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預防乳腺癌,補硒有用嗎?

弈雪悠然

缺硒不一定患癌症,但癌症患者體內普遍缺硒。所以,合理補充硒不僅會延緩衰老和增加免疫力,而且也是抗癌的重要措施之一。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酵母硒產地,而我們平時吃的海鮮貝類、動物內臟和小麥胚芽也是硒富集的食物。

體脂肪過多易導致乳腺癌發病率增加,所以控制肥胖尤為重要。在肥胖患者中,需要著重關注腹部肥胖。減少膳食熱量和脂肪攝入量是較好控制肥胖的首要措施,減少脂肪攝入50%,乳腺癌發病率可以下降60%。

儘量不吃肥膩、煎炸的食物,包括五花肉、排骨、肥牛、肥羊、肘子、豬腦、肥腸、炸魚、炸蝦、炸薯片、薯條等高脂肪食物,堅果類的食物脂肪含量多在40%以上,每天不應超過10g。更年期後、肥胖人群、有乳腺癌家族史的情況下需要減少紅色畜肉的攝入量,每天40~75g,儘量不吃醃漬、燻臘、燒烤的紅肉,多選擇禽類和水產品。

每天烹調油攝入量不超過25g,不用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含量高的豬牛羊油,多選擇加熱不易氧化的油酸豐富的油脂,如橄欖油、茶籽油、低芥酸菜籽油,可以有效降低乳腺癌的風險。另外,深海魚油、亞麻籽油、紫蘇油等亞油酸豐富的油脂對於降低乳腺癌發病率也有積極作用,但需要儘量低溫烹調。

大豆和豆製品富含植物優質蛋白、膳食纖維、卵磷脂、豆類甾醇、大豆異黃酮、不飽和脂肪酸和較多的礦物質、B族維生素。大豆蛋白對於成人而言,其蛋白質效價等同於牛奶和雞蛋的蛋白質。大豆異黃酮屬於植物類雌激素,其分子結構與動物雌激素相似,對人體雌激素具有雙向調節性的作用,對於預防乳腺癌有益。亞洲女性經常食用大豆及豆製品,乳腺癌的發病率低於美國女性乳腺癌發病率4~7倍。用豆漿替代甜飲料,用豆腐替換高脂肪的肉類食物,經常吃黃豆芽、黑豆苗等新鮮蔬菜,是預防乳腺癌較好的膳食選擇。

國內研究發現,新鮮蔬菜和水果對預防乳腺癌有益,預防乳腺癌或乳癌患者的膳食中,需要每天保證500g新鮮蔬菜和200g以上水果,做到每天有水果,頓頓有蔬菜。深綠色的蔬菜,不僅富含葉綠素、胡蘿蔔素和葉黃素,還有較多的鈣鎂、維生素C、B族和維生素K,其中葉酸含量較高,對預防貧血和H型高血壓有益,並且對預防和緩解乳腺癌有一定的幫助。

葉酸屬於B族維生素,烹調過程中不耐熱,所以綠葉菜儘量選用白灼或清炒、做湯等方式。酒精攝入過多會導致體內葉酸代謝丟失加快,酒精的代謝產物乙醛對預防細胞突變不利,腫瘤高風險人群應儘量不要飲酒。

參考文獻:
楊月欣 王光亞 潘興昌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 2016
楊月欣 李寧 營養功能成分應用指南 2011

歡迎大家點擊【關注】我的悟空問答,您有營養或飲食的問題可以隨時提問!

  1. 中國營養學會全國首批註冊營養師

    “9.3”抗戰勝利70週年大閱兵老兵方隊專職營養師

    中國老年學和老年學會營養食品分會委員

    吳階平醫學基金會腫瘤營養分會家庭膳食營養學組副主任委員

    中國首屆孕期膳食營養與月子餐大賽一等獎和特等獎獲得者


於仁文註冊營養師

乳腺癌是由乳腺導管上皮發生的惡性腫瘤,是婦女的常見惡性腫瘤。在我國,乳腺癌佔女性惡性腫瘤的前二位。

好在,我們不是生來就要面臨這樣的問題,只要我們足夠愛自己!

