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杨勇继位,隋朝还会亡国吗?

薛文康


隋朝是历史上统一中国却迅速灭亡的几个封建王朝之一,其国力强盛堪比汉唐(甚至强过唐朝前期的水平)。

隋朝创立的一系列政治机制对历史影响非常之大,但隋朝仅仅存在几十年便迅速崩溃,何以如此短暂而灭亡,其原因众说纷纭。


其中将矛头指向杨广的也不在少数,那么如果是杨勇继位隋朝还会灭亡吗?

首先我们要明白隋朝的建立背景。汉朝时期,兵力强盛,可北拒匈奴;三国混战后,中华大地人丁凋零,政权无法一统,面对北方游牧民族的侵袭,汉人束手无策,不得不接受民族大融合的趋势。在众多捆绑势力的联合下,关陇贵族应运而生,担起抵御北方民族的重任。

汉人渴望天下一统的一日,不愿苟延残喘地活在其他民族庇护下,而杨坚的到来便是一个契机,是被众多世族选择的命运。

在当时中国近乎所有世族的联合帮助下,杨坚非常顺利的建立了一个全新王朝。可是杨坚又不得不面对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如何赏赐这些世族?

但是他没有想那么多,他只渴望国家富强统一,人民不再忍受饥饿。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好皇帝应该考虑的事情,而本该继承他皇位的杨勇却不太像他那样雄心壮志,也没有一个皇帝的心机和手段,但是也许是老天想帮他完成他的愿望,让一个最像他的儿子(杨广)继承了他的位置,也就是后世所称的隋炀帝。

按传统的说法,隋炀帝荒淫无道致使亡国。《说唐》、《隋唐演义》等后世小说以及野史也都将隋炀帝刻画成一个无道昏君,将弑夫杀兄欺娘霸嫂等诸多丑恶事情更是描绘得有声有色,使得隋炀帝的昏君形象深入人心。


事实上,隋炀帝并非荒淫无道的昏君,是一位很有抱负且具有雄才大略的帝王,在这一点上和他的父亲很像。

他改革官职,创立科举制度,建造大运河贯通南北等,都是对后世影响深远、功在千秋的重大举措。

在大业前期,隋炀帝将隋朝推向了全盛,隋炀帝的个人抱负和才略毋庸置疑。

问题出在哪呢?隋炀帝急功好利、急于求成,建大运河、修驰道、筑长城以及三次东征高句丽等,动辄征调上百万民力,百姓不堪重负,民怨沸腾。又逢自然灾害(如山东、河南大水成灾),致使发生民变,接着贵族乘机反叛,天下陷入大乱。

照说隋炀帝的政治举措并不是暴政,从历史的长远角度来看多是有积极意义的,为什么会导致上至贵族官僚下至农民百姓全都起来反抗他,这是隋炀帝不顾民情、过度劳民伤财所致。

在这上面他有点像王莽,都是有着一颗为天下黎民奉献的心,但是由于一些问题没有考虑清楚,而导致事与愿违。

而国力的过度消耗,才是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

那如果是杨勇当上皇帝呢?

杨勇此人爱好荣华富贵,天性懦弱,无勇无谋,并且特别好色,就是因为看不清杨坚和独孤皇后的喜好,才导致自己的储君被废除,可见假如杨勇继承了皇位,他不可能像杨广那样为天下图社稷,为后世谋幸福,所以也不会积累民怨,消耗国力,可能会因为好色等缺点被人控制,但是隋朝大概率不会在他的手上灭亡。

隋朝灭亡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隋炀帝的改革引发了贵族反叛。

由于隋炀帝打破北周宇文泰以来实施的“关中本位政策”,通过限制、削弱关陇贵族集团的强大势力和影响,以加强中央集权,扩大统治基础。但是这个改革方案未尽成熟以及过急的推进,导致统治集团内部出现矛盾,由于关陇贵族势力过于庞大。而改革触犯了他们的根本利益,所以隋炀帝不被贵族集团支持、政治上被孤立,当农民起义爆发、天下出现变乱,贵族们不但不帮助镇压,反倒便纷纷借机起事,反对隋炀帝、各自割据称雄,这是隋朝统治之所以迅速瓦解的原因。

而杨勇继位的话,在这一方面上,也是不会触及关陇贵族的利益,因为他没有图谋,也没有那个本事去图谋,所以他只会是在关陇贵族的掌控下当这个皇帝,当他没有眼力见,执拗的违抗关陇贵族集体的决定时,可能会被废除,但是关陇贵族这一批人也不会坐视隋朝灭亡。

