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乳腺癌,补硒有用吗?

弈雪悠然

缺硒不一定患癌症,但癌症患者体内普遍缺硒。所以,合理补充硒不仅会延缓衰老和增加免疫力,而且也是抗癌的重要措施之一。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酵母硒产地,而我们平时吃的海鲜贝类、动物内脏和小麦胚芽也是硒富集的食物。

体脂肪过多易导致乳腺癌发病率增加,所以控制肥胖尤为重要。在肥胖患者中,需要着重关注腹部肥胖。减少膳食热量和脂肪摄入量是较好控制肥胖的首要措施,减少脂肪摄入50%,乳腺癌发病率可以下降60%。

尽量不吃肥腻、煎炸的食物,包括五花肉、排骨、肥牛、肥羊、肘子、猪脑、肥肠、炸鱼、炸虾、炸薯片、薯条等高脂肪食物,坚果类的食物脂肪含量多在40%以上,每天不应超过10g。更年期后、肥胖人群、有乳腺癌家族史的情况下需要减少红色畜肉的摄入量,每天40~75g,尽量不吃腌渍、熏腊、烧烤的红肉,多选择禽类和水产品。

每天烹调油摄入量不超过25g,不用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含量高的猪牛羊油,多选择加热不易氧化的油酸丰富的油脂,如橄榄油、茶籽油、低芥酸菜籽油,可以有效降低乳腺癌的风险。另外,深海鱼油、亚麻籽油、紫苏油等亚油酸丰富的油脂对于降低乳腺癌发病率也有积极作用,但需要尽量低温烹调。

大豆和豆制品富含植物优质蛋白、膳食纤维、卵磷脂、豆类甾醇、大豆异黄酮、不饱和脂肪酸和较多的矿物质、B族维生素。大豆蛋白对于成人而言,其蛋白质效价等同于牛奶和鸡蛋的蛋白质。大豆异黄酮属于植物类雌激素,其分子结构与动物雌激素相似,对人体雌激素具有双向调节性的作用,对于预防乳腺癌有益。亚洲女性经常食用大豆及豆制品,乳腺癌的发病率低于美国女性乳腺癌发病率4~7倍。用豆浆替代甜饮料,用豆腐替换高脂肪的肉类食物,经常吃黄豆芽、黑豆苗等新鲜蔬菜,是预防乳腺癌较好的膳食选择。

国内研究发现,新鲜蔬菜和水果对预防乳腺癌有益,预防乳腺癌或乳癌患者的膳食中,需要每天保证500g新鲜蔬菜和200g以上水果,做到每天有水果,顿顿有蔬菜。深绿色的蔬菜,不仅富含叶绿素、胡萝卜素和叶黄素,还有较多的钙镁、维生素C、B族和维生素K,其中叶酸含量较高,对预防贫血和H型高血压有益,并且对预防和缓解乳腺癌有一定的帮助。

叶酸属于B族维生素,烹调过程中不耐热,所以绿叶菜尽量选用白灼或清炒、做汤等方式。酒精摄入过多会导致体内叶酸代谢丢失加快,酒精的代谢产物乙醛对预防细胞突变不利,肿瘤高风险人群应尽量不要饮酒。

参考文献:
杨月欣 王光亚 潘兴昌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2016
杨月欣 李宁 营养功能成分应用指南 2011

欢迎大家点击【关注】我的悟空问答,您有营养或饮食的问题可以随时提问!

  1. 中国营养学会全国首批注册营养师

    “9.3”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老兵方队专职营养师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学会营养食品分会委员

    吴阶平医学基金会肿瘤营养分会家庭膳食营养学组副主任委员

    中国首届孕期膳食营养与月子餐大赛一等奖和特等奖获得者


于仁文注册营养师

乳腺癌是由乳腺导管上皮发生的恶性肿瘤,是妇女的常见恶性肿瘤。在我国,乳腺癌占女性恶性肿瘤的前二位。

好在,我们不是生来就要面临这样的问题,只要我们足够爱自己!

