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這五大方法,就能輕鬆讓孩子“玩童”變“學童”(幼小銜接)

週末的時候,朋友跟我提起說“自己的孩子很不適應學校生活,不願意去上學,也不願意做作業。

其實,對於孩子來說,要適應從“無憂無慮的幼兒園”到“每天都有學習任務的學校”的轉變,是很不容易的

Get這五大方法,就能輕鬆讓孩子“玩童”變“學童”(幼小銜接)

從“玩童”到“學生”的角色轉變

孩子在心理層面上沒有較好地完成從“被照顧的玩孩”到“小小讀書郎”的角色轉換,這會導致孩子在行為上沒能建立起來良好循環的學習習慣,和難以融入新生活。

“不適應校園”的感覺和“對學校抗拒”的情緒,可能會使得孩子在學習上跟不上;這種情緒也是孩子與老師同學相處不好的主要原因。

良好的開端是事業成功的一半!幼小銜接不好,頭開得不順利,往後家長和老師也許需要花更多的力氣去扭轉孩子對於學校的不好的初印象。所以,協助孩子順利渡過幼小銜接的階段,是很重要的。

孩子完成角色轉換的小辦法

毛毛的媽媽是我的閨蜜,也是一位“愛與自由”教育理念的堅定擁護者。

在上小學前,毛毛媽媽對毛毛基本是放養狀態,於是當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毛毛一家也經歷了劇烈的“抗拒階段”,然而,現在三年級的毛毛熱愛上了學校生活。他不但能自主獨立完成作業,而且充滿自信,人也越來越成熟了。那麼,毛毛媽究竟用力什麼高明的方法呢?

Get這五大方法,就能輕鬆讓孩子“玩童”變“學童”(幼小銜接)

1我們與孩子溝通“人為什麼要上學”

一開始,學校和老師只讓毛毛感覺“被束縛”和“被要求”,所以逆反的情緒很大,一說“要去上學啦”,他就說自己“肚子痛”。我們便索性與他坐下來好好談了一次“人為什麼要上學”。

其實人不是一定要上學的,但是學校裡有好多性格不一樣,想法不一樣的有趣的小夥伴,在跟小夥伴的相處中我們能學到好多有趣的東西。

Get這五大方法,就能輕鬆讓孩子“玩童”變“學童”(幼小銜接)

愛迪生只上過小學,但是他做實驗,失敗了99次還不放棄,說明他能成功的原因不是因為他特別聰明,而是特別堅持。

我們每天上學不遲到,作業按時完成,上課認真聽講,其實就是在訓練我們“嚴謹”和“堅持”的品質。

Get這五大方法,就能輕鬆讓孩子“玩童”變“學童”(幼小銜接)

2我們跟孩子玩“角色扮演”來培養同理心。

毛毛抗拒學校的原因之一是因為“老師會因為他不遵守紀律而批評他”。我們承認我們也不喜歡一些成人對孩子“要聽話,要守規則”的訓斥,但我們覺得“紀律的制定是為了大家相處起來更舒服”。於是,“學校紀律和規則”並不一定是壞事。為了讓毛毛明白“紀律是什麼”,以及“不要排斥紀律”,我們跟毛毛玩“角色扮演”。

Get這五大方法,就能輕鬆讓孩子“玩童”變“學童”(幼小銜接)

比如:我和孩子爸爸做上課時講小話和跑進跑出的學生,毛毛做上課的老師;或者我做老是不交作業的同學,毛毛做老師,爸爸做小組長等等。邊玩,邊讓孩子說說感受,遊戲結束後,大家還會談論下怎麼做效果會更好。

比如說,在遊戲中,毛毛抱怨說:“有時候小組長收作業的時候我剛好去廁所了,他就說我沒做!”經過談論,我們得出3個解決辦法:1.到學校就先交作業。2.上廁所前留個字條在桌子上。3.讓同桌幫交。

