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日谍情报战上篇:战争早已打响

甲午日谍情报战上篇:战争早已打响

第一章·缘起

以保定命名的军舰

甲午日谍情报战上篇:战争早已打响

公元二零一六年十二月十二日,海军导弹防卫舰保定舰正式进入人民解放军海军战斗序列。

这是一条让全国特别是保定人民高兴与振奋的消息,他们终于等来了一艘由家乡命名的军舰!

欣喜之余,一股复杂的情感在翻腾。因为我知道,这并非第一艘以保定命名的军舰。真正的第一应该是:

甲午日谍情报战上篇:战争早已打响

定 远 舰

  北洋水师的主力舰是"八远":定镇致来,靖经威济。李鸿章亲自以捐赠地保定府和镇江府,分别将两艘姐妹铁甲舰命名为定远号和镇远号。

甲午日谍情报战上篇:战争早已打响

  如果不是甲午战争,定远舰应该是所有保定人和全中国人民引以为荣并津津乐道的光荣舰。即使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它和它的姐妹舰镇远也不是一般的牛。

重点如下:

一、吨位:满载排水量7335吨,一说为7670吨。这是个什么概念?据说直到公元2000年,是的,你没有看错。就是直到一百多年之后,历经清朝、北洋、民国以及新中国的几代领导人之后的本世纪初这个纪录才被打破。

二、抗打击力:从1963年拍摄的《甲午风云》,到40年后2003年的《走向共和》乃至电影《甲午大海战》,你所熟悉的镜头,基本上都是定远舰首先被一炮击中开始,其帅旗连同督军丁汝昌被炸。但知道开始的,未必熟悉结尾。

定远舰一直战至海战结束,绝不是苦撑,而是而是以追击日舰集团的姿态。不错!两军海战是清国海军追击,日军逃跑的画面结束的。而此时的清日战舰对比是4:9。

回到母港维修检查时,定远舰身重159弹,镇远舰则中弹达220发。日军是一群有智商的饿狼,之所以在处于优势时主动撤退,不是因为仁慈,而是围攻多时,无论如何就是打不沉!

三、中国正式近现代海军的旗舰。此地位是后来的保定舰导弹防卫舰无法比拟的。

四、定远舰是保定府人民捐献的,而保定导弹防卫舰是国家财政投资。

  随着一页页翻过历史的钩沉,我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甲午,它比我自小时学校课本学习到的,后来想象和接触到的都更加真实精彩,甚至细思极恐。这些史实发人深省,历史经常重复自己。记录于此,希望让更多人了解以期警钟长鸣。

第二章

直隶总督衙门边上的小书店

甲午日谍情报战上篇:战争早已打响

  一说到直隶总督衙门,很多人都知道在保定的那座恢宏完整的一套建筑,但却不是很清楚天津也有,而且还是两处:李鸿章的总督行台以及后来袁世凯的总督署各一处。

李鸿章的所谓行台,就是相对于保定总督本府,常驻外出办公的衙门。地处津门,海陆要冲汇聚,自然是热闹非凡。而李大人彼时正在天津主持威海海军军港建设,门前更是车水马龙,衙门内外进出人员不断。

办事排不上号的官员们只能等,还不能跑得太远。那个年代没有Wi-Fi和手机,更没有星巴克,靠近衙门边上的书铺自然也成了消磨等待时间的好去处。而书店的关老板也是为人热情随和,善于交际,经常热聊而交了不少朋友。回威海的公差们,有时在回去的路上还遇到喜爱出游的关老板。

这样的老板也不应该是泛泛之辈,后来的事实也确实如此,甲午战争后,关老板华丽转身成为了:日本驻中国公使馆武官。他的中国名字为关文炳。我知道这名字是化名,但我一直没有找到此人的日本本名,可见他后来一直用这个名字。

关文炳当然也不是书商,而是八年前1886年由日本派来中国做卧底间谍的海军中尉。此谍的主要成就就是一张图和一个建议书:

甲午日谍情报战上篇:战争早已打响

  一张精确的威海军事地图,这张图是关文炳及其同伙们一次又一次明里暗里窥测和利用书局交往言谈中获得的情报绘制的。这张地图上面,不仅威海的军营、村庄、道路、炮台、溪流、水井,甚至连树木都标示清楚,后来山东作战军进攻威海时,他们每个指挥官的身上都携带了这张地图!

