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贼靠什么发现被夷为平地的古墓,考古人员为什么不行呢?

得不到必骚动

蝉闻答题。

这是一种错误的印象。

我们看到的新闻往往是盗墓贼先发现古墓,然后考古人员屁颠屁颠地去捡漏子,眼看着被破坏或盗取得一团糟的墓室,一把鼻涕一把泪地收拾残局。

我们就问:早干什么去了?连个盗墓贼不如。 是这样的吗?显然不是。

按照法律规定,考古人员是不能主动发掘墓地的,除非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这就包括墓地被盗或因为城建需要提前勘探发掘。

多数考古学家一生也难有碰到大墓的机会,一旦碰到,就跟种彩票一样。

至于寻找墓地的方法,基本上先通过史籍记载及民间传闻,实地考察出大体位置,利用洛阳铲带出地下的泥土,通过观察泥土的成色,来判断是否存在古墓。 如带出了建墓常用的五花土或白膏泥,甚至直接带出了墓中残物,有古墓无疑。

难一点的就是判断出不自然的土层,如有明显夯土痕迹,大概率会有古墓。

还有就是利用现代科技,所谓金属探测器之类,来探测古墓中的金属。以此判断古墓具体位置。

大体方法而言,盗墓贼与考古人员大差不差。

请关注『如是蝉闻』


如是蝉闻

谁说考古人员就不行了呢?现在考古勘探的手段越来越多,从盗墓贼那里学来的洛阳铲已经是基本功,在此之上考古人员还可以通过遥感、地磁、声呐等等手段了解地下的情况,虽然不敢讲“料事如神”,但是考古人员对地下遗存局面有大体的掌握,还是并不难的。

可能给题主带来误解的原因,我想有这么几个:一是考古工作者不仅勘探墓葬,还勘探城市,尤其是那些大区域拉网式调查,往往是对城市这种大型聚落所做。现在在尽量少挖的思想指导下,专门找墓的勘探在中国考古界已经很少了。相反,盗墓贼的“工作”就是找墓,想尽一切办法、无所不用其极地找墓。如此一来,似乎显得盗墓贼更有“效率”了。

另外,残酷的现实是,现在在中国,盗墓贼比考古学家多多了。有报道称,中国有十万盗墓贼,但考古工作者只有一万,这还不论一个农民晚上邪念一起拿着锄头就能成为盗墓贼,但想要培养一名考古工作者却至少需要4年甚至更长的大学教育。另一方面,盗墓用时太短了,找到墓,进去,把东西盗出来,工作就完成了。而考古呢,就不说发掘,只是勘探这一项,就要布设坐标系、钻探、记录、建立数据库、采集标本等等一系列工作,相当漫长。两者相比,似乎就显得考古找墓“比不过”盗墓贼了。

第三个原因可能是,有些盗墓贼是本地人,听闻的当地古墓传闻比较多,对地形也熟悉,于是一挖一个准。那这样相比,外来的考古学家就自然“落得下风”。不过话说回来,干盗墓这种犯罪的事,还值得引以为傲“善于找墓”么?何为正、何为邪,还是要分清。


挖啥呢

经常在新闻中看到某某古墓遭盗墓贼盗取,让人们有了一些偏颇的印象,那就是盗墓贼发现古墓的手段比正规的考古人员更为高明,其实则不然,全国每年一起挖掘的考古工地就达上千之多,只是没有被报道出来而已,因为这是考古工作者的本职工作,没有新闻的价值,不太容易引起关注,除非有了重大发现。

曾经的考古队也靠着一把洛阳铲行走天下,而如今已然有了很大改变,使用高科技手段进行探索,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的团队就曾利用“遥感考古”技术,基于高分辨率卫星图像,通过人机交互解译米兰古屯田灌溉系统的详细结构。不仅如此,还利用三维扫描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VR)结合,产生“时光机”般的效果,还原遗址的初始状态。

其实许多被发现的墓葬早已被盗,而且盗洞极多,同一个地点历朝历代的盗墓贼都有光顾,这到不是他们手段有多高明,是因为这些墓葬在下葬的时候就早已被盗墓贼盯上了,往往墓主人刚下葬没几年,防卫稍有松懈便遭到盗挖。

