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墓賊靠什麼發現被夷為平地的古墓,考古人員為什麼不行呢?

得不到必騷動

蟬聞答題。

這是一種錯誤的印象。

我們看到的新聞往往是盜墓賊先發現古墓,然後考古人員屁顛屁顛地去撿漏子,眼看著被破壞或盜取得一團糟的墓室,一把鼻涕一把淚地收拾殘局。

我們就問:早幹什麼去了?連個盜墓賊不如。 是這樣的嗎?顯然不是。

按照法律規定,考古人員是不能主動發掘墓地的,除非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這就包括墓地被盜或因為城建需要提前勘探發掘。

多數考古學家一生也難有碰到大墓的機會,一旦碰到,就跟種彩票一樣。

至於尋找墓地的方法,基本上先通過史籍記載及民間傳聞,實地考察出大體位置,利用洛陽鏟帶出地下的泥土,通過觀察泥土的成色,來判斷是否存在古墓。 如帶出了建墓常用的五花土或白膏泥,甚至直接帶出了墓中殘物,有古墓無疑。

難一點的就是判斷出不自然的土層,如有明顯夯土痕跡,大概率會有古墓。

還有就是利用現代科技,所謂金屬探測器之類,來探測古墓中的金屬。以此判斷古墓具體位置。

大體方法而言,盜墓賊與考古人員大差不差。

請關注『如是蟬聞』


如是蟬聞

誰說考古人員就不行了呢?現在考古勘探的手段越來越多,從盜墓賊那裡學來的洛陽鏟已經是基本功,在此之上考古人員還可以通過遙感、地磁、聲吶等等手段瞭解地下的情況,雖然不敢講“料事如神”,但是考古人員對地下遺存局面有大體的掌握,還是並不難的。

可能給題主帶來誤解的原因,我想有這麼幾個:一是考古工作者不僅勘探墓葬,還勘探城市,尤其是那些大區域拉網式調查,往往是對城市這種大型聚落所做。現在在儘量少挖的思想指導下,專門找墓的勘探在中國考古界已經很少了。相反,盜墓賊的“工作”就是找墓,想盡一切辦法、無所不用其極地找墓。如此一來,似乎顯得盜墓賊更有“效率”了。

另外,殘酷的現實是,現在在中國,盜墓賊比考古學家多多了。有報道稱,中國有十萬盜墓賊,但考古工作者只有一萬,這還不論一個農民晚上邪念一起拿著鋤頭就能成為盜墓賊,但想要培養一名考古工作者卻至少需要4年甚至更長的大學教育。另一方面,盜墓用時太短了,找到墓,進去,把東西盜出來,工作就完成了。而考古呢,就不說發掘,只是勘探這一項,就要佈設座標系、鑽探、記錄、建立數據庫、採集標本等等一系列工作,相當漫長。兩者相比,似乎就顯得考古找墓“比不過”盜墓賊了。

第三個原因可能是,有些盜墓賊是本地人,聽聞的當地古墓傳聞比較多,對地形也熟悉,於是一挖一個準。那這樣相比,外來的考古學家就自然“落得下風”。不過話說回來,幹盜墓這種犯罪的事,還值得引以為傲“善於找墓”麼?何為正、何為邪,還是要分清。


挖啥呢

經常在新聞中看到某某古墓遭盜墓賊盜取,讓人們有了一些偏頗的印象,那就是盜墓賊發現古墓的手段比正規的考古人員更為高明,其實則不然,全國每年一起挖掘的考古工地就達上千之多,只是沒有被報道出來而已,因為這是考古工作者的本職工作,沒有新聞的價值,不太容易引起關注,除非有了重大發現。

曾經的考古隊也靠著一把洛陽鏟行走天下,而如今已然有了很大改變,使用高科技手段進行探索,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的團隊就曾利用“遙感考古”技術,基於高分辨率衛星圖像,通過人機交互解譯米蘭古屯田灌溉系統的詳細結構。不僅如此,還利用三維掃描技術和虛擬現實技術(VR)結合,產生“時光機”般的效果,還原遺址的初始狀態。

其實許多被發現的墓葬早已被盜,而且盜洞極多,同一個地點歷朝歷代的盜墓賊都有光顧,這到不是他們手段有多高明,是因為這些墓葬在下葬的時候就早已被盜墓賊盯上了,往往墓主人剛下葬沒幾年,防衛稍有鬆懈便遭到盜挖。

