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如果德國和蘇聯單獨鬥,哪邊會贏?

劉秉福

你好!由冬眠蛇來回答此問題。

如果是從純軍事角度分析,我認為德國會贏。下面就來分析下我的觀點。

德國比起蘇聯,各方面都不佔優勢,人口上德國還不到蘇聯的一半,領土上更是少的可憐,50來萬對2200多萬,資源上除了煤一項能和蘇聯抗衡,其他都不如蘇聯多,尤其是燃油,幾乎沒有,而蘇聯有外高加索的大油田,這樣的情況下,似乎高下立判,勝負已見,但是戰爭如果比這些數據就能贏,那當年滿人也不用南下了,明朝的數據就能嚇死他了。以下幾點保證了德國的勝利。


一,德軍的閃擊戰讓蘇聯的優勢蕩然無存。不錯,蘇聯人口和領土是比德國多很多,但他的主要人口都集中在歐洲部分,其他廣大的領土上只有野生土豆和北極熊,實際上,蘇聯能拿來和德國對抗的資源也都在德國閃擊的範圍內,事實上,只要拿下蘇聯的歐洲部分,蘇聯就已經輸了。


二,工業技術的相對領先。對於德國的裝備,尤其是坦克和配合坦克作戰的飛機,蘇聯一直沒有好的方法應對,直到43年44年以後,他的坦克和飛機數量絕對高於德國後,他才能開始反擊。庫爾斯克會戰中,他只能被動的等待德軍發動攻擊,而不能主動反擊,多數就是因為他無法獲得絕對制空權的原因。如果沒有英美的支持,西西里的登陸,蘇聯要想取得戰役的勝利並非那麼容易。

三,石油的問題。很多人認為這是德國最大的短板,實際上德國如果本土不遭到英美轟炸,根本不用擔心這個問題,德國將煤液化的技術已經十分成熟,只要保住這些煉化廠,對蘇作戰就有制空權和坦克集群上的優勢,蘇聯就是將德國拖入消耗戰,他本身也很難取勝,因為戰爭初期他損失的國土和人口太多,這間接增長了德國的實力。



四,冬季作戰的問題。莫斯科戰役,是由德軍主動退卻造成的,蘇聯的防禦的確頑強,但是並沒有想象的強,這其實是德國的失誤,德國人即想要烏克蘭的糧食又想要蘇聯的首都,結果戰爭被拖入冬季,但這一失誤很快就會得到修正,斯大林的自信來自於零下四十度的天氣,而並不像蘇聯宣傳的那樣有多多頑強。


五,斯大林格勒的問題。即便有了英美的幫助,比如英美飛機從埃及起飛去轟炸羅馬尼亞的煉油廠,德軍依然突破了頓河防線,抵達斯大林格勒外圍,如果沒有英美搗亂,這個速度還會更快,而且失去美國的支持,蘇聯的武器生產和糧食都會是嚴重的問題,我都擔心他們是否能組織起伏爾加河反擊的隊伍,要知道那不僅僅是一百萬人,還需要大量的坦克火炮,尤其是飛機的制空權。

實際上,如果德國專心一意的對付蘇聯,他是很有可能取勝的,沒有英美的幫忙,將不會有43年以後的事情,戰略轟炸幫了蘇聯很大的忙,還有各種登陸,德國在和全世界打,他就沒有勝算了。


史書上冬眠的蛇

蘇聯會贏。先來對比二戰時兩國的綜合國力對比。以1940年為基準點。


除了國土面積和人口,其他相差都不是太大,甚至蘇聯還有稍微優勢,但是前期蘇聯一直被德國吊打,一度打到莫斯科,是什麼原因呢?