其次盗墓贼中不可否认有高明者,这些人与风水先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本身就是这个职业,兼职盗墓,古代达官显贵,入葬之前可都是这些风水先生定的风水宝穴,是有一定规律的,著名盗墓小说里胡八一的口诀:寻龙分金看缠山,一重缠是一重关,关门如有八重险,不出阴阳八卦形。并非毫无根据,它的出处正是著名的风水祖师杨筠松所著的《撼龙经》。其原文是:寻龙分金看缠山,一重缠是一重关,关门若有千重险,定有王侯居此间。

这些风水秘术的确对于寻找重大墓葬极为有效,曾经有过这样的报道,警方抓获了一伙盗墓贼,其中的一位世代从事风水先生职业,从小耳濡目染,长大后经过研究与盗墓相结合,盗取了不少墓葬,其误差不会超过10米,甚至更为精确。

总之,与正规的考古工作者比起来,绝大多数盗墓贼并没有什么过人的能力和知识,但他们人数众多,虽然偶尔有发现,也是为了墓中的金银财宝,对墓葬采取破坏性盗取,而考古工作更在乎,墓葬的历史价值,通过开发墓葬使今人更了解过去,甚至对有的大型墓葬采取保护,而不是急于挖掘,从某方面来讲给了盗墓贼以明确地提示,使其铤而走险,2011年秦公六号大墓就是这么被盗的,事实上大多数盗墓贼是冲着已经发现的宝物和墓葬而去的,并不是自己发现。


烟雨醉逍遥

一网友就这个问题调侃到:国家考古好比是姜昆等体制内的相声演员,他们干不干都有工资拿,即使是抢救性发掘了一座古墓,里面的东西也不是他们的,所以他们不必去找墓。


盗墓贼好比郭德纲等草根相声演员,不主动去干就没饭吃,所以他们要努力提高找墓的技术,多找墓多挖墓,才能有饭吃。


这只是开个玩笑罢了。考古人员真不如盗墓贼的技术高明吗?


我国现在的考古队可谓是“鸟枪换炮”的时代,洛阳铲早已成为过去式,科技发达到你无法想象的地步。


地磁、声呐、遥感等先进技术手段的应用,简直可以用“千里眼”来形容,盗墓贼哪里有可比性呢?

考古不是不是大家想象的就是挖墓。对墓葬的考古研究只是他们工作的极小一部分。


我们来看看考古人员的工作范围有哪些:


1、各种遗迹的勘探,比如城市、村落、广场、道路、房子、工厂、市场、寺庙、沟渠、桥梁、沉船……几乎所有现实生活中的东西,废弃后都会变成考古对象。


2、地表遗址,比如秦始皇陵、大运河、长城、莫高窟等。


3、 地下遗址,需要钻探或其他探测仪器勘探,比如采集地表遗物,比如观察剖面。通过上述手段,来判定遗址的基本情况。如范围、面积、深度、地层和年代等。


4、采集各种遗址信息和资料,包括实物、照片、图纸等手段是通过系统调查或发掘,揭示地下埋藏的遗址的情况,比如上述各种遗迹的位置、形状、尺寸、质地、建筑方法、年代、保存情况、堆积成因、相互关系等。


一般处于保护文物的考虑,尽量不会主动发掘,如果由于其他不可抗力需在文物保护单位范围内进行动土施工,才由考古工作者进行抢救性发掘。


盗墓贼的“工作”是什么?专业盗墓!


挖空心思、削尖了脑袋、穷尽一生经历找墓、盗墓。这就是“术业有专攻”,不服不行啊!


盗墓贼靠什么发现被夷为平地的古墓呢?