做到下列幾點讓你離乳腺癌更遠

1.經常按摩有助於預防乳腺癌

乳房按摩就是現在比較常見的一類乳房保健方法,可使過量的體液再回到淋巴系統,促進血液循環。不但對乳房的發育有明顯的作用,同時也減少了一些想乳腺癌這些乳房疾病出現的可能,經常對乳房的碰觸還可以幫助我們及時的發現乳房內的腫瘤硬塊,也是儘早發現乳腺癌的方法之一。

此外,穿固定的胸罩,這對於乳腺癌的預防也是有一定好處的。胸罩除了可防止乳房下垂外,更重要的是防止已受壓迫的乳房神經進一步受到壓迫,消除不適。

2.戒菸戒酒

人體內有一種可以減少菸草中致癌毒物作用的酶,有些女性體內的這種酶活力很低,所以她們一旦吸菸,就比其他人更容易患乳腺癌。飲酒對於女性來說,其危害要比男性大得多,飲酒婦女患乳癌的危險性較很少飲酒者高,每日飲酒1杯或l杯以上者,乳癌危險性比很少飲酒者增高45%以上。因此,戒菸戒酒是很重要的。

3.加強運動

國外有人做過統計,育齡婦女每週平均進行4小時的體育鍛煉,患乳腺癌的危險性要減少60%。加強運動可以使女性體內的雌激素水平下降,減少排卵次數。尤其是使能生成雌激素的腹部脂肪積聚減少,讓免疫系統功能處於良好狀態。

4.多吃蔬果,保持體形,不要發胖

過量攝入高糖高脂的食品、經常喝酒等等會導致過多的脂肪,這些脂肪將刺激雌激素分泌,大量雌激素堆積會提高發病率。粗糧、蔬菜、水果中,除含有大量具有防癌抗癌的植物纖維素、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外,還含有多種能阻止和減慢癌症發展各個階段的生物活性物質,其中以大豆類、玉米、食用菌類、海藻類、大蒜、西紅柿、橘類和漿果類水果等作用最為顯著。

所以,看在健康的面子上,要多吃蔬菜多吃魚,少吃燒烤少喝酒。

5.經常進行乳房自我檢查

怎樣自己檢查乳房

(1)脫去上衣,兩臂自然下垂,對鏡觀察雙乳頭是否對稱,有無異常;

(2)兩臂上舉抱頭,再觀察雙乳是否對稱,有無腫塊或皮膚陷窩;

(3)仰臥,肩下墊一扁枕頭,將手指伸直,平著觸摸乳腺各區域(切勿用手捏乳腺,因為此時可將正常乳腺組織誤認為腫塊);

(4)順序檢查乳腺各區後,再將手伸入腋窩頂部(此時該臂宜下垂),同樣用伸直的手指,摸查腋下有無腫大的淋巴結;

(5)檢查乳暈區(用指壓),觀察乳頭有無液體流出。


百科名醫

乳腺癌漸漸成了女性殺手。

雖然相比較其他癌症,乳腺癌存活率已經很高了,但是依然會造成心理壓力,帶來恐慌,一旦需要切除也會讓一部分女性變的不自信,生活上也要受到種種限制,不能像原來那樣任性。

預防乳腺癌單靠一種礦物質收效甚為,需要從多方面共同努力。

有幾點我們很難改變的增加發病風險的原因

1、高學歷、高職位、高壓力帶來高風險

2、個性要強又不善於表達,內心戲太重

3、天生初潮來的早,小於12歲

4、生育比較晚,晚於30歲

改變不了只能多留意,定期體檢,重點保護。


飲食尤其要格外注意,高危風險有三個:

高脂飲食:

魚肉蛋奶不但超量吃,烹飪方式還比較重口。

▫️穿衣顯瘦,脫衣全是肉,尤其在腰腹集中,體脂又偏高。脂肪組織本身會帶來雌激素水平的上升。

▫️飽和脂肪吃太多也會導致催乳激素水平提高,雌激素分泌增加。

▫️高脂飲食跟腸道菌群活動也有相關性,增加腸道中膽汁轉化為雌激素的風險。

迷信補品

▫️豆製品在大量的研究中,都顯示是降低乳腺疾病發生的。

但是,大豆被提取成某些保健品就沒那麼安全了。比如大豆異黃酮產品,大豆蛋白粉(大豆異黃酮並沒有被去除),有大量的臨床案例顯示對乳腺疾病有促進作用。

▫️期待能變美的吃雪蛤、蜂王漿、膠原蛋白口服美容品,都有很多引起乳腺增生的案例。

過於精細、甜食超量

▫️過於精細的白米白麵、甜食甜點都會使得餐後血糖升高,促使身體儲存更多的脂肪。進一步加重乳腺疾病的風險。

▫️如果又沒有運動來維持平衡,更是糟糕。

幾個可操作的建議:

  1. 首當其衝,學會自己做飯,增加自己準備食物的頻率

  2. 學基礎營養學,學會點菜,學會把別人點的不對的菜吃對

  3. 堅決抵制油炸食品,把頻率降到自己能承受的最低

  4. 對含糖食物保持高度敏感,要清楚的知道糖在哪

  5. 相信多種多樣的天然食物才是高級的飯,不迷信特定食物或產品

就這樣了,做到3點及格,全做到滿分。


我叫田雪。

我在推廣“好好吃飯”的理念。

我總結創建了211飲食法,用最簡單的方法幫你學會如何好好吃飯。

掌閱APP上的音頻節目《吃出漂亮 簡易高效的女神餐譜》收聽量排名第一。

我認為:

好好吃飯,應該是精英階層的基本生活狀態。

重新定義吃飯,一起全面升級生活方式吧。


生活教練田雪

中國癌症負擔在不斷增加,每年有160萬人被診斷為癌症,120萬人死於癌症。和其他很多國家一樣,乳腺癌是中國女性最常見的癌症。每年全球超過130萬名女性被診斷出患有乳腺癌,使之成為僅次於肺癌的第二大常見癌症形式。在全球範圍內,中國佔據新診斷乳腺癌病例的12.2%,佔據乳腺癌死亡的9.6%。

(乳腺癌可能出現的臨床表現)

通過改變終生生活方式,有望預防乳腺癌。

  • 超重、肥胖和體重增長均與絕經後乳腺癌相關;

    飲酒和缺乏鍛鍊可以增加絕經前和絕經後罹患乳腺癌的風險。

  • 在月經初潮與首次懷孕期間,身高的快速增長或吸菸、飲酒等可能會增加罹患乳腺癌的風險,因為乳房在快速發育時對致癌因素非常敏感。

  • 維持健康飲食方式雖然不具有特異的降低乳腺癌風險的作用,但對女性來說仍然非常重要,因為它能減少其它常見的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痴呆。

  • 超重、酒精和缺乏鍛鍊增加了有家族史女性的患癌風險,但其與BRCA1和BRCA2基因突變攜帶者的患癌風險是否存在關聯需進一步研究。


中華醫學科普

1、儘量不要抽菸,喝酒

抽菸喝酒本身就對身體不利,更不用說對身體本身就脆弱的女性朋友了。香菸中本身含有很多種有害物質,而酒精本身也具有刺激作用。都對身體沒有任何的好處,而且研究也發現,喝酒抽菸的人要比不喝酒不抽菸的女性患乳腺癌的幾率高的多。

