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少年班这种培养模式

少年班首倡者是李政道先生,认为科学家的培养需要早一点,毕竟科学研究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活动。大多在科学上有所建树的大家巨子,他们一生最主要的成就差不多都在二三十岁的时候完成的。而按我国常规的教育模式走下来,单是博士毕业,差不多也就三十岁了。

如何看待少年班这种培养模式


国内最先开展少年班教育的学校是中科大。最初,江西冶金学院的老师倪霖给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方毅写信,推荐天才少年宁铂,建议对其破格录取,提前上大学。方毅后来做了批示,中科大派专门的老师到江西考察,确定宁铂确实“早慧”,便录取了他为1978年第一届少年班的学员。

当时,宁铂以及中科大少年班风头无两,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宁铂与副总理方毅下围棋的事,更是被传为美谈。

后来,国内许多大学都相继开设了少年班,但随之陷入一种比“嫩”的尴尬局面。你招了14岁的,那我就得招个13岁的,甚至11岁的都被录取进入大学。随着后来宁铂因个人原因出家,而他本身又是少年班的风头人物,一时间少年班从人人歆羡的地位,沦为“拔苗助长”的教育怪胎。各大高校相继取消了少年班。到现在,仅有西安交大和中科大还开设有少年班。

如何看待少年班这种培养模式


事实上,西安交大的少年班并不是真正意义的少年班大学,这里招收的是初中毕业生,还得重新考大学,仅相当于是一个大学预科。真正意义上的少年班,其实也就是中科大少年班。招收16岁以下的学生,一入学就直接进行大学教育。

中科大这所学校,很有点意思。别人干不成的事,偏偏在这里能成,别人照猫画虎学了去,只会弄得一团糟,少年班就是个例子,仿佛中科大的土壤比别的地方好一些似的。

如何看待少年班这种培养模式


我们得承认,世上确实有少部分人,他们天资过人,比较早慧。对他们而言,常规教育不利于他们的快速发展,少年班教育就是为他们量身打造的。但这些人毕竟是少数,有那么一两家少年班其实也就够了。因此对于少年班教育,中科大一直的态度是:办好少年班,但是不宣传,不推广。这也很符合中科大一贯蒙声发大财的个性。

国之重器,大国上庠。感受大学文化,瞭望科技前沿,亲历一流征程,敬请关注头条号“上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