盗墓在中国分南派和北派,盗墓手法不一样。没有盗墓前的准备工作还都差不多。


1、北派盗墓法


清末前,北派用铁锥盗墓,将其插入地下,提起后用鼻子闻气味,靠气味判断地下埋藏有什么物品。


民国初年,洛阳有个叫李鸭子的人,发明了洛阳铲。洛阳铲的发明使盗墓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洛阳铲”的铲夹宽仅2寸,宽成U字半圆形,铲上部装长柄。

把此铲每向地下钻插一下,就可以进深三四寸,往上一提,就能把地下卡在半圆口内的土,原封不动地带上来。


这样不断向地下深钻,盗墓贼对提取的不同土层的土壤结构、颜色、密度和各种包含物进行分析,如果是经过后人动过的熟土,地下就可能有墓葬或古建筑。


如果包括物发现有陶瓷、铁、铜、金、木质物,就可以推断地下藏品的性质和布局。


2、南派盗墓法


由于南方土质等原因,很少使用洛阳铲。他们采用分金定穴法。

湖南学者刘鸿伏归纳南派盗墓贼的方法


为:“望”、“闻”、“问”、“切”四字诀。像中医学把脉看病一样。


(1)、“望”是看风水


有盗墓贼擅长风水之术,故每到一处,必先察看地势,真正的风水宝地,一般都是大墓,墓中必有宝物。


(2)、“闻”即嗅气味


有的盗墓贼专练鼻子的嗅觉灵敏度,他们不吃辣的、不吸烟、不饮酒。在盗墓前,取一撮墓土放在鼻下猛嗅,从泥土气味中辨别墓葬是否被盗过。


据说闻功最好的盗墓贼可以分辨出汉代墓土与唐代墓土气味差异,准确程度令人惊叹。


(3)、“问”就是踩点


盗墓贼装扮成算命先生或风水先生,专门跟当地老人聊天,从中了解古墓信息与方位。


这种人口才好,擅于应变,很容易取得对方信任。一旦探听到古墓确切地点,便立即召集群贼在夜间盗掘。


(4)、“切”即把脉之意

一是指找打洞方位


就像中医给人把脉一样,切准棺椁的位置,然后从斜坡处打洞,直达墓室中棺头椁尾,盗取葬品。曾国藩墓就是被用此法盗掘。


二是指摸取死者身上宝物


盗墓贼从墓主头摸起,经口到肛门,最后摸到脚。摸宝物如同给病人切脉,要细致冷静,讲究沉静准确,没有遗漏。


三是指以手摸触出土文物


盗墓高手过不需用眼看,用手把物品慢慢抚摸一遍,就知道是哪个朝代文物。


这就是“望”、“闻”、“问”、“切”四字诀。


盗墓贼哪里比考古人员强呢?


1、人数


盗墓贼的人数众多,多得无法估计。有人估测我国有十几万,考古工作者只有一万多人。


培养一名考古工作者,至少需要10多年,甚至更长教育;盗墓贼可能只是一个农民,因为一个想发财念头,就可以去盗墓了。


2、用时

盗墓贼只要找到墓,挖掘进去,把东西盗出来,工作就完成了。


而考古人员需要详细勘探、布设坐标系、记录、建立数据库、采集标本等一系列工作,最后才能挖掘。

二者对比,就显得考古找墓难度大,而盗墓贼就得心应手了。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



有书共读

1.盗墓贼的招数

其实,大略判断古代墓葬位置在哪里并不太难,主要还是采取文献分析+实地考察的方式。

传统社会有一种文化建设方式叫做修地方志书,类似于一本地方性的百科全书,会把某县某府的各类地理、经济、文化信息都搜集起来编纂到书中,历史上第一本志书可能就是著名的《越绝书》了。

这种志书到明代已经非常成熟,各地的古墓葬,特别是那种有坟包的大墓的信息,也会被纷纷收集到县志中,并且还会根据史书和民俗做一定的考证,虽然不会每一次考证都正确。

现在的盗墓贼只要请一两个略有古文修养的高中生,或者干脆自己翻越,弄懂清晚期以来的修的县志上记载的啥问题不大。

以及,前些年国家文物局主持编纂了《中国文物地图集》,每省有一到多本,对文物的标注比较详细。

再有,就是历次文物普查的信息。因为文物普查用的是国家财政,将结果公布给社会是应该的。但是,没有办法防止别有用心的人滥用这个成果。

然后,盗墓贼就要到具体的地方去踩点儿啦。一般盗墓贼都是团伙行动,会有人拉拢买通当地的村民,询问村子里的老人,甚至带着盗墓贼去实地调查。现在研究中国古代陵墓的学问也不是秘密,购买专业书籍也很容易。