其次盜墓賊中不可否認有高明者,這些人與風水先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甚至本身就是這個職業,兼職盜墓,古代達官顯貴,入葬之前可都是這些風水先生定的風水寶穴,是有一定規律的,著名盜墓小說裡胡八一的口訣:尋龍分金看纏山,一重纏是一重關,關門如有八重險,不出陰陽八卦形。並非毫無根據,它的出處正是著名的風水祖師楊筠松所著的《撼龍經》。其原文是:尋龍分金看纏山,一重纏是一重關,關門若有千重險,定有王侯居此間。

這些風水秘術的確對於尋找重大墓葬極為有效,曾經有過這樣的報道,警方抓獲了一夥盜墓賊,其中的一位世代從事風水先生職業,從小耳濡目染,長大後經過研究與盜墓相結合,盜取了不少墓葬,其誤差不會超過10米,甚至更為精確。

總之,與正規的考古工作者比起來,絕大多數盜墓賊並沒有什麼過人的能力和知識,但他們人數眾多,雖然偶爾有發現,也是為了墓中的金銀財寶,對墓葬採取破壞性盜取,而考古工作更在乎,墓葬的歷史價值,通過開發墓葬使今人更瞭解過去,甚至對有的大型墓葬採取保護,而不是急於挖掘,從某方面來講給了盜墓賊以明確地提示,使其鋌而走險,2011年秦公六號大墓就是這麼被盜的,事實上大多數盜墓賊是衝著已經發現的寶物和墓葬而去的,並不是自己發現。


煙雨醉逍遙

一網友就這個問題調侃到:國家考古好比是姜昆等體制內的相聲演員,他們幹不幹都有工資拿,即使是搶救性發掘了一座古墓,裡面的東西也不是他們的,所以他們不必去找墓。


盜墓賊好比郭德綱等草根相聲演員,不主動去幹就沒飯吃,所以他們要努力提高找墓的技術,多找墓多挖墓,才能有飯吃。


這只是開個玩笑罷了。考古人員真不如盜墓賊的技術高明嗎?


我國現在的考古隊可謂是“鳥槍換炮”的時代,洛陽鏟早已成為過去式,科技發達到你無法想象的地步。


地磁、聲吶、遙感等先進技術手段的應用,簡直可以用“千里眼”來形容,盜墓賊哪裡有可比性呢?

考古不是不是大家想象的就是挖墓。對墓葬的考古研究只是他們工作的極小一部分。


我們來看看考古人員的工作範圍有哪些:


1、各種遺蹟的勘探,比如城市、村落、廣場、道路、房子、工廠、市場、寺廟、溝渠、橋樑、沉船……幾乎所有現實生活中的東西,廢棄後都會變成考古對象。


2、地表遺址,比如秦始皇陵、大運河、長城、莫高窟等。


3、 地下遺址,需要鑽探或其他探測儀器勘探,比如採集地表遺物,比如觀察剖面。通過上述手段,來判定遺址的基本情況。如範圍、面積、深度、地層和年代等。


4、採集各種遺址信息和資料,包括實物、照片、圖紙等手段是通過系統調查或發掘,揭示地下埋藏的遺址的情況,比如上述各種遺蹟的位置、形狀、尺寸、質地、建築方法、年代、保存情況、堆積成因、相互關係等。


一般處於保護文物的考慮,儘量不會主動發掘,如果由於其他不可抗力需在文物保護單位範圍內進行動土施工,才由考古工作者進行搶救性發掘。


盜墓賊的“工作”是什麼?專業盜墓!


挖空心思、削尖了腦袋、窮盡一生經歷找墓、盜墓。這就是“術業有專攻”,不服不行啊!


盜墓賊靠什麼發現被夷為平地的古墓呢?