1941年蘇聯閱兵截圖

蘇聯的麻痺

斯和希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是為了麻痺蘇聯,避免前期東西線同時作戰,而且還和蘇聯一起瓜分了波蘭,這樣一來蘇聯的緩衝地帶沒有了,直接面對德國。就在德國進攻蘇聯的前一天,蘇聯還有大批的軍用物資運往德國援助。

蘇聯的大清洗

大批的優秀指揮官被清洗掉,雖然有龐大的軍隊,但是沒有了有豐富作戰經驗的指揮官,剩下的老弱病殘面對強大的德國軍隊一塌糊塗,被德國打了個措手不及。

戰術的作用

德國的摩托化加空軍的閃電戰,擊敗了歐洲眾多國家,戰略縱深插穿,講究戰術運用,坦克和步兵協同作戰,空地一體化,相對的蘇聯,沒有優秀的指揮官,戰術落後,斯的剛愎自用和猜忌,使得少數有效的作戰計劃難以實施。

兵員的素質

前期的德國,經過希特勒狂熱的煽動和戰備的動員,不管是從裝備還是戰鬥意志上都高於蘇聯,就算面對西伯利亞的嚴寒也鬥志不減。

蘇聯完全沒有做好戰爭準備

(我發的視頻裡有這一次閱兵,蘇聯軍官向德國軍官敬禮,歡迎觀看)


1941年蘇聯閱兵截圖

那麼為什麼說蘇德單挑還是蘇聯會贏?

人口資源的潛力

蘇聯有相對德國3倍的人口,後期動員兵力佔盡優勢,而且在保衛蘇聯時,男人打仗,女人在家造武器,全民動員。蘇聯戰士的愛國熱情激勵了一批又一批的青年走向保家衛國的前線,戰爭後期總兵力達到1200萬人數,直到打到柏林。

戰略縱深

蘇聯的170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為蘇聯提供了遼闊的戰略縱深,就算德國打下莫斯科,也會進入持久戰,也會陷入蘇聯全民的抗掙中,三年還是五年,肯定能拖垮德國。

資源的優勢

蘇聯國內資源豐富,特別是戰略資源:石油和鋼鐵煤炭,不是德國能比的。

強大的工業製造能力

蘇聯在1930年代時就完成了工業化建設,有著完整度很高的工業體系,在開戰前蘇聯的飛機制造能力達到了月生產1200架的產量,戰爭開始後,全員動員起來,不管是飛機還是坦克,全力開工,產量更是幾倍的增加,整個二戰期間蘇聯製造了十幾萬的飛機。這也是德國跟不上的。

戰術的轉變

戰爭後期,斯也意識到了自己的問題,逐漸放權給了有能力的指揮官,比如朱可夫,使得蘇軍得以作用優秀的戰術作戰,大概從1943年,蘇軍有了反攻轉變。

希特勒的狂妄

希特勒曾經說過,不接受莫斯科投降,要把莫斯科變成一片廢墟,使得蘇聯軍民更加的投入衛國戰爭。

戰爭的前期,如果德國更好的動員國內人民,是有可能拿下莫斯科,但是拿下後也會打持久戰,而且會越來越艱難,德國失敗是遲早的事。

1939年德國剛剛度過經濟危機,國內剛拜託大蕭條的陰影,就走向了戰爭的道路,不管盟國其他國家援助不援助蘇聯,最後的結果都會是德國失敗,打個不恰當的比喻,就好像一個強大的螞蟻,趁大象病弱睡覺時狠狠咬了幾口,但是一旦大象站起來,豈是小小螞蟻可比擬的。

謝謝閱讀,歡迎討論,歡迎轉發評論,寫的好給個贊,不好請說出你的觀點。


小小羅羅蛛



如果刨除外部軍事力量、物質力量、經濟力量、政治力量的話,贏家毫無疑問是蘇聯。

第一點,人口上看,納粹德國只計算本土人力約6600萬人,而前蘇聯卻達到了1.8億。二戰期間德國累積堆了1700萬人,而前蘇聯堆了5000萬人。而且蘇聯能在短短几個月就動員500萬人的動員兵。

第二點,資源上看,二戰前德國鋼產量2154萬噸,蘇聯1800萬噸。作為戰爭必需品的石油德國本土幾乎沒有,而蘇聯3000萬噸。作為武器裝備必備的稀有金屬和橡膠德國也是十分匱乏,而蘇聯在遠東和近東擁有大量的礦。以至於德國在蘇德戰爭爆發之前一直進口蘇聯的資源。