这就是盗墓贼的基本的招数。有媒体反复渲染什么风水、堪舆之类,纯属无稽之谈。

2.媒体报道形成的幸存者偏差

社会大众感知事件,基本上都要通过媒体,所以知道“哪座墓又被盗了”,也是要通过媒体。但是媒体一般只会报道“哪座墓被盗了”,近年来偶尔也会报道“盗墓贼被抓了”,而不会报道“盗墓贼发现墓葬失败了”,导致大众形成“盗墓贼未曾失手”的错觉,进而觉得盗墓贼很厉害,其实是因为盗墓贼发现墓葬失败的情况无法被大众感知。

3.抢救性考古发掘整理被盗墓葬是一种关怀

目前,我国的考古行为以“抢救性考古”为主,抢救被盗墓贼破坏的墓葬,也是抢救的一种。一般盗墓贼进入过的墓葬都会一地狼藉,考古工作者会在工作中把遗留下的东西分类编号整理,还会把情况以发掘简报和报告的方式告诉大家,为劫余保留下一点信息。

4.结论

由于大众对考古工作的不了解和对盗墓行为信息的不对称,所以得出了盗墓贼很厉害的错觉。首先盗墓贼发现墓葬不是每次都成功,甚至失败的概率还比较大;第二考古工作的抢救性决定了要为被盗的墓葬做整理,这不代表盗墓贼本领高强。此外,考古对于墓葬发掘还是比较谨慎的,想帝王陵墓就不会轻易发掘,但是盗墓贼可以视为是一种盗窃,自然就不管那么多了。


螺旋真理

不会真有人相信业余的能玩过职业的吧。

先说为啥考古人员很少发现古墓,多数是挖掘被盗地位古墓。

新中国建立的时候,还没啥关于考古的法律。当时,一大票文人在著名文人郭沫若的带领下决定挖个帝皇墓考考古,沾沾皇气。他们最早的目标是武则天和唐高宗的乾陵。据说王羲之的兰亭序真迹在里面。在挖乾陵之前要试试手。由于清陵早就被人挖完了,于是他们选择了明皇陵。选来选取选择了明代建陵时间最长的,在位时间也最长的明神宗万历的定陵。

不要去相信什么古墓里都是机关的传说了。再厉害的机关在国家机器面前都不堪一击。万历皇帝的陵寝很快被挖开。人们看到了万历皇帝及其皇后地位尸骨,陪葬品等很多文物。对很多历史研究都有帮助。黄仁宇在写《万历十五年》的时候专门写到了万历遗体出土的时候。

下面戏肉来了。

由于当时保管条件太差,出土的很多文物,比如丝绸等物很快风化,损坏掉了。对万历和皇后遗体的保存也出现问题。最后除了金银瓷器保留下来其他的全毁了。万历的遗体最终被火化。

但是,郭沫若们没有失望,决定对朱棣的陵寝开刀。申请递上去了,最终被时任国家总理的周恩来拿到。总理的批复是

我们不能把好事做完,要留点给后人来做。

并叫停了所有准备开挖的帝皇陵考古工作。之后数十年来所有帝皇墓都是意外挖开,再进行抢救性挖掘的。比如隋炀帝的陵寝就是开发商发现的。

近代史上的大规模盗墓大约是两次,一次是孙殿英挖清陵。据说当时动用了数万军队,用了大炮轰开墓门才进去的。

第二次是对乾陵的盗挖。准确的说乾陵可不止一波人动过想法。最早在唐朝的时候,黄巢动用了三十万人,挖了三个月,没挖开,放弃了。民国的时候也是,大炮都架好了。结果天降暴雨,持续三天。有传言称老天爷发怒了。于是这次盗挖不了了之。