甲午日谍情报战上篇:战争早已打响

  一份《关于威海卫及荣成湾意见书》,重点是攻击威海卫一定要攻取并从荣成湾登陆!

  后来北洋水师最后覆灭的刘公岛之役,日本军队正是配备了那份详细的图纸,通过登陆荣成湾偷袭清军后翼包抄,最后将北洋水师剩余军舰海陆封锁于港内。日军的参谋部简直就是关文炳的执行机构。

第三章

惊动皇上的银行小职员

甲午日谍情报战上篇:战争早已打响

  一八九四年二月,天津日本紫竹林松昌洋行。一个清兵打扮的人来兑换英镑,英镑在当时是世界贸易主币,相当于现在的美元。

伙计做不了主,再一旁的一位银行职员看在眼里,心想这个要换英镑的兵弁必不寻常。及时过来帮忙。这名行员叫做石川伍一,一八八七年年仅十八岁时来华,苦研华文。其真实身份是日本间谍。石川心想,通过这个兵有可能可以打入军方,特准换与了他。几次交往,石川很快与他熟了,知道他叫汪开甲,是清军驻天津护卫营一个弁目。

甲午日谍情报战上篇:战争早已打响

  汪开甲谈起军中情况来滔滔不绝。这对渴望搜集军方情报的石川武一感到可以好好利用。汪开甲又来时,石川给了这个"好哥们儿"上好礼遇---把他带到一家日本妓院。感动汪开甲眼泪哗哗地,出于感激凑上来说:'石川兄,我想带您去见一个人,有没有兴趣?' 汪开甲神秘兮兮附在石川耳旁轻声道:'他的舅舅是咱清朝响当当的人物李鸿章。'

这充分说明汪开甲定不是傻瓜,这家伙肯定应该知道自己为什么能讨得如此便宜,并且清楚石川想要的是什么。也许是级别不够,至少没有足够证据显示,汪开甲没有直接把石川介绍给李鸿章的外甥张士珩,但是,石川确实结交了一个官职级别较低但重要的书办:刘棻(读音:Fen分)。

  刘棻,天津机器局书办。官职不大,位置很重要。是清军装备部的数据誊抄员。

在石川眼里,刘棻相比于汪开甲的区别就是价码高一些而已。出手的见面礼是一件古董,然后还是老套路---与汪一样的同一家日本妓院消费。刘棻对这些"福利"亦渐渐成瘾,不停地出卖情报来解瘾。

这些情况包括:各军械营枪炮、刀矛、火药、子弹数目清册,以及军械所东局、海光寺各局制造子药每天多少和存货量的清单。

甲午日谍情报战上篇:战争早已打响

  石川不用费劲就可以顺利地得到了援朝清军的有关情报。直到一八九四年七月,日本大本营通过石川伍一获悉清军租用英国高升号向朝鲜运兵的情报后,赶紧调整了兵力部署,一八九四年七月二十三日,日本联合舰队司令、海军中将伊东右亨率舰队从佐世保出发,驶向朝鲜的海岸,进入临战状态。七月二十五日,由于准确掌握了清国海军出发护航高升号和操江号增援在朝作战陆军的情报,导致了日本海军在丰岛海域伏击了清国海军。

丰岛海战

丰岛海战战况:济远舰以一敌三败走,高升号连同千余军队被击沉,操江号舰载弹药和饷银全部被日军俘获。丰岛海战导致了甲午战争的全面爆发。

十年后可笑的结局:清国向租船方英国赔钱,而不是由肇事方日本赔款!那原因多半是是清国战败了。

石川伍一本人和汉奸刘棻旋即暴露被捕,由于事涉自己的外甥,李鸿章一度缓办包庇,在御史弹劾和翁同龢一排的党争下,惊动了光绪皇帝,最后判死。日本政府居然为其辩护,甚至动用美国斡旋。而美国人的斡旋也起了些作用:枪毙。

这对于石川确实是比较好的消息,因为其他被抓到的间谍结局是:斩首!

