長達35%。

蘇聯和美國如何爭霸?冷戰不是熱戰,冷戰的顯著特徵是蘇聯和美國在政治、經濟、軍事、科技上以提升綜合國力上的比拼。在國際上兩國是在意識形態領域和軍事力量的影響力號召力上的大較勁。

美國有北約,蘇聯有華約;東西方兩大軍事力量。在政治上在意識形態領域,蘇聯有社會主義大陣營;美國有資本主大陣營。

蘇聯擁有舉世無雙的龐大軍隊,又不斷向擁有更具威懾力的核武目標進軍的壯志雄心,美國則以扶持歐洲各國提升其綜合實力為已任、進而加強凝聚力的大志。

蘇聯和美國爭霸的時期實則不足四十年,因為蘇聯在一九九一年十二月份即解體了。

個人並不認為蘇聯是由於和美國爭霸中失敗,美國實際上也沒打敗蘇聯。蘇聯人敗給自己。

首先,蘇聯太自以為是,自以為掌控了意識形態領域的戰無不勝的思想武器。其次,對軍事力量過於迷信。這筆龐大的軍費開支足以讓他們氣喘吁吁。再其次,疲於自我折騰,導致內部分裂。

……

美國不能打敗蘇聯,是蘇聯內部堡壘不堅實,自行倒下去的。美國人只不過是順勢而之,撿了個天大便宜!


北斗星2013727

蘇聯和美國爭霸的時間大概是從1956年到1985年這個時間段,之前的斯大林時代以及斯大林死後的那三年,蘇聯沒有和美國徹底交惡,而1985年以後,蘇聯因為自己國內的問題,也完全放棄了與美國的對抗。所以美蘇之間的徹底交惡大概就持續了29年,不到半個世紀!

其實以蘇聯的國力,能和美國對抗了接近三十年,也算是個奇蹟了,因為他的經濟大概只有美國的不到1/3,軍事實力也明顯弱於美國,按照某個學者的說法,蘇聯全部的實力最巔峰的時候大概是美國的40%,這樣的比例,蘇聯去和美國爭霸,有點兒不自量力。

這個裡面當然有美國國家外交政策的原因,美國自從南北戰爭後開始,他的外交政策是非常惰性,不具有高度擴張的性質,很多時候以維持現狀為主。在蘇聯已經佔領東歐和中歐地區的情況下,美國並不想通過戰爭將蘇聯趕回俄羅斯,而是通過遏制圍堵的方式,限制蘇聯的擴張。而蘇聯,那它的經濟體制效率很低,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也很低,按照一種的說法就是蘇聯基本上是靠將自己國家老百姓的錢拿出來,搞的各種的擴張活動,但這種事情註定不能持久,一代人的時間就結束了!


帝國曆史觀察者

一、蘇聯是二戰最大貢獻之一,當仁不讓成為聯合國僅次美國的常任理事國。


蘇德戰爭是二戰歐洲主要戰場,1941年6月22日德軍兵分南北中三路突入蘇聯,1941年9月30日,德軍74個師約100萬人,兵臨蘇聯首都莫斯科城下,莫斯科保衛戰成為蘇德戰爭關鍵轉折點。

德軍進攻路線圖




蘇聯紅軍取得莫斯科保衛戰、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勝利後,反攻橫掃東南歐,解放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匈牙利、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波蘭等國。1945年4月30日蘇聯紅軍的三名士兵將蘇維埃的紅旗插在了柏林國會大廈的樓頂,蘇德戰爭蘇聯紅軍勝利告終。


正因為蘇聯紅軍在二戰傑出功勳,同時羅馬尼亞、南斯拉夫等東歐國家成為社會主義陣營國家。由於蘇聯紅軍在二戰中傑出功勳,在二戰勝利成果聯合國安理會分配中取得一國(蘇聯)三席(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並出任僅次美國的常任理事國地位。


二、華約是蘇聯抗衡西方軍事手段與地緣政治格局的產物。


1955年5月14日蘇聯、東南歐(不含南斯拉夫)、東德在波蘭首都華沙簽訂華沙公約組織,在歐洲對抗歐美西方陣營的北大西洋公約國家,北約與華約兩大軍事集團成立,標誌著二戰後冷戰開始。


三、社會主義制度及其共產主義意識形態是蘇聯重要法寶。


十月革命勝利以後,蘇聯建立社會主義制度並在建設中取得巨大成就,社會主義制度在蘇聯展現出旺盛生機和活力。二戰勝利後蘇聯紅軍解放法西斯統治下波蘭、羅馬尼亞、捷克斯伐洛克等東南歐國家,建立社會主義制度及其共產主義意識形態,咱們世界東方大國在毛澤東等一代偉人領導下推翻三座大山,建立社會主義國家,亞非拉人民在社會主義制度及其共產主義意識形態指引下走向國家獨立、民族解放、脫離殖民統治。


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二戰後得以顯示,以蘇聯為代表社會主義建設,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綜合國力有了很大提高,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相應地人民群眾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也有了明顯的改善。衝擊西方資本主義制度,推動亞非拉等第三世界國家選擇社會主義制度,社會主義陣營不斷擴大。


浮雲悠思

二戰結束後,民族主義和反殖民統治成為潮流,共同的意識形態讓美國只能與英法站隊。中共在大陸的勝利以及韓戰牽制住美國,讓斯大林騰出手消化了東歐。蘇聯通過代理人戰爭牽制美國。五零年代韓戰,蘇聯出武器裝備,中國出人,搞定東亞。六零年代的越戰,蘇聯出武器裝備,中國又是出人出裝備,越南的統一牽制住了東南亞。在非洲和中東及南美,有埃及、古巴。在歐洲,蘇聯為首的華約與北約抗上,這樣到七十年代初蘇美勢均力敵。因為老大老二鬧翻了,甚至發生邊境衝突。中國的重新站隊,讓蘇聯面臨兩線作戰。同時里根的星球大戰騙術吸引了蘇聯軍備競賽的大量資金,中東石油組織與美國聯手,壓抵油價,讓蘇聯經濟重創,連帶東歐及古巴。美國圍剿古巴,中國已成功壓制越南,蘇聯的輸血政策已苦不堪言。北極熊的領土擴張的民族特性註定讓歐洲恐懼,所以美國歐洲對俄羅斯的抑制是註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