做到下列几点让你离乳腺癌更远

1.经常按摩有助于预防乳腺癌

乳房按摩就是现在比较常见的一类乳房保健方法,可使过量的体液再回到淋巴系统,促进血液循环。不但对乳房的发育有明显的作用,同时也减少了一些想乳腺癌这些乳房疾病出现的可能,经常对乳房的碰触还可以帮助我们及时的发现乳房内的肿瘤硬块,也是尽早发现乳腺癌的方法之一。

此外,穿固定的胸罩,这对于乳腺癌的预防也是有一定好处的。胸罩除了可防止乳房下垂外,更重要的是防止已受压迫的乳房神经进一步受到压迫,消除不适。

2.戒烟戒酒

人体内有一种可以减少烟草中致癌毒物作用的酶,有些女性体内的这种酶活力很低,所以她们一旦吸烟,就比其他人更容易患乳腺癌。饮酒对于女性来说,其危害要比男性大得多,饮酒妇女患乳癌的危险性较很少饮酒者高,每日饮酒1杯或l杯以上者,乳癌危险性比很少饮酒者增高45%以上。因此,戒烟戒酒是很重要的。

3.加强运动

国外有人做过统计,育龄妇女每周平均进行4小时的体育锻炼,患乳腺癌的危险性要减少60%。加强运动可以使女性体内的雌激素水平下降,减少排卵次数。尤其是使能生成雌激素的腹部脂肪积聚减少,让免疫系统功能处于良好状态。

4.多吃蔬果,保持体形,不要发胖

过量摄入高糖高脂的食品、经常喝酒等等会导致过多的脂肪,这些脂肪将刺激雌激素分泌,大量雌激素堆积会提高发病率。粗粮、蔬菜、水果中,除含有大量具有防癌抗癌的植物纤维素、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外,还含有多种能阻止和减慢癌症发展各个阶段的生物活性物质,其中以大豆类、玉米、食用菌类、海藻类、大蒜、西红柿、橘类和浆果类水果等作用最为显著。

所以,看在健康的面子上,要多吃蔬菜多吃鱼,少吃烧烤少喝酒。

5.经常进行乳房自我检查

怎样自己检查乳房

(1)脱去上衣,两臂自然下垂,对镜观察双乳头是否对称,有无异常;

(2)两臂上举抱头,再观察双乳是否对称,有无肿块或皮肤陷窝;

(3)仰卧,肩下垫一扁枕头,将手指伸直,平着触摸乳腺各区域(切勿用手捏乳腺,因为此时可将正常乳腺组织误认为肿块);

(4)顺序检查乳腺各区后,再将手伸入腋窝顶部(此时该臂宜下垂),同样用伸直的手指,摸查腋下有无肿大的淋巴结;

(5)检查乳晕区(用指压),观察乳头有无液体流出。


百科名医

乳腺癌渐渐成了女性杀手。

虽然相比较其他癌症,乳腺癌存活率已经很高了,但是依然会造成心理压力,带来恐慌,一旦需要切除也会让一部分女性变的不自信,生活上也要受到种种限制,不能像原来那样任性。

预防乳腺癌单靠一种矿物质收效甚为,需要从多方面共同努力。

有几点我们很难改变的增加发病风险的原因

1、高学历、高职位、高压力带来高风险

2、个性要强又不善于表达,内心戏太重

3、天生初潮来的早,小于12岁

4、生育比较晚,晚于30岁

改变不了只能多留意,定期体检,重点保护。


饮食尤其要格外注意,高危风险有三个:

高脂饮食:

鱼肉蛋奶不但超量吃,烹饪方式还比较重口。

▫️穿衣显瘦,脱衣全是肉,尤其在腰腹集中,体脂又偏高。脂肪组织本身会带来雌激素水平的上升。

▫️饱和脂肪吃太多也会导致催乳激素水平提高,雌激素分泌增加。

▫️高脂饮食跟肠道菌群活动也有相关性,增加肠道中胆汁转化为雌激素的风险。

迷信补品

▫️豆制品在大量的研究中,都显示是降低乳腺疾病发生的。

但是,大豆被提取成某些保健品就没那么安全了。比如大豆异黄酮产品,大豆蛋白粉(大豆异黄酮并没有被去除),有大量的临床案例显示对乳腺疾病有促进作用。

▫️期待能变美的吃雪蛤、蜂王浆、胶原蛋白口服美容品,都有很多引起乳腺增生的案例。

过于精细、甜食超量

▫️过于精细的白米白面、甜食甜点都会使得餐后血糖升高,促使身体储存更多的脂肪。进一步加重乳腺疾病的风险。

▫️如果又没有运动来维持平衡,更是糟糕。

几个可操作的建议:

  1. 首当其冲,学会自己做饭,增加自己准备食物的频率

  2. 学基础营养学,学会点菜,学会把别人点的不对的菜吃对

  3. 坚决抵制油炸食品,把频率降到自己能承受的最低

  4. 对含糖食物保持高度敏感,要清楚的知道糖在哪

  5. 相信多种多样的天然食物才是高级的饭,不迷信特定食物或产品

就这样了,做到3点及格,全做到满分。


我叫田雪。

我在推广“好好吃饭”的理念。

我总结创建了211饮食法,用最简单的方法帮你学会如何好好吃饭。

掌阅APP上的音频节目《吃出漂亮 简易高效的女神餐谱》收听量排名第一。

我认为:

好好吃饭,应该是精英阶层的基本生活状态。

重新定义吃饭,一起全面升级生活方式吧。


生活教练田雪

中国癌症负担在不断增加,每年有160万人被诊断为癌症,120万人死于癌症。和其他很多国家一样,乳腺癌是中国女性最常见的癌症。每年全球超过130万名女性被诊断出患有乳腺癌,使之成为仅次于肺癌的第二大常见癌症形式。在全球范围内,中国占据新诊断乳腺癌病例的12.2%,占据乳腺癌死亡的9.6%。

(乳腺癌可能出现的临床表现)

通过改变终生生活方式,有望预防乳腺癌。

  • 超重、肥胖和体重增长均与绝经后乳腺癌相关;

    饮酒和缺乏锻炼可以增加绝经前和绝经后罹患乳腺癌的风险。

  • 在月经初潮与首次怀孕期间,身高的快速增长或吸烟、饮酒等可能会增加罹患乳腺癌的风险,因为乳房在快速发育时对致癌因素非常敏感。

  • 维持健康饮食方式虽然不具有特异的降低乳腺癌风险的作用,但对女性来说仍然非常重要,因为它能减少其它常见的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痴呆。

  • 超重、酒精和缺乏锻炼增加了有家族史女性的患癌风险,但其与BRCA1和BRCA2基因突变携带者的患癌风险是否存在关联需进一步研究。


中华医学科普

1、尽量不要抽烟,喝酒

抽烟喝酒本身就对身体不利,更不用说对身体本身就脆弱的女性朋友了。香烟中本身含有很多种有害物质,而酒精本身也具有刺激作用。都对身体没有任何的好处,而且研究也发现,喝酒抽烟的人要比不喝酒不抽烟的女性患乳腺癌的几率高的多。

2、多摄入一些豆制品可以预防乳腺癌

我们都知道,大豆中含有植物异黄酮这种物质,这种物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肿瘤的发生。特别是能够减少乳腺癌的发病率。既然豆制品的功效如此强大,女性朋友们就更应该多吃豆制品,远离乳腺癌了,对身体极有好处。

3、尽可能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

新鲜的水果和蔬菜能够帮助我们补充维生素、矿物质等的物质,而且其中的抗氧化作用,更加起到了抵抗各种疾病,保护身体的作用了。对乳腺癌也是具有极大的帮助的。

4、多喝一些白开水

白开水是我们生活中的必备,因为白开水可以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调节体温。所以说,白开水的足量摄入也能够有效预防乳腺癌的发生。


39健康网


根据国家疾控中心发布的数据,乳腺癌仍是威胁中国女性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发病率呈增长趋势,并且发病年龄在趋于年轻化。


那么,怎么预防乳腺癌呢?专家提醒,记住这5种方法,让您远离乳腺癌!