第三點,國土面積和軍工水平看,二戰前納粹德國37萬平方公里,而蘇聯2240萬平方公里,很明顯蘇聯擁有極大的戰略縱深。從軍工水平來看,二戰前儘管德國軍工水平很高,但前蘇聯正在第四個五年計劃加緊追趕,如果不是1941年戰爭,很有可能蘇聯會掌握更多黑科技。

第四點,軍事思想與國防水平看,雙方互有優勢,當時德國的軍事思想是閃電戰,既通過奇襲捅破對方防線,並通過不斷進攻破壞敵人防禦的戰法。但這個思想取決於攻擊力量的維持時間,一旦沒有力氣進攻,就會陷入被動。這一招在對抗沒有縱深的歐洲國家往往收穫頗豐,但在對抗蘇聯的時候,往往因為蘇聯的縱深過深,而被蘇聯以利用空間換取時間的打法消耗掉攻擊勢頭,而被迫轉入防禦。而蘇聯人的打法是大縱深理論,基本道理同閃電戰差不多,都是運動戰。但大縱深基於殲滅戰的思路,和合成作戰理論相結合,是升級版的閃電戰。以威懾理論對抗殲滅理論,閃電戰早已棋輸一著。


馬克觀察

這個問題,實質上問的是,如果德國沒有兩線作戰的困境,是不是就能一舉佔領蘇聯?

但是這個問題並不太好回答,因為德國和蘇聯單獨打,兩個國家在二戰不同時期,作戰能力並不相同。例如1939-1944年的蘇聯和德國,實力水平都在不斷的變化。比如1944年全面開動軍事機器的德國,來打1941年的蘇聯,可能就會佔據的優勢會更大,而相反1939年的德軍來打1944年的蘇聯,可能就要一腳踢到鐵板上。

如果我們限定同一時間段,即在1940年德國佔領波蘭後就全面發動對蘇聯戰爭,不考慮在西部戰線部署兵力,那麼筆者認為德軍仍然沒有打贏蘇聯的可能性。

因為蘇聯在1941年初期遭受慘敗,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被希特勒的舉動做矇蔽,認為德國的進攻目標是吞併整個西歐,包括英國。因此蘇聯為了不刺激德國,軍事軍備並不充分。如果換成上述問題的背景,德國和蘇聯單挑,那麼就是傻子都知道要全力進行對德作戰。歷史上德國和蘇聯是瓜分波蘭,但如果的德蘇兩國單挑,那麼在波蘭兩國就已經開始交戰。蘇聯不但會提前開始將重工業向後方撤離,而且會積極從國外購買武器和尋求援助,而提前完成重工業後撤的蘇聯,一旦開始全面生產,對於德軍來說也是一個極難啃下的骨頭。當然蘇聯全面反攻佔領柏林的可能性也很小,因為畢竟德軍可以使用原本用於西線防禦的力量。

因此筆者認為,如果德國和蘇聯單獨鬥,最後結果可能是個平局,而戰線依然在波蘭和烏克蘭一線。而歷史上德軍突擊蘇聯之所以能給後者帶來巨大損失,險些亡國,就是因為德國兩線作戰的困境,某種程度對蘇聯造成了誤判。而本問題的假設,恰恰讓蘇聯避免了誤判,能夠全心全意投入對德軍事鬥爭準備。這就給德國戰爭蘇聯造成了難度。


諍聞軍事

當然是蘇聯贏!

當年德國打蘇聯,可不是單挑的,而是集結了大半個西歐的軍隊去打蘇聯的。如果真的單單讓德國自己和蘇聯這個龐然大物對決,太不現實了!



要知道,決定戰爭勝敗的關鍵,其實始終是綜合國力。在這方面,蘇聯是要遠勝德國的。

首先是最基本的人口和領土;當時德國本土人口不到7000萬人,而蘇聯當時的人口近2億。整個二戰,德國前後才堆了1700萬軍隊,而蘇聯整整堆5000多萬!