第四章

历史拐点上的准确谍报

甲午日谍情报战上篇:战争早已打响

  一八九四年八月上旬,一个身穿长袍马褂壮年男子风尘仆仆地奔波在烟台和威海之间,此人名叫田玉贵,并且有个在北洋海军当军官的大舅哥。并且结识了天津器械句督办四品道台张士珩,当朝权臣李鸿章的外甥。名字听着熟吧?呵呵,就是石川伍一想结识的那位!

《走向共和》中李鸿章在陪同醇亲王检阅海军时,对部下丁汝昌说到:"他们说我任人唯亲,不任人唯亲,我他妈还任人为疏不成?" 按照李大人这个思路,他安排了自己的外甥张士衍参与负责北洋海军的军事部署日常工作。

威海卫的刘公岛堪称独立王国,娱乐设施俱全,而投资保护人是都不乏军门甚至丁汝昌本人。而那时的娱乐设施无非是妓院烟馆。张士衍也是红鸾星动,受到一名大户人家沦落至妓院千姣百媚女子青睐,于是娶回家做了姨太太。

沉浸在温柔乡的在张士珩当时并不知道,这个姨太太是一个化名潜入的日本间谍,本名叫春野樱子,而通过姨太太认识的海军间接家属田玉贵本名叫做宗方小太郎。

甲午日谍情报战上篇:战争早已打响

  宗方小太郎对脚下的这片土地要比当时甚至是以前和现在的中国人要熟悉的多,自十年前1884年踏上这片日本人称作"四百州"的土地上后,他剃发便装徒步游历清国北方九省,这也包括了从威海到山海关。

请注意:这个徒步不是沿着大路走,而是沿着海岸线一边绘图记录一边走!

  一八九四年八月一日,日本向清国正式宣战,早在七月二十八日,旅华日本人早已准备撤侨,而只有宗方小太郎带着567元谍报费冒死潜伏下来,理由是战时情报更重要。

行色匆匆来往于烟台和威海之间的宗方小太郎,正是石川伍一的顶头上司!

甲午日谍情报战上篇:战争早已打响

  丰岛海战清军虽损,但北洋水师主力战舰实力并未有大的影响。战争时期的军港更是戒备森严。宗方小太郎在烟台未能搜的更加有效情报。于是铤而走险地重返威海卫抵进观察,凭着对地形的熟悉小心隐蔽了三周,期间对北洋水师主力自刘公岛起航的时间作了准确的谍报,导致日本联合舰队于一八九四年九月十七日,有预谋地在黄海截击北洋水师。

  这就是世界上首次大规模铁甲战舰大海战:

清日甲午黄海大东沟海战

甲午日谍情报战上篇:战争早已打响

是役详情过程基本上以为大家熟知,但也绝不是一面倒的日军优势,期间清军也有几次机会但很不幸鬼使神差地错过了。

北洋舰队惨遭重创,损失超勇、扬威、致远、经远、广甲五舰,包括邓世昌、林永升在内,死伤八百余人。至此北洋舰队畏缩不出,日本夺得制海权。

日本由此崛起,走向军国主义,但最终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清朝则被证明自晚清的自我救亡运动彻底失败,加速了覆亡的命运。

