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率的博弈|深化匯率市場化改革的十條建議

深化匯率市場化改革的十條建議

匯率的博弈|深化匯率市場化改革的十條建議

(中信出版集團2017年12月)

一、牢牢把握人民幣匯率選擇的主動權

開放經濟條件下,匯率是重要的經濟變量和政策工具,是統籌對內平衡和對外平衡的樞紐。從政策工具的角度看,匯率選擇不僅包括匯率制度,也包括匯率政策。其中,匯率制度確定的是國家匯率制度的基本取向,具有長期性、穩定性;匯率政策反映的是不同時期匯率水平的強與弱、供求的松與緊,具有短期性、可變性。任何時候都要避免因匯率政策的短期需要延誤了匯率制度的改革方向,更不能把短期政策長期化、機制化,制約匯率的資源配置和宏觀調控作用發揮。

二、匯率選擇沒有一勞永逸的最優解

從理論上看,固定匯率、浮動匯率和有管理浮動都各有優劣,關鍵是要綜合考慮經濟規模、發展狀況、內外環境和政策目標等因素,才能做到"兩害相權取其輕、兩利相權取其重"。關於最優匯率選擇的國際共識是,世上沒有任何一種匯率選擇適合所有國家,也沒有一種匯率制度適合一個國家的任何發展階段。中國歷史上的匯率制度演變,以及1994年匯率並軌以來在有管理浮動匯率制度框架下匯率政策操作的實踐,都符合這一基本共識。

三、經濟穩是貨幣穩的前提而非反之

雖然匯率選擇與宏觀經濟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但是匯率往往只是經濟基本面的外在表現,單寄希望於調整匯率制度來改善經濟是不現實的。在經濟本身的問題沒有得到解決的情況下,未必會有提振經濟的效果,積極調整經濟結構、處理經濟本身存在的種種問題才是根本辦法。當然,改革的同時如果能夠選擇適宜的匯率安排,則可讓經濟在未來輕裝上陣,起到錦上添花的效果。

四、中國的匯率匯率選擇需要考慮國情

中國是正在崛起的經濟大國,而大國政策選擇要優先考慮貨幣政策的獨立性,要在資本項目可兌換和貨幣國際化方面採取更為進取的策略,這就意味著,選擇清潔浮動乃至自由浮動應該是我國匯率選擇的必然結果。但另一方面,我國本質上還是發展中國家、轉軌經濟體——金融市場深化程度不足、國際金融一體化程度不足,尤其是金融市場化改革尚未到位,經濟機制不完善。全面深化改革強調既要發揮市場決定性作用,又要更好發揮政府的作用。

五、不要浪費匯率穩定創造的調整時間

當前無論採取穩定匯率、市場干預還是資本流動管理等操作,都是為未來人民幣匯率走向清潔創造條件,都是為國內經濟轉型升級爭取時間、創造條件。任何制度安排都是中性的,未來人民幣匯率市場化以後,並不意味著人民幣匯率必然升值或者貶值。無論是政府還是市場最終還是要逐漸適應匯率彈性的增加,樹立正確的金融風險意識。

六、政策公信力是匯率調控成功的關鍵

有管理浮動匯率制度的內在不穩定性值得重視,尤其是在市場存在貶值預期的環境下表現的尤為明顯。匯率貶值預期是一種自我複製、放大的正反饋機制。這個機制觸及了匯率"中間解"的核心難題——即匯率政策的可信度(中間價定價公式解決了"中間解"的市場透明度問題)。穩定市場信心,不但要靠政府與市場溝通,還要靠市場操作。

七、成功的匯率轉型需要謀定而後動

人民幣匯率最終走向自由浮動或者清潔浮動是大勢所趨,但從有管理浮動的此岸到自由浮動的彼岸,並不存在唯一的最優解。特別是經歷了"8.11"匯改以後,因為內外部不確定性大幅增多,更是大大增加了預測的難度。因此,無論選擇哪種匯率安排,關鍵不是評估它會帶來的好處,而是要防止低估它可能引發的風險。要在情景分析和壓力測試的基礎上做好應對預案。為提高人民幣匯率市場化改革承諾的公信力,可擇機對外宣佈一個走向匯率清潔浮動的時間表和路線圖,比如2020年以前,先實行不事先宣佈浮動區間的有管理浮動,即把匯率中間價真正變成市場可交易的定盤匯率並取消浮動區間,然後再到自由浮動。

八、成功的匯率轉型更在匯率本身之外

要充分享受匯率浮動帶來的好處,需要加快貨幣政策轉型,按照對內平衡優先的原則確立貨幣政策目標,在基礎上建立市場化的利率形成機制、調控機制和傳導機制,並進一步嚴肅貨幣紀律。同時,即使未來匯率自由浮動以後,為解決資本自由流動狀況下的"二元悖論"難題,資本流動管理也是不可或缺的。可藉機建立起一套跨境資本流動管理的宏觀審慎安排,更好地在進一步擴大開放過程中維護國家金融安全。當然,任何匯率制度改革或跨境資本流動管理措施,都不能替代經濟結構調整和改革,只是為經濟基本面的改善爭取時間。此外,還要加快包括外匯市場在內的金融市場建設,有深度、廣度的金融市場是抵禦跨境資本流動衝擊,維護匯率平穩運行的第一道防線。

九、夯實支持匯率平穩轉型的長期保障

恰如其分的宏觀政策以及結構性改革的推進是任何匯率制度能夠良好運行的長期保障。目前,需要從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經濟方式轉變、加快經濟轉型和升級、強化財政預算硬約束、加強國際協調等方面入手,為匯率改革創造有利的外部環境。

十、長遠看要實施強勢人民幣政策框架

推行強勢人民幣政策,不是要人為地持續推動人民幣匯率升值或固定在較高的水平上,而是要讓市場相信政府維護人民幣的信心和能力。強勢人民幣政策需要克服 "浮動恐懼",政府應適時、平穩地退出現時的外匯市場常態干預。在此基礎上,強勢人民幣政策的具體內涵是:做對利率比穩定匯率更加重要,加快利率市場化改革,讓匯率政策給貨幣政策鬆綁;匯率水平變化是結果而非目標,允許匯率根據經濟基本面情況短期波動;匯率政策是對外籌碼而非負擔,支持納入國際經濟政策協調但非單方國際義務,支持加強全球金融安全網建設和區域貨幣合作。

匯率的博弈|深化匯率市場化改革的十條建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