受到盗墓小说的影响,很多人印象里盗墓贼都是很厉害的。找墓穴位置,破机关,挖财宝之类的。这么说吧,如果你相信一群沉浸历史数十年的专家比不过野路子,那真没办法。仅从二者对比上看。你盗墓的时候必须小心翼翼,得注意不被发现,人手不能多,多了会泄密。而考古属于国家正规工作。发现了墓穴,只要允许挖,我直接圈地了。想挖几年挖几年。动用大型机械,地皮都挖下去几米,连古人上厕所的位置都不放过。怎么比。

当然,法律规定,除非已被挖开的墓穴,否则不能进行考古。所以一般新闻上描述的都是这样的。

某墓穴被盗墓贼挖掘,考古工作者进行抢救。

没有法律拦着,这考古专业者可都是猛虎下山啊。


无所事事161773009

你一定是小说看多了吧,如果盗墓贼能轻易发现被夷为平地,那么武则天和唐高宗的乾陵好几吨的文物应该早就被盗走了。我国古代文人是不屑于发掘古墓的,因为这种开棺掘墓的做法在古代是有失礼法的。


所以,古代开掘古墓的人都是盗墓贼,没人会把古人的坟挖开。有关于墓地和风水的文献,也大都出自民间记载,朝廷并没有专门的部门去研究如何开掘前朝帝王陵墓,而小说中对盗墓贼的描写大都是夸张的手法。

比如黄巢起义时,就想挖开乾陵盗取宝物,以充当军费,但是无论如何都找不到乾陵入口在哪里,挖了几道沟,差点改变了当地地貌,场面十分尴尬。而慈禧墓被盗时,动用了大炮和军队,这些比较先进的武器,是盗墓贼不敢明目张胆的用的。



到了现代,我们有了专门研究古墓的考古学家,这些人都十分专业,他们无论是从学识还是经验上,都比盗墓贼高明不少,而且可以正大光明的开掘古墓,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等优势,所以盗墓贼是无论如何都不能与他们相提并论的。而考古工作主要是研究,他们不随意开掘古墓,是因为没有把握保护好这些文物。所以,国家宁愿把这些文物先保护起来,也不敢贸然开掘。


历史密探

必须承认题主观察到了一个现象,但是它并不能说明盗墓贼能够发现墓葬就很厉害,也不代表考古人员发现不了这些古墓。

首先有必要澄清中国目前绝大多数的考古发掘工作是如何启动的。随着中国最近30年快速的经济发展和大型基础建设的实施,大型基础工程比如三峡工程、南水北调、蒙华铁路等国家性大型建设项目的开展,无法避免需要占用大量土地;加之城市化的迅速普及,城区的扩张、修路、架桥、地产开发等等也需要动用大量土地。在历史悠久的中华大地,一旦动土就有可能破坏地下沉睡成千上万年的古代遗存(墓葬和聚落),尤其是在地下文物资源十分丰富的地区,比如西安、洛阳、荆州、邢台、成都等地(即国家级大遗址保护片区)。

那么面对这种情况,国家在法律和政策层面就有规定,在工程动土之前必须经过考古勘察地下是否有文物,不然工程不予批准实施(在上述地下文物资源丰富的几个地区是这样的规定的,但是地下文物资源一般的地区,目前似乎还没有这种规定),这个规定的目的就在于尽可能地保护地下文物,即在工程动土之前采取文物保护措施。我们熟知的三峡工程就曾经发生过大规模的考古会战(在水库淹没考古遗址之前抢救文物),全国的几十个考古单位都有参与。

我们国家的文物工作方针是“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

因此在理论上,考古人员不会主动去发掘古墓或古代遗址,而是在它们受到了或可能会受到破坏的时候才会去“抢救发掘”,即使考古人员希望主动发掘,国家文物局也不会批准。所以,考古人员大多数的时间是在进行“被动的考古发掘”,这和西方国家的考古情况类似。其实,仅仅这些被动的考古发掘项目就已经使考古人忙的不可开交了。其中一类抢救性发掘就是因为墓葬被盗才不得不进行考古发掘,比如曹操墓(但是发掘之前考古人员并不知道是曹操墓)等。

