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糊涂大臣宣旨忘记内容,跑回去问皇帝,为何皇帝不怒反喜?

轉身呐喊妳


如果皇帝让一名官员去宣旨,结果这名官员走出去没多久就发现自己忘了,然后转身回到皇帝身边说“我都忘了”,那么他接下来的命运会是怎样的呢?

多半是不好的,责罚是轻的,说不定会官职不保,甚至还能掉脑袋。但隋朝的一位官员做了这样的事,却并没有被皇帝责罚,反而因此更受皇帝的宠信,这个人就是牛弘,一名标准的书痴,典型的儒家知识分子,但绝不迂腐。或者用大智若愚来形容他最合适。

牛弘刚出生的时候就是个不一般的孩子,曾有相士说他将来会做大官。牛弘长大后爱书成痴,在北周的官职也和书籍有关,记室和纳言上士等。等到隋朝建立,牛弘因为博学而受到了隋文帝的信任,上表请求准许民间献书,充实文献典籍,而他也在不久后升任正三品的礼部尚书,修撰《五礼》、定制雅乐,做事勤勉认真,一丝不苟,完成的也相当完美。

工作之余的牛弘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真正做到了手不释卷,生命中除了书,其他的身外之物他都不怎么在乎。也因此,他是宽容的,“讷于言而敏于行”。也就是说在很多人看来,他可能是不通人情世故的,甚至有些傻,但他始终怀着质朴自然的心态做人做事。

比如他有一个弟弟牛弼,喜欢喝酒,而且非常容易喝醉,有一次喝醉了就把牛弘的牛给射死了。等到牛弘回家后,他的妻子就对他说小叔射死了家里的牛,牛弘并没有询问原因,只是轻轻地说:“做成肉干吧”,他妻子见他这个态度,又说:“小叔杀死了我们的牛,这不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吗?”牛弘又开口说:“我已经知道了”,但也仅此而已,然后该吃吃,该睡睡,该看书看书,丝毫没有受到一丁点影响。

这是他宽容大气的一面,另一面就有点傻乎乎了,但是牛弘的这种傻却并没有让人看不起,反而所有的人都很敬重他,因为他的专业、他的学识和他的人格魅力深深地吸引着人们。朝中的重臣杨素看不起很多官员,但对牛弘却很是敬重。有一次,杨素奉命攻打突厥,临行前找到时任太常卿的牛弘告别,牛弘就为杨素送别,结果到了中门就停下来了。

杨素说:“大将要出征,所以和您告别,怎么送这么近就停止了呢?”牛弘并不说话,反而拱了拱手径直回去了。完全不按套路出牌,连杨素也不得不说“其智可及,其愚不可及。”牛弘是真傻吗?肯定不是,他为官多年,工作非常出彩,赢得了普遍的尊重,这绝不是一个傻里傻气的人能做到的,但是牛弘却真的有时候很傻,这种傻是一种大智若愚。

这大智若愚在皇帝面前也曾有过表现。有一次,隋文帝让牛弘去宣布自己的诏谕,等牛弘到了阶下的时候,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他只好回去告诉隋文帝说“臣全忘了”。隋文帝一听安慰他说:“传话这样的小事,并不是宰相重臣的责任。”丝毫没有责怪牛弘的意思,牛弘这样的性格特征并不是一天两天了,他本来就是“讷于言而敏于行”的人,完全没有必要责怪他, 他这样的质朴性格反而值得尊重。

隋文帝是什么人啊?他城府极深,谋略过人,做皇帝之前也在官场混迹了很多年,而且他猜忌心很重,这样的皇帝反而更喜欢牛弘这种看起来有点傻的人,牛弘并没有多少心机,但他懂得少说多做,尽臣子的本分,坦坦荡荡做人,本本分分做事。

也由此,牛弘一直都是被皇帝信任的,隋文帝和隋炀帝都对他信任有加。而牛弘也值得皇帝的信任。牛弘的后代中也出现了很厉害的人物,他就是中唐以后牛李党争中的牛党领袖牛僧孺。