预防乳腺癌的方法


1.要合理饮食


饮食是引起乳腺癌发生的重要因素,长期食用高脂肪、腌制、烟熏、烧烤类食物,容易导致乳腺癌的发生。


因为这些食物会导致肥胖,导致内分泌功能紊乱,甚至是这些食物中含有致癌物、促癌物,所以建议不吸烟,不喝酒,不吃烟熏食品、煎炸食品,不过量地摄入动物脂肪、黄油、甜食等,避免暴饮暴食。


多食用具有抗肿瘤作用的新鲜果蔬:如芥蓝、西兰花、菜花、卷心菜、西红柿、茴香、菠菜、冬瓜、紫茄子等蔬菜,猕猴桃、大枣、柑橘、梨、苹果等水果,常吃瘦肉、鸡蛋、豆制品等。


2.要坚持体育锻炼,保持心情舒畅


运动少不但会造成身体的肥胖,还会导致免疫力下降,增加患乳腺癌的几率。多做运动多锻炼可以排除体内多余的垃圾;及时释放压力、忘记不愉快,保持心情舒畅可以提高免疫力。


3.要注意避免不必要的辐射损伤,避免高龄生育,提倡母乳喂养


更年期的妇女避免或者少用雌激素,绝经后注意合理饮食,控制体重。


4.要定期进行乳房自我检查


要发现早期乳腺癌,很大程度要靠妇女的自我保健意识。每个月做一次定期的乳房检查,如果说是有月经的妇女,在每次月经后一周,乳房相对松软的时候做一次自检。


如果是绝经后的妇女就是在每个月自己选择一个自己好记的时间,比如每月8日,自己定期查。



拓展阅读



乳房自我检查步骤:


(一)看:


在明亮温暖房间内,除去上衣,面对镜子两手自然下垂,看乳房外形轮廓是否自然,有无膨出或凹陷。


乳房的大小是否改变,皮肤有无红肿、皮疹、破溃、橘皮样改变;乳头有无抬高、回缩、凹陷、异常分泌物溢出;乳晕颜色是否改变,有无湿疹样改变等。


观察中应注意对比两侧乳房乳头是否在同一水平面上。双手握住且置于脑后,注意观察乳房外形,轮廓是否有上述情况。然后双手放开举过头顶,观察双乳房侧面。上身前倾,观察镜中乳房有无异常。


(二)摸:


可采用站立或平卧位检查。


站立或坐式检查时,两臂应放松,不要夹紧;平卧位时应用枕头或衣物垫于肩部下面,使肩部略抬高,再将同侧手放在头后。这样乳房组织更均匀地分摊在胸部。


将左手指并拢平坦地放在右侧乳房上面,用食、中、无名指指腹轻柔地触摸乳房各部位。注意不要用手指去抓捏乳房,避免将正常的乳腺组织误认为肿块。


以乳头为中心划垂直和水平两线,将乳房分为内上、内下、外上、外下四个象限。触摸时从内向外,从上向下,每个象限顺着一个方向时针式检查。


手指稍用力,四个象限检查完后再检查乳头、乳晕区,最后检查腋下有无肿块或结节。然后右手采取同样的方法检查左侧乳房。完成上述检查后,如发现异常应立即就医。



湖南医聊

乳腺癌真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当然,所有癌症都是。但乳腺癌有时需要摧毁女性特有的性别特征才能使主体存活,这需要加倍的勇气和毅力。

根据2013年《中国肿瘤统计年报》数据,乳腺癌是女性发病率最高(16.97%)、死亡率第五(8.35%)的恶性肿瘤。中国乳腺癌发病率增速是全球平均增速的两倍,位居世界第一(这个第一我们真不想要)!

根据中国国家肿瘤登记中心的数据,在中国,诊断为乳腺癌的平均年龄为 45-55 岁,比西方女性更加年轻,其中57.4% 的人还不到 50 岁,62.9% 的女性确诊时还未绝经。得乳腺癌的女性趋于年轻化,而且离我们并不遥远。

乳腺癌偏爱哪些人?

乳腺癌遥远吗?并不是。环境污染、压力山大、饮食与营养不均衡等因素,均会升高包括乳腺癌在内的癌症风险。所有30岁以上的女性都应提高警惕,尤其是以下9类人群,更要积极做好筛查和预防工作,将乳腺癌掐灭在萌芽之前:

1. 有乳腺癌家族史的女性,尤其是妈妈或至亲姐妹曾患乳癌,30岁就应定期检查。

2. 35岁以上仍未生育、40岁之前没有哺乳过的女性。

3. 13岁前月经初潮或55岁仍未绝经的女性。

4. 饮食结构以高热量、高脂肪、高糖分食物为主,或过度肥胖的女性。

5. 从事的工作会经常接触到放射源的女性。

6. 缺乏运动,经常熬夜、抽烟、喝酒的女性。

7. 本身患有其它可转移至乳腺的癌症,如子宫癌、淋巴癌等。

9. 长期存在乳腺小叶增生、纤维腺瘤等乳腺疾病的女性。

如何预防乳腺癌?