盜墓在中國分南派和北派,盜墓手法不一樣。沒有盜墓前的準備工作還都差不多。


1、北派盜墓法


清末前,北派用鐵錐盜墓,將其插入地下,提起後用鼻子聞氣味,靠氣味判斷地下埋藏有什麼物品。


民國初年,洛陽有個叫李鴨子的人,發明了洛陽鏟。洛陽鏟的發明使盜墓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


“洛陽鏟”的鏟夾寬僅2寸,寬成U字半圓形,鏟上部裝長柄。

把此鏟每向地下鑽插一下,就可以進深三四寸,往上一提,就能把地下卡在半圓口內的土,原封不動地帶上來。


這樣不斷向地下深鑽,盜墓賊對提取的不同土層的土壤結構、顏色、密度和各種包含物進行分析,如果是經過後人動過的熟土,地下就可能有墓葬或古建築。


如果包括物發現有陶瓷、鐵、銅、金、木質物,就可以推斷地下藏品的性質和佈局。


2、南派盜墓法


由於南方土質等原因,很少使用洛陽鏟。他們採用分金定穴法。

湖南學者劉鴻伏歸納南派盜墓賊的方法


為:“望”、“聞”、“問”、“切”四字訣。像中醫學把脈看病一樣。


(1)、“望”是看風水


有盜墓賊擅長風水之術,故每到一處,必先察看地勢,真正的風水寶地,一般都是大墓,墓中必有寶物。


(2)、“聞”即嗅氣味


有的盜墓賊專練鼻子的嗅覺靈敏度,他們不吃辣的、不吸菸、不飲酒。在盜墓前,取一撮墓土放在鼻下猛嗅,從泥土氣味中辨別墓葬是否被盜過。


據說聞功最好的盜墓賊可以分辨出漢代墓土與唐代墓土氣味差異,準確程度令人驚歎。


(3)、“問”就是踩點


盜墓賊裝扮成算命先生或風水先生,專門跟當地老人聊天,從中瞭解古墓信息與方位。


這種人口才好,擅於應變,很容易取得對方信任。一旦探聽到古墓確切地點,便立即召集群賊在夜間盜掘。


(4)、“切”即把脈之意

一是指找打洞方位


就像中醫給人把脈一樣,切準棺槨的位置,然後從斜坡處打洞,直達墓室中棺頭槨尾,盜取葬品。曾國藩墓就是被用此法盜掘。


二是指摸取死者身上寶物


盜墓賊從墓主頭摸起,經口到肛門,最後摸到腳。摸寶物如同給病人切脈,要細緻冷靜,講究沉靜準確,沒有遺漏。


三是指以手摸觸出土文物


盜墓高手過不需用眼看,用手把物品慢慢撫摸一遍,就知道是哪個朝代文物。


這就是“望”、“聞”、“問”、“切”四字訣。


盜墓賊哪裡比考古人員強呢?


1、人數


盜墓賊的人數眾多,多得無法估計。有人估測我國有十幾萬,考古工作者只有一萬多人。


培養一名考古工作者,至少需要10多年,甚至更長教育;盜墓賊可能只是一個農民,因為一個想發財念頭,就可以去盜墓了。


2、用時

盜墓賊只要找到墓,挖掘進去,把東西盜出來,工作就完成了。


而考古人員需要詳細勘探、佈設座標系、記錄、建立數據庫、採集標本等一系列工作,最後才能挖掘。

二者對比,就顯得考古找墓難度大,而盜墓賊就得心應手了。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有書共讀

1.盜墓賊的招數

其實,大略判斷古代墓葬位置在哪裡並不太難,主要還是採取文獻分析+實地考察的方式。

傳統社會有一種文化建設方式叫做修地方誌書,類似於一本地方性的百科全書,會把某縣某府的各類地理、經濟、文化信息都蒐集起來編纂到書中,歷史上第一本志書可能就是著名的《越絕書》了。

這種志書到明代已經非常成熟,各地的古墓葬,特別是那種有墳包的大墓的信息,也會被紛紛收集到縣誌中,並且還會根據史書和民俗做一定的考證,雖然不會每一次考證都正確。

現在的盜墓賊只要請一兩個略有古文修養的高中生,或者乾脆自己翻越,弄懂清晚期以來的修的縣誌上記載的啥問題不大。

以及,前些年國家文物局主持編纂了《中國文物地圖集》,每省有一到多本,對文物的標註比較詳細。

再有,就是歷次文物普查的信息。因為文物普查用的是國家財政,將結果公佈給社會是應該的。但是,沒有辦法防止別有用心的人濫用這個成果。

然後,盜墓賊就要到具體的地方去踩點兒啦。一般盜墓賊都是團伙行動,會有人拉攏買通當地的村民,詢問村子裡的老人,甚至帶著盜墓賊去實地調查。現在研究中國古代陵墓的學問也不是秘密,購買專業書籍也很容易。

