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长城第一台

万里长城第一台

镇北台在陕西榆林红山之巅,无定河畔,因地势高而称“台”,取威镇北方之用,故而叫“镇北台”,建于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建筑雄浑古朴、粗犷大气,与山海关、居庸关、嘉峪关并峙比肩,又称“万里长城第一台”。

走近镇北台和无定河,一个宏大而苍老,一个柔美而静谧。抚今追昔,一种历史的沧桑感和现实的平和感在内心交织出现。

镇北台、无定河曾同样发挥了军事防御作用。明朝时期,在毛乌素沙漠和黄土高原交界处建造的镇北台,与东面的山海关和西面的嘉峪关遥相呼应,既阻挡了塞外大漠风沙,又形成了西北的屏障。因为建在无定河的干流,水源条件好,在此驻兵也便于屯田自给,利于攻守。在当时,镇北台、无定河起到过军事防御的作用,只不过一个是人工构筑,一个是天然赐予罢了。

镇北台、无定河曾同样目睹了民族的冲突与融合。镇北台附近的烽火台和城堡,一方面起到防御和威慑外族的作用,使境内外得以安宁;另一方面,它又阻隔过蒙汉之间的交流互通。无定河,横贯榆林市区及内蒙古自治区南端,在干旱少水的环境下,它渗出珍贵的水资源,在峡谷深沟中汇成河流。羸弱的无定河一路走来,滋养了蒙汉两族人民。如果说,镇北台曾阻隔过蒙汉两个民族交流的话,那么,无定河又开创了蒙汉“一家亲”、共饮一江水的局面。

万里长城第一台

镇北台、无定河曾同样见证了历史的变迁。镇北台伫立的前一百余年,见证了明朝的统治。同时,世界正焕然一新、发生巨变。而中国却正在几道长墙之中,走向无可奈何的封闭与落后。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它告诉我们,一味地广筑墙,并不能保证长久稳固、繁荣向前。追溯历史,少数民族、北方游牧民族南下和内地的汉族向北迁徙,民族之间这种迁徙互动很多。民族间的团结往来,国家间的交流互往,才能促进发展,走向共同繁荣。

无定河是榆林市名副其实的母亲河,历经岁月的沧桑,今天,随着治理能力的提升,水利投资的不断加大,无定河综合治理工程已经启动。通过全线治理,将解决无定河流域供需水矛盾问题,全面改善生态环境,更加完善防洪体系,促进多种产业蓬勃发展。

穿越千年边塞烽火,走近镇北台、无定河,在中国的历史、文化长河中,它们显得厚重而悲壮,但在未来,它们将不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万里长城第一台

联系人:刘艳飞

邮箱:[email protected]

杂志订阅、广告合作与应聘

联系人:刘晓晨

邮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