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絕對富足的王朝,為何偏偏盛產荒政怠政的懶皇帝?

文\江離

明朝是個很有趣的朝代,除了太祖朱元璋、成祖朱棣勤於政事外,其餘皇帝荒政怠政可謂一個賽一個,甚至湧現了很多連早朝都不上的皇帝。

這個絕對富足的王朝,為何偏偏盛產荒政怠政的懶皇帝?

明武宗朱厚照給自己取名為朱壽,親上戰場,自封“總督軍務威武大將軍”;萬曆皇帝朱翊鈞則以28年不上早朝創下了歷史記錄;還有個擅長木匠手藝的熹宗朱由校,派內監把自己做的木玩具拿到市面上去賣......

那麼問題來了,為何偏偏明朝有這麼多“問題皇帝”?

首先,從皇帝自身來說,明朝皇帝在繼位之前,生存環境可以說是十分惡劣的。

我們不禁要問,明朝皇子數量那麼少,不應該出現爹疼娘愛的場景嗎?的確沒有出現。

這個絕對富足的王朝,為何偏偏盛產荒政怠政的懶皇帝?

明朝皇帝偏愛娶“良家女”,而非貴族女子。孝宗朱佑樘的生母紀氏是宮女,懷上朱佑樘後,因懼怕當時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萬貴妃,想把朱佑樘溺死,還是太監將其偷偷養大,最後得以父子相認、繼承皇位。平民做后妃,自然沒有政治背景和經濟實力支撐,所以在兇險的皇宮中,皇子們不能得到母后的愛和保護。

另外,明代實行一套父子、母子不相見的制度,除非有皇命。皇子想見母后?先給皇帝打報告!

母后見不著了,父皇總能見吧。是的,父皇能見。可是面對喜怒無常、猜忌多疑的父皇,貴為太子也得戰戰兢兢、小心做事。仁宗朱高熾還在做太子的時候,他的父皇朱棣命人張貼了一張皇榜,寫著“凡東宮所處分事,悉不行”,這意味著否定了太子做的所有決定,此事直接把本就提心吊膽的朱高熾嚇出了病。

正是在這種成長環境下,明朝皇帝們大多缺乏愛與安全感,小心謹慎、逆來順受、情緒低落,形成了或軟弱、或猜忌的性格。

繼承皇位後,他們再無人制約,所以過上了放縱、無節制的生活,因而明朝出現了眾多荒政怠政、不思早朝的皇帝。

第二,嫡長子繼承製。

明太祖制定的祖訓,很多在後期已經不執行了,但是有一條卻在嚴格執行,這就是嫡長子繼承製。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父死子繼,兄終弟及。

在這種制度下,不管適不適合,輪到你了,就得做皇帝。還有人不想當皇帝?那當然。明武宗喜歡馳騁疆場、奮勇殺敵;明神宗喜好練書法......除此之外,這種皇位繼承的超穩定性,也讓皇儲失去了競爭意識。既然不管怎麼樣,都是你當皇上,那何苦自己為難自己。因此這些皇帝在繼位之前不思進取,繼位後在處理政事方面,也是消極懈怠的。

第三,荒政怠政還與明中後期皇帝教育、儲君教育失敗有關,非是不想好好處理政務,實在是能力不及啊。

我們常常在電視劇、電影中看到明朝皇帝加封功臣太子太師、太子少傅等官職,這些官職實際上就是太子老師的意思。在明代,東宮老師的官職可謂龐大,除了太師、少傅,還有少保、賓客、左右詹事、文學、洗馬,等等。但實際上,這些官職只是虛銜,既沒有機構,也沒有固定的人員。也就是說,太子並沒有固定的老師。況且這些被加封的人平常都很忙,無暇顧及太子的教育。因此,明朝儲君教育堪憂啊。

明朝對皇子的教育,是在冊封的基礎上進行的,沒有取得太子名分,上學就成為名不正言不順的事情。神宗不喜歡朱常洛,遲遲不立其為太子,因此朱常洛出閣讀書的年齡已經很大了,13歲才開始讀書,中間多次中斷,直到18歲才再次讀書。



這個絕對富足的王朝,為何偏偏盛產荒政怠政的懶皇帝?

做太子前沒有好好學習,做了皇帝總該好好學習了吧。明朝繼承了宋朝的經筵,但是沒有形成定製。明朝的日講,有一個不成文的規矩,朔望為假日,不講,遇到大風雨雪天氣、隆冬酷暑,不講。所以到了明中後期,皇帝以各種理由不去日講,臣子沒辦法,只好變通,將講章交給皇帝,讓皇帝自學。這下就全靠皇帝自覺了。

明代皇族教育失敗,再加上宦官極力誘導皇帝遊玩,不僅皇帝學業難成,對政事危害也很大。

第四,繁榮的經濟、發達的文官制度,是明朝皇帝荒政怠政的溫床。

好不容易登上皇位了,明朝皇帝們是不是可以好好享受一下了?是的!

“仁宣之治”後,明朝經濟實力極大提升,國民GDP指數大幅增長,歌舞昇平,思想解放。所以社會上重商主義、拜金主義盛行,那時的明朝人紛紛追求及時行樂,皇帝也不例外。

明朝官僚制度十分發達。神宗在親政之前的十餘年裡,都是每月三、六、九日上朝聽政,處理政務已經十分依賴內閣了,親政後更是長期處在深宮之中。既然那些繁雜的政務有內閣來處理,又何必事必躬親?實踐證明,

明朝從6歲天子英宗開始的皇帝,經年累月不上朝,荒政怠政,但是國家各項工作仍然有條不紊地進行著,足見這種官僚制度對皇帝的影響。

明朝皇帝這麼放縱,也沒人管管?是的,沒人管。



這個絕對富足的王朝,為何偏偏盛產荒政怠政的懶皇帝?

除了張居正這種手握重權的臣子可以管管皇帝,明朝皇帝還真沒人管。明朝的監督體系可謂完備,中央有三法司,即刑部、都察院、大理寺,地方有十三道巡檢司,此外還有特務機構錦衣衛、東廠和西廠。但是,這個監察系統是聽命於皇帝的,也就是說,皇帝他們根本管不著。缺乏外在監督和約束,皇帝更加任意妄為了。

不得不承認,明朝並不是昏君多,而是縱君多。他們放縱自己,或幾十年不上朝,或拋下朝政帶兵打仗,或醉心木頭,或痴情於一名女子......如此種種,源於複雜的政治經濟背景、制度設計、社會文化等等,值得探析。但是,為什麼在皇帝怠政的情況下,明朝依然能夠實現經濟發展、國力昌盛,又是另一個複雜的問題了。

參考文獻

吳琦、趙秀麗:《明代“問題皇帝”研究:一項基於社會類群的考察》,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5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