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能力配不上野心的人,他们都死的异常的惨吗?

Tyler梁州笑笑生

“能力配不上野心”的人,在中国古代任何一个朝代,都是从来不缺。下面要说的两位王爷,都是此中的极品:野心比天高,能力却太弱,结局更太惨。

第一位“极品王爷”,就是西汉一位老王爷:吴王刘濞。

这位汉高祖刘邦的亲侄子,年轻时就是个凶猛彪悍的角色,冲锋陷阵的本事也极强。二十岁时,就在汉高祖平定英布的战争里屡建战功。但他满腹的野心,那时也全写在脸上。以至于眼光毒辣的汉高祖,当时就发出警告:五十年后东南有人造反,不会就是你刘濞吧?

话虽如此,出于稳定江山的考虑,汉高祖还是封了刘濞为吴王,交给他富庶的吴地,本以为敲打过后,这小子就能安分点。但汉高祖驾崩后,刘濞的满肚子野心,从此就谁都摁不住,不但私自开采吴地的铜山,赚得盆满钵满,更大肆招募各地的亡命之徒。以至于经过几十年发展,在那个汉王朝国力强盛的文景之治年代,刘濞的财富竟足以和汉王朝叫板,兵马更是实力雄厚。

野心高调到这地步,汉王朝当然不能装看不见。但初登基的汉景帝,还是盼着他能安分一点,于是象征性的削了刘濞几块地,没想到刘濞的野心,却是瞬间彻底点爆,竟大咧咧的扯起反旗造反,打着“清君侧”的旗号,纠集七个诸侯王数十万大军,呼啦啦朝着长安门户睢阳扑去。这浩大阵势,也确实把汉景帝吓坏,甚至还顺着刘濞的意思,杀掉了主持削藩的汉朝重臣晁错,本以为刘濞会就此作罢,没想到野心爆棚的刘濞,却是当场一句豪言:我现在就是东帝,还向谁跪拜呢——就是要把造反进行到底了!

这冲天豪言,让全天下知道了刘濞的野心,当然,还有他的愚蠢!

其实,当汉景帝狠狠心杀掉晁错时,对刘濞而言,形势简直一片大好:地不用削了,大家可以快快乐乐做诸侯王,汉景帝也是实实在在吓腿软了,以至于出使刘濞的使者回来后,他还慌不迭的问刘濞什么时候退兵。但刘濞一句狠话,就堵住了所有讲和的路子。更蠢的是:刘濞根本不知道,自己其实有多弱,而一直服软的西汉王朝,这时到底多强!

长期生活在吴地的刘濞,眼前只有吴地的铜山兵马,格局也小得多。根本不知道长期深受匈奴侵扰的西汉中央王朝,军队已经卧薪尝胆到什么地步。汉景帝一再息事宁人,只是不想彻底撕破脸,但既然刘濞一定要撕,那就撕你个狠的。

而且睢阳的恶战,更暴露了刘濞拙劣的军事水平,所谓的数十万叛军,面对危如累卵的孤城,竟是几个月啃不动。待到腾出手来的汉军主帅周亚夫,率领常年与匈奴练级的汉军精锐杀来后,刘濞更是被好好上了堂生动的军事课,下邑大战上直接被杀了个稀里哗啦,只带了一千多人逃命。逃也没逃准地方,直接逃到了忠于汉朝的东越地区,直接被人剁了脑袋。

比起他高调的造反来,他最后的失败,堪称蠢到环环相扣。

而能跟刘濞比蠢的,却更有一千五百年后,一位明朝王爷:汉王朱高煦。

在永乐大帝朱棣早年造反夺皇位的“靖难之役”里,天生勇武的朱高煦,可以说是鞍前马后。但出于国计民生大局考虑,登基后的朱棣,还是将继承人位置交给了朱高煦的哥哥明仁宗朱高炽。可亲眼看过父亲夺皇位过程的朱高煦,争夺皇位的野心,早已火苗一蹿三尺高。

但朱高煦一直不明白的是:父亲为什么不把江山传给自己,不止因为自己“非嫡长子”的身份,更因父亲早看透了他那叫人啼笑皆非的愚蠢。论用兵水平,比起朱棣的有勇有谋,朱高煦至多算个有勇无谋,冲锋陷阵还算玩命,兵法韬略却是瘸腿。论政治水平,比起性情仁厚的哥哥朱高炽,甚至早已磨炼出满腹权谋的侄子朱瞻基,他更是要啥啥没有。但不明白这事实的朱高煦,却在哥哥朱高炽英年早逝后,真下了造反决心。

造反倒也罢了,但当时身在乐安的朱高煦,造反方式都叫人哭笑不得,先偷偷派人去京里联系大将张辅,满以为张辅会看以往交情帮助自己,却被张辅直接卖给了新皇帝朱瞻基(明宣宗)。然后面对明宣宗的御驾亲征,朱高煦先摆开阵势叫板,被明宣宗轰了几下后,立刻就吓得哆嗦。慌不迭的颠颠找亲侄子投降。就以这雷声大雨点小的方式,匆匆过了把造反瘾。