領土差距就更巨大了,德國當時不過37萬平方公里,但人家蘇聯是2000多萬平方公里。領土大,戰略資源自然也就多,工業產能自然也就強這也是戰爭後期蘇聯越打越強的一個重要原因!



很多人會說德軍武器和單兵素養強,戰術思想高明等因素。但其實蘇聯在這些領域也不差,在戰術思想上,德國的閃電戰的確厲害。但這其實也是因為德國自身綜合國力不佔優勢的緣故,所以才這麼做。但蘇聯就沒必要,他們的戰略思想更加穩重。

德國有慕尼黑軍事學院,蘇聯有伏龍芝軍事學院,大家培養出來的軍事人才可謂是各有所長。



在武器和單兵素養上,蘇聯的確是比德國差,這是毋庸置疑的,但差距並不巨大,不像中日兩國這般懸殊。因此,蘇軍還是能通過頑強戰鬥意志擊敗德軍,別忘了俄羅斯民族可是號稱戰鬥民族的群體!


這些歷史要讀

我分析即使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與蘇聯單打獨鬥,德國也一定會失敗。



1.德國雖然是二戰期間西歐地區最強大的國家,但是德國的綜合國力沒有蘇聯強大。蘇聯當時有220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而德國只有40多萬平方公里的國土。



2.蘇聯的自然資源比德國豐富,蘇聯所有軍事工業所需要的原材料都能夠自給自足。而德國除了煤炭豐富以外,其他自然資源都非常匱乏。



3.二戰前蘇聯就是世界上第二大工業強國,僅次於美國。蘇聯當時的人口是德國的四倍。因此蘇聯的生產力比德國強大。



4.蘇聯國土面積大,意味著蘇聯有巨大的戰略縱深。德國在二戰前期雖然佔領了蘇聯50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但是德國需要分兵把守,這也分散了德國軍隊的實力。而蘇聯利用巨大的戰略縱深,扭轉了戰爭的局面。



5.德國雖然武器製造水平比蘇聯先進,但是德國的生產能力遠遠不如蘇聯強大。因此當德國出現戰爭損失時往往得不到及時的補充。而蘇聯雖然在武器質量上不如德國先進,但是可以憑藉強大的數量優勢,來消耗德國的軍事實力。



6.德國與蘇聯在戰爭期間陷入了長期的拉鋸戰,德國的後勤補給線比較長,因此出現了坦克沒有柴油使用,軍隊一日三餐無法得到保障的窘境。因此,德國失敗是必然結果。


杜達特洛夫斯基



毫無疑問,蘇聯會贏。

要知道德國入侵蘇聯時,德國已經戰領了幾乎整個歐洲,然後糾集了佔領區的投降派和盟國加上被佔領各國的優勢資源,組織了550萬人的侵略軍,全面進攻蘇聯。



儘管德國整合了除英國外整個西歐、部分東歐的力量進攻蘇聯,但最終還是在蘇聯的大縱深、寬正面的遼闊國土上,眾志成城的堅決抵抗意志中,折戟沉沙於莫斯科城下。


如果德國單挑蘇聯,在人口、生產能力、幅員遼闊、豐富資源上,都跟蘇聯不是一個級別,可能就是那550萬軍隊都不一定能夠糾集起來。德國在擁有了那麼大基數的歐洲資源都未能夠打敗蘇聯,如果憑著德國單打獨鬥,顯而易見,更不可能打敗蘇聯。


謝金澎

我認為,還是蘇聯贏的可能性比較大。

大部分人感覺德國很強大,很厲害的原因是什麼呢?主要是戰爭初期德國的閃擊戰確實很成功,一個月就把法國打投降,至於波蘭,丹麥,盧森堡,比利時之類的國家,根本不夠看。但是我們要注意到,這些國家都是小國,國土面積不大,基本沒有什麼戰略縱深,加上德國的突然襲擊,閃擊戰的成功應用,很多國家,包括法國,根本沒有反應過來,就被德國擊敗了。



