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国资平台光环破灭 传五机构试点金融控股监管

国资系P2P光环破灭

早报:国资平台光环破灭 传五机构试点金融控股监管

近年来,以国资控股为标签的网贷平台迅速发展,但在光鲜亮丽的“国资系”外衣之下,也暗藏着金融风险。5月21日,深圳P2P平台好好理财发布了为期5天的内部停业整顿通知,因其国资控股背景引起市场侧目,事实上,自监管趋严后,有国资背景出问题的平台不在少数。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国资系平台的股东背景实力参差不齐,也不乏有些假国资掺杂其中,投资人应理性分析国资股东当中的“水分”。【北京商报】

传中国拟挑五家机构试点金融控股监管:包括蚂蚁金服

北京时间5月22日下午消息,据彭博社援引不愿具名知情人士消息称,中国监管机构拟定挑选五家金融机构,作为金融控股集团监管首批试点。五家拟定的监管试点机构分别为包括中信集团、蚂蚁金服、光大集团、招商局和苏宁集团。【新浪科技】

重磅!P2P等互金整治被纳入政府三年金融风险攻坚战

由央行牵头,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农业部、商务部、银保监会和证监会等九部委共同编制的《“十三五”现代金融体系规划》日前印发。

其中提到要规范完善互联网金融规制、完善市场准入、登记托管、资金监测等制度,规范网络借贷市场发展,加强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管,禁止违规转让支付业务许可证等经营牌照,规范互联网金融广告,遏制虚拟货币投机炒作与利用虚拟货币筹资行为。【券商中国】

线下理财北京东方富海的合规难题

金融科技赋能物流 商贸支付“蛋糕”引多家企业入局

在此背景下,市场上的金融、类金融、网络科技、物流等企业,纷纷盯上了物流业支付这块“大蛋糕”,推出安全便捷的货款支付解决方案,试图起到防范物流跑路的作用,同时从资金流、大数据、供应链管理链条和金融服务中分得市场红利。【证券日报】

海外巨头加速抢滩 大资管行业亟待转型

一面是中国“大资管”遭遇强监管,一面是金融开放下,贝莱德、Vanguard、瑞银、富达、摩根等海外巨头加速抢滩庞大的中国市场,纷纷争取私募牌照或公募控股。随着资管新规落地,中国的“大资管”尤其是体量巨大的银行系资管转型刻不容缓。

除了净值化转型、去通道、去嵌套等不可逆的趋势,人才培养、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投研能力的加强都是竖在银行系资管面前必须逾越的坎。“以国际领先的银行系资管公司为例,其资管业务的成本收入比一般都超过70%,主要投入集中在投研团队和科技建设。

蚂蚁金服牵手光大银行、光大科技全面开放Tech+Fin能力

5月22日,蚂蚁金服与光大银行、光大科技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三方将在云缴费、金融科技等方面展开深入合作。

据悉,蚂蚁金服和光大银行已在云缴费业务上开展了深入的合作。当前在水电燃气、物业等重大便民缴费服务上开展合作,下一步还将致力于智慧城市建设、政府管理、行业服务、公租房、教育、医疗等领域开展深入的合作。【华夏时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