比对上述的9条风险因子,除了遗传、生理(初潮和绝经年龄)、婚育等不能人为控制或勉强的因素,其他的向相反方面加以改善:

1.改进饮食:以低纤维、低脂肪、优质蛋白为准则。

  • 从今天开始,少吃红肉,以去皮禽肉和鱼肉替代之。

  • 每一餐饭,蔬菜要占到总量的1/2,主食占1/4(其中粗粮可逐渐增加至主食的1/2),蛋白质(即禽肉、鱼肉或大豆及其制品占1/4;

  • 早餐和午餐可加一杯脱脂乳制品和一小碗当令水果;


  • 每周吃3-4小捧(掌心大小)坚果。

  • 零食,最好用新鲜的水果、坚果、原味爆米花、低脂酸奶等健康食品替代。实在想吃,每周甜品量别超过一份(120ml小杯)

(这是美国常用的健康膳食碟子分配法)

2.适量运动:

每天3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比如快步走、慢跑、爬楼梯(15分钟即可)、甚至所有让你心跳微微加速的家务劳动都行;每周坚持5天;30分钟运动也可以分成3段,每段10分钟,一样有效。做到第1条和第2条,你的体重很快能降下来。

3.戒烟戒酒,每晚至少7-8小时的睡眠。

乳腺癌害怕哪些食物?

1. 姜黄素

2.大豆异黄酮

大豆异黄酮是大豆中最重要的功效成分之一,是一种温和的植物类雌激素。女性体内自然产生的雌激素也是乳腺癌的诱因之一。雌激素水平过高或循环过于旺盛,会延长对乳腺上皮的刺激,改变体内内分泌环境,导致细胞恶变,形成乳腺癌。已有研究发现,大豆异黄酮有益于女性预防乳腺癌,它可以通过竞争机制干扰雌激素与乳腺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减少雌激素对乳腺的刺激,降低细胞癌变几率。

3. 白藜芦醇

白藜芦醇广泛存在于植物虎杖及经过酿造的红葡萄酒中,美国研究人员发现,白藜芦醇可通过阻断白细胞介素-6来降低雌激素水平,从而抑制因雌激素刺激癌细胞受体导致的乳腺癌肿瘤生长;白藜芦醇还能诱导乳腺癌细胞的凋亡。

4.3-吲哚甲醇

3-吲哚甲醇是在十字花科植物(西兰花家族)中发现的一种重要的抗癌物质。不管是将卷心菜压碎或烹饪,3-吲哚甲醇都可从其母体化合物中生成。3-吲哚甲醇具有抗氧化和刺激机体产生解毒酶的作用。3-吲哚甲醇被认为可以降低人类癌症的发生危险,尤其能预防乳腺癌和宫颈癌,因为它可以促进机体对雌激素的降解,减少雌激素对靶细胞的刺激。直接摄入3-吲哚甲醇与摄入十字花科植物如花椰菜、西兰花和羽衣甘蓝等的机理是一样的。

5. 番茄红素

番茄红素主要存在于番茄中,是类胡萝卜素中的一种,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与中和紫外线的能力。应该说,番茄红素是众多癌症的克星而不仅仅针对乳腺癌。一篇发表在《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杂志》的关于番茄红素与癌症的综述中指出,至少有35个研究表明血液番茄红素水平高可以降低癌症的发生,包括乳腺癌、肺癌、宫颈癌、胃癌、前列腺癌、胰腺癌、结肠癌、口腔癌。

6. 绿茶(EGCG)

绿茶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饮品之一,中国传统医学中推荐食用绿茶用以预防疾病。近年来,大量科学和医学研究表明,绿茶具有抗癌、抗突变、抗氧化、抗菌、抗病毒等作用,而其中功劳最大的成分就是EGCG(表没食子儿茶素)。人类临床研究表明,EGCE可以通过抑制血管生成(掐灭肿瘤的营养通道)、与靶蛋白结合、抑制特定的酶活性与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等机制预防乳腺癌症的发生。日本一项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每日饮用10杯以上杯绿茶的女性不易患乳腺癌。