<strong>


萧晓四姑娘


在隋朝历史上的确有这么一位大臣,皇帝让他宣读敕书,宣旨的时候却忘记了内容,跑回去再问皇帝。皇帝并没有责怪他,而是夸他正直。这个人的名字叫——牛弘。

根据《隋书·牛弘传》记载:上尝令其宣敕,弘至阶下,不能言,退还拜谢,云:“并忘之。”上曰:“传语小辩,故非宰臣任也。”愈称其质直。牛弘在隋朝一生都受到皇帝宠信,但是车马服饰卑微节俭,对上尽礼,待下宽仁,说的少做的多。隋文帝曾令他宣读诏令,牛弘走到台阶下,没有宣读,便退回来拜谢皇上说:“我把敕书上的话都给忘了。”隋文帝当时并没有责怪他,说:“宣旨之类的小事,本来就不是你们这些重臣的责任。”此后,皇帝更加赞扬牛弘,称其质朴真正。

在古代,忘记皇帝的口谕,这肯定是要受到惩罚的。轻则丢官降级,重则丧命丢脑袋。所以,面对这种情况,要么隐瞒不宣,要么谎报圣旨。其实,通过这一件事,就看出这一个人的本性。如果是尽忠职守的人,即便是丢了官,掉脑袋,也会回去再问一次。换做一个不称职的人,害怕丢官或者杀头,要么隐瞒过去,要么谎报圣旨,欺上瞒下。所以,面对一个尽忠职守的人,皇帝不怒,反而为喜。

从这件事也可以看出来,一个好皇帝,是不会随便乱惩罚大臣。对于那些,尽忠职守的大臣,也是知人善用。汉文帝在历史上能开创“开皇之治”也是有原因的。


谋士说



看到这个题目,只能说是“天下之大,无奇不有“啊,这皇帝让大臣去宣旨,大臣竟然有敢忘了的,我估计出现这种事儿,一只手都可以数得过来,这不,今儿咱们就来说说这大臣宣旨,遗忘内容的事儿。


这题目里提到的这位大臣是谁呢?这位大臣出自隋朝,咱们可别一听隋朝,立马就想到隋炀帝,隋朝除去隋炀帝,还有他父亲隋文帝,没错,这件事就发生在隋文帝时期。而这位大臣呢,也不是旁人,正是隋文帝时期的牛弘,有人说没听说过这位牛弘啊?没听说没关系,毕竟隋朝出名时期是隋炀帝时期。

这牛弘啊,可不是个昏官,也不是个贪官,这牛弘不管是当官,还是做人,还是挺不错,只不过这牛弘,有一个爱好,可以说,他这一生,都只管他自己的爱好,其余的事儿在他心中,都占不到份量,这个爱好就是啥呢:爱书如痴。


也就是说牛弘是一个书痴,平生最大的爱好就是看书,甭管去哪儿,手里都拿着一本书,可虽说他爱书,对别的事儿不怎么关心,但为官期间,还是一碗水端的挺稳,对工作兢兢业业,对属下也是宽厚仁慈,再加上他平时只知道看书,时间一久,其余大臣甚至隋文帝对他也是非常的尊敬的。


可话说回来,这有一次隋文帝让牛弘去给其宣旨,没写下来,直接让牛弘去口述,可谁曾想,牛弘转身没走多远,竟然将皇帝的口谕给忘了,一般人到这时候也挺害怕啊,但牛弘没多想,转身就回去拜见皇上,如是说道:不好意思,皇上,我将刚才要宣的旨意给忘了。隋文帝一听,不仅没生气,反而乐了,对牛弘说道:也对,这宣旨的工作,对于你这个爱书如痴的人来说,是难为你了点。你看,这就是整件事儿的起末,可话说回来,这牛弘若不是平时表现良好,甚至优秀,隋文帝也不会如此释然,毕竟皇帝让大臣去宣旨,大臣转身就忘内容,不说皇帝了,就是放在今天,领导给下属说话,下属转身就忘,这也容易让领导怒起来。