杨勇继位的话,隋朝是不会在他这一代灭亡的。因为当时那个时代,主要的掌权者还是关陇贵族,只要他们的利益不受侵犯,那么皇权就会得以延续。

隋朝灭亡后的唐朝皇室也同样是关陇贵族出身,便可以证明关陇贵族这一庞大利益集团的力量。


历来现实


1、如果杨勇继位,就没有唐朝什么事了,也就是说,隋朝有可能成为第二个执政超过300年的王朝。

2、这事,我们首先要探究:隋炀帝为什么会灭亡?急躁、暴政、大运河、看琼花、征高丽之类的老生常谈显然都只是浮于表面的看法。

3、隋炀帝的灭亡,根本上深究是:隋炀帝急于摆脱关陇贵族对国家权力的掌控、对打压关陇贵族集团的削弱打压,侵犯了实际控制国家军队、政权的关陇贵族的利益。遭遇反噬所致。关陇贵族掌握的军队坐看农民军肆虐,甚至排除包括李密在内的大量成员携带金钱、军队、器械加入起义军,农民军最终成为披着起义军之名的关陇军,关陇贵族背景的官员出工不出力,拒绝开国家储备粮仓赈济灾民,刻意激化社会矛盾。上世纪70年代我国考古发现的隋朝的国家粮库“含嘉仓”,依然存有50万斤已经碳化的粮食。可以看出,隋末农民起义根由不是隋炀帝暴政、而是关陇贵族的黑手所致。

4、隋朝之前南北朝战乱,权力实际都掌握在军阀手中,作为军阀中的战斗机——关陇贵族集团的代表人物杨坚统一了国家,并且创造了一个盛世,从他的谥号“文帝”就能看出是最高等级的。但是关陇贵族也控制了国家。

5、隋炀帝急于削弱他们的影响力,长期不在长安办公,修建东都洛阳作为实际首都,娶南方皇后、任用南方将领、修建运河沟通南北、长期生活在扬州、征高丽削弱关陇贵族实力、建立科举制度,以平民知识分子取代贵族世袭官职……因此激化了与关陇贵族的矛盾,最终爆发,导致国家灭亡。

6、隋炀帝之所会这么做,除了是认识到关陇贵族的长远危害,还有就是他个人遭遇使然,杨广年轻时就率军统一中国南方,长期生活在南方,会说南方的语言,熟悉南方情况、娶南方老婆……总之,他有强烈的“南方情节”。他个人在北方关陇贵族中的影响、实力,则是一个“短板”

7、杨勇作为太子在关陇贵族中拥有很大的支持力量,父亲杨广为国家打下非常坚实的经济基础、政治基础。要知道隋朝留下的财富,唐朝用到贞观20年都还没用完。天可汗的称号,唐太宗可是沿袭隋文帝的。

8、杨勇以他的才智,会认识到关陇贵族的长远危害,但是他没有杨广的“南方情节”,会采取措施削弱,但绝对不会采用这么激进的方式。采用温水煮青蛙的方式,几代人就能搞好了。治国方面“萧规曹随”,只要延续隋文帝的治国理念即可

9、隋朝要是没有灭亡、没有隋末的战乱,就不会出现国家人口从3000万户骤降到不足300万的人间惨剧,不会有50~70年国家停滞不前的情况。中华民族一定会有更辉煌的成就。


彭小东导师


这个问题,我们把它的格局提升一下,就成了【杨勇会不会像父皇杨坚一样,实行雄伟的改革发展。】

隋朝亡国,明里的原因,在于杨广【急功近利,好大喜功,罪在当代,功在千秋】。

细细数来,兴科举,迁东都,征边塞,抑关陇,开运河,等等。

不可谓不雄伟。



然,正是因为短短时间,需要实现如此千秋大业,便造成了劳民伤财,民怨沸腾。

正所谓民为水,君为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有雄才大略不可怕,但不懂得爱护子民,不懂得珍惜百姓的人力物力财力,以所有百姓之痛苦建立自己心中理想之大业,明里上是促进国家发展建设,实际上使得百姓苦不堪言。