知道了中国考古人的工作背景之后,我们来更加直接地回答这个问题。考古人员并非发现不了地下的古墓,而是没有主动去发掘它们而已。墓葬经过盗墓贼的光顾之后往往被洗劫一空,考古人员虽然痛心疾首,但是只能采用抢救发掘的手段来进来避免更多的损失,考古人几乎不会主动去发掘墓葬。发现墓葬对考古人和盗墓贼来说都并非难事儿,

考古人并不是不行,而是不能去做而已。

文物资源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保护文物,人人有责


别人家的博士

盗墓很多时候,等于以命相博。风餐露宿,飘荡在山河大地之间。而考古是根据一定文献记在寻找古人的记录。就如探险家发现古城一样,很多外国探险家其实就是盗墓寻宝高手。敢用生命挑战大自然神秘的人。考古并不是技术技能不行,或者某方面差。初始方向心态的差别。墓被盗了,才去挖掘。而真正保护古墓守卫古城得恰恰是曾经的盗墓贼,经历太多的盗墓生死瞬间的考验。真正的盗墓贼都会在某一时刻顿悟生死,不会在为钱财利益。挖掘宝藏了。反而为了子孙后代,或者人类繁衍保护墓藏,因为他们懂得生就会死,自己早晚也会死。盗墓贼转变为守墓人了。考古很多专家也知道这些。所谓看星象就盗墓被枪毙什么的,并不一定是盗墓高手。高手都在顿悟瞬间转变为守墓人了。没有守墓人心态,不被盗的古墓基本也就不存在了。而考古是挖掘被破坏过的古墓。尽力展示给人们而不会主动挖掘古墓。

所以不存在考古不如盗墓贼一说。盗墓贼9死一生。真正盗墓一辈子,寿终正寝的人很少很少。存活下来的基本都变成守墓人了,我觉得守墓人的脑袋里存留的古墓地址比文献记在都准确。而且他们绝对不会轻易说出来的,祖辈相传。很多都是临终交待的遗言。

考古知识学习了,技巧。而盗墓代代相传。这有本质区别。


鹰击长空93530926


近几年的两部小说,《盗墓笔记》和《鬼吹灯》的火爆。使大江南北掀起了一场盗墓热,从小说到电视剧,从电影到新闻。铺天盖地的席卷全国。

随着盗墓热的掀起,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盗墓门派,盗墓技术成为了很多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最重要的门派有:摸金门、搬山门、卸岭门、发丘门。

“摸金派”,弟子名称“摸金校尉",掌门祖师——曹操。摸金派的来头可不小,传说当年曹操为了筹集军费,专门组建了一支盗墓军队。

“发丘派”,弟子名称发丘天官,掌门祖师——伍子胥。据说,当年楚平王听信谗言杀了伍子胥的父亲和哥哥,后来伍子胥被逼逃亡吴国,并成为吴国大将,率领吴兵攻陷楚国,此时楚平王已死,但愤怒的伍子胥,挖出楚平王的尸体,用鞭子抽。因此,伍子胥被发丘派分为祖师爷。


“卸岭派”,弟子名卸岭力士,掌门祖师——项羽。据史书记载,项掌门挖掘的可是响当当古迹陵墓-秦始皇陵。

“搬山派”,弟子名称搬山道人,杰出弟子——孙殿英。这个人就不多说了,都熟悉。 盗墓技术如分金定穴等。


业余的盗墓贼,怎么能和专业的相提并论呢?虽然盗墓者有技术,有传承,但是他们的历史资料有限,设备有限。而专业的国家考古队,有着庞大的国家资源支持,无论是大型墓葬的位置,还是人才技术和设备,都是盗墓者望尘莫及的。

盗墓贼虽然资料有限,设备有限。但俗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现在是金钱社会。有钱,一切都好说,一切都能办到。况且,盗墓本就是非常暴利的行业,可能一次盗墓就能荣华富贵一生。

不是考古人员找不到,而是国家有规定,不能主动去挖掘。虽然一座大型墓葬的挖掘,进而出土的文物,不管是对古代历史的研究,还是对古代技艺的传承都有着重大的作用,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这样做是对文物的破坏。

再者,如果现在就把所有的墓都挖完了,那么以后的考古人员还怎么考古?所以只能是进行抢救性的保护挖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