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破壞別人婚姻,會遭受巨大果報?

友人L是一位人很好的女子。

她模樣秀麗,玲瓏可愛,她屬於熱心腸的女孩,非常喜歡幫助別人,有一點類似老好人的性格。三年前,她和男友Q先生結婚。其實當L跟我們大家說她準備嫁給Q時,一些朋友委婉地表達了擔憂。情況是這樣的:Q很帥氣,也比較有能力,在媒體圈他年紀很小便展現出了很不錯的潛力並獲得了許多機會。

Q的家境比較普通,作為哥哥他有一個還在上學的弟弟和一個妹妹。Q的家庭沒有過多的資源可以幫助在北京打拼的Q,而Q每個月要把大部分的收入寄給家裡用作弟、妹的上學、生活費用。

L和Q相遇的機緣,是二人在同一個單位。L對Q應當算是一見鍾情,其實當一個男子有著不錯的外表、不錯的才華,又很風趣幽默時,女孩子確實比較容易動心。L對Q是非常好的:她知道Q家境的困難,每次約會都是自己掏錢請Q吃飯、看電影。Q後來想讀在職研究生,L把自己攢的錢拿出來(還從家裡以藉口騙了一些)用作Q的學費。後來,L看不下去Q長期租著8平米的小房子,而自己掏錢給Q租了四環附近一個蠻舒適的地方去住。

除了這些物質上的幫助,L平日裡對Q算是百般關心,有一次Q生病了,L天天在家給他熬藥,每個週末還都會去Q家給Q燉肉補身體。在21這樣一個世紀,L幾乎定義著古典戀人的極致。之所以大家反對L嫁給Q,並非因為L與Q家境的懸殊,也不是因為L扮演著愛情中付出更多的那一方,而是在二人交往的第二年,曾發生過一個事情:一個比L小四歲的女孩有一天找到L,給她看了一份體檢報告——這個女孩懷孕了,孩子是Q的。

舉一個有一些讓人“五味陳雜”的細節,Q或許是因為平日工作壓力比較大,他在雲雨之事上有著不同於常人的需求,有一次他跟我吃飯聊天(我和L、Q都是認識的朋友)大肆講述自己買了好多專門用於雲雨的“器具”,並在L身上使用……那次飯,或許是我20多年來吃過的最噁心的一頓飯,那次之後Q再約我,我從未出去過。

我為L感到悲哀,她這樣深愛這個男子,而這個男子呢?把她當做“供養”自己的金庫、發洩獸慾的玩具、傾倒垃圾的垃圾桶……當她告訴我們,她決定嫁給L時,我看到她眼神中露出的幸福神情,當時我覺得,無論之前發生了什麼,最終終成眷屬,L的幸福也要到來了,我非常高興。但Q終究沒有逃脫Q的窠臼。

二人婚後一年多的一天,L找了我們兩三個最好的友人,約在一個以前常去的酒館。那一晚本身就在下雨,而L更是一直在哭,她哭的非常傷心。她說Q提出離婚,他和一個年輕的同行認識並相愛,而那個女孩能夠給Q提供L所不具備的資源:家裡非凡的財富、家族企業管理崗的職位、日後前往國外深造的機會……至今回想那一天,我都覺得那是一個悲哀的畫面:L是個好人,她非常善良,她夢寐以求的生活不過是一個溫馨的家庭、一個自己深愛的丈夫、並陪伴這個深愛的男子去實現他的夢想。

而終究她被拋棄,她的夢想徹底破滅。籤離婚協議的那天,L懷孕四個多月,她知道自己懷孕卻沒有告訴Q。她說她會一個人把這個孩子帶大,並把他/她培養為與其父不同的人。在震撼之餘,只有悲哀之感。這個事情過去後,其實與L和Q的聯繫便很少了,直到今年年初。在一次朋友聚會上,我聽到一個消息:Q和他的新夫人生下一個兔唇的孩子,而且這個孩子腦筋似乎有問題(好像是痴呆)對Q而言壞消息似乎不止於此,他供職的那個家族企業主業是鋼鐵和相關生意,結果趕上鋼鐵價格寒冬,企業經營狀況一落千丈……讓我想起這段故事的原因,其實是最近流傳甚廣的關於“破壞婚姻”問題的討論。我想Q的經歷其實詮釋著天道對於這個問題的態度:不是不報,只是是時候未到。