7. 维生素D

维生素D近年在美国越来越受到重视,其每日推荐量已从400IU提高至600IU。除了促进骨骼健康,科学家还发现维D有助预防癌症。针对大量人群的观察研究表明,维生素D水平高的人患癌率也低。美国奥马哈市克莱顿大学对1179人展开的一项长达4年的研究表明,补充钙和维生素D可以将女性罹患癌症(包括乳腺癌)的几率降低60%。

8. 槲皮素

槲皮素是广泛存在于植物花、叶、果实中的一种黄酮类化合物,近年国内外研究表明,槲皮素对人类多种恶性肿瘤细胞如卵巢癌、乳腺癌、胃癌等具有抑制作用,多项实验指出,槲皮素具有抑制乳腺癌细胞生长的能力,并能阻断特定乳癌细胞的迁移、运动以及侵袭。

9. EPA&DHA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鱼油有助提高智力、调节血脂,然而美国最新研究发现,鱼油或许还能保护女性免受乳腺癌的威胁。西雅图佛瑞德·哈奇森癌症研究中心对3.5万名女性观察研究发现,经常补充鱼油的人罹患乳腺癌的风险比其他人低32%。研究人员指出,补充物里所含的欧米伽-3脂肪酸(主要是EPA和DHA),可以降低浸润性导管乳腺癌的风险。

10.

硒可以说是广谱的抗癌成分,并不特定的针对乳腺癌。它可以保护免疫系统免受自由基的攻击侵害。研究表明,硒元素能阻止某些肿瘤细胞的形成(包括乳腺肿瘤)。专家一般推荐每天硒的摄入量为200~400微克,如果是孕妇,则不要超过40微克/天。

【部分参考文献】

  • 1. Adv Exp Med Biol. 2007;595:197-212.

  • 2. Biofactors. 2013 Jan-Feb;39(1):2-13.

  • 3. Clin Exp Pharmacol Physiol. 2012 Mar;39(3):283-99.

  • 4. Adv Exp Med Biol. 2007;595:1-75.

  • 5. Trends Pharmacol Sci. 2009 Feb;30(2):85-94.

  • 6. Curr Drug Targets. 2011 Mar 1;12(3):332-47.

  • 7. Indian J Pharm Sci. 2008 Jul-Aug;70(4):445-9.

  • 8. J Alzheimer’s Dis. 2004 Aug;6(4):367-7.

  • 9. J Immunol. 2004 May 15;172(10):5940-7.

  • 10. Integr Biol (Camb). 2012 Aug;4(8):905-13.

  • 11. Biol Pharm Bull. 2011;34(7):974-9.

  • 12. Dig Dis Sci. 2005 Nov;50(11):2191-3.

  • 13. Biochem Pharmacol. 2008 Feb 15;75(4):787-809.

  • 14. Clin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06 Dec;4(12):1502-6.

  • 15. Inflamm Bowel Dis. 2011 Feb;17(2):503-15.

  • 16. PLoS One. 2010 Dec 3;5(12):e15099.

  • 17. Indian J Pharmacol. 2011 Sep;43(5):546-50.

  • 18. Genes Nutr. 2011 May;6(2):171-9.

  • 19. J Fam Pract. 2011 Mar;60(3):155-6.

  • 20. Arthritis Res Ther. 2011 Feb 3;13(1):102.

  • 21. World J Clin Oncol. 2014 Aug 10; 5(3): 520–528

  • 22. JAMA. 2013;310:982.

  • 23. Lancet.2012;380:1778–1786.

  • 24. CA Cancer J Clin. 2006;56:168–183.

  • 25. Cancer Invest. 2010;28:743–750.

  • 26. J Carcinog Mutagen. 2013;4:1000142. [

  • 27. Front Biosci (Elite Ed) 2012;4:111–131.

  • 28. Nutrients. 2012;4:1679–1691.

  • 29. J Am Coll Nutr. 2006;25:79–99.

  • 30. Prev Med. 1997;26:769–775.

  • 31. Integr Cancer Ther. 2005;4:144–155.

  • 32. Breast Cancer Res Treat. 2010;119:477–484.

  • 33. Carcinogenesis. 2006;27:1310–1315.


  • 34. Cell. 2006 Dec 15;127(6):1109-22.

