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间日军为何戴钢盔,扣在“屁帘子”军帽上?这里面大有学问!

经常看抗战剧的朋友,对日军的装备肯定不陌生。在影视剧中,日军士兵总是戴着钢盔,钢盔里面是类似布帘的东西。但是还有的日军士兵则戴着大檐帽,这让很多人糊涂了,究竟哪一种才是当时日军的标准装备。其实两种都没有错,只是使用的时间不一样而已。

二战间日军为何戴钢盔,扣在“屁帘子”军帽上?这里面大有学问!

对此,日本的《陆军铁帽物语》这本书中便有关于日本战斗帽的侧面和后面的几块布的描写。实际上仔细数来,一共四块布,侧面两块,后面两块。对这四块布,当时的中国人戏称之为“屁帘”。勤劳朴实的中国人即使在那样艰苦的战争环境里,也不乏幽默感,一句“屁帘”,就将日本鬼子的行头说的一无是处,蔑视中还透着自信。

二战间日军为何戴钢盔,扣在“屁帘子”军帽上?这里面大有学问!

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陆军进一步修改现有军服并定名为“九八式”军服。 略帽:九八式军帽为略帽又称战帽,战斗帽等等,是一种简便的作战制帽,可以戴在钢盔的里面,夏季还可以在后面加挂三片用来遮阳防晒得垂布,略帽也是中国观众最熟悉的一种军帽,这里就不作详细描述了。上头是尖的, 第一,可以直接在上面带上钢盔。 第二,比军帽更加容易防水防雨。

二战间日军为何戴钢盔,扣在“屁帘子”军帽上?这里面大有学问!

据说是在热带雨林中为了赶蚊子。防止蚊虫叮咬。不是防冻是为了散热和防晒。日军称为"军帽垂布",也有的简称其"帽垂",是日军配发的制式用具。日军最早配发"帽垂"是在明治三十二年(1899年),给占领台湾的日军配发"军帽垂布",而广泛使用的时间是在日军侵华后。

二战间日军为何戴钢盔,扣在“屁帘子”军帽上?这里面大有学问!

日本古代士兵出征时有戴“阵笠”的习惯。“陈笠”,即士兵作战时戴的斗笠,后有布帘。后来,这布条被视为“护身符”,更被宣传为天皇对每个士兵的恩赐:两块布分别是“八宏一宇”和“四海一体”。这是日军宣扬“大东亚战争”正当性的用语,意为“天下一家”。

二战间日军为何戴钢盔,扣在“屁帘子”军帽上?这里面大有学问!

这种说法作为鼓舞士气倒还说得过去,如作为渊源,似乎演义的成分过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