2、多攝入一些豆製品可以預防乳腺癌

我們都知道,大豆中含有植物異黃酮這種物質,這種物質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預防腫瘤的發生。特別是能夠減少乳腺癌的發病率。既然豆製品的功效如此強大,女性朋友們就更應該多吃豆製品,遠離乳腺癌了,對身體極有好處。

3、儘可能多吃新鮮的水果和蔬菜

新鮮的水果和蔬菜能夠幫助我們補充維生素、礦物質等的物質,而且其中的抗氧化作用,更加起到了抵抗各種疾病,保護身體的作用了。對乳腺癌也是具有極大的幫助的。

4、多喝一些白開水

白開水是我們生活中的必備,因為白開水可以促進人體的新陳代謝,調節體溫。所以說,白開水的足量攝入也能夠有效預防乳腺癌的發生。


39健康網


根據國家疾控中心發佈的數據,乳腺癌仍是威脅中國女性健康的主要惡性腫瘤,發病率呈增長趨勢,並且發病年齡在趨於年輕化。


那麼,怎麼預防乳腺癌呢?專家提醒,記住這5種方法,讓您遠離乳腺癌!


預防乳腺癌的方法


1.要合理飲食


飲食是引起乳腺癌發生的重要因素,長期食用高脂肪、醃製、煙燻、燒烤類食物,容易導致乳腺癌的發生。


因為這些食物會導致肥胖,導致內分泌功能紊亂,甚至是這些食物中含有致癌物、促癌物,所以建議不吸菸,不喝酒,不吃煙燻食品、煎炸食品,不過量地攝入動物脂肪、黃油、甜食等,避免暴飲暴食。


多食用具有抗腫瘤作用的新鮮果蔬:如芥藍、西蘭花、菜花、捲心菜、西紅柿、茴香、菠菜、冬瓜、紫茄子等蔬菜,獼猴桃、大棗、柑橘、梨、蘋果等水果,常吃瘦肉、雞蛋、豆製品等。


2.要堅持體育鍛煉,保持心情舒暢


運動少不但會造成身體的肥胖,還會導致免疫力下降,增加患乳腺癌的幾率。多做運動多鍛鍊可以排除體內多餘的垃圾;及時釋放壓力、忘記不愉快,保持心情舒暢可以提高免疫力。


3.要注意避免不必要的輻射損傷,避免高齡生育,提倡母乳餵養


更年期的婦女避免或者少用雌激素,絕經後注意合理飲食,控制體重。


4.要定期進行乳房自我檢查


要發現早期乳腺癌,很大程度要靠婦女的自我保健意識。每個月做一次定期的乳房檢查,如果說是有月經的婦女,在每次月經後一週,乳房相對鬆軟的時候做一次自檢。


如果是絕經後的婦女就是在每個月自己選擇一個自己好記的時間,比如每月8日,自己定期查。



拓展閱讀



乳房自我檢查步驟:


(一)看:


在明亮溫暖房間內,除去上衣,面對鏡子兩手自然下垂,看乳房外形輪廓是否自然,有無膨出或凹陷。


乳房的大小是否改變,皮膚有無紅腫、皮疹、破潰、橘皮樣改變;乳頭有無抬高、回縮、凹陷、異常分泌物溢出;乳暈顏色是否改變,有無溼疹樣改變等。


觀察中應注意對比兩側乳房乳頭是否在同一水平面上。雙手握住且置於腦後,注意觀察乳房外形,輪廓是否有上述情況。然後雙手放開舉過頭頂,觀察雙乳房側面。上身前傾,觀察鏡中乳房有無異常。


(二)摸:


可採用站立或平臥位檢查。


站立或坐式檢查時,兩臂應放鬆,不要夾緊;平臥位時應用枕頭或衣物墊於肩部下面,使肩部略抬高,再將同側手放在頭後。這樣乳房組織更均勻地分攤在胸部。


將左手指併攏平坦地放在右側乳房上面,用食、中、無名指指腹輕柔地觸摸乳房各部位。注意不要用手指去抓捏乳房,避免將正常的乳腺組織誤認為腫塊。


以乳頭為中心劃垂直和水平兩線,將乳房分為內上、內下、外上、外下四個象限。觸摸時從內向外,從上向下,每個象限順著一個方向時針式檢查。


手指稍用力,四個象限檢查完後再檢查乳頭、乳暈區,最後檢查腋下有無腫塊或結節。然後右手採取同樣的方法檢查左側乳房。完成上述檢查後,如發現異常應立即就醫。



湖南醫聊

乳腺癌真是一個沉重的話題——當然,所有癌症都是。但乳腺癌有時需要摧毀女性特有的性別特徵才能使主體存活,這需要加倍的勇氣和毅力。

根據2013年《中國腫瘤統計年報》數據,乳腺癌是女性發病率最高(16.97%)、死亡率第五(8.35%)的惡性腫瘤。中國乳腺癌發病率增速是全球平均增速的兩倍,位居世界第一(這個第一我們真不想要)!

根據中國國家腫瘤登記中心的數據,在中國,診斷為乳腺癌的平均年齡為 45-55 歲,比西方女性更加年輕,其中57.4% 的人還不到 50 歲,62.9% 的女性確診時還未絕經。得乳腺癌的女性趨於年輕化,而且離我們並不遙遠。

乳腺癌偏愛哪些人?

乳腺癌遙遠嗎?並不是。環境汙染、壓力山大、飲食與營養不均衡等因素,均會升高包括乳腺癌在內的癌症風險。所有30歲以上的女性都應提高警惕,尤其是以下9類人群,更要積極做好篩查和預防工作,將乳腺癌掐滅在萌芽之前:

1. 有乳腺癌家族史的女性,尤其是媽媽或至親姐妹曾患乳癌,30歲就應定期檢查。

2. 35歲以上仍未生育、40歲之前沒有哺乳過的女性。

3. 13歲前月經初潮或55歲仍未絕經的女性。

4. 飲食結構以高熱量、高脂肪、高糖分食物為主,或過度肥胖的女性。

5. 從事的工作會經常接觸到放射源的女性。

6. 缺乏運動,經常熬夜、抽菸、喝酒的女性。

7. 本身患有其它可轉移至乳腺的癌症,如子宮癌、淋巴癌等。

9. 長期存在乳腺小葉增生、纖維腺瘤等乳腺疾病的女性。

如何預防乳腺癌?

比對上述的9條風險因子,除了遺傳、生理(初潮和絕經年齡)、婚育等不能人為控制或勉強的因素,其他的向相反方面加以改善:

1.改進飲食:以低纖維、低脂肪、優質蛋白為準則。

  • 從今天開始,少吃紅肉,以去皮禽肉和魚肉替代之。

  • 每一餐飯,蔬菜要佔到總量的1/2,主食佔1/4(其中粗糧可逐漸增加至主食的1/2),蛋白質(即禽肉、魚肉或大豆及其製品佔1/4;

  • 早餐和午餐可加一杯脫脂乳製品和一小碗當令水果;


  • 每週吃3-4小捧(掌心大小)堅果。

  • 零食,最好用新鮮的水果、堅果、原味爆米花、低脂酸奶等健康食品替代。實在想吃,每週甜品量別超過一份(120ml小杯)

(這是美國常用的健康膳食碟子分配法)

2.適量運動:

每天3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比如快步走、慢跑、爬樓梯(15分鐘即可)、甚至所有讓你心跳微微加速的家務勞動都行;每週堅持5天;30分鐘運動也可以分成3段,每段10分鐘,一樣有效。做到第1條和第2條,你的體重很快能降下來。

3.戒菸戒酒,每晚至少7-8小時的睡眠。

乳腺癌害怕哪些食物?