其实,牛弘不仅忘宣旨意了,牛弘还有一件事,也能衬托出其人对待事情的态度,牛弘有个弟弟叫牛弼(瞧瞧这名字,真是酷毙了),这兄弟俩截然相反,牛弘一生爱书,牛弼是一生爱酒,关键喝了酒之后,酒品还不行,爱闹事,有一次,竟然闹事闹到牛弘头上来了:牛弼在醉酒之后,一箭射死了牛弘家的牛。牛弘回到家,其妻子就和他说道:我们家的牛被你弟弟给射死了。牛弘听后说道:恩。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妻子一听很纳闷,又说了一遍,牛弘还是回到知道了。说完还继续看起书来。这件事也正是从侧面反映出这牛弘的为人,以及牛弘的性格。这也就是隋文帝为啥看到牛弘忘了旨意,不怒反笑的原因。


谢谢大家,我是酒翁,希望我的回答你们会喜欢~


寒舍阅独


这位传旨忘词的“糊涂大臣”名叫牛弘,是隋朝时期的名臣。而他传旨忘词的事情,历史上也确有此事,并非后人杜撰。

牛弘出身官宦世家,自幼好学,博览群书,以博闻强识闻名于世。而且,牛弘还提倡复兴儒学,倡导德行优先。这么一看,牛弘不就是一名学识渊博的儒家知识分子么。但是,牛弘有个特点,就是长相比较特别,很像三国时期的一个人物,那就是猛张飞。

牛弘同张飞一样,长着满脸的络腮胡,容貌魁伟。只是呢,牛弘的性格相比张飞要宽容很多,不会虐待下属。

牛弘最初在北周任职,专管文牍,后来主要负责编修《起居注》。

隋文帝杨坚继位后,牛弘非常识趣的成为了隋朝大臣,继续负责案牍的工作,并建议文帝收集散失的典籍文献。牛弘的这一做法,对经典古籍的保护传承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后来,他升任礼部尚书,又修撰了《五礼》,用来明确礼法。他还受命,修改雅乐,作乐府新词。

牛弘非常出色的完成了隋文帝部署的正礼乐的工作,这让文帝和当时的文武大臣,无不对牛弘肃然起敬,可谓是荣宠当世。但牛弘却并未因此就骄横跋扈,照样是谦卑勤俭,“事上尽礼,待下以仁”。同样的,牛弘对待家人也是如此。

据《隋书》记载,牛弘有个弟弟叫牛弼,此人确实有点牛,经常醉酒闹事。有一次,牛弼喝醉了,竟然把牛弘用来驾车的牛射杀了。

牛弘回到家中,他的妻子就迎过来说:“小叔(古代的从子叫法,跟随她的儿子称呼别人)把牛给射杀了!”牛弘淡然的说:“做成肉脯,吃牛肉。”等他坐下,他的妻子又故意在牛弘耳旁唠叨:“小叔把牛射死了,做事太奇怪了!”牛弘打断妻子的话:“我已经知道了。”

原本牛弘的妻子是想让牛弘去训斥一下牛弼,结果牛弘却宽宏大量,毫不为之所动,杀牛一事也就无人再提及。而牛弼在得知哥哥的作为之后,也非常的羞愧,开始收敛自己的行为。

可见,牛弘绝对是个聪明人,眼光非常的长远,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遇事应如何处理。

只是呢,牛弘也有个特点,那就是“讷于言而敏于行”,就是说牛弘善于做事,但不善于言辞。很符合现代所说的,少说话,多做事的处世原则呀。

牛弘宣旨忘词的事,正好体现了牛弘的这一特点。《隋书》记载,“上尝令其宣敕。弘至阶下,不能言,退还拜谢,云:‘并忘之。’上曰:‘传语小辩,故非宰臣任也。’愈称其质直。”