Get這五大方法,就能輕鬆讓孩子“玩童”變“學童”(幼小銜接)

3讓毛毛自己制定生活作息表,每天給自己貼小紅旗。

當時的毛毛已經大致熟悉學校的上課時間和休息時間規律了。他也有很多的渴望要做自己的事情,比如跟小朋友去踢球,參加游泳課等等。於是我們一起製作有趣的生活作息表,每天睡前孩子還要給自己貼小紅旗,表現很好的三個旗,一般般的一個旗。

自己給自己安排的事情,孩子一般都能做到。

Get這五大方法,就能輕鬆讓孩子“玩童”變“學童”(幼小銜接)

當然,有時候需要父母的協助,比如:孩子制定“寫作業一個小時”不太現實,而不現實的事情孩子做了幾次就會膩煩,於是,爸爸媽媽協助修改成“寫作業半個小時,休息十分鐘,再半小時”

經過自己安排自己每天的生活,毛毛似乎一下子長大了。

4注重學習過程,不過於注重結果,不拿孩子攀比、比較。

毛毛是家裡的獨生子女,上小學之前,毛毛的自信滿滿很多是來自於身邊圍繞的一大群成人的喜愛。但是學校裡有這麼多孩子,孩子會不可避免的相互比較,甚至產生“同儕競爭”。做為家長,我們也要調整自己的心態,正確對待孩子之間的差異。

我們不要總是盯著成績單不放,也不要隨便把自己的孩子跟別人家的孩子做比較。

Get這五大方法,就能輕鬆讓孩子“玩童”變“學童”(幼小銜接)

當孩子做得不好,不要說“看,誰誰誰多棒!你怎麼不向人家學習?”而是要實事求是地分析“哪裡做的不好?怎麼做才更好?”

在孩子覺得“自己不如別人”的時候,要孩子說,重要的是我們認真做了,積極參與了。只要態度認真熱情,就一定會實現目標。

Get這五大方法,就能輕鬆讓孩子“玩童”變“學童”(幼小銜接)

5主動跟老師溝通,協助老師理解自己的孩子。

一個老師面對五十個孩子,工作又繁忙,難免會忽略某個孩子的情緒或者狀況。我們每週都會主動跟老師聊下孩子在家時的情況。

Get這五大方法,就能輕鬆讓孩子“玩童”變“學童”(幼小銜接)

所以溝通的時候要注意!

⑴ 不要在吃飯的時間段,或者晚上八點半之後聯繫老師。

⑵ 溝通要簡短,說重點。比如:最近我的孩子在家裡有什麼行為表現,我覺得是什麼狀態。

⑶ 跟老師溝通時,要注意禮貌,態度要誠懇。雖然有的時候老師的看法可能會跟自己相左,但是老師畢竟是從事教育專業的,而且跟孩子一起的時間也比較多,所以當我們跟老師看法不一的時候,不要發脾氣,而是要認真雙方討論,以探討出對孩子最好的處理方式。

後記

聽了毛毛媽媽的話,我感慨良深。

我們接受的教育理念是“自由,平等,快樂的成長”,也希望孩子能在這樣美好的環境中長大,但是自由平等快樂”與“守規則”是不相沖突的

正如胡適先生說:“容忍比自由更重要。” 一個懂得優雅地容忍的人,才享受得到真正的自由。我們做父母的,不單要為孩子創造一個自由與愛的環境,而且要教會孩子優雅地與環境相處,那麼孩子無論去到天涯海角,都擁有自由。

對於孩子來說,如果孩子適應小學比較順利,那麼在後面的學習階段裡,爸爸媽媽就會省心很多,因為小學階段是孩子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階段,而一,二年級更是基礎中的基礎。如果使用文中提到的小辦法能幫助到家有“厭學校症”的爸爸媽媽的劃,小豬媽會非常開心!如果爸爸媽媽們在育兒和與孩子相處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留言艾德叔叔給我喲!

撰文 | 小豬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