1. 薑黃素

2.大豆異黃酮

大豆異黃酮是大豆中最重要的功效成分之一,是一種溫和的植物類雌激素。女性體內自然產生的雌激素也是乳腺癌的誘因之一。雌激素水平過高或循環過於旺盛,會延長對乳腺上皮的刺激,改變體內內分泌環境,導致細胞惡變,形成乳腺癌。已有研究發現,大豆異黃酮有益於女性預防乳腺癌,它可以通過競爭機制干擾雌激素與乳腺細胞表面的受體結合,減少雌激素對乳腺的刺激,降低細胞癌變幾率。

3. 白藜蘆醇

白藜蘆醇廣泛存在於植物虎杖及經過釀造的紅葡萄酒中,美國研究人員發現,白藜蘆醇可通過阻斷白細胞介素-6來降低雌激素水平,從而抑制因雌激素刺激癌細胞受體導致的乳腺癌腫瘤生長;白藜蘆醇還能誘導乳腺癌細胞的凋亡。

4.3-吲哚甲醇

3-吲哚甲醇是在十字花科植物(西蘭花家族)中發現的一種重要的抗癌物質。不管是將捲心菜壓碎或烹飪,3-吲哚甲醇都可從其母體化合物中生成。3-吲哚甲醇具有抗氧化和刺激機體產生解毒酶的作用。3-吲哚甲醇被認為可以降低人類癌症的發生危險,尤其能預防乳腺癌和宮頸癌,因為它可以促進機體對雌激素的降解,減少雌激素對靶細胞的刺激。直接攝入3-吲哚甲醇與攝入十字花科植物如花椰菜、西蘭花和羽衣甘藍等的機理是一樣的。

5. 番茄紅素

番茄紅素主要存在於番茄中,是類胡蘿蔔素中的一種,具有很強的抗氧化性與中和紫外線的能力。應該說,番茄紅素是眾多癌症的剋星而不僅僅針對乳腺癌。一篇發表在《美國國立癌症研究所雜誌》的關於番茄紅素與癌症的綜述中指出,至少有35個研究表明血液番茄紅素水平高可以降低癌症的發生,包括乳腺癌、肺癌、宮頸癌、胃癌、前列腺癌、胰腺癌、結腸癌、口腔癌。

6. 綠茶(EGCG)

綠茶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飲品之一,中國傳統醫學中推薦食用綠茶用以預防疾病。近年來,大量科學和醫學研究表明,綠茶具有抗癌、抗突變、抗氧化、抗菌、抗病毒等作用,而其中功勞最大的成分就是EGCG(表沒食子兒茶素)。人類臨床研究表明,EGCE可以通過抑制血管生成(掐滅腫瘤的營養通道)、與靶蛋白結合、抑制特定的酶活性與細胞信號轉導通路等機制預防乳腺癌症的發生。日本一項流行病學研究顯示,每日飲用10杯以上杯綠茶的女性不易患乳腺癌。

7. 維生素D

維生素D近年在美國越來越受到重視,其每日推薦量已從400IU提高至600IU。除了促進骨骼健康,科學家還發現維D有助預防癌症。針對大量人群的觀察研究表明,維生素D水平高的人患癌率也低。美國奧馬哈市克萊頓大學對1179人展開的一項長達4年的研究表明,補充鈣和維生素D可以將女性罹患癌症(包括乳腺癌)的幾率降低60%。

8. 槲皮素

槲皮素是廣泛存在於植物花、葉、果實中的一種黃酮類化合物,近年國內外研究表明,槲皮素對人類多種惡性腫瘤細胞如卵巢癌、乳腺癌、胃癌等具有抑制作用,多項實驗指出,槲皮素具有抑制乳腺癌細胞生長的能力,並能阻斷特定乳癌細胞的遷移、運動以及侵襲。

9. EPA&DHA

長期以來人們一直認為魚油有助提高智力、調節血脂,然而美國最新研究發現,魚油或許還能保護女性免受乳腺癌的威脅。西雅圖佛瑞德·哈奇森癌症研究中心對3.5萬名女性觀察研究發現,經常補充魚油的人罹患乳腺癌的風險比其他人低32%。研究人員指出,補充物裡所含的歐米伽-3脂肪酸(主要是EPA和DHA),可以降低浸潤性導管乳腺癌的風險。

10.

