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在確實一二線城市發展得越來越好,那麼中國的三四線城市甚至那些縣城的未來呢?

官兒迷

首先說說“越來越好”這個說法,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工業化進程和城市化進程大幅提速,一二條線城市(主要是直轄市、副省級城市、發達省會城市等)在人口規模、建成區面積、摩天大樓、住宅小區、交通設施等方面急劇擴張,三四線城市(主要是一般省會、地級市和縣城等)雖然不如一二線城市擴張迅速,但是與以前相比,也獲得巨大的改變。

如果題目中所說的“越來越好”指的是人口增加、城區面積擴大、高樓數量增多等指標,那一二線城市確實是“越來越好”了。但是,與此同時,伴隨著城市的擴張、人口增長、房地產業受追捧,一二線城市也出現了很多“越來越不好”的城市病,比如交通擁堵、千城一面、治安惡化、房價畸高、霧霾嚴重、教育醫療資源緊張、社會保障沒跟上、市民幸福指數低等,從這個角度看,一二線城市並沒有發展得“越來越好”,這些問題在三四線城市也不同程度的存在。

再說說三四線城市的未來。在城市化的進程中,特別是在舊的行政區經濟模式下,一二線城市因為具有先天的政策扶持優勢,又能將教育、醫療、科技、交通、人才等資源聚集於一身,在城市競爭和發展中總是處於優勢,隨著城市不斷擴大,大型都市對資源的虹吸作用,使得三四線城市的發展越來越艱難。

三四線城市的未來在哪裡?國家給出的藥方是新型城鎮化,新型城鎮化的發展思路下,要實現城鄉統籌、城鄉一體、產城互動、節約集約、生態宜居、和諧發展,這就使得大中小城市、小城鎮、新型農村社區能夠得到協調發展、互促共進。

著眼於未來,三四線城市要想得到發展,應當注意以下幾點:

一是要主動對接和融入周邊大型都市區,接受核心城市的輻射,甘當衛星城。

二是要突出特色,與核心城市、周邊城市形成互補,共同發展,避免重複建設和惡性競爭。

三是做好產業升級,著力發展高新技術、互聯網、旅遊、康養、電商、基金、文創等新興產業,拋棄舊有的土地經濟、房地產經濟、資源型經濟。

以上!


地理答啦

應該明確的說,國家城市發展總體思路是:以點帶面,協同發展。具體的說就是一個特大城市帶動周邊城市一起向高標準,高質量低碳,綠色環保的共同發展模式。不會再像過去那樣,單打獨鬥傾斜式發展了。幾年前國家就出臺了小城市及小城鎮發展規劃綱要,集約式報團發展不是紙上談兵。

國家已經意識到過去的20年我國的城市經濟發展極不平衡,過去10年西部大開發就是要讓東西部城市發展縮小差距。西部大開發城市經濟發展的規模和經濟數據已經在迎頭趕上東部。表現最突出的就是成都,重慶地區區域性發展成效顯著。

那麼這些發展較好的一線或二線城市接下來的工作該怎麼做?拉動周邊以點帶面,建設成跨地區跨區域的城市群。比如成渝城市集群。成都和重慶已經不再孤立發展,隨著城市道路交通發展加快,特別是高鐵在各城市間貫通,半小時經濟圈,一小時經濟圈已經在形成。

下午在成都打打小麻將,茶館喝喝蓋碗茶,晚上就可以在重慶燙火鍋了。城市之間往返不再遙遠,可天上可地下。預計到2020年前,成都到北京乘高鐵就8小時以內。

城市集約化發展自然不會讓與之鏈接的小縣城小城鎮掉隊,鼓勵農民進城定居,農村土地可以流轉或出租。建設特色小鎮,挖掘旅遊資源,發展特色農產品,利用互聯網把農村優質商品賣到全國乃至全球。

城市交通發展到了一定成度,地球就是一個村了,距離就不是問題了。從杭州到歐洲貨運大大節約了時間成本。中國倡導的一帶一路建設已經成為現實,周邊國家和地區的人民都將受益。

所以火龍叔叔在此可以自信的告訴你,在歷史發展的滾滾大潮下,國家發展願景是一個都不會落下。我們有理由相信,不論是一線二線城市,還是小縣城,小集鎮都將發展成一種宜居宜商的城市經濟發展帶。不日就會實現,你我走著瞧吧。


火龍叔叔

從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城市化進程就開始明顯加快,內陸人口迅速向沿海城市轉移,京津唐地區、珠三角地區、長三角地區成為了經濟發展的三大核心驅動力,同時中國的城市也開始出現了明顯的分化。