也拜他这叫人哭笑不得的蠢方式,朱瞻基一度连杀他的兴趣都没有,只是把他软禁了而以。但朱高煦的愚蠢作死却继续,一次竟趁朱瞻基来看望他时,出手偷袭朱瞻基,还把朱瞻基摔在了地上。

这下彻底激的朱瞻基暴怒,蠢了一辈子的朱高煦,就这样被亲侄子朱瞻基处决,结束了他这叫人无语的“叱咤风云”。

与其说他是造反而死,不如说是活活蠢死!如此血泪经验,也证明了一个生动道理:有理想固然重要,有自知之明,才是根本。


我们爱历史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史记•项羽本纪》

这就是项羽的目标,取天子而代之,实际上呢,自刎于乌江,天下拱手让与刘邦。

如果说目标与能力不符,项羽一定名列前茅!今天借着题主一问,正好了解一下,项羽是怎样一步步错失好局的。

一、力斩宋义,大战巨鹿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自秦始皇死后,六国的势力就蠢蠢欲动了,这一切从陈胜吴广的“大泽乡起义”后,一发不可收拾。

项羽的叔父项梁也拥兵反秦,为了名正言顺,从民间找到了楚怀王的孙子芈心,立其为楚怀王。

项羽真正掌权的节点在于诛杀宋义,当时项梁已死,怀王以宋义为将抵挡秦军章邯。章邯杀死项梁之后认为楚地不足为患,于是率兵攻打赵地。宋义主张坐山观虎斗,而项羽则认为应联合赵王赵歇打击最后一支秦军。可是宋义拒不听荐,于是项羽斩之与帐中,并告其谋反,楚怀王因为受项家所立,事已至此只能又立项羽为将。

项羽得到军权之后,率领两万士兵渡河迎击章邯,之后便是我们都知道的巨鹿之战,“破釜沉舟”就是这个战争中楚军的生动写照,也是项羽魄力的象征。

(到这为止,项羽还没有偏离自己的目标)



二、妇人之仁,鸿门一失

巨鹿之战时,各路诸侯作壁上观,唯有楚军以一当十,奋勇向前,伴随着这场战争的胜利,项羽率领的楚军冠绝诸侯。

但是因为和章邯对峙过久,入关较晚,在楚怀王“先入咸阳者为王”的军令下,项羽已失其先。当项羽率四十万军队扣关而入时,刘邦手下只有十万军队。

范增劝项羽急攻刘邦,一举定之。但是项羽想以饭局解决,于是上演了遗恨千年的鸿门宴故事。从而错失了第一次夺得天下的机会。

等刘邦连夜出逃后,项羽发兵咸阳,烧毁了秦王宫殿,诛杀了降王子婴,再失人心。


这个时候有人劝项羽盘踞关中以成大业,但是项羽看到被自己烧毁的王宫,想起故乡的美好,说了一句:富贵不归乡,如锦衣夜行,无人可知。于是抛下关中肥沃天险之地东归而还。

至此,项羽的眼光,可见一般。

三、放逐义帝,自立为王

东归之后,项羽一面尊楚怀王为义帝,一面自行发号施令封王天下,自此天下俨然又成为第二个战国。

项羽自居为西楚霸王,加之自己分封的十七位诸侯王,天下又一次分裂,又开始了类似于战国又更甚于战国的割据争霸时代。

封王后数年,项羽又放逐自己拥立的义帝,亲自率兵攻打自己分封的诸侯王,兼并其土地士兵。

这边项羽忙着扩充自己的实力,那边刘邦也不闲着,在数年之间刘邦已汇集五路诸侯的兵力,从鸿门宴时的十万已上升到五六十万。大家都在发展自己的势力,各尽其能,这个时候,项羽还是可以力破刘邦的,在彭城一战中,刘邦大败请和。范增劝项羽杀之而得汉地,可项羽又一次动了妇人之仁,放走了刘邦。


刘邦逃走后,引军夺取了天下第一粮仓敖仓,自此,楚汉相争的局面成形。

怪不得刘邦会说,项羽只一范增而不得其用。读史至此,真的是扼腕叹息。

四、兵少食尽,自刎而亡

楚汉相争的局面持续了很长时间,士兵们都开始抱怨军旅生活,项羽不思灭敌之策,到别开生面的用了一个妙计,真的会刷新你我的认识。

项羽对刘邦说,天下匈匈数年,都是因为你我二人,不如我俩单挑一决雌雄,不要在劳烦天下百姓了。看到这里你笑了没?就是这么可爱的项羽,自己天生神力,力能扛鼎,霸气直逼秦武王赢荡,竟然约刘邦单挑,而且以天下为赌注。

刘邦自然不会答应。

项羽因为军粮将绝,无奈之下只好与刘邦约好中分天下。项羽粮绝之时,刘邦乘机取之,大破楚军。逼项羽于垓下,项羽自刎而亡。



在起事之前,项梁想让项羽学文,项羽不学,让其学剑也不学,用项羽的话说就是,剑术乃一人敌,学之无益,当学万人敌。项梁最后教他学习兵法,项羽很高兴,但是通晓大意后就不肯深究了。(看这学习态度)

鸿门宴时,刘邦手下曹无伤通敌项羽,结果项羽在饭桌上直接出卖了曹无伤,刘邦回营后立即诛杀了曹无伤!(看这处事办法)

说大话,谁都会,项羽欲取天下,但是真的缺少那个能力!