甲午日谍情报战上篇:战争早已打响

  宗方小太郎最后还是暴露了(要感谢那些被看作是不理智的中国暴民,篇幅所限不在此赘述),化妆易容几经惊险并通过贿赂长江水师把总蔡廷标,辗转自上海逃回日本。

次年一八九五年十月四日上午11:30,在日本广岛战时大本营的御殿前庭,脑后垂着长辫、身穿中国平民服装的宗方小太郎受到了睦仁的亲自接见。

第五章·李鸿章的贵宾

甲午日谍情报战上篇:战争早已打响

  一八九三年四月,李鸿章在天津会见他的贵宾日本参谋次长川上操六。川上操六在考察了朝鲜的釜山、仁川、汉城等地之后,乘船经烟台转赴天津的。

虽然当时清日两国关系已十分紧张,但好客的李大人还是在整整一个月内,请川上操六参观了天津机器局,访问了武备学堂,观看了炮兵操演炮术和步兵操练步伐,并亲自登上了北塘炮台观看山炮演习。

可以想象,站在炮台向下俯视的川上操六心里一定正暗自得意,心里多半在哼哼:

让我一次看个够,给我你所有!

让我一次看个够,现在和以后!

在驻华使馆武官神尾光臣的陪同下,川上还对天津周围的地形偷偷地进行了考察。

甲午日谍情报战上篇:战争早已打响

  受到热情款待的川上操六是这样回报李大人的:密令公使馆武官井上敏夫、泷川具和分头侦察渤海湾航道及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天津、塘沽等地的设防情况。

井上敏夫5月份从烟台出发,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游历了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西海岸。每到一处,他都非常仔细地观察炮台驻防情况,所走洋面每距约100公里,便用千斤砣试水深浅,详细收集作战所需地理水文数据。

泷川具和乘帆船从塘沽出发,沿渤海岸北行。他沿海岸线游历,历时一个月,对沿岸各海口的水深、有无沙滩、海底是泥沙还是岩石、民船数目、运输情况等,都作了详细的侦察和记录,为日军日后在北戴河附近登陆选择了合适的地点。

如果你不是很清楚什么是以怨报德,看一看川上操六。

如果你不懂的什么是伪君子,嘿嘿,想一想李鸿章。本意要做君子大人,却客观上坑害了自己苦心经营的北洋官兵。

第六章·日本外相的台前幕后

甲午日谍情报战上篇:战争早已打响

  一八八六年七月,日本长崎。你可能听说过,当时尚未完全成军的北洋水师进行的亲善访问,给了日本莫大的震惊与恐慌。

但你未必知道,几百名清军水兵也曾像现在的美国大兵在世界各地上岸购物娱乐一样,参观访问了市内红灯区的生活,并由此引发了长崎事件。

大部分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花边新闻和大规模械斗事件上时,很少人知道一个不起眼的小事:一个名叫吴大五郎的日本人偶然拾到了一本清国人的小字典。小字典内的汉文字纵横两侧,标注了0、1、2、3、4、5、6、7、8、9的小数字。电信专家立刻判定这是清国人电报用汉字译电本,从译电本中数字的组合方法,明白了清国人制造密码的方法。

可见当时日本人不仅是拾金不昧,而且普通民众的广泛搜集情报的意识。

甲午日谍情报战上篇:战争早已打响

  上面这个贴图中的貌似临时建筑的影像有些模糊,但那三个字的文字还是依稀可辨的:外务省。对,这就是明治时期的日本外交部,外务省。一八九四六月二十二日,日本外相陆奥宗光向清国公使汪凤藻递交了一份政府文书。

这是一封用汉语书写的政府文书。这样"贴心"的文书使清使馆非常省事,因为不用翻译,可以原文照发。次日电信课就顺利截获了清国公使馆向总理衙门报告该政府文书的电报。时任电信课长的佐藤爱麿凭以往的破译经验,结合早年清国人制造密电码的方法,仔细对照研究清国密电的内容构造,成功解读了清国公使馆的电信密码。

當時被破解的清國密電碼,作為國家最高機密僅限定幾個當事人知道,絕大多數高级官员并不知情。尤其让日本政府庆幸的是,清国人在媾和谈判期间没有更换新密码,居然继续使用公使馆已经失密的电码本。

