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于谦的捧哏厉害,反应快接的好,但不应该是台下已经排练好了吗?

冷月无情25254394

相声是捧逗双方的合作。

有一种相声叫“死口”,就是这段相声不论说几遍都不变词的,比如晚会相声。这类相声基本上文本稿子都要预审,所以演员不能随意发挥,只能按词一句接一句的说。

还一种相声叫“准口”,就是这段相声每说一次就要修改一次,比如剧场相声。这类相声目的是卖票,见天一样观众就没必要买票了,所以演员必须要变化。

变化有两种,一种是彻底的大修大改,更换包袱,但这种改变等于重新创作,所以极少采用。还有一种是原先包袱不变,但是捧哏改变接话方式,让原先的包袱产生不一样的效果。

为什么说于谦的捧哏水平高,主要就是他从来都是“准口”,看似漫不经心的顺嘴搭音,其实暗藏玄机,不知道他什么时候来一个神来之笔。恰巧郭德纲的思维反应又很快,能马上觉察包袱的新笑点,领会到于谦即兴发挥的意图。

十几年的合作让郭德纲于谦有了足够默契和信任,即使是预先对词也只是对个大概,更多细节是台上发挥。于谦在做访谈时亲口说过,整段相声的死词一般只占20%,80%都是现场发挥。


逗妇乳不是豆腐乳

人老了,是会成精的。这句话用在于老师身上真的不要太合适哈哈哈。

熟到什么程度呢,可以这样说吧,郭德纲一张嘴他都知道要吐什么槽。最有趣的是,于谦捧哏还不是单一的“啊?哦!嘿……”而是经常都能跟郭德纲互动,接包袱的同时也在不停抖包袱。你若说这全是台下排练好的,那可真不是。众所周知郭德纲是个很喜欢在台上自由发挥的艺术家,如果不是知彼莫如己的于谦老师,还真没几个人能接住郭德纲的招儿啊。于谦已经不是一个相声演员了,他已经有大师浑然天成的样子了,你看他站在那里慢吞吞的柔呵呵的,但正常的节奏都在他与老郭的掌控里。

曾记得几年前看过一段他和老郭的作品,内容是老郭现场不服“捧哏”这个角色认为其太轻松,于谦被一激之下放话,“我今天来逗哏,你给我捧”。本来以为他们俩就是即兴玩几分钟就换回来了,没想到于谦换到“逗哏”的位置上,气场瞬间2米8,张口就来,说了好久都没停歇,搞得老郭都“不高兴了”,赶紧把于谦推换了回来。于谦绝对是有实力的,游刃有余的站在那里,自是他一身功力的展现。


晓娱

郭德纲和于谦的相声只有百分之二三十是台下排练好的,其余的百分之七八十都是台上的现挂。所谓现挂就是在台上根据实际情况临场发挥的,是没有任何剧本的,这点是于谦在参加锵锵三人行这个节目里亲口说的。

郭德纲写新作品时,他只是写一张纸,就是一个大概的脉络,在临上场之前一个小时他才把于谦请过来,然后双方对一下基本的大纲就可以了,其他就靠临场发挥。特别是在台上遇到一些突发的意外情况时,才是最考验他们反应能力的时候,网上比较流传比较多的相关视频有于谦喝酒后在台上说错词了,还有郭德纲玩扇子失手掉地上去了,还有观众各种搭话和他俩的机智回应,这些都是比较精彩的地方,也是广大观众最喜欢看的时候。

另外一个最能体现于谦的临场反应能力的地方是,郭德纲时不时的就推于谦一下,或者打一下,这些都是他接不上于谦的话,临时应急反应。


牙快笑掉了

你好,我是庆字辈儿。

老郭说这一个段子讲到八十岁一个字不差,那就是学员不同的场合面对不同的人,表演的方法都不一样。

于谦在《铿锵行》中说过他们的相声本子就占节目的20%,剩下的80%都是靠临场发挥。

而且之前在马东上天天向上的时候就提过这个问题,马东说郭德纲和于谦在台下上场前就把想讲的事儿写在纸上,就几句话,指出哪些是重点,不能删,然后在台上直接按照这些话往下捋,十场、二十场下来就成了一个节目

而且为什么每次老郭讲的节目都是老节目,但是观众看着还是开心呢?

就是因为老郭同志每次讲的都不是一样的,每次根据现场观众都会有一些不一样的笑点和包袱,这种东西没办法准备,只能是临场发挥

而且于大妈在反应的时候表情甚是到位,很是惹人笑,哈哈。


庆字辈儿

他俩搭档是个个例,老郭打着恢复传统相声的大旗出道,必须有这样一个形式,逗哏、捧哏。其实,已经改革。老郭多数是在讲段子,于只需要搭一下即可。关键是分配方式变了,过去俩人商演,坐地分钱,捧的拿的少心有不甘,于是总想站出来,结局要么互捧互逗、要么裂穴,老郭成功解决了这个问题。少说钱不少,打死不裂穴。这样于谦就放心了。杨少华就是逗差点劲儿、捧不甘心,洒狗血、抢戏,结果裂穴,孤魂野狗一样。