国家是什么?乃是百姓组成的,所以在当时来讲,杨广并不是一个明君,用永永远远不能洗刷成一个明君。

这也就是为何讲,杨广,罪在当代,功在千秋了。



哲学中,历史观讲,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主要力量。

这句话一点也没错。于是,烽烟四起,隋失其鹿,天下逐之。

那么,此时重点才真正的到来。



隋朝亡国,暗里的原因,在于上述功绩中的一个——抑关陇。

所谓抑关陇,便是抑制关陇贵族。

杨坚去周立隋,背后一主要力量,便是关陇贵族的支持。而在杨坚坐上皇位之时,关陇贵族的力量自然成为了他谋政天下的一个阻碍,他的皇权受到了很大的威胁。

于是,他开始想方设法的解除关陇贵族的干涉,并大刀阔斧的实施了起来。


政治上,三省六部加强中央集权。因九品中正制被贵族把控,所以废除九品中正制,改设科举制,加大外界人才,平民人才的进入。

军事上,府兵制,解除贵族私有武装力量,削弱了贵族的力量。经济上,设均田制。使国家命脉脱离贵族,把握在国家手中。

还有就是大肆的分封宗亲,使得自己杨姓的宗亲势力增长,以此抵抗关陇贵族的威胁。



到了儿子这一代,杨广与杨勇会如何呢?

同样具有雄才大略与敢想敢干魄力的杨广,表示,我可以直面关陇贵族的压力,改革的更加生猛与有效。

于是,在进一步推行杨坚的均田制,科举制,府兵制的基础上。开始完成迁东都,以图摆脱关中本位。且重用士族,与贵族相抵,并且大肆屠杀关陇贵族势力,手段很是强硬。



但是,在急功近利的伟业下,杨广便两边不讨好。

哪两边呢?

关陇贵族与百姓。关陇贵族已经开始反抗杨广,而杨广的决令又让百姓苦不堪言,于是,隋朝必乱。



如果让稍微,只是稍微平庸些的杨勇继位呢?

史载,杨勇容貌俊美,生性好学,喜爱诗赋,为人谦和率真,但好色爱奢,有些卑弱。

如若杨勇当了皇帝。结果同样一好一坏。

好的是,杨勇不会那么激进,或许在父亲的改革之路上走的稍缓一些,但平稳,加之良相辅佐,想必隋朝还会有几世。

坏的是,杨勇的卑弱,很可能造成关陇贵族的反势,让他们卷土重来,使得杨坚改革前功尽弃。从而由被关陇贵族所干涉把控。



无论如何,想必隋朝倒不会灭亡那么快。但对于历史进程的意义就不如杨广大了。

总体来说,还是那句老话贴合些。罪在当代,功在千秋。

论隋朝这个个体来说,杨广不如杨勇维持时间久,但论整个历史来讲,杨广要比杨勇做的优秀的多。


望十安的酒


这个事吧,真的咱们只能坐这儿揣测一番,毕竟,杨勇杨广兄弟俩咱们都不熟。

大伙儿对杨勇被废抱有深切同情,主要是哀其受冤枉,愤杨广太奸诈。

但事实上呢?唉,这个事实当然只能从故纸堆里偷窥一点点。

史书上说杨勇容貌俊美,生性好学,善于词赋之道,个性宽厚温和且率真,为人不矫揉造作。



这个分析一下,所谓不矫揉造作,就是有什么就说什么,是什么样就表现成啥样,直爽不掩饰。这是个好品质,做朋友极好,但要为君为主,恐有点任性了。

书上又说,杨勇生性好色,喜爱奢侈,爱与文人往来。唉,这与吃瓜群众的印象不符啊。杨勇也好色爱奢呀,又爱交文人,恐怕是个风流才子人设呢。

这不,弟弟杨广就利用其兄的不设防,宠妾冷妻等缝儿盯了上去,还跑到老妈独孤伽罗那儿告状。



好,伽罗女士最厌男人三妻四妾,杨坚都让她管得死死的。说起来这位女士倒不像别的婆婆只管丈夫,放纵儿子,她对儿子的放浪也不喜欢。


这下,娘俩天天在杨坚面前说杨勇坏话。杨广呢,他也好色好奢,但他会装啊。一来二去,太子位落他手了。

要说杨勇不被废,杨家天下位会不会长?这很难说,毕竟杨勇也不太靠谱。而且,杨广除了好色的大毛病(这还许多是政敌宣传需要),打仗比杨勇还强那么一点。

但说回来,隋的倒台,民不聊生是主因,这个杨坚杨广都有责任,若杨勇上位,征敛得可能比这二位稍轻些,隋朝可能走得远点。

但我又想,关键若是李家硬是想坐位,那么,杨勇是否难挽狂流?