第七章·回首

北洋水师的裸奔

  裸奔,除了这个词我实在想不出更确切的词汇来描述北洋水师当时的状况。还有一层意思就是虽然是裸,但基本健康尚可奔跑。如实力远强于对方如一八八六年时,也不是什么问题。但在势均力敌时,情形就不太乐观。不幸地是,当时日本联合舰队已经开始反超北洋水师。所以知己知彼的情报就成为了关键,特别是擅长偷袭和不宣而战的日本人尤其如此。

北洋水师就是裸奔着跑向了覆灭三部曲:

一败小挫于丰岛海战。

二败重创于黄海海战。

三败覆亡于刘公岛海陆战。

甲午日谍情报战上篇:战争早已打响

  让我们一起回首这一段历史:

一八八四年,宗方小太郎入华。

一八八六年七月北洋水师访问日本长崎,引起日本恐慌和以北洋水师为假想敌的开始。吴大五郎捡到水兵密码本,日本得知清国密匙技术关键。同年,关文炳入华。

一八八七年,时年十八岁的石川伍一入华。

一八九三年四月,李鸿章接待川上操六各处参观。五六月间,后者指示下属全面调查渤海湾近海陆路军事情报。

一八九四年二月,石川伍一通过关系结识刘棻。

一八九四年六月二十二日,日本外相陆奥宗光提交中文照会给清国使馆。并由此得知清国密码。

一八九四年七月,石川伍一获得高升号运兵朝鲜。

一八九四年七月二十五日,丰岛海战爆发。

一八九四年七月二十八日,宗方小太郎决心独自潜伏。

一八九四年八月一日,清日正式宣战。

一八九四年九月十五日,宗方得知北洋水师主力赴朝护航,并通过上海发出情报。

一八九四年九月十七日,黄海大东沟海战爆发。

一八九五年二月三日至十二日,用关文炳详细地图指引的日军,按照建议从荣成湾登陆,海陆夹击,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一八九五年四月七日,中日签订马关条约。谈判期间所有清国密电,被日本一览无余。

一八九五年十月四日,睦仁接见宗方小太郎。

甲午日谍情报战上篇:战争早已打响

  从上面这张单子可看出,至少十年前情报战就已经从日本方面全面打响,实际情况还要早的多,这将在以后甲午前传第二篇中论述。

细心一些,你会发现几个关键词:

一、李鸿章:

关文炳的谍报书店就开在李鸿章眼皮子底下。

王士珩是李鸿章的外甥,结识宗方小太郎。

王士珩是刘棻的顶头上司,宗方小太郎是石川伍一的上司。

川上操六是李鸿章请来的贵宾。

李鸿章在战败后到马关还使用着被日本人破译的密电码。

北洋水师是李鸿章缔造的。他儿子李经方在日本开洋行。顺便提一下:正是李经方向日方交割台湾行政权。

李鸿章对北洋水师有绝对的权威和控制权,排他性做得水泼不入。所以我认为:所谓甲午海战是李鸿章一人对一国的战争的这种说法,应该理解为对李鸿章独揽权利的一种贬义,而绝非褒美。北洋水师之败,李鸿章难辞其咎!

二、风月场所

石川伍一在此收买了汪开甲。

石川伍一在此收买了刘棻。

宗方小太郎利用此地结识了王士珩。

清水兵在日本的此类场地惹出纠纷,并丢失了密码匙。

可见同一种地方,怎么利用是关键。

甲午日谍情报战上篇:战争早已打响

请看下篇:惊人乐善堂

  在日谍的引领下,日军处处占有先机,据说后来北洋军阀甚至抗战时期,不少的中国军用地图以日本人绘制的更精确。

本篇着重于日本甲午海战中的用谍全景图,你可以看见从长崎街头的小民,小兵到军官直到外交部长,这是立体全方位的。而清国十年之内未添新舰,不仅坐等被日本反超,甚至麻木听任其做大。所以甲午之败,肇因远在甲午之前。

这是一场早已打响的战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