文帝让牛弘宣读敕令,结果牛弘走到了台阶下,站了半天没说一句话。然后,他退回来告诉文帝,说自己忘了敕令的内容是什么了。

文帝一听,哈哈大笑,说传话这种小事,你都做不好,实在不是做宰相的人选呀。但是,文帝并未处罚牛弘,反而更加欣赏牛弘的质朴憨直。

这个么,嗯,牛弘绝对是演技派大师呀。一个能够将四书五经,烂熟于心,又深谙世事的人,怎么会不善言辞,而记性又非常差呢。根据文帝的话来推断,文帝当时应该是想提拔牛弘做宰相。而牛弘鉴于当时朝堂的情况,不想参与争端,所以,用这种办法来明哲保身,委婉的推辞掉宰相的任命。

毕竟,当时在位的宰相是文武双全、能力非凡的隋朝名相高熲(又名独孤熲),而同样文武双全的御史大夫、权臣杨素也虎视眈眈。牛弘作为一个并不迂腐的儒生,自然知道其中的利害关系,这两个人他都惹不起。忘词出糗,最多也就是被文帝申斥一番,也总好过丢了性命。

所谓的伴君如伴虎,有时候,那个君还真不一定是最可怕的,周边的狼才更让人恐怖呀。牛弘凭借他大智若愚的智慧,不但让隋文帝、隋炀帝非常信任他,即使是权臣杨素,对他也是敬重三分,而且非常宽容他这个“愚人”。

正如杨素所言:“其智可及,其愚不可及也”,表面的智慧很多人都可以达到,但是隐藏才能的大智慧,却很少有人能做到呀。


奕天读历史


牛弘(545~610年),是隋文帝杨坚当政时的秘书监,散骑常侍,也就是负责书籍校对,杨坚的随从顾问。开皇三年(583年),拜礼部尚书,(相当于教育部长,外交部长及办公厅主任)

牛弘笃好坟籍,学优而仕,有淡雅之风,怀旷远之度,采百王之损益,成一代之典章,汉之叔孙,不能尚也。——引自《隋书》


牛弘是个书痴,总是手不释卷,有一股书呆子气。虽然掌管着隋朝的人事任免权利,但他任人唯贤,从不任人唯亲,以德服人然后用之。对皇帝兢兢业业毕恭毕敬,对属下宽厚仁慈。牛弘不善言辞,然百官皆拜服,史称大雅君子,乃隋文帝的肱骨之臣。

有一次,隋文帝曾让他宣布圣旨,没有写圣旨,而是口头告诉他的。牛弘到了阶下,把皇上的口谕给忘了,退回拜见皇上,道歉说:“我都忘了。”如此反复两次,把隋文帝逗乐了。隋文帝说:“传旨本来不是你这书呆子做的事,难为你了”。隋文帝对他的质朴和坦诚很赞赏,对他更加亲重。我想假如换了其他人,忘了旨意,这是对皇帝的大不敬,非砍了他不行!但文帝最了解牛弘,他就是这样一个人,除了对待工作,其它的事就没着急过。



牛弘有个弟弟叫牛弼,哥俩性格不同,弟弟喜欢喝酒,但酒品不行,喝高了就闹事。有一次喝高了,用箭射死了牛弘家的牛。牛弘下朝回到了家,妻子迎上来对他说:“小叔子把牛射死了。”牛弘听说了此事,不着急不着慌,只是“嗯”了一声,就没有了动静了。

他妻子很纳闷,心想,是不是牛弘没听清楚?于是又说道:“小叔子忽然射死牛,真是一件极大的怪事。”牛弘说:“已经知道了。”脸色如同平常,继续读书不止。他对人宽厚仁慈,从来就是如此。 文帝常常赞赏他“大智如愚”。这就是牛弘两次忘记皇上口谕,皇帝不怒反喜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