好哒,历史只能意淫一下。诸位看客有啥话想说的?欢迎打个嘴仗。


钱多多读文史


\t隋炀帝杨广在很多人心目中,都是荒淫无道的大昏君,大隋王朝也在隋炀帝手里灭亡。所以很多人认为,如果当初隋文帝杨坚将皇位传给杨勇的话,可能就不会出现亡国的现状了,那么真的是这样吗?我认为的确是这样。

<strong>

\t雄才大略的隋炀帝,耗尽了大隋朝的国力。

隋文帝杨坚是比较有作为的一位皇帝,他在任的时候,为大隋朝积蓄了不少财富,也使得天下一统,四海升平。差一点就造就了太平盛世,结果这一切都毁在了自己的儿子手里。

隋炀帝杨广接过皇位以后,开始大刀阔斧地进行各种行动。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开凿大运河。我们都知道,但凡是国家级别的大工程,那油水多的吓死人。

\t所以隋炀帝开凿大运河这种通天大工程,在当时来说,那就是各个标段的官员捞钱最好的办法。国家拨钱拨粮食给民工,几乎全都被当地官员们一层层给剥削干净了。而民工们却饿死累死了大半。

遣黄门侍郎王弘等往江南造龙舟及杂船数万艘。东京官吏督役严急,役丁死者什四五,所司以车载死丁,东至城皋,北至河阳,相望于道。又作天经宫于东京,四时祭高祖。---《资治通鉴》

\t钱都到了贪官肚子里,而隋炀帝还在为自己的浩大功业津津乐道,实在令人寒心。此外他在任期间,还对高句丽发起了三次征讨,耗尽了天下财力。

很多人都在想钱都去哪儿了?其实钱都到了地方官员和各级将领手里,皇帝手里没钱,农民手里也没钱。所以皇帝做不成皇帝了,而农民为了活下去,也只能起义了。

此外,隋炀帝开启了科举制度,唯才是举的行为,得罪了关陇集团。所以关陇集团为了维护自身在帝国的重要位置,也参与了谋反。、

隋炀帝的确是雄才大略,但是他做这些事情的时间实在是太急促了,使得大隋王朝没有任何喘息的机会。

\t杨勇是个平庸之人,但是他不会亡国。

杨勇相对于杨广来说,那的确平庸很多,不过杨勇跟杨广不同的是,他绝对不会亡国。隋文帝杨坚留给子孙的,不仅仅是偌大的大隋江山,而且还有数不清的财富,以及强大的关陇集团。

杨勇上台以后,应该只会顾着自己享受,绝对不会有劳民伤财的大工程,他也没有这方面的志向。所以杨勇治理之下的百姓,必然不会被拉来开凿大运河,上百万的百姓也不会因此而饿死。但凡只要有一口饭吃,老百姓们自然就不会造反了。

后帝乃外征四夷,内穷嗜欲,兵革岁动,赋敛滋繁。有司皆临时迫胁,苟求济事,宪章遐弃,贿赂公行,穷人无告,聚为盗贼。帝乃更立严刑,敕天下窃盗已上,罪无轻重,不待闻奏,皆斩。百姓转相群聚,攻剽城邑,诛罚不能禁。帝以盗贼不息,乃益肆淫刑。九年,又诏为盗者籍没其家。自是群贼大起,郡县官人,又各专威福,生杀任情矣。---《隋书》

\t关陇集团扶持杨坚上台,其实本身就是认同杨家做皇帝的。所以杨勇上台以后,只要不动关陇集团的蛋糕,那关陇集团自然不会贸然造反。天下好不容易统一,这帮贵族们也想好好过几天好日子。所以没有科举制,就没有关陇集团造反。

此外,对高句丽的战争就更加不可能了,杨勇那点志向,是绝对想不到要开疆拓土,为大隋朝争夺地盘的。所以没有对高句丽的战争,也就不会出现耗尽国力的情况。

最多杨勇就做一个平庸无能的皇帝,但是不至于将大隋朝搞亡国,在他死后,可能小皇帝上台会遭到权臣的谋逆,但是他在任期间,应该不会有什么风吹草动。



\t隋炀帝上台,虽然亡了大隋,却让历史在前进。

大隋朝这么一个朝代,在中国浩瀚的历史上,确实不算什么。但是隋炀帝的所作所为,却使得中国千百年的历史都发生了改变,这才是旷世之举。

他所修建的大运河,已经距今一千多年了,到现在我们依旧还在用,虽然在当时劳民伤财,但是拉近了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创举。