硒可以說是廣譜的抗癌成分,並不特定的針對乳腺癌。它可以保護免疫系統免受自由基的攻擊侵害。研究表明,硒元素能阻止某些腫瘤細胞的形成(包括乳腺腫瘤)。專家一般推薦每天硒的攝入量為200~400微克,如果是孕婦,則不要超過40微克/天。

【部分參考文獻】

  • 1. Adv Exp Med Biol. 2007;595:197-212.

  • 2. Biofactors. 2013 Jan-Feb;39(1):2-13.

  • 3. Clin Exp Pharmacol Physiol. 2012 Mar;39(3):283-99.

  • 4. Adv Exp Med Biol. 2007;595:1-75.

  • 5. Trends Pharmacol Sci. 2009 Feb;30(2):85-94.

  • 6. Curr Drug Targets. 2011 Mar 1;12(3):332-47.

  • 7. Indian J Pharm Sci. 2008 Jul-Aug;70(4):445-9.

  • 8. J Alzheimer’s Dis. 2004 Aug;6(4):367-7.

  • 9. J Immunol. 2004 May 15;172(10):5940-7.

  • 10. Integr Biol (Camb). 2012 Aug;4(8):905-13.

  • 11. Biol Pharm Bull. 2011;34(7):974-9.

  • 12. Dig Dis Sci. 2005 Nov;50(11):2191-3.

  • 13. Biochem Pharmacol. 2008 Feb 15;75(4):787-809.

  • 14. Clin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06 Dec;4(12):1502-6.

  • 15. Inflamm Bowel Dis. 2011 Feb;17(2):503-15.

  • 16. PLoS One. 2010 Dec 3;5(12):e15099.

  • 17. Indian J Pharmacol. 2011 Sep;43(5):546-50.

  • 18. Genes Nutr. 2011 May;6(2):171-9.

  • 19. J Fam Pract. 2011 Mar;60(3):155-6.

  • 20. Arthritis Res Ther. 2011 Feb 3;13(1):102.

  • 21. World J Clin Oncol. 2014 Aug 10; 5(3): 520–528

  • 22. JAMA. 2013;310:982.

  • 23. Lancet.2012;380:1778–1786.

  • 24. CA Cancer J Clin. 2006;56:168–183.

  • 25. Cancer Invest. 2010;28:743–750.

  • 26. J Carcinog Mutagen. 2013;4:1000142. [

  • 27. Front Biosci (Elite Ed) 2012;4:111–131.

  • 28. Nutrients. 2012;4:1679–1691.

  • 29. J Am Coll Nutr. 2006;25:79–99.

  • 30. Prev Med. 1997;26:769–775.

  • 31. Integr Cancer Ther. 2005;4:144–155.

  • 32. Breast Cancer Res Treat. 2010;119:477–484.

  • 33. Carcinogenesis. 2006;27:1310–1315.


  • 34. Cell. 2006 Dec 15;127(6):1109-22.

  • 35. Curr Genomics. 2010 Dec;11(8):562-7.

  • 36. Mech Ageing Dev. 2008 Oct;129(10):611-3.

  • 37. Mol Nutr Food Res. 2008 Jun;52 Suppl 1:S62-70.

  • 38. Proc Jpn Acad Ser B Phys Biol Sci. 2011;87(3):104-13.

  • 39. Cytokine. 2009 Aug;47(2):137-42

  • 40. Oxid Med Cell Longev. 2012;2012:741468.


  • 41. Anticancer Agents Med Chem. 2006 Sep;6(5):389-406.