這就是盜墓賊的基本的招數。有媒體反覆渲染什麼風水、堪輿之類,純屬無稽之談。

2.媒體報道形成的倖存者偏差

社會大眾感知事件,基本上都要通過媒體,所以知道“哪座墓又被盜了”,也是要通過媒體。但是媒體一般只會報道“哪座墓被盜了”,近年來偶爾也會報道“盜墓賊被抓了”,而不會報道“盜墓賊發現墓葬失敗了”,導致大眾形成“盜墓賊未曾失手”的錯覺,進而覺得盜墓賊很厲害,其實是因為盜墓賊發現墓葬失敗的情況無法被大眾感知。

3.搶救性考古發掘整理被盜墓葬是一種關懷

目前,我國的考古行為以“搶救性考古”為主,搶救被盜墓賊破壞的墓葬,也是搶救的一種。一般盜墓賊進入過的墓葬都會一地狼藉,考古工作者會在工作中把遺留下的東西分類編號整理,還會把情況以發掘簡報和報告的方式告訴大家,為劫餘保留下一點信息。

4.結論

由於大眾對考古工作的不瞭解和對盜墓行為信息的不對稱,所以得出了盜墓賊很厲害的錯覺。首先盜墓賊發現墓葬不是每次都成功,甚至失敗的概率還比較大;第二考古工作的搶救性決定了要為被盜的墓葬做整理,這不代表盜墓賊本領高強。此外,考古對於墓葬發掘還是比較謹慎的,想帝王陵墓就不會輕易發掘,但是盜墓賊可以視為是一種盜竊,自然就不管那麼多了。


螺旋真理

不會真有人相信業餘的能玩過職業的吧。

先說為啥考古人員很少發現古墓,多數是挖掘被盜地位古墓。

新中國建立的時候,還沒啥關於考古的法律。當時,一大票文人在著名文人郭沫若的帶領下決定挖個帝皇墓考考古,沾沾皇氣。他們最早的目標是武則天和唐高宗的乾陵。據說王羲之的蘭亭序真跡在裡面。在挖乾陵之前要試試手。由於清陵早就被人挖完了,於是他們選擇了明皇陵。選來選取選擇了明代建陵時間最長的,在位時間也最長的明神宗萬曆的定陵。

不要去相信什麼古墓裡都是機關的傳說了。再厲害的機關在國家機器面前都不堪一擊。萬曆皇帝的陵寢很快被挖開。人們看到了萬曆皇帝及其皇后地位屍骨,陪葬品等很多文物。對很多歷史研究都有幫助。黃仁宇在寫《萬曆十五年》的時候專門寫到了萬曆遺體出土的時候。

下面戲肉來了。

由於當時保管條件太差,出土的很多文物,比如絲綢等物很快風化,損壞掉了。對萬曆和皇后遺體的保存也出現問題。最後除了金銀瓷器保留下來其他的全毀了。萬曆的遺體最終被火化。

但是,郭沫若們沒有失望,決定對朱棣的陵寢開刀。申請遞上去了,最終被時任國家總理的周恩來拿到。總理的批覆是

我們不能把好事做完,要留點給後人來做。

並叫停了所有準備開挖的帝皇陵考古工作。之後數十年來所有帝皇墓都是意外挖開,再進行搶救性挖掘的。比如隋煬帝的陵寢就是開發商發現的。

近代史上的大規模盜墓大約是兩次,一次是孫殿英挖清陵。據說當時動用了數萬軍隊,用了大炮轟開墓門才進去的。

第二次是對乾陵的盜挖。準確的說乾陵可不止一波人動過想法。最早在唐朝的時候,黃巢動用了三十萬人,挖了三個月,沒挖開,放棄了。民國的時候也是,大炮都架好了。結果天降暴雨,持續三天。有傳言稱老天爺發怒了。於是這次盜挖不了了之。