北上廣深這四個一線城市都誕生在這幾個經濟帶,而一些二線城市也基本處在這些經濟帶附近及內陸省會城市,特別是一線城市發展已經遠遠的甩開了二三四線城市,哪怕是現在的處在第二梯隊的新一線城市與一線城市的差距也非常的大,無論是產業、人口、經濟、視野等方面依然差距很大,但是新一線城市在未來會有一些較大的發展,會像一線城市一樣吸收下級城市的人口,同時也會從一線城市吸納一些溢出來的產業。

而對於三四線城市而言,幾乎已經成為了一二線城市資源輸送地,人口將會向一二線城市集聚,但是這並不代表三四線城市沒有未來,可以從旅遊、生態、養老、特產等地方特色入手,打造具備地方城市特色的標籤,與一二線城市經濟發展進行良好的互補!


樓盤網

我國目前一二線城市,隨著過去幾十年的不斷建設,隨著更多人湧入了這樣的大城市,給這個城市注入了新的經濟元素和人文元素,催生了這些城市的迅猛發展,這勢頭還將繼續發展下去。但隨著各種元素的逐漸飽和,發展的速度要比原來放緩一些。



相對三四線城市,包括更多的縣市級城市,則這些年雖有舊貌換新顏的翻天覆地的變化,但將來還有非常大的發展空間。這是因為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的不斷推進,三四線城市主要接納的是來自周邊的農村改造“擠出來”的人口,例如三農政策,讓更多原來長期待在農村的人,通過一系列的政策引導,搬遷到這些城市,而把農田轉讓給了留下來的農業人口。目前這項工作正在加緊進行,未來農村和附近縣城將來個“大調換”,縣城非常龐大,這些人口的入駐固然引發新的城市問題,例如管理,就業治安等,但那將是下一個歷史命題。如此同時,大量的農民進城落戶(主要還是落入自家縣城),閒置下來的農田越來越集中到少數的新時代,新觀念,新技術的新農民手上,農業智能機械化得以順利進行。



大家不難發現這樣一個問題,一二線大城市,貌似聚集的都是“知識分子”和各類“精英”,而三四線諸如縣城這樣的城市,聚集的卻是更多的“普通老百姓”,是的,這樣的人文生態問題怎麼解決。我們可以設想,在那樣的一個動態過程中,第一,進入之前的大城市的精英人才,因為“飽和”的作用,速度明顯慢了,然,精英人才每年產生的數量卻是隨著整個社會發展,是在一個增加的趨勢,或者從人口數量的此消彼長的動態變化中,起碼是個相對增加的態勢。那麼這些精英將去哪裡落腳安身?一排除大城市,二排除農村。對,只會落腳到縣城這樣的三四線城市。另外還有一點,只要是人口多的集中的地方,比如前面說的,縣城這樣的人口越來越多,那麼與之相適應的配套設施也會趨於完善化,各種人口紅利也會隨之產生,這也是主動吸納接下來的越來越多的“人才精英”因素。加之國家政策性的各種東西側面引導,小縣城變成大城市,也是在合理設想中逐步實現。



所以,對於“大城市難混了”又“農村待不住”的這類中青年人群來說,無疑選擇三四線城市例如小縣城這樣的環境,更是理性的,也是更加有發展空間和前途的!


老碗哥說事兒

北上廣深特大城市之後,新評選的新一線城市和二張城市也隨之逐漸發展起來,成為了新一期的經濟,金融中心。


新一線二線城市,在近幾年的綜合能力越來越強,成為了各地區經濟,交通,多元化方面越來越強。導致三四線城市,小縣城越來越渺小,越來越不起眼。但是新一期的評選,不是隻憑一個指標就選出來的,它是從城市的各個方面綜合評比,從每個地區區域劃分出一個帶頭城市,從而帶動周邊地區(三四線城市,周邊小縣城),得到更快更好的發展。繼而北上廣深成為未來全球國際金融中心。周邊的城市也在朝著一二線更好的發展。

三四線城市成為承接一二線城市和周邊小縣城的橋樑,不斷延伸至各個地區。從而提高小地方的發展,增強經濟發展,帶動地區經濟企業投資,增強交通運讓各地區運輸線路更加發達,更加便利。中國會在一線和新一線城市的帶動下讓全國都有長足的發展。

大城市的目的不是為了突出經濟的發達,是為了增強經濟擴大影響力,輻射周邊地區讓國家經濟趨於平衡,走向富強之路。就像鐵路的復興號和和諧號,是讓我們全國各個地區實現富強,迅速崛起走在世界前列。



