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山土地復墾仍需加把勁兒

礦山在開採過程中,通過植樹造林、土地復墾等方式使其生產活動對生態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我國相關部門也相繼出臺了《土地復墾條例》《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規定》《國土資源部辦公廳關於做好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編報有關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對土地復墾具體實施措施作了詳細規定。目前,我國黃金礦山的土地復墾情況如何?有怎樣的進展?面臨哪些問題?

礦山土地復墾仍需加把勁兒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優化生態安全屏障體系,構建生態廊道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網絡,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對礦業來說,土地復墾是契合其要求的重要抓手,也是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重要途徑之一。

礦山土地復墾是指在礦山建設和生產過程中,有計劃地整治因挖損、塌陷、壓佔等破壞的土地,使其恢復到可利用狀態的工作。在開採礦山的過程中,影響當地生態平衡,是礦山環境問題產生的主要根源,而礦山土地復墾是現階段解決礦山環境及礦山經濟發展的主要途徑。

據瞭解,“十二五”期間,我國復墾土地達1500多萬畝,復墾為耕地的有580多萬畝。但從總體看,復墾速度比不上破壞的速度,“舊賬未還、新賬又欠”局面未得到根本改變。

那麼,具體到黃金礦山領域,土地復墾情況如何?大家都選擇了哪些復墾手段?現階段還存在哪些問題?

生物復墾與工程技術雙管齊下

據瞭解,復墾技術一般包含生物復墾和工程復墾兩大方面。生物復墾技術的出發點,是在新恢復的土地上選種適宜作物,形成景觀好、穩定性高和具有經濟價值的植被面;工程復墾技術則是按照所在地區自然環境條件和復墾地利用方向的要求,對廢棄地採用矸石充填、挖深墊淺等手段進行回填、堆壘和平整,並採取必要的防洪、排澇及環境治理等措施。

目前,我國黃金礦山企業基本都採取了上述兩方面的復墾技術,雙管齊下。

具體操作上,峪耳崖公司積極開展了“安全環保綠化美化”工程建設,改善礦區生產、生活環境。在堆浸廠和選廠後坡、排渣場、露天採場和礦區內部栽花種樹,並對部分生產、生活區域進行了綠化和美化,美化面積達3萬平方米,栽種棉槐、爬山虎和火炬等100多萬株,成活率達90%以上。按照“邊生產、邊治理”的原則,對馬道溝尾礦庫進行分臺階平整和覆土綠化,覆土綠化面積已達1萬餘平方米,並在坡面建立了橫向和縱向排水溝,保證尾礦庫安全達標運行。

甘肅省合作早子溝金礦有限責任公司與峪耳崖公司的選擇一樣,也是對整個礦區破壞土地進行復墾規劃,採取工程與生物措施恢復土地利用價值。在工程技術和生物技術作用下,土壤質量逐步提高,植被覆蓋率最終達到復墾標準。

早子溝金礦對選礦廠、尾礦庫和棄渣場、沉陷區地表塌陷坑進行整治,以恢復原土地功能,提高項目區植被覆蓋度,防止水土流失。目前,早子溝金礦礦區環境優美,綠化覆蓋率達到可綠化面積的94%,礦區土地復墾率達95%左右。

自然資源部近日發佈的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恢復方案審查結果顯示,山東黃金礦業(萊州)有限公司投入大量資金,很好地完成了土地復墾任務,且與上述兩家公司大同小異,皆是採用工程復墾與生物復墾相結合的方式。

以山東黃金三山島金礦為例,復墾方案中顯示,為了保護當地環境,該金礦對已閉坑的尾礦庫進行了治理。該項目總投資460萬元,其中排水工程施工費用110萬元,覆土費用220萬元,綠化工程費用130萬元。經多年的養護和觀測,庫體穩定,植被生長良好,消除了對尾礦庫庫區周邊環境的影響。尾礦庫復墾後的良好生態環境,形成了當地一處較好的旅遊景點,促進當地經濟發展。

三山島金礦的治理方法是,首先對尾礦庫內尾砂進行曬乾,晾乾後,利用尾砂對庫內坡面進行整平。考慮到環境汙染、風沙的起伏問題,對尾礦庫庫區進行覆土並植樹綠化。庫區內覆土平均厚度0.2米~0.3米。同時在庫內修築縱向、橫向排水溝,在庫區北側修築排水明渠、消力池及預埋混凝土管。

可以說,生物復墾技術與工程復墾技術已經很好地應用到我國各黃金礦山企業,保障了黃金礦企的“綠水青山”之路。

土地復墾仍任重道遠

目前,我國涉及土地復墾的政策法規主要有《土地復墾條例》《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規定》和《國土資源部辦公廳關於做好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編報有關工作的通知》等。

“  黃金行業內,《工信部關於推進黃金行業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中明確要求,未來黃金礦山的土地復墾率應超過60%。

北京礦冶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環境工程研究所所長周連碧認為,包括黃金礦山在內的金屬礦山現階段還無法達到高復墾率。“總體來說

,我國黃金礦山、銅礦山、鉛鋅礦山等金屬礦山的土地復墾還是非常迫切的,尤其是歷史遺留的廢棄廠房、尾礦庫、排土場、採場等,要復墾的面積比較大。”他說。

與周連碧持不同觀點的繆振平認為,目前黃金礦山企業相對其他礦種企業在土地復墾方面做得還是比較好的,“尤其是中央企業,每年的土地復墾率和礦山綠化率都比國家有關要求的水平高。”

湖北省黃金工業管理辦公室副主任李光表示,湖北境內的黃金礦山企業在土地復墾方面做得比較好,“土地復墾都能達到環保要求,比如雞籠山金礦的復墾率就很高。”他說。

根據我國有關要求,也依據礦山開發規律,土地復墾一般要與開採運營同時進行,避免後期無人復墾,或復墾難度加大。

在《黃金行業綠色礦山建設要求》中就提出,要切實履行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與土地復墾義務,做到資源開發利用方案、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方案、土地復墾方案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生產和管理,確保礦區環境得到及時治理和恢復。

而對標國際礦山土地復墾,我國礦山復墾情況又差了一大截。據瞭解,美國、德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巴西等國家都制定了專門計劃,政府和企業投入大量資金進行礦山生態環境恢復治理,礦山土地復墾率已達到70%以上,遠遠高於我國20%左右的復墾率。

周連碧認為,之所以有這麼多差距,在於目前我國礦山土地復墾在資金支撐、制度建設和技術等方面還存在很大欠缺。比如說,近20年來,國外研發出很多復墾前沿技術,包括利用共生微生物加速礦山廢棄地植被的建立,酸性排土場酸性水防治系統化、工程化技術,表土剝離和堆存工藝技術等。“我國的金屬礦山在這方面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是有差距的。”他說。

誠然,目前我國金屬礦山土地復墾率還較低,所以在很多省份的礦產資源規劃裡面就明確提出,要將復墾面積擴大,復墾效率提高。例如,《山東省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16-2020年)》中就指出,到2020年底前,山東省要完成礦山土地復墾面積80平方千米,歷史遺留礦山地質環境治理率達到7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