受到盜墓小說的影響,很多人印象裡盜墓賊都是很厲害的。找墓穴位置,破機關,挖財寶之類的。這麼說吧,如果你相信一群沉浸歷史數十年的專家比不過野路子,那真沒辦法。僅從二者對比上看。你盜墓的時候必須小心翼翼,得注意不被發現,人手不能多,多了會洩密。而考古屬於國家正規工作。發現了墓穴,只要允許挖,我直接圈地了。想挖幾年挖幾年。動用大型機械,地皮都挖下去幾米,連古人上廁所的位置都不放過。怎麼比。

當然,法律規定,除非已被挖開的墓穴,否則不能進行考古。所以一般新聞上描述的都是這樣的。

某墓穴被盜墓賊挖掘,考古工作者進行搶救。

沒有法律攔著,這考古專業者可都是猛虎下山啊。


無所事事161773009

你一定是小說看多了吧,如果盜墓賊能輕易發現被夷為平地,那麼武則天和唐高宗的乾陵好幾噸的文物應該早就被盜走了。我國古代文人是不屑於發掘古墓的,因為這種開棺掘墓的做法在古代是有失禮法的。


所以,古代開掘古墓的人都是盜墓賊,沒人會把古人的墳挖開。有關於墓地和風水的文獻,也大都出自民間記載,朝廷並沒有專門的部門去研究如何開掘前朝帝王陵墓,而小說中對盜墓賊的描寫大都是誇張的手法。

比如黃巢起義時,就想挖開乾陵盜取寶物,以充當軍費,但是無論如何都找不到乾陵入口在哪裡,挖了幾道溝,差點改變了當地地貌,場面十分尷尬。而慈禧墓被盜時,動用了大炮和軍隊,這些比較先進的武器,是盜墓賊不敢明目張膽的用的。



到了現代,我們有了專門研究古墓的考古學家,這些人都十分專業,他們無論是從學識還是經驗上,都比盜墓賊高明不少,而且可以正大光明的開掘古墓,佔據了天時地利人和等優勢,所以盜墓賊是無論如何都不能與他們相提並論的。而考古工作主要是研究,他們不隨意開掘古墓,是因為沒有把握保護好這些文物。所以,國家寧願把這些文物先保護起來,也不敢貿然開掘。


歷史密探

必須承認題主觀察到了一個現象,但是它並不能說明盜墓賊能夠發現墓葬就很厲害,也不代表考古人員發現不了這些古墓。

首先有必要澄清中國目前絕大多數的考古發掘工作是如何啟動的。隨著中國最近30年快速的經濟發展和大型基礎建設的實施,大型基礎工程比如三峽工程、南水北調、蒙華鐵路等國家性大型建設項目的開展,無法避免需要佔用大量土地;加之城市化的迅速普及,城區的擴張、修路、架橋、地產開發等等也需要動用大量土地。在歷史悠久的中華大地,一旦動土就有可能破壞地下沉睡成千上萬年的古代遺存(墓葬和聚落),尤其是在地下文物資源十分豐富的地區,比如西安、洛陽、荊州、邢臺、成都等地(即國家級大遺址保護片區)。

那麼面對這種情況,國家在法律和政策層面就有規定,在工程動土之前必須經過考古勘察地下是否有文物,不然工程不予批准實施(在上述地下文物資源豐富的幾個地區是這樣的規定的,但是地下文物資源一般的地區,目前似乎還沒有這種規定),這個規定的目的就在於儘可能地保護地下文物,即在工程動土之前採取文物保護措施。我們熟知的三峽工程就曾經發生過大規模的考古會戰(在水庫淹沒考古遺址之前搶救文物),全國的幾十個考古單位都有參與。

我們國家的文物工作方針是“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

因此在理論上,考古人員不會主動去發掘古墓或古代遺址,而是在它們受到了或可能會受到破壞的時候才會去“搶救發掘”,即使考古人員希望主動發掘,國家文物局也不會批准。所以,考古人員大多數的時間是在進行“被動的考古發掘”,這和西方國家的考古情況類似。其實,僅僅這些被動的考古發掘項目就已經使考古人忙的不可開交了。其中一類搶救性發掘就是因為墓葬被盜才不得不進行考古發掘,比如曹操墓(但是發掘之前考古人員並不知道是曹操墓)等。

知道了中國考古人的工作背景之後,我們來更加直接地回答這個問題。考古人員並非發現不了地下的古墓,而是沒有主動去發掘它們而已。墓葬經過盜墓賊的光顧之後往往被洗劫一空,考古人員雖然痛心疾首,但是隻能採用搶救發掘的手段來進來避免更多的損失,考古人幾乎不會主動去發掘墓葬。發現墓葬對考古人和盜墓賊來說都並非難事兒,