二年三月,右屯卫将军宇文化及,武贲郎将司马德戡、元礼,监门直阁裴虔通,将作少监宇文智及,武勇郎将赵行枢,鹰扬郎将孟景,内史舍人元敏,符玺郎李覆、牛方裕,千牛左右李孝本、弟孝质,直长许弘仁、薛世良,城门郎唐奉义,医正张恺等,以骁果作乱,入犯宫闱。上崩于温室,时年五十。---《隋书》

\t他所开创的科举制度,影响了后世一千年选拔人才的标准。无数人才都是在这种制度下被选拔出来。过去官场都是贵族垄断,隋炀帝有改革选拔官员制度的魄力,的确是非常了不起的一件事。直到现在的高考,都是科举制度的原型所改变而来。

他对高句丽的战争,为大隋朝开疆拓土,使得大隋王朝的版图不断扩大,也为后来唐高宗灭高句丽奠定了基础。

所以说隋炀帝所做的每一件,似乎对后世都有非常深厚的影响。但是他自己却成了亡国之君。

\t总结:隋炀帝的确是暴君,但是不能说他荒淫无道。

隋炀帝本人对老百姓确实非常不好,上百万人为了修建大运河而丧命,这在历史上也就秦始皇做得出来。所以隋炀帝视百姓的生命为鱼肉,压根就不重视。

对高句丽不断发起战争也是如此,他并不吝惜手里士卒的生命,只想着达到属于自己的目的。这件事对国家来说可能是好事,但是对百姓来说却是非常糟糕的一件事。

所以说隋炀帝的暴政是有目共睹的,他想要在自己活着的时候,尽可能多地做一些大事。结果引火烧身,导致大隋朝灭亡。

但是他并不是所谓的荒淫无道,毕竟有如此宏图大业的人,不可能一直沉迷于温柔乡中。所以很多他的劣迹都是李唐王朝给他添加上去的。

\t如果让老百姓在这两个人中选一个做皇帝的话,我认为老百姓会选择杨勇。杨勇虽然没有什么大志向,但是至少不会去过多骚扰老百姓。只有在这种平庸的皇帝手里,老百姓的生活才能得到相对的富足安康。


江湖小晓生


那就妄谈两句,杨勇没有杨广的心机,他对别人基本是直来直去,他还不像李建成,李建成没有都过死了,他斗都没斗就被拿下了,说明政治上不成熟。有人说,杨广品行不端,老做两面人,表面一套 背后一套。在古代皇帝的权力是至高无上的,多少人都盯着这个位子,斗争从来都是是你死我活的,你要当君子,你就上不了那个位置。不管杨广用什么办法大白杨勇,说明他就比杨永会斗争。估计杨勇当皇帝也坐不了多久,以他的性格,不会对杨广下毒手,杨广还会把他从皇位上赶下来。杨坚是多么聪明而且斗争经验老道,都可以被杨广给骗了,杨坚的的那些开国功臣不就都跟杨广走了吗?几年以后,杨勇不也是光杆司令一枚。当皇帝也要杀伐决断,不可以妇人之仁。分析这哥俩的性格,我认为,杨广当皇帝要比杨勇当皇帝更合适,我认为,隋文帝没有选错接班人。只是杨广太过于好大喜功,安排的工程都是世纪性的,劳命伤财,又没有及时看到民间的疾苦,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手段差一些,要是能解决好这些事情,还是很不错的一位皇帝。他做的有些事情到今天都在发挥效益,总体认为,杨广和王莽属于一路人,太过超前。


赛麦大弘


不请自来。

先说答案:隋朝不会亡国。

因为在中国古代,是高度的个人独裁专制体制,国家的兴亡很大程度上是由皇帝本身的资质素质所决定的。

如果皇帝勤政爱民,那国家就会兴旺发达;