紀曉嵐是個閒人,所以他曾記錄了許多閒故事。

其中有一個故事,讓人深思。

在他生活的時候,在四明那個地方有個秀才,被視為天才。這個秀才叫葛鼎鼐,文采奕奕。在四明有一個土地廟,香火不錯,廟裡有一個負責祭祀事宜的廟祝。

有一天,廟祝做了一個夢:土地神在夢中找到他,跟他說趕緊給我在廟四周建個圍牆。廟祝很奇怪,就在夢中問土地爺爺,為什麼需要圍牆呢?土地爺爺說,這葛鼎鼐命裡有能夠當狀元的運勢,每次他經過廟,我都得起身向他問安,弄個圍牆我就沒這些麻煩了。

廟祝於是就開始籌資準備間圍牆。結果過了沒多久,他又做了一個夢,在夢中土地爺爺跟他說不用建圍牆了,廟祝很奇怪,問為什麼。土地爺爺說,因為他幫人寫了一篇休書,狀元的運勢已經沒了。在紀曉嵐的記錄中,這位葛鼎鼐最終只考上了舉人,連進士都沒考上。

葛鼎鼐沒有當第三者、沒有出軌,不過是幫人寫了一封休書——一封幫助一個男人拋棄妻子的休書,便失去了當狀元這樣的運勢,可見對於破壞婚姻的事情,天道法則是嚴苛的。

破壞婚姻的事情,在古代神秘學中被稱為“破人婚姻”。有一句在中國流傳甚廣的老話:“寧拆十座廟,不拆一樁婚”。至今在一些地方,歲數大的人都會告訴你,破壞別人婚姻會造天譴。這是一種在中國文化體系內根深蒂固的信仰。

在神秘學中,至今都沒有一個類似數學的算法:告訴你破壞別人婚姻後會得到具體多少多少的懲罰。但各種事實已經凸顯,破壞婚姻確實是一件讓人忌諱的事情。唐明宗從盛世君主淪為逃難君王,自古以來有很多解讀的原因,其中之一便是他“扒灰”的行為,他搶了自己的兒媳婦楊玉環。這不僅僅是破壞了兒子的婚姻,更是亂了人倫綱常。朱溫建立了後梁,被視為曹操一樣的霸主,但最終被殘忍殺死,正是因為他不斷搶奪別人妻子來發洩自己的慾念。一般認為,破壞別人婚姻可能會有幾種常見的報應:

  1. 破壞別人婚姻,有一天自己的婚姻也會被別人破壞。
  2. 生出不太健康的孩子。
  3. 自己孩子日後的婚姻會遭到別人破壞。
  4. 影響父母的婚姻。
  5. 在下一世輪迴中遭到愛情方面巨大的折磨或者懲罰。

其實某種意義上,Q得到的報應算是現世報,這是一種見效最快的,就是人在自己活著的時候就會看到報應。對於一些命格強大的人而言,有可能這一世的報應無法出現在命運中,那往往就會轉移到下一世。而另一個需要警惕的則是三代報,有時候做了惡事自己之所以沒有受到懲罰,是因為這個報應出現在了父母或者子嗣的身上。做惡事其實很難不受到懲罰,而且做了一小件惡事,可能需要十件很大的善事才能償還。

在21世紀,關於婚姻的傳統哲學觀點正在坍塌。人們追逐更加自由、激情的愛情。這就讓玄學對於婚姻的解讀變得越發乏力——很多人會說,這是封建的窠臼,這是糟粕,這是為了嚇唬人而做出的一種神秘學宣言。其實並不是,無論在什麼樣的時代,對婚姻都應當是認真、負責的。

成熟的人,大都會認同:婚姻和愛情並不是一個直接等號的關係。今天討論的所有因果報應,也都是關於婚姻——一種法律、儀式確定後的人際關係。男人,在婚姻問題上,應當承負更多的責任,這並非女權主義或者男權主義的探討,而是基於中國文化的現狀和特點:中國的婚姻文化至今都是男權體系下的一種產物,比如孩子的姓氏99%的情況下是跟隨父方,比如婚禮的風俗依然是偏向於男方體系下的古風俗的承繼。