考古人並不是不行,而是不能去做而已。

文物資源是全人類共同的寶貴財富,保護文物,人人有責


別人家的博士

盜墓很多時候,等於以命相博。風餐露宿,飄蕩在山河大地之間。而考古是根據一定文獻記在尋找古人的記錄。就如探險家發現古城一樣,很多外國探險家其實就是盜墓尋寶高手。敢用生命挑戰大自然神秘的人。考古並不是技術技能不行,或者某方面差。初始方向心態的差別。墓被盜了,才去挖掘。而真正保護古墓守衛古城得恰恰是曾經的盜墓賊,經歷太多的盜墓生死瞬間的考驗。真正的盜墓賊都會在某一時刻頓悟生死,不會在為錢財利益。挖掘寶藏了。反而為了子孫後代,或者人類繁衍保護墓藏,因為他們懂得生就會死,自己早晚也會死。盜墓賊轉變為守墓人了。考古很多專家也知道這些。所謂看星象就盜墓被槍斃什麼的,並不一定是盜墓高手。高手都在頓悟瞬間轉變為守墓人了。沒有守墓人心態,不被盜的古墓基本也就不存在了。而考古是挖掘被破壞過的古墓。盡力展示給人們而不會主動挖掘古墓。

所以不存在考古不如盜墓賊一說。盜墓賊9死一生。真正盜墓一輩子,壽終正寢的人很少很少。存活下來的基本都變成守墓人了,我覺得守墓人的腦袋裡存留的古墓地址比文獻記在都準確。而且他們絕對不會輕易說出來的,祖輩相傳。很多都是臨終交待的遺言。

考古知識學習了,技巧。而盜墓代代相傳。這有本質區別。


鷹擊長空93530926


近幾年的兩部小說,《盜墓筆記》和《鬼吹燈》的火爆。使大江南北掀起了一場盜墓熱,從小說到電視劇,從電影到新聞。鋪天蓋地的席捲全國。

隨著盜墓熱的掀起,歷史上曾經出現過的盜墓門派,盜墓技術成為了很多人茶餘飯後的談資。

最重要的門派有:摸金門、搬山門、卸嶺門、發丘門。

“摸金派”,弟子名稱“摸金校尉",掌門祖師——曹操。摸金派的來頭可不小,傳說當年曹操為了籌集軍費,專門組建了一支盜墓軍隊。

“發丘派”,弟子名稱發丘天官,掌門祖師——伍子胥。據說,當年楚平王聽信讒言殺了伍子胥的父親和哥哥,後來伍子胥被逼逃亡吳國,併成為吳國大將,率領吳兵攻陷楚國,此時楚平王已死,但憤怒的伍子胥,挖出楚平王的屍體,用鞭子抽。因此,伍子胥被髮丘派分為祖師爺。


“卸嶺派”,弟子名卸嶺力士,掌門祖師——項羽。據史書記載,項掌門挖掘的可是響噹噹古蹟陵墓-秦始皇陵。

“搬山派”,弟子名稱搬山道人,傑出弟子——孫殿英。這個人就不多說了,都熟悉。 盜墓技術如分金定穴等。


業餘的盜墓賊,怎麼能和專業的相提並論呢?雖然盜墓者有技術,有傳承,但是他們的歷史資料有限,設備有限。而專業的國家考古隊,有著龐大的國家資源支持,無論是大型墓葬的位置,還是人才技術和設備,都是盜墓者望塵莫及的。

盜墓賊雖然資料有限,設備有限。但俗話說,有錢能使鬼推磨,現在是金錢社會。有錢,一切都好說,一切都能辦到。況且,盜墓本就是非常暴利的行業,可能一次盜墓就能榮華富貴一生。

不是考古人員找不到,而是國家有規定,不能主動去挖掘。雖然一座大型墓葬的挖掘,進而出土的文物,不管是對古代歷史的研究,還是對古代技藝的傳承都有著重大的作用,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這樣做是對文物的破壞。

再者,如果現在就把所有的墓都挖完了,那麼以後的考古人員還怎麼考古?所以只能是進行搶救性的保護挖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