反之,如果皇帝不能胜任,或者荒淫无道,大兴土木,耽于安乐,那么国家就会走向衰亡,甚至灭亡。

前者比如汉文帝,汉景帝,唐太宗,唐高宗,唐玄宗(前期),宋仁宗,明仁宗,明宣宗,康熙雍正乾隆等。

而后者,就数不胜数了,汉灵帝,刘禅,东吴吳末帝孙皓,晋惠帝(这个纯属智商问题),隋炀帝,唐玄宗(后期),后唐庄宗,宋徽宗,天启,嘉道中衰等等。

所以说,中国历史上很多时候,一个王朝的兴衰成败,往往就寄托在一个人即皇帝身上。因为皇帝大权独揽,他要做什么,大臣们根本拦不住,甚至不敢拦,而且上梁不正下梁歪,皇帝胡作非为,则正直的大臣或被杀或被驱逐,小人奸佞则聚集在皇帝身边,霍乱朝纲,弄权结党,推波助澜,令朝政更加腐败,不可收拾。

我们先看看历史上对杨勇的记载。

1.杨勇本性直率,不知矫饰,容易发怒,形于言表。

2.杨勇生性好色,喜爱奢侈,有许多妾侍、珍宝

3.杨勇为人宽厚,率意任情,没有矫饰假装的性格,常常优礼士人,宽接大臣。

4.杨勇容貌俊美,生性好学,善于词赋之道,他的朋友包括明克让、姚察、陆开明等,皆为当时的文人。

从以上记载来看,杨勇除了好色和奢侈之外,没什么大的缺点,而且性格为人宽厚,常常优礼士人,宽接大臣。由此可见,如果杨勇继位,那么他很可能是个平庸的君主,爱好文学,喜欢与文人大臣们吟诗作对;喜欢美女,后宫可能真的是三宫六院七十二妃,杨勇大帝没事就在后宫啪啪啪;喜欢奢侈品,大臣们竞相进贡奢侈品……

但他不会折腾,凭借隋文帝留下的国力基础,依然会进一步发展,远没有亡国的忧虑。

当时,隋朝最大的外患——突厥,已经被隋朝硬怼了很多次,后来更是被用计策分裂成东西突厥,大大削弱了实力,东突厥更是臣服于隋朝。

即使会有与高句丽的战争,从未领兵打仗的杨勇也绝不会御驾亲征,而是会派武将如杨素、韩擒虎等人领兵前往征讨。没有了皇帝的掣肘,这些武将临机决断,很可能会把高句丽按在地上摩擦,即使不能获胜,也与高句丽拼消耗。

和全盛时期的大隋拼消耗,我敬佩高句丽是条汉子……

内部,早已平陈多年,天下一统,国家稳定,隋文帝励精图治,造就了盛世“开皇之治”,杨勇完全可以凭借这些现成的国力安安稳稳的做几十年的太平无忧天子。

反观,二世祖坑爹王杨广。

开皇八年(588年)冬,51万隋军南下渡江,攻伐南朝陈,二十岁的杨广是名义上的统帅,真正统筹规划的是老将杨素,在前线作战的是贺若弼和韩擒虎等名将。

隋军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渡江平定南陈,一统天下,这样杨广产生了一种错觉:统一天下这样的大事,对他来说不过是轻而易举,那天下还有什么难事吗?

从此,杨广心中就产生了一种目空一切的心理。

随着他的飙演技的表现,赢得了老妈和老爸的赏识,被封为太子,最终登基。

从此,杨广开始了他的暴走模式。

四处征伐

大业五年(609年),隋炀帝亲征平定吐谷浑,设置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阔疆五千里。

大业八年(612年),隋炀帝亲征,第一次进攻高句丽,征调士卒一百一十三万余,陆军集中于涿郡(今北京),水军集中于东莱(今山东莱州)。另调民伕二百万,以运送衣甲、粮食等。造海船的民工日夜站在水中,皮肤溃烂,腰以下生蛆,死者甚众。隋军虽然曾攻至平壤附近,最后却大败而还。

大业九年(613年)第二次进攻高句丽,正当双方相持不下时,礼部尚书杨玄感起兵叛隋,隋炀帝仓皇撤军。

大业十年(614年),第三次进攻高句丽。隋炀帝因国内民變已成燎原之势而不敢久战,高句丽也疲于战争而遣使请降,隋炀帝就此撤军。

进攻高句丽的战争,先后动用人力数百万,征调财物无数,大量士兵、民伕死于战场和劳役,由于农村中极度缺乏劳力和耕畜,大量土地荒芜,社会经济受到严重破坏,人民难以生活下去,成为隋末民變的导火线。

