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军对阵,将军拉弓连射三箭,没曾想都没射中,敌军看完连忙撤兵

两军对阵将领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有时仅仅是守城将领的威名就让敌人不敢来犯,飞将军李广就是如此,今天我们要介绍的这位将军何灌和李广很像,两人都擅长弓箭,我们以前一定学过李广射虎里面有一首短诗:“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这个是形容李广将军的,形容何灌也是完全可以的。

两军对阵,将军拉弓连射三箭,没曾想都没射中,敌军看完连忙撤兵


何灌你知道多少

说起何灌了解的人可能不多,他是北宋年间的一位将军,是开封祥符人,如今的河南开封人,通过武举进入朝堂,少年时期就已经有着非凡的本领,在河东工作时,河东经略使韩缜对他说:“您是个奇才,将来总有一天会坐上我今天的座位。”事实上何灌不仅仅做到了而且还是更高的位置。

我们对于何灌的了解主要是来自,《宋史·何灌传》根据原文进行翻译解释证实,结合很多的文书记载,发现何灌被称为宋朝第一神射手,这样的称号获得还是依靠于,对阵时他连射的三箭

两军对阵,将军拉弓连射三箭,没曾想都没射中,敌军看完连忙撤兵


两军对阵连射三箭,尽显神功

我们都知道宋朝的历史边境问题是很多的,辽夏金在不同的时期都对宋朝产生威胁,何灌所在的时候,正是辽宋对阵的时候,北宋兵弱,本就战斗力不强,在和以游牧为主的民族对阵中就更不占优势。

辽的兵将因为生活习惯十分擅长骑射,因此常常越过边境来取水,在何灌当上将军后就严格根据边境规划,不允许辽军越境,为此辽国人十分气愤,便来了十万兵马,集结在远处,对宋军进行嘲笑,俗称我不和你打就是来挑衅你,他们认为宋军战斗力低,射箭本事更差,就尽情的嘲笑。

看到这些何灌也不是什么都没有做,他登上城楼,拉弓射箭,第一箭射出敌军安静一秒后爆发了更大声的嘲笑,因为没有射中任何人,何灌不理会他们,继续射了第二只箭,依旧没有射中人,接着是第三只箭,结果无一命中敌人,敌军的气焰就更高了,嬉笑声不绝。就在这时何灌冲着敌军大喊,你们看看我的三支箭射在哪里射的如何在说话。

两军对阵,将军拉弓连射三箭,没曾想都没射中,敌军看完连忙撤兵


辽军一看不得了,何灌三箭全部射在同一块石头上,并且一字排开,形成了一个直直的一,且箭头全部没在石头里面,这种神力射在人的身上恐怕会直接穿胸,接着敌军就马上撤离,没有进行下一步的挑衅。

就因为这件事情让何灌在宋辽两国都有了威名,第一神射手的威命第一次得到了体现,这是和辽军的对阵,后面还有和夏对阵,两军对阵中,何灌的箭真的如人想象贯穿了敌人的胸膛,从前一个人的身体穿过,射中后一个人,吓的敌人落荒而逃,这样一来,何灌的名气就更大了。

宋朝重文轻武,将军生不逢时

在皇帝听说了何灌的威名后对他进行了召见,询问边疆的各种问题,何灌都能一一回答,面对敌军的部署问题时,何灌就在衣服的花纹上进行讲解,他说敌军的情况我十分了解,经过他的讲解徽宗说:“敌人都在我眼前一样。”一个心中有数的将军还不是最好的,要把你心中所想的种种全部传达好才是真正的优秀。

两军对阵,将军拉弓连射三箭,没曾想都没射中,敌军看完连忙撤兵


随后何灌的官职就一直上升,方便他更好的和敌人对阵,就这样何灌官升提点河东刑狱,迁西上阁门使、领威州刺史、知沧州。后因为治理城鄣有功,转任引进使。接着又被何灌又被任命知岷州,兴修水利,浇灌良田,在河湟一带的人民把它叫做广利渠,皇帝也是十分欣赏他的为人,不久封他为“提举熙河兰湟弓箭手”。

何灌真的是一位优秀的将军,也做到了忧国忧民,不仅仅对将士负责,对他管理的百姓也是十分的负责,多次向朝廷建议兴修水利,才能保证粮食生产,这样才会有更多人投身军队,皇帝也一一应允。

英雄终会老去,但是精神还在,只是国家兴亡不是一个人可以决定的,宋朝重文轻武,兵力相对而言真的是很弱,如果再加上统治者的决策失误,那么战败可以说是肯定的了,这样一位将军,只能说生不逢时。

两军对阵,将军拉弓连射三箭,没曾想都没射中,敌军看完连忙撤兵


英雄远去,历史铭记

在何灌所处的时代终究是令人惋惜的,他一身傲骨,可是国家懦弱在宋朝多少人不能施展抱负,辛弃疾的一句:“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道尽了这一时期将士的无奈。

何灌是北宋名将,可是也很少在真正意义上的带过兵打过仗,统治者不重视,只能让这些有心做事的将军没有机会。何灌最后是战死在沙场上的,靖康元年正月二日,金兵驻扎在滑州,宋朝兵力不足,梁方平向南逃跑,何灌亦望风溃败。黄河南岸没有一个人能抵御敌人,于是金师直接决定攻打京城。何灌听说后来到京城,请求入见,商讨部署,皇上不允许,命令他把守西部边角。就这样,何灌背靠城池抗拒,总共和敌人作战了三天,期间受到了重伤,最终战死在阵地上,当时的何灌已经是六十二岁

两军对阵,将军拉弓连射三箭,没曾想都没射中,敌军看完连忙撤兵

历史不断的交替,英雄也已经远去,回顾今日我们对于何灌这个名字也不是很熟悉,希望可以通过今天的介绍让你更加了解这个人物,让你记住在宋朝还有一位神射手,这样一位英雄值得历史铭记。

结语:

杨炯曾说:“宁做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古代有很多英雄,他们的存在让历史故事更加充满豪气,我们的中国,兵力充足,每一次阅兵时的整齐方队都震撼着我们的内心,今天的中国是具有大国风范的国家,我们武器先进,我们向往和平,保证世界的和平。在今天我们有一群身穿迷彩服的战士,他们继承了古代将士的热血,把英雄精神代代相传,英雄远去,历史铭记,今天的中国战士,也是我们的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