谷陵集物

中國一二線城市發展好是因為人才、教育、產業等資源都向這些地方聚集、城市發展所需要的各種要素都具備,因此城市容易發展起來,而且容易形成這樣的一種循環:越好的城市發展越有前景。而一個城市留不住人才就留不住高端產業,最終會導致資源流出,使得城市陷入衰退。

不同的城市就像富人和窮人一樣,一二線城市就像是富人,因為他們有錢、有資源,在這個資本為王的社會,他們發展機會就多,所積累的財富越來越多;三四線城市就像窮人,沒有人脈、沒有資源,想做事沒錢,即使有好的機會也只能白白溜走,最後錯失發展機會。

三四線城市未來發展前景跟一二線城市比會有很大差距,隨著大城市的虹吸效應,大部分三四線城市人口將呈現流出狀態,一個城市失去了人口、人才支撐,相關產業就發展不起來,城市發展就難以上新臺階甚至會出現不斷的衰落。

三四線城市的未來在於打造適合自身的特色產業,利用舒適的環境、較低的生活成本來吸引人才,如果像現在房價不斷上漲,那麼大部分城市是很難有美好的未來。


財經微世界

那就因地制宜的根據本地的實際情況來制定發展計劃,努力吸引本地及外地的資本投資本地,這樣本地就會有更多的工廠、公司,有了更多的公司、工廠,就會有更多的工作機會,就會有更多的人來本地工作,然後有更多的人來本地投資,這樣就會越來越良性循環。


中國要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就必須大力推進“城市化”,可是推進“城市化”不能強迫農村的老百姓到城裡居住,所以為了實現“城市化”,只能努力提高社會生產力、更好的建設城市,這樣才能吸引農村的老百姓到城市裡居住,所以只要一個城市,哪怕是小城市,只要吸引了足夠的人才、著名的大公司,就有可能變成一線城市。


大家好1212121212

我舉個例子:把一線、新一線、二線城市比作太陽,把圍繞這些城市周圍的三線、四線城市比作9大行星,圍繞9大行星公轉的衛星比作更低等的市縣。其實,我們的城市模式就是這樣的,大城市發展的又好又快肯定會帶動周邊相對小的城市發展,這些小城市發展的快又會帶動更小的地方發展。有些人總會用“吸血”來形容一些省會城市,說這些城市發展的快是因為吸了本省其他城市的“血”,其實是不對的,胸懷放開些。你把你的省會城市當做那個太陽☀,他發展的好了,你們本省其他城市在不久的將來又會錯到哪裡去呢?大城市輻射周邊城市,周邊城市再輻射周邊地區發展,從古到今城市就是這樣發展起來的。胸懷放寬廣,眼光放長遠些,在不久的將來,我們每個中國人都會共同富裕起來。大家一起加油,為實現我們的中國夢一起努力奮鬥!


璞間

中國一線城市發展越好,周邊三四線城市的前途越光明。在一線城市房地產經濟正火爆的當下,三四線城市的整體發展速度並沒有慢於一線城市。


成本產業的轉移, 製造工業會從高成本地區向低成本地區轉移,這個是永遠不會的,只要發達城市經濟不斷上升,周邊的中小城市就會受惠,獲得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

傳統產業的發展,不是所有城市都能得到外來資本的眷顧的,那麼就要靠自力更生了。比如我們江蘇溧陽,發展旅遊業,利用自身的之源發展,房價由原來五六千一平米,到現在是一萬五六千。

由這種穩定經濟,和持續的產業鏈延伸,推動了地方經濟的升級。 三四線城市在自身之源上的發展是具有明顯優勢的。


風情5745

我國一線城市發展不遜色於別的國家,甚至南京杭州武漢等城市也不錯,房價也一直居高不下。


這是城市發展的必然結果,並且還有很多人在不斷地湧入。

也是房價能夠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在這些城市都發展這麼好的情況下,三四線城市甚至更小的縣城他們到底會怎麼樣呢?

從人均角度來看看地區間的差距是縮小的,但是人們心中的平穩發展是經濟的均勻分佈。三四線城市想要平步青雲的發展,必須要有所依靠,如果和強大實力的央企建立了某種聯繫,那地方的經濟就會高漲。

交通問題內陸的三線城市不靠海、無港口在交通競爭力上要弱一些,隨著高鐵機場的普及這些弱點也慢慢的消失。

成本的優勢隨著企業降低成本,隨著企業的轉移,從高成本城市轉移到底成本的城市,企業從高成本地區轉移到低成本地區這是一個必然的過程,只要城市的產業不斷的升級,就會獲得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

傳統產業的升級,城市傳統產業不斷改進升級,和國際化軌道接軌,跟大城市的需求相結合,不斷創新也會是未來發展的一大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