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間日軍為何戴鋼盔,扣在“屁簾子”軍帽上?這裡面大有學問!

經常看抗戰劇的朋友,對日軍的裝備肯定不陌生。在影視劇中,日軍士兵總是戴著鋼盔,鋼盔裡面是類似布簾的東西。但是還有的日軍士兵則戴著大簷帽,這讓很多人糊塗了,究竟哪一種才是當時日軍的標準裝備。其實兩種都沒有錯,只是使用的時間不一樣而已。

二戰間日軍為何戴鋼盔,扣在“屁簾子”軍帽上?這裡面大有學問!

對此,日本的《陸軍鐵帽物語》這本書中便有關於日本戰鬥帽的側面和後面的幾塊布的描寫。實際上仔細數來,一共四塊布,側面兩塊,後面兩塊。對這四塊布,當時的中國人戲稱之為“屁簾”。勤勞樸實的中國人即使在那樣艱苦的戰爭環境裡,也不乏幽默感,一句“屁簾”,就將日本鬼子的行頭說的一無是處,蔑視中還透著自信。

二戰間日軍為何戴鋼盔,扣在“屁簾子”軍帽上?這裡面大有學問!

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陸軍進一步修改現有軍服並定名為“九八式”軍服。 略帽:九八式軍帽為略帽又稱戰帽,戰鬥帽等等,是一種簡便的作戰制帽,可以戴在鋼盔的裡面,夏季還可以在後面加掛三片用來遮陽防曬得垂布,略帽也是中國觀眾最熟悉的一種軍帽,這裡就不作詳細描述了。上頭是尖的, 第一,可以直接在上面帶上鋼盔。 第二,比軍帽更加容易防水防雨。

二戰間日軍為何戴鋼盔,扣在“屁簾子”軍帽上?這裡面大有學問!

據說是在熱帶雨林中為了趕蚊子。防止蚊蟲叮咬。不是防凍是為了散熱和防曬。日軍稱為"軍帽垂布",也有的簡稱其"帽垂",是日軍配發的制式用具。日軍最早配發"帽垂"是在明治三十二年(1899年),給佔領臺灣的日軍配發"軍帽垂布",而廣泛使用的時間是在日軍侵華後。

二戰間日軍為何戴鋼盔,扣在“屁簾子”軍帽上?這裡面大有學問!

日本古代士兵出征時有戴“陣笠”的習慣。“陳笠”,即士兵作戰時戴的斗笠,後有布簾。後來,這布條被視為“護身符”,更被宣傳為天皇對每個士兵的恩賜:兩塊布分別是“八宏一宇”和“四海一體”。這是日軍宣揚“大東亞戰爭”正當性的用語,意為“天下一家”。

二戰間日軍為何戴鋼盔,扣在“屁簾子”軍帽上?這裡面大有學問!

這種說法作為鼓舞士氣倒還說得過去,如作為淵源,似乎演義的成分過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