假设,鸿门宴不失其机,彭城一战当机立断,也不至于最后约刘邦单挑以取天下了。霸王其名,言过其实了,项羽在自杀前竟然还说:天要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可以说临死都不知道输在哪,真是荒缪啊!

这样的能力怎么配取得天下?



枯荣说

在秦汉之际,陈胜吴广率先造反。

这个时候天下大乱很多人都想借助这个风口做一头能够上天的猪。

这时秦朝的会稽郡守,项梁的好朋友,殷通,想明白了一个道理。

他觉得在这个风口上自己一定能够飞起来。

于是找到项梁说“天下的人都造反了,这是灭秦的节奏,我听说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我要起兵,让你和桓楚一起做我的将军。

项梁一听说“老哥,桓楚这个人因为在逃亡,除了我的大侄子项籍,没人知道他在哪儿,我可以把他叫过来问一问。”

殷通一听很高兴说,噢啦

不多一会儿,项籍就提着一口大宝剑进来了。

项籍看了看项梁,项梁瞅了瞅项籍,然后说“是时候了”

于是项籍拔出剑来斩下殷通的首级。

这就像你跟别人玩儿绝地求生,你弄了一身三级套,98k,m416,七八个大包,好几瓶饮料。但是你的队友啥都没,我了你的装备,直接一平底锅🍳干掉了你,然后捡了你的装备,结果还吃鸡了。

而你就是所谓的落地成盒。

其九月,会稽守通谓梁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後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是时桓楚亡在泽中。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召籍,使受命召桓楚。”守曰:“诺。”梁召籍入。须臾,梁眴籍曰:“可行矣!”於是籍遂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慴伏,莫敢起。


目西

能力配不上野心的,按这句话的意思的话就是想成功没有成功的是吧。如果按这样来说的话那有很多,刘备,孙权,曹操,不都是想成功没有成功的吗?刘备和孙权的江山被曹操拿去,曹操的江山被司马懿拿去。刘备死法,我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托孤白帝城。一生想着如何复汉,孙权也是想如何扩大的自己的疆土,而曹操呢?虽然取得了刘备和孙权的疆土,但是最后也被司马懿给拿走了。这算不算是想成功,没有成功。算是能力配不上野心呢?死得惨不惨那是看机率问题,有的死的很惨,有的死的一般般,像刘备,被陆逊火烧刘备的军营。然后是被气死的。


骗局公布

应答,有啊,诸葛孔明是大家最熟悉的人,生为承相,军师统领部队,明知自己国力若小,于同盟国关系又不铁,还想伐强大的魏国,这不能不算野心勃勃,以卵击石,再一再二,没有再三再四,这著名的所为军师家,神机妙算,还来个六出祁山,损兵折将,消尽国力,最后累死五丈原,难怪评论家梁宏达说诸葛亮六出祁山就是作死,而事实上来说真的死了,不光是作死的事,也没达到目的,明知不为而为之,悲剧。不打无准备之仗,是谁备了,但不打无把握之仗,这话是谁讲的,读者肯定会明白的,那可是大伟人讲的哟,浅谈。仅个人看法。我也只是讲了事实。


9紫气東来

野心这个词是贬义的,既然是贬意,那这个人不会是正面人物,背后的势力或组织也不是正义的。

首先战争罪犯,将不义战争强加给别人的历史罪人。

如侵华战犯东条英机,野心妄图吞并中国,山本五十六妄图消灭美国太平洋舰队,打败美国海军。希特勒妄图用武力吞并欧洲,拿破仑亦是同样。

第二、被历史淘汰的枭雄。

如三国之袁绍袁术吕布,元末被朱元璋打败的陈有谅等,明末的李自成张献忠等,太平天国洪秀全等。

第三、欲谋朝篡位或操纵控制皇帝的奸臣贼子。

两汉很多专权的外戚宦臣,汉末董卓,明朝的太监专权,欲复辟的张勋袁世凯等。


滴水载舟

三国时期,魏国对蜀汉作战前线最高指挥官钟会。

钟会这个人是一个很强的政治局家,在司马家族很得到信任,但是不懂军情人心。在蜀汉灭亡受降姜维后想与姜维一起割据造反,却不懂军情兵心,竟然被手下将士起兵诛杀。可谓死于乱军,极其凄惨。

此人野心极大,能力不强。要不然蜀汉亡了又将是一个三国鼎立时代。


中国人文历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