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欲废太子刘盈,改立戚夫人的儿子,但因这四个人出现而放弃了

汉高祖刘邦当了皇帝以后,非常宠幸戚夫人,并想以太子刘盈仁弱“不类我”为理由,改立戚夫人的儿子如意为太子。

《汉书·张良传》记载:"上欲废太子,立戚夫人子赵王如意。吕后恐,不知所为,乃使建成侯吕择劫良为画计。良曰:'此难以口舌争也。顾上有所不能致者四人,四人年老矣,皆以上嫚侮士,故逃匿山中,义不为汉臣。然上高此四人。诚令太子为书,卑词安车固请,宜来,来以为客,时从入朝,令上见之,则一助也。"

张良让吕后请来的这四人就是商山四皓。商山四皓分别是:东园公唐秉、夏黄公崔广、绮里季吴实、甪(lù)里先生周术。

刘邦欲废太子刘盈,改立戚夫人的儿子,但因这四个人出现而放弃了

四皓是秦朝末年人,四位老人皆信奉黄老之学,为避秦焚书坑儒而隐居商山,因品行高洁,银须皓首,在当时是四位非常有名望的隐士,被世人称为“商山四皓”。 刘邦在看到“商山四皓”出山辅佐太子刘盈后也就放弃了废太子的想法。

为何当汉高祖刘邦在看见太子请来“商山四皓”之后,就放弃废太子刘盈而立戚夫人的儿子的想法了?

“商山四皓”真的有这大的能力?

其实不然,商山四皓在当时只是四位有名望的隐士,并没有多大的能力,他们四人的出现只不过是改变刘邦心中想法的因素之一,他们四人代表了一种舆论力量。张良之所以让吕后请来“商山四皓”支持太子刘盈,是为了让刘邦产生一种错觉,是什么错觉呢?

刘邦欲废太子刘盈,改立戚夫人的儿子,但因这四个人出现而放弃了

《史记》卷五十五,“四人从太子,年皆八十有余,须眉皓白,衣冠甚伟。上怪之,问曰:“彼何为者?”四人前对,各言名姓,曰东园公,甪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上乃大惊,曰:“吾求公数岁,公辟逃我,今公何自从吾儿游乎?””

刘邦大惊,就问四皓为何躲他,而来辅佐太子,四皓的回答是“陛下轻士善骂,臣等义不受辱,故恐而亡匿。窃闻太子为人仁孝,恭敬爱士,天下莫不延颈欲为太子死者,故臣等来耳。”

“窃闻太子为人仁孝,恭敬爱士,天下莫不延颈欲为太子死者”四皓这样的评价太子,就让刘邦产生了一种错觉。

刘邦欲废太子刘盈,改立戚夫人的儿子,但因这四个人出现而放弃了

要知道刘邦把“商山四皓”这四个老头看得很重,自己多次请他们出山,他们都没有同意入仕,然而太子居然轻而易举的办到了,这就让刘邦产生错觉,天下有名望的高士都是支持太子,认可太子的,这其中还包含着商山四皓为代表的社会舆论,在加上吕后外戚的实力和张良等功臣的支持,于是刘邦认为太子威望很高了,太子的羽翼也已丰满了,看来太子已经是天下归心了。

所以刘邦对戚夫人说“我欲易之,彼四人辅之,羽翼已成,难动矣。”也就放弃了易储的念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