  • 35. Curr Genomics. 2010 Dec;11(8):562-7.

  • 36. Mech Ageing Dev. 2008 Oct;129(10):611-3.

  • 37. Mol Nutr Food Res. 2008 Jun;52 Suppl 1:S62-70.

  • 38. Proc Jpn Acad Ser B Phys Biol Sci. 2011;87(3):104-13.

  • 39. Cytokine. 2009 Aug;47(2):137-42

  • 40. Oxid Med Cell Longev. 2012;2012:741468.


  • 41. Anticancer Agents Med Chem. 2006 Sep;6(5):389-406.

  • 42. Nature. 2006 Nov 16;444(7117):337-42.

  • 43. Aging Cell. 2011 Oct;10(5):908-11.

  • 44. Xenobiotica. 2000 Sep;30(9):857-66

  • 45. Genes Nutr (2009) 4:297–307

  • 46.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06 Oct 31;103(44):16568-73.

  • 47. Brain Res. 2007 Oct 10;1173:117-25.

  • 48. Available at: http://www.stress.org/americas-1-health-problem/ Accessed January 7, 2013.

  • 49. Biol Psychiatry. 2012 Feb 15;71(4):294-300.

  • 50. Comp Biochem Physiol Part D Genomics Proteomics. 2012 Jun;7(2):161-71.

  • 51. Afr J Tradit Complement Altern Med. 2011;8(5 Suppl):208-13.

  • 52. J Pharm Pharmacol. 2005 Dec;57(12):1509-19.

  • 53. J Altern Complement Med. 1998;4(3):289-303.

  • 54. Phytomedicine. 2001 May;8(3):207-12.

  • 55. J Altern Complement Med. 2001 Jun;7(3):231-40.

  • 56. J Ethnopharmacol. 2007 May 22;111(3):671-6.

  • 57. Phytother. Res. 2007;21:965-9.

  • 58. Ind J Psych. 2006;48(4):238-42.

  • 59. Plant Foods for Human Nutr. 1997;50:9-16.

  • 60. Redox Rep. 2005;10(5):257-64.

  • 61. J Nat Prod. 2007 Sep;70(9):1410-6.

  • 62. J Ethnopharmacol. 1999;64:91-3.

  • 63. Indian J Physiol Pharmacol. 2007;51:345-53.


康品君

中国女性不容易,尤其是当今社会,要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还要斗得过小三。各种压力让女性的患病率明显增高。特别是乳腺癌,已经是我国女性发病率最高的一种恶性肿瘤,据统不完全计数据统计,乳腺癌的发病率以每年3%—5%的速度增加。如此高的发病率让女性们“谈癌色变”,那么怎么预防乳腺癌?

怎么预防乳腺癌?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7%~10%,仅次于子宫颈癌,但近年来有超过子宫颈癌的倾向,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严重危害妇女的健康。因此,乳腺癌的防治性研究已提到十分重要的位置。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具有防癌、抗癌及抗氧化等多种生物学功能。

科学界研究发现,血硒水平的高低与癌的发生息息相关。大量的调查资料说明,一个地区食物和土壤中硒含量的高低与癌症的发病率有直接关系,例如:此地区的食物和土壤中的硒含量高,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就低,反之,这个地区的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就高,事实说明硒与癌症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同时科学界也认识到硒是人体微量元素中的“抗癌之王”。

近年来,补硒产品的流行则与“抗癌”有关。因为硒与DNA修复、细胞凋亡、内分泌、免疫系统以及抗氧化等与癌症有关的生理活动有关,所以“补硒防癌”是明智的选择。

而且,相关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合适的硒摄入与一些癌症的发生率呈现负相关,如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结肠直肠癌、膀胱癌等。

依据我们已有研究,的确发现补硒有一定的防癌抗氧化作用,但是需要控制在合理科学的剂量范围内。

通常普通茶叶的硒含量非常少1.8ug-6.5/100g,大多数甚者没有硒元素。高硒含量的土壤培育出的茶叶硒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地区,中国硒谷陕西紫阳产的蒿稀绿茶硒含量达到15ug/100g,每天曲4-6克的茶叶饮用,长期以来可以改善身体缺硒的状况,还能提高免疫力。专家建议,硒一般从富硒茶叶中摄取就已经足够了,没有必要再刻意去补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