當然,在未來隨著人們觀點更為開放,孩子可以跟隨母方的姓氏(從基因學角度其實這樣才更合適)婚禮風俗可以男女方更加平衡。但眼下,2016年的中國,我們的主流文化依然比較傳統,那麼男人就應當承擔更大的責任:守護珍貴的婚姻、愛惜自己的妻子、珍視感情、並不去破壞別人的婚姻。在讀史書中,我認為中國古人對於男人最高的評價之一是“重情重義”。

一個重情重義的男人,基本上都是一個人品過硬的人,一個寡情的男人很難想象他能對別人有多好。“情種”並非一個貶義詞,李煜是情種、蘇軾是情種、陸游是情種、曹雪芹是情種、納蘭容若是情種。當一個男人能夠珍愛自己的妻子時,這個男人一定不差。

在這個社會,我們有太多的歪風邪氣,我們用金錢、地位、名望去衡量一個男人的成功與否,殊不知這些都是虛、都是空。一個對自己家人充滿擔當、一個對自己妻子珍惜負責、一個愛著自己家庭的男人才是真正值得推崇的,他可能只是可賣煎餅的大叔、一個開著出租的伯伯、一個經營著烤串店的男子,但他們比那些禽獸之心的“成功人士”更為偉大。世間,只有真心無價。

破壞別人婚姻,看似只是破壞了一段關係,或者可以打著“為了愛情不惜代價”的幌子。但從根本講,破壞的是天地間最根本的法則。兩個人能做夫妻,是在強大的姻緣羈絆之下的產物,可能為了一世夫妻,兩個靈魂等待了幾百年。所以,很可能破壞婚姻的行為會沾染上巨大的因果。

有人可能會說,那沒準“這種破壞婚姻的行為也是命中註定呢?”“我愛上這個已婚之人也是命中註定呢?”這是對輪迴學最大的誤讀。很多人在用定數解讀自己一生的所有行為,但這並非定數的概念。定數不是萬事皆定,定數的概念是一個動態的區間。

以人的壽命為例,定數會規定的是一個大致的壽命範圍,而具體活多久,還跟一個人積德行善有直接關係。而且,定數的哲學,並不是用於解釋“行惡”的原因的。就算你發現“哎呀,這個已婚的人我真的好愛啊。”你依然可以控制自己不去做過分的事情。

金嶽霖愛了林徽因一輩子,在林徽因過世後,有一天金嶽霖擺上宴席宴請自己所有的朋友和弟子。然後在宴會上,他忽然起身舉杯說:“今天,是徽因的生日。”金嶽霖一生沒有結婚,他愛林徽因,但他沒有去破壞林徽因和梁思成的婚姻。這就延伸到對於到底什麼是愛的探討了,有限度、有目的的愛並非是真愛。

所謂限度,比如親人,他們愛你是因為有一個血統限度,他們會保護你,而抵抗血統之外的人。有目的,則是說為了得到,當愛跟得到進行聯繫時,本身愛就變質為了佔有慾。弘一法師說的非常對,愛是慈悲。什麼是慈悲?慈悲不是一種高高在上的施捨,而是發自內心的一種沒有任何原因、目的、限度的對一個人或者事情的關心、愛護、責任感。這才是愛。

打著愛的旗號其破壞別人婚姻,本身就是對愛這個世間最美好字眼的最大侮辱。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真正愛一個人,應該更多為這個人考慮,而不是像征服者、殺戮者一樣為了得到不惜手段。佛學有一個非常偉大的觀點:隨喜。這是一個真正智慧的理念。

更不要說,為了金錢、權勢、名望等目的去破壞或者利用別人的婚姻的行為了,這就已經超過了破壞婚姻的果報的範圍了。這是一個躁動的時代,每個人有屬於自己的哲學、選擇,其實哲學與選擇本身並無對錯,也無高低之分。生活方式或者說一個人或者的方法是無法進行高低判斷的。

所以,最終這是一個歸結為隨緣的話題,如果你認同“破壞婚姻並不是好事”那麼你就更珍惜自己的婚姻、也不去破壞別人的感情。如果你有不同的想法,隨緣即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