隋大业十一年(公元615年),隋炀帝依例北巡长城,始毕可汗率兵将其围困在雁门(今山西代县),炀帝派人向始毕之妻、隋义成公主求救,公主遣使告知始毕“北边有急”,加上隋朝援军相继抵达,始毕在九月撤围而去。

这种事,杨勇绝对干不出来,因为他从未打过仗,根本不会亲征道前线……

穷奢极欲

隋炀帝为了满足其骄奢淫逸的生活,在各地大修宫殿苑囿、离宫别馆。其中著名的有显仁宫、江都宫、临江宫、晋阳宫、西苑等。西苑在洛阳之西,周围二百余里,苑内有人工湖,周围十余里,湖内有山,堂殿楼观,布置奇巧,穷极华丽。隋炀帝常在月夜带宫女数千人骑马游西苑,令宫女在马上演奏《清夜游》曲,弦歌达旦。炀帝游江都时,率领诸王、百官、后妃、宫女等一、二十万人,船队长达二百余里,所经州县,五百里内都要贡献食物,挥霍浪费的情况十分严重。

大兴土木

大业元年(605年),隋炀帝开始营建东都,历时十个月,每月征调民夫二百万人。东都在旧洛阳城之西,规模宏大,周长五十余里,分为宫城、皇城、外郭城等三部分。宫城是宫殿所在地,皇城是官衙所在地,外郭城是官吏私宅和百姓居处所在地。外郭城有居民区一百余坊,另有丰都市、大同市、通远市等三大市场。隋炀帝常住洛阳,将其作为东方的政治、军事、经济中心。

隋炀帝在营建东都的同时,又下令开凿大运河。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分为三大段。中段包括通济渠与邗沟。通济渠北起洛阳,东南入淮水。邗沟北起淮水南岸之山阳(今江苏淮安),南达江都(今扬州)入长江。南段名江南河,北起长江南岸之京口(今镇江),南通余杭(今浙江杭州)。北段名永济渠,南起洛阳,北通涿郡(今北京城西南)。大运河分段开凿,前后历时五年,全长两千七百余公里,是世界著名的伟大工程之一。

由此可见,隋朝灭亡,最主要最根本的原因是,隋炀帝放飞自我任意妄为的结果。

性格决定命运,也决定国运。


燕赵节度使


迟早会亡,历史规律在那,这种封建王朝最多也就两三百年的寿命。

顺着题目思路吧,估计是想拿杨勇和杨广比较。题目应该问:还会不会二世而亡,或者亡得这么快。

隋之所以二世而亡,不是因为杨广不如杨勇,想反,杨广太能干,也太有雄心了,还偏偏运气不好,如果有刘彻那运气。。。杨大头可能说不定也能弄个隋宗当当,唐宗宋祖要改成隋宗宋祖了,当然这个宋也不一定是换成啥了。

而杨勇呢,能力是有的,人品大概也还行,跟杨广相比能力是差了,好色,贪图享乐,但不失宽仁,很可能真的更适合二世维稳,可能隋朝在他治理下稳稳得渡过帝国瓶颈期,毕竟杨坚已经打下了相当好的底子,杨勇只需要顺着来就行,这个真适合他,不适合杨广。

那就多半没有唐朝的事喽。

遥想当年,杨坚才是真正的千古一帝,什么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只有秦皇可以并列,刘野猪,李小二,根本提不上筷子,赵大棍子还是不错滴。


白露为霜65799235


自古以来,封建王朝兴衰荣辱,“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只不过有的王朝享国日久,有的时间不长。隋朝前接南北朝大分裂时期,后续千古盛唐时代,一举终结了100多年的大分裂,重新统一了中国。可惜,隋朝只享国37年,历杨坚杨广二帝,就因杨广好大喜功,劳民劳力甚多,导致天怒人怨而亡国。事实上,隋朝的帝位按照正常的继承顺序,应当由杨坚的长子杨勇继承,可惜杨广计谋多出,利用各种手段笼络人心,最终除掉了哥哥杨勇这个继位路上最大的障碍,成功上位。

假如杨勇可以继位,那么隋朝的国势走向又当如何?隋朝还会这么快亡国吗?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基于当时的国势形势和杨勇的性格秉性大胆地推测一番。