  • 42. Nature. 2006 Nov 16;444(7117):337-42.

  • 43. Aging Cell. 2011 Oct;10(5):908-11.

  • 44. Xenobiotica. 2000 Sep;30(9):857-66

  • 45. Genes Nutr (2009) 4:297–307

  • 46.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06 Oct 31;103(44):16568-73.

  • 47. Brain Res. 2007 Oct 10;1173:117-25.

  • 48. Available at: http://www.stress.org/americas-1-health-problem/ Accessed January 7, 2013.

  • 49. Biol Psychiatry. 2012 Feb 15;71(4):294-300.

  • 50. Comp Biochem Physiol Part D Genomics Proteomics. 2012 Jun;7(2):161-71.

  • 51. Afr J Tradit Complement Altern Med. 2011;8(5 Suppl):208-13.

  • 52. J Pharm Pharmacol. 2005 Dec;57(12):1509-19.

  • 53. J Altern Complement Med. 1998;4(3):289-303.

  • 54. Phytomedicine. 2001 May;8(3):207-12.

  • 55. J Altern Complement Med. 2001 Jun;7(3):231-40.

  • 56. J Ethnopharmacol. 2007 May 22;111(3):671-6.

  • 57. Phytother. Res. 2007;21:965-9.

  • 58. Ind J Psych. 2006;48(4):238-42.

  • 59. Plant Foods for Human Nutr. 1997;50:9-16.

  • 60. Redox Rep. 2005;10(5):257-64.

  • 61. J Nat Prod. 2007 Sep;70(9):1410-6.

  • 62. J Ethnopharmacol. 1999;64:91-3.

  • 63. Indian J Physiol Pharmacol. 2007;51:345-53.


康品君

中國女性不容易,尤其是當今社會,要上得了廳堂,下得了廚房,還要鬥得過小三。各種壓力讓女性的患病率明顯增高。特別是乳腺癌,已經是我國女性發病率最高的一種惡性腫瘤,據統不完全計數據統計,乳腺癌的發病率以每年3%—5%的速度增加。如此高的發病率讓女性們“談癌色變”,那麼怎麼預防乳腺癌?

怎麼預防乳腺癌?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在我國佔全身各種惡性腫瘤的7%~10%,僅次於子宮頸癌,但近年來有超過子宮頸癌的傾向,並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嚴重危害婦女的健康。因此,乳腺癌的防治性研究已提到十分重要的位置。硒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具有防癌、抗癌及抗氧化等多種生物學功能。

科學界研究發現,血硒水平的高低與癌的發生息息相關。大量的調查資料說明,一個地區食物和土壤中硒含量的高低與癌症的發病率有直接關係,例如:此地區的食物和土壤中的硒含量高,癌症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就低,反之,這個地區的癌症發病率和死亡率就高,事實說明硒與癌症的發生有著密切關係。同時科學界也認識到硒是人體微量元素中的“抗癌之王”。

近年來,補硒產品的流行則與“抗癌”有關。因為硒與DNA修復、細胞凋亡、內分泌、免疫系統以及抗氧化等與癌症有關的生理活動有關,所以“補硒防癌”是明智的選擇。

而且,相關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合適的硒攝入與一些癌症的發生率呈現負相關,如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結腸直腸癌、膀胱癌等。

依據我們已有研究,的確發現補硒有一定的防癌抗氧化作用,但是需要控制在合理科學的劑量範圍內。

通常普通茶葉的硒含量非常少1.8ug-6.5/100g,大多數甚者沒有硒元素。高硒含量的土壤培育出的茶葉硒含量明顯高於其他地區,中國硒谷陝西紫陽產的蒿稀綠茶硒含量達到15ug/100g,每天曲4-6克的茶葉飲用,長期以來可以改善身體缺硒的狀況,還能提高免疫力。專家建議,硒一般從富硒茶葉中攝取就已經足夠了,沒有必要再刻意去補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