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初唐四杰之杨炯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初唐四杰之杨炯

杨炯,华州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唐代诗人,“初唐四杰”之一。

杨炯从小聪明好学,博览群书,尤其爱作诗。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年),只有十岁的他被推举为神童,参加了朝廷的神童考试,考中后得以待制弘文馆。也就是说,这个十岁的孩子已经具有了朝廷官员的身份。

上元三年(676年),杨炯再次参加科举考试,应制举及第,先后担任校书郎、弘文馆学士、太子詹事司直等官职。这时的他,可以说是少年得志,前途无量。

可是,武则天临朝称制后,徐敬业在扬州起兵,杨炯的堂弟杨神让也在徐敬业的队伍中,兵败后被杀。杨炯因此受到牵连,被贬为梓州(今四川三台县)司法参军。武则天也颇为赞赏杨炯的才华,所以五年后,杨炯重又回到洛阳,在司艺馆任教。

杨炯生性耿直,说话尖刻,从不给人留情面,人们都觉得他持才傲物,不好相处。得到武则天的赞赏,他更加瞧不起那些装腔作势的无能官僚,就给他们起了个外号叫“麒麟楦”。“麒麟楦”,指戏台上的麒麟,就是在驴子身上披上一层画着麒麟表皮的兽皮。他讽刺那些官员,好比是驴子身上盖了一张假麒麟皮,表面看来威风凛凛,要是取掉那张皮,不过还是驴子。

这可得罪了一大批达官显贵,他们随便找了一些罪名,把杨炯贬到了盈川(今 浙江省衢州市)去当县令。

遭受了这次打击,杨炯到了盈川任上后,变得非常严酷。属下如果有了过失,他常常把人打得皮开肉绽,甚至把人打死。有人认为,他这样作,可能是在发泄心中的不满。但他在百姓中的声望还是很高的,当地至今都流传着一些他舍死救灾的传说,并把他奉为城隍。

杨炯担任盈川令,一直到病逝,所以后世称他为“杨盈川”。

杨炯和王勃、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四杰。但他自己说“耻在王后,愧在卢前”。

初唐时期承袭了六朝的余绪,诗文华丽浮艳,风格柔靡。而“初唐四杰”大胆改革诗风,在当时产生较为积极的影响。

杨炯的边塞诗最为著名,风格豪放,气势轩昂,表现出为国立功的战斗精神。比如这首《从军行》:

烽火照西京

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作为一个书生,他的这声呐喊,喊出了积极入世的心态,喊出了为国立功的豪情壮志,喊出了时代的强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