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评价“江阴八十一日”全江阴城的就义,江阴20万人全被屠戮能否避免?

wenzi容谦

1645年五月初九,清军渡过长江,登上长江南岸,攻克了镇江,在南京的南明弘光皇帝闻讯于五月初十夜出逃,留守南京的大臣们出城投降,不久之后弘光皇帝也被叛将扭送到清军大营,崇祯皇帝之后南方的第一个政权——弘光政权崩溃。

这时距清军大举南下才过去了两个多月,清军就从河南、山东一带推进到长江一线,并且渡过了长江天险,这让清朝的上层统治者产生了一种错觉,觉得汉族的抵抗意识已经消亡,明朝剩下的疆域可传檄而定,在这种情况之下,多尔衮又下令恢复了“剃发令”, 六月初五日,多尔衮下令“各处文武军民尽令剃发,傥有不从,以军法从事”。然而,正是这个民族压迫政策让江南的百姓们产生了抵抗的意识,清军随后的政府行动也将变得举步维艰。

剃发的消息传到了原本已经归顺清朝的小县城江阴,引起了不小的骚动。1645年闰六月初一,江阴诸生在孔庙几回,一致决定不剃发,然而此时,江阴的上级政府常州府发来剃发的正式命令,其中含有“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这一著名的恐怖词语,一时间群情沸腾,而清江阴知县方亨见百姓闹事,就密告常州府希望上面派兵来“多杀树威”。然而这封密信却被截获,这封信彻底点燃了江阴人民抵抗清军的怒火。

于是,六月初二日江阴民众将方亨逮捕,推举典史陈明遇为首,举起了反清复明的大旗,但是陈明遇自知能力不足,就推举原任典史阎应元担任义军领袖。那么典史是个什么官?典史是州、县官的属官,主要掌管缉捕、监狱事务,但是品级很低,连从九品都算不上,是个“不入流”的官。

正是在这两个不入流的小官的领导下,江阴人民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抗清运动。第一波赶来镇压的清军是常州知府派来的三百兵丁,六月初五被江阴义军全部消灭。随之而来的则是降将、原江北四镇之一的刘良佐率领的数万军队,但是由于阎应元等人布置有方,数万大军也束手无策,刘良佐无奈之下只能在城下对阎应元等人进行招降,没想到此举更是遭到了羞辱,阎应元在城头痛斥刘良佐:“有降将军,无降典史。”说得刘良佐无脸面对。

刘良佐久攻不下,引起了多铎的不满,多铎认为刘良佐一个明朝伯爵居然不能攻下一个小小的江阴县城,于是又派了博洛、尼堪两位贝勒率满洲八旗以及红衣大炮前来助阵,于是江阴城下集结了数万满汉大军,并日夜不停的用红衣大炮对城墙进行轰击。

八月二十一日,坚持了八十天的江阴城终于撑不住了,城墙一角被大炮轰塌,清军一拥而上,江阴城失守。陈明遇巷战而死,阎应元则投湖自尽,被清军救出,不屈遇害。而后,清军为了发泄心中的愤恨,在江阴城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屠杀,直到二十三日才停止屠杀,等屠杀结束之后,城内只剩下大小五十三人。

“八十日戴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六万人同心死义,存大明三百里江山。”这是当时士人为了赞扬江阴人抵抗清朝运动的精神而写的一副对联。江阴一座小小的县城,以数万军民抵抗了清朝满汉大军八十天的进攻,极大的延误了清军推进的速度,如果全国每一座县城都能如江阴县城如此,那么清军恐怕没有推进到长江,就已经消耗殆尽了吧。


天涯看点历史号

中国古人对头发极度看重,《孝经》有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基本上,普通人剪下来的头发、胡须是不会乱扔的,必须收集起来带进坟墓。

可以说,发型、衣冠这两样东西,正是中国古人区别自己和蛮夷的重要标志。游牧民族被汉化,就是“缅幕华风,遂袭冠带”,中国人主动改变自己的衣冠发型,就是“沦为禽兽”。

1645年7月,清廷下令,“自今布告之后,京师限旬日,直隶各省地方自部文到日,亦限旬日尽行剃发。若规避惜发,巧辞予辩,严惩不贷”。也就是说,违抗者杀无赦。

满洲军队所到之处,必定随行有薙发的匠人,挑着担子,游行街市,强制剃发,人民稍微有点抗拒,就把头砍掉,悬挂在担子上示众并恐吓其他老百姓。

在西北各地,如果攻陷一个城市,必须命令每十个人交三十两重的头发,才允许投降。

在历史上,外族入侵很多,但是从来没有像满清的统治者这样残暴,这样歧视汉族文化传统,这样对普通老百姓予以难堪侮辱的。

所以,满清的野蛮政策激起了各地人民的无比愤怒,他们为了自己的衣冠完整,守护自己的民族习惯,用宁可留着头发,不肯留着头颅而作为坚决地回答。

江阴真是在这一系列反抗斗争中的一个典型事例,1645年闰六月中旬,江阴人民在城内明伦堂开会,大家齐声说:头可断,发绝不可薙!

从六月初一到八月中秋两个月的期间内,清军多次发动进攻,却始终无法得手。

在八月中秋的夜里,守卫城墙的江阴人唱着“江阴人,打仗八十日,宁死不投降”的军歌,气势如虹。

一直到八月二十日,清军调来红衣大炮进攻,才最终攻克江阴。因为痛恨江阴人的顽强抵抗,下令屠城,“满城杀尽,然后封刀

”。英勇的江阴人民“咸以先死为幸,无一人顺从者”。

屠杀持续了三天,全城有十七万二千多人惨遭杀害,仅有53人幸免于难。当时有人写了一副对联赞扬江阴百姓的英勇精神:“八十日戴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六万人同心死义,存大明三百里江山。”

在福州继任的南明隆武皇帝听说江阴百姓的不屈事迹后,深深地被感动,说,“吾家子孙遇此县之人,虽三尺童子亦当怜而敬之。”

可是说,明末清初,在包括江阴在内的许多地方,因为“留发留头”问题而爆发出来的不屈抗争,所体现的正是一个民族不甘屈辱的气节。

二十万江阴人虽然被残暴地屠杀了,但是他们的英名将永远存在于我们民族的记忆里,而钉在历史耻辱柱上的将永远是残暴的满清统治者!


小奔说史

假的永远真不了,百万明朝军队全部自愿剃头易服阵前起义参加清军这个事实如何解释?几百万明朝官员全部剃头易清朝官服跑到清朝的衙门里去上班这个事实如何解释?老百姓都是墙头草,有头有脸的都跟上新潮流剃头易服了,老百姓岂有不跟之理,况且剃头干净卫生,方便生产生活,如果衙门再奖励,剃个头给5块大洋,老百姓不挤破脑袋才怪呢,剃个头还用大开杀戒吗?清朝统治者如果傻到这份上,如何统治中原三百年?江阴81日和扬州10日都是日本鬼子汉奸编造的漏洞百出的忽悠傻子的世纪谎言。


我爱祖国的碧水蓝天

有降将军,无降典史。精英也好,普通百姓也罢,中华民族从来不缺这样的硬骨头。一个人,一帮人,乃至一个民族的气节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