但蘇聯不一樣,蘇聯有廣闊的戰略縱深,在二戰中,即使在戰爭的初期被德國打得潰不成軍,但蘇聯只要反應過來,蘇聯還是可以打敗德國的。


戰爭比拼的是國家的綜合實力和潛力。蘇聯的人口數倍於德國,面積更是數十倍於德國。至於工業水平,蘇聯和德國相差不大,在整個戰爭期間蘇聯工業生產能力始終高於德國。最要命的是,德國沒有石油。德國進攻西歐,已經把國內的戰前石油儲量耗完了,直到征服了羅馬尼亞,才有了石油,但還是不夠。而德國的閃擊戰是要依賴於大量的石油的,戰線拉得越長,石油的需求量越多,對德國越不利,所以,德國打蘇聯,推進得越快壓力越大。在二戰時,進攻蘇聯的也不是隻有德國的軍隊,還有一百多萬德國的僕從國軍隊。

蘇聯和德國單挑,是不是代表兩邊都不會得到外力的支援呢?包括德國也不會得到羅馬尼亞的石油?

所以,假設德國和蘇聯單挑,蘇聯最終也會擊敗德國。就像一頭狼,可以趁著其他動物不注意兩口咬死一條狐狸,甚至另一頭狼,但是你能指望它趁著一頭熊不注意,咬死熊嗎?等熊反應過來,最終還是要拍死它。


起步一米五a

德國依然會輸。

我知道這個觀點會有很多德粉噴我,但基於基本的歷史事實和邏輯,我想說:

蘇聯紅軍並沒有像某些德粉那樣黑的那麼弱,蘇軍戰鬥力、機械化水平,也是在不斷提升的。

最要命的,蘇聯有著廣闊的戰略縱深,而且蘇聯的計劃經濟體制和政治體制,使得其戰爭動員能力遠高於納粹德國,可以源源不斷的向前方輸血;

納粹德國就尷尬了,只能求速勝,在關鍵局部取得勝利,一旦關鍵局部守不住,隨時會崩盤。

後期蘇聯推塔,由於此時德國是單線作戰,可以集中精力與蘇聯對抗,虎式坦克也會大規模裝備,與蘇聯最終陷入僵持,然後雙方停火還是有可能的。

德國單打獨鬥,也會輸,只不過不會輸的那麼慘,塔至少還會有。


圖維坦

德國完勝!德國在進攻蘇聯的時候犯了一個錯誤,那就是莫斯科與烏克蘭哪個先下!結果希特勒最終決定先打烏克蘭,因為烏克蘭有德國需要的石油跟糧食,而莫斯科是個鳥不拉屎的地方!結果,德國在攻下烏克蘭再回師莫斯科的時候已經是隆冬了,結果德軍就敗在對隆冬準備不足!因此,假如德國先把莫斯科定為首要目標,把烏克蘭定為次要目標,那麼蘇聯就會直接被擊敗了!因為烏克蘭的冬天沒有那麼冷!天氣是拯救蘇聯的唯一上帝!

其次,美英在西線無作為並不代表沒有任何牽制性!德國在西線還有一百多萬部隊,比如,意大利反水的時候,隆美爾就指揮一百多萬部隊二十四小時內佔領意大利全境,德國在北歐還駐紮了四十個師的兵力,防止英美等國偷襲其在瑞典的鐵礦石。如果德國單獨對抗蘇聯,德軍完全可以從西線調撥一百多萬部隊進攻蘇聯,那麼德軍甚至可以不用考慮從中央軍團調兵馳援烏克蘭戰場,那麼烏克蘭戰役與莫斯科戰役將可以同時進行!那麼莫斯科戰役將提前兩個月打響!蘇聯賴以維繫的惡劣天氣將不會出現!一旦德國佔領蘇聯的所有工業區,以德國的工業能力加賴以生存的能源,真心難以抗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