杨勇性格沉稳,不会像杨广那样爱折腾

关于杨勇的性格秉性,《隋书》中有“勇颇好学,解属词赋,性宽仁和厚,率意任情,无矫饰之行”和“勇多内宠”两点记载,由此可见,杨勇的性格较为宽厚、才学应该也比较出色,但有些好色,有些奢侈。与狡猾聪明爱折腾的弟弟杨广相比,杨勇比较低调,性格比较直率,虽然有点讲究生活品质,这一点为父亲杨坚所不喜。由杨勇来继承大位,杨勇没有弟弟杨广那么有雄心有才能,还是属于守成之君,不会出现开凿京杭大运河、东征高丽这样劳民伤财的举措。


杨勇性格仁厚,城府不够深,可能难以有效驾驭关陇世族

隋朝承接北周各项制度,北周宇文泰以关陇世族为根基建立的“八柱国”制度,赋予关陇世族相当大的权力,成为威胁皇权的因素之一。杨广在位时采取了兴科举,迁东都,征边塞等各种举措,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打压和摆脱关陇世族的影响,特别是迁都洛阳,远离了关陇世族的大本营长安。杨勇继位后,其性格仁厚,加上性格直爽,城府不够深,应对实力强大讲究权谋的关陇世族可能力不从心,有逐渐大权旁落的可能,有可能形成权臣弱主的格局。

杨勇继位,隋朝江山不会这么快倾覆

<strong>现在看来,隋朝江山之所以短短30多年就垮台,一个重要原因在于,隋炀帝杨广性格好大喜功,急功近利,有些举措过多过快地损耗了国力和民力,特别是三次远征高丽失败和开凿京杭大运河,民怨沸腾,给了在一旁伺机而动的关陇世族可趁之机。杨勇继位的话,应当不会贸然多次远征高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存国力,开凿京杭大运河也不会要求过高过快,这就使得隋朝隋文帝杨坚在位期间积累的国力不会那么快消耗掉,只要杨勇不出现其他昏招,按照柏杨先生在《中国人史纲》中提出的封建王朝立国“五十年”规律,只要一个王朝能顺利挺过建国初期五十年,那么这个王朝的国祚就可能延续百年甚至更长以上。这样一来,以李渊为首的关陇贵族想江山易主难度就大得多。


沧海拾遗录


在历史的长河中,朝代的更替是必然的,没有一个朝代会从宇宙大爆炸开始一直存在到宇宙结束。如果要讨论一个朝代存在的时长,那么这个朝代的君王是影响这个朝代生存的一个重要的因素。讨论作者这个问题可以那杨广和杨勇来做一个比较,我个人认为杨勇和杨广差不多,甚至比杨广还要庸昏,一下的是我的一些见解:

1、杨勇和杨广一样的好色 没有继位杨勇的后院中已经有许多的妾待,可以说是妻妾成群,他处理后院事情的做法是非常的不妥,甚至是宠妾灭妻,杨勇的正妻就是不得宠,被杨勇气死的,古人云:齐家,治国,平天下。杨勇的家事都没有处理好,谈何治国???谈何平天下???杨广也是虽然荒淫无度,但是他没有那么复杂的家事。

2、杨勇喜爱奢侈,他收藏了许多的宝物。有一次,隋文帝发现了杨勇擦拭一件珍贵的蜀铠,隋文帝就狠狠地痛批了杨勇一顿,告诫杨勇不要染上奢侈的恶习。这也是杨勇受他父亲恩宠锐减的原因之一。

3、杨勇没有杨广那多的智谋,杨广可以说是足智多谋。在杨勇宠妾灭妻这件事上,杨勇的母亲已经是非常的不满了,杨勇还要让她的宠妃云昭训主持太子宫,这更让人怀疑是他谋害了自己的正妻。而杨广则不同,杨广则是计划着如何得到皇父皇母的器重。这时杨广就懂皇后面前假装自己没有什么姬妾,而且假装只跟自己的萧妃,两人相互厮守。从此可以看出那个更足智多谋,那个更能治国。

4、杨广南征北战,杨广在未几位之前就三征高句丽,后来更是攻打突阙等战争,为巩固天下疆域立下了汗马功劳。一个经历了战争的大风大雨的历练,一个没有历练,那个能够治理国家已经心里有个数了吧?

5、杨勇得不到父亲的恩宠,也得不到太后的喜欢,他太子的位置已经被废掉了,如今他想跟足智多谋的杨广争恐怕是不可能了,更何况他没智缺谋。像这样把自己太子的位置都弄丢的人,他治理的国家会是怎样???结果可想而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