狗子爹54735409

固然台下会熟记台词进行排练,但是基本上一场相声起码也要有个7、8分钟吧。在相声表演的7、8分钟里,观众会各种起哄、加上其他各种突发情况以及考虑到于谦老师的年纪,基本上做不到全程按照台词来念的吧,所以大多数情况下都是靠的于谦老师本身的捧哏功底和演员反应力在进行相声表演了。


一名旅行狗

相声演员于谦,又被粉丝成为谦哥,于大爷,1969年出生于北京,1982年考入相声班学艺,当时在校跟随相声演员王世臣、罗荣寿、高凤山、赵世忠学习。1985年拜师石富宽先生门下。

师从著名表演艺术家石富宽的于大爷,相声功底深厚扎实,台风儒雅沉稳自然,跟搭档郭德纲嬉闹灵动,充强扮愣的喜剧风格相得益彰,谦哥又极善现挂,反应十分敏捷,观众普遍反映“只有于谦才能捧住郭德纲”,于谦真正展现了相声艺术中的三分逗、七分捧的特点。

题主说是台下已经排练好了的,古语有话“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登台演出并非会按照排练时按部就班的表演说词,不同的场景不同的观众,加上两个人的配合是否默契,当然论默契度郭德纲于谦已经达到了无人能超越的境界,总之会在表演过程中,会或多或少的出现一些意外情况,而谦哥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够自如的应对搭档怼过来的梗,而且都是那样的自然,这都是多年来积攒下的功力经验!


捧腹乐翻天

听了郭于很长时间的相声,也看了关于他们的一些消息,以此为基础作答。在头条上看到过一位网友的评论,觉得很对,他说论对相声的钻研,于不如郭,即便如此,于的闪光点却不落于郭,那就是量活的手段。于曾在锵锵三人行说过,郭是评书入门,只要有一个点,就能抻出很多东西,能抖出很多包袱,个人觉得,郭确实有这实力。所以郭出新段子的时候,只写几点,然后拿这几点给于看,于了然,两人没有排练,直接开工。于量活的能力很强,翻包袱很响,因为经验,因为技巧。于说过,此中有技巧,几看你开不开窍。显然,于开窍了,掌握了这种技巧,所以活量得很好。因为郭于的各自能力的结合互补,他们的相声无需排练,基本靠现场观众带给他们的兴奋度。还有,他们毕竟合作了二十年有余,默契到了极致,郭一撅屁股,于就知道他拉什么色的屎,所以他们不排练也与默契有关。再说个细节,笑傲江湖上郭给一对相声演员提意见,说捧哏的太急,应该在观众反应过来之后才可以反应过来,这样能很好的把观众情绪带起来。于是回头再去听他们的相声,果不其然,于真得都是在观众笑过之后才说话,才做出反应,有时这种反应前后,观众都要大笑,应该算是一个包袱抖两次,效果极佳。听多了他们的相声,再仔细品,结合他们在节目上或者采访中说的一些关于相声的话,会发现他们真的不需要排练。


走丢了的流浪狗

郭德纲于谦一对儿相声搭档,可以说是天衣无缝。逗的妙语连珠,捧的画龙点睛,包袱抖得自然潇洒。

你要说不排练那是瞎话,我看过郭德纲一个采访视频,郭德纲手里拿着一张A4纸说是要改一改一会说的段子,我琢磨着应该就是整个段子的主线,剩下的就台上现编了。您别忘了,还有半小时就开场了,听采访者的语气都替郭德纲着急了。那么这个主线一定要跟搭档说一下,至少得让搭档知道一会说啥呀。我以为这就是他们的排练了,于老板要是没点功夫,上场准瞎。这里所说的功夫就会不会说相声,会的不难,认为难的指定不会。

您也可以搜主流的段子听,一个段子在不同的地方说都一样,甚至字数都一样,背下来这辈子就吃它了。听郭德纲于谦的段子场场不一样,同一个段子场次不同绝不会一样。你在家看视频,按住了一个天天听,别说段子一样,就连观众的掌声都一样。所以,在家看视频的你也得会看,翻来覆去的查找不同场次的段子听,你就不觉得没有新段子了。

练一定得练,上场前的排练也会有,不过就是串串活,不会大段儿的说,一定就是三言两语,主线说明白了就能上场了。


退休老头儿2

这个问题问的好啊。说这个之前你得先听听老郭对于大爷的评价。郭德纲的嘴没饶过谁,因为如此,很多人觉得老郭睚眦必报。其实这源于内心的自信,也因为他是说相声的。这样的人就需要一个极其聪明却又甘居人后的搭档。在我们外人看来,于大爷就是这样的人。台上表演节目不可能互相不排练,但是他们的节目又不同于春晚的那种节目,并不是台下怎么排练台上怎么演,老郭有时候想到一些好包袱会跟于大爷沟通,根据现场的情况于大爷会自己去把控。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老郭近几年的相声有个万能包袱,就是你最好按词儿说,于谦就接,哪儿有词儿啊。听了这么多年,个人觉得他们的相声大部分就是在聊天,本身这个形式就不同于电视上的节目,无拘无束,行云流水,所以喜欢的人更喜欢,至于不喜欢的人,其实你们不是不喜欢郭德纲,而是你们不喜欢相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