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不怪糖,怪谁?

小脚丫姑

导读: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糖尿病时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

糖尿病分1型和2型,1型的起因是自身胰岛素分泌不足,2型的起因是胰岛素作用不强(其实是身体对胰岛素不敏感,所以胰岛素的效用变小)。

胰岛素是干什么用的?是促进血糖利用的,所以不是糖吃多会导致糖尿病,而是身体没法吸收利用糖导致血液中高糖。高糖血液的渗透压也高了,所以就口渴(身体默认需要更多的水去稀释你的血液);多出来的糖到了尿液中,高糖的尿液渗透压也高,身体默认要尽快把它们排出去,所以就多尿;血液中好端端的糖身体却吸收利用不了,热量不足身体就默认要多吃,但吃了也照样饿,所以瘦。这就是糖尿病的典型症状“三多一少”(即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少)。

为什么好端端的,胰岛素会不正常呢?这与不良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肥胖、烟酒过度、运动过少等均是导致发病的高风险诱因。

血糖一旦过高就算是高风险了,那么高血糖很容易最终发展为糖尿病,及早调节血糖才是正道。

一. 糖尿病与糖的认识误区

01.吃糖太多导致糖尿病?错!

糖尿病病人之所以尿中含糖,并不是因为糖吃的过多,而是因为机体胰岛素相对缺乏而无法代谢和利用摄入的糖。

02.得了糖尿病再也不能吃甜的?错!

糖尿病人群也可以吃甜食,关键是必须远离精加工食品(如精米、精面),并且要控制糖、巧克力、淀粉等的摄入量。

只要把这些食品的含糖量被计算在每天所需碳水化合物内,且多运动来控制血糖,糖尿病人群也可以吃糖。

二. 高血糖是如何发展成为糖尿病?

高血糖并非一定就是糖尿病,但如果长期血糖高,就可能诱发糖尿病了。

这是因为人体体内控制血糖高低的是胰岛素,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分泌胰岛素功能较低会造成血糖升高(这也是2型糖尿病的病因),由于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饮食不节、肥甘厚腻等引起经常血糖较高,也会反过来诱发胰岛素分泌功能紊乱,而最终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如果你超过45岁、超重或者肥胖、有高血压、经常久坐……就需要注意时常监测血糖。

日常生活中,可用桑叶、菊花等药材以益气养阴、生津止渴,帮助改善阴虚、 燥热的体质,达到调节血糖的目的,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三. 增加糖尿病风险的3个坏习惯
01.吃得多,动得少

摄入高热量及结构不合理(高脂肪、高蛋白、低碳水化合物)的膳食会导致肥胖,随着体重的增加及缺乏体育运动,胰岛素抵抗会进行性加重,进而导致胰岛素分泌缺陷和2型糖尿病的发生。

尤其是很多同为上班族的夫妻,下班后为了图省事,经常用快餐、小点心、方便面等食品随便应对。

周末休息则更多选择一起窝在家里,失衡的饮食结构、长期缺乏体育锻炼,导致血糖随着体重“步步高升”,最后一起患上糖尿病!

02.长期精神紧张、抑郁


当人们长期面对压力时,精神过度紧张,会促使体内去甲肾上腺素、胰升糖素、肾上腺皮质激素以及生长激素等大量分泌,造成体内内分泌代谢紊乱,甚至导致高血糖的出现,最后也有可能引发糖尿病。

在这种情况下,普通人更应该引起重视,努力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学会排解内心压力,保持精神处于平稳状态。

03.作息不规律,习惯性熬夜

睡眠不足会直接导致血糖浓度升高,并增加体内的压力激素含量。每天23点前入睡,睡7~8小时,午休20分钟。

糖尿病群体正在呈现年轻化的趋势,正是由于部分年轻人的不健康饮食、作息不规律以及高强度的工作压力、精神紧张,构成了致病的危险因素,才会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体重增加或肥胖,最终得了糖尿病。

四.6招调节生活方式

1.均衡饮食:

控制总热量摄入,三餐营养成分均衡,多菜少肉七分饱。多吃含有不饱和脂肪酸、抗氧化成分、纤维素和维生素的食品,少吃富含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食物。

2.控制体重:

肥胖是糖尿病的极危险因素,适当的减重可以提高身体对胰岛素的反应灵敏性;过度消瘦者则应通过饮食调节恢复正常体重。

3.情绪减压:

精神紧张、抑郁等也是致病因素,如果你长期如此,那么一定要尽快找到减压的方法。4.保证睡眠:

睡眠不足会直接导致血糖浓度升高,并增加体内的压力激素含量。每天23点前入睡,睡7-8小时,午休50分钟。

5.戒烟戒酒:

不想糖尿病病情恶化,这两项一定要戒了。

6.适度运动:

每天行走1万步或进行其它运动,每周至少运动150分钟。


大家医联医生集团

糖尿病是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紊乱性疾病,被人们称之为富贵病,很多人望文生义,以为糖尿病就是因为吃糖多导致的!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对于糖尿病的病因认识不到位,糖尿病怪糖,其实真是冤枉糖了!

糖尿病分1 型和2 型,1 型糖尿病的发生与自身胰岛素分泌不足有关,2 型糖尿病与胰岛素作用不强、机体对胰岛素不敏感,发生胰岛素抵抗有关。

胰岛素是胰岛B细胞分泌的,体内唯一可以降低血糖的激素。糖尿病患者并不是因为吃糖多导致的,而是因为身体没法吸收利用糖导致高血糖。所以糖尿病应该怪胰岛素不足!或者怪自己身体对胰岛素不敏感!

血液中血糖高会导致渗透压升高,所以患者多喝水来稀释糖浓度。多出来的糖到了尿液中,高糖的尿液渗透压也高,身体就要把它排泄到体外,也就是多尿。血液中的糖不能被吸收利用导致热量供给不足,患者就会得比较多,但吃了也照样饿,所以瘦。于是糖尿病患者就出现了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少的“三多一少”症状。

糖尿病除了归罪胰岛素外,该病的发生其实和日常生活中的很多因素有关。

第一,长期摄入高热量食物,结构不合理的膳食会导致肥胖,随着体重的增加及缺乏体育运动,胰岛素抵抗会进行性加重,最终导致2型糖尿病的发生。

第二,长期精神紧张、抑郁情绪会促使体内去甲肾上腺素、胰升糖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具体升糖作用的激素大量分泌,造成体内内分泌代谢紊乱,导致高血糖的出现,最后引发糖尿病。

第三,长期作息不规律,习惯性熬夜,睡眠不足会直接导致血糖浓度升高。


家庭医生在线网

你好!这个养生君要替“糖”,叫一声冤了。我这是招谁惹谁了,这个“锅”怎么就甩给我了。


1、吃糖不是诱发糖尿病的原因

糖尿病的发病原因,目前还不是很清楚。1型糖尿病主要跟自身免疫和遗传有关,与吃不吃糖,关系不大。2型糖尿病跟基因缺陷、遗传相关,后天的不良生活习惯可加速糖尿病的到来。


因此,吃糖并不是引发糖尿病的病因,这个真不能怪“糖”。如果一定把它这个“锅”甩给“糖”,养生君以为,可能就是吃糖会导致肥胖,而肥胖又是2型糖尿病的高危因素,可使糖尿病提前造访。“糖”真的是太冤了!

2、糖尿病能不能吃糖

患了糖尿病以后,可以吃糖。糖尿病控糖是要求把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波动,血糖高了,要想办法把血糖降下来。血糖低了,则需要升高血糖。

譬如,当我们的餐后血糖值为10.0mmol/L的时候,这时候就不要吃糖了。要是吃了,血糖肯定飙升。但当我们血糖为3.1mmol/L,处于低血糖状态时,这时候吃点糖是最好的急救方法,可以有效避免低血糖昏迷的出现。

平时,如果我们血糖较平稳,吃了糖担心血糖偏高,就可以采取甜味剂来代替。譬如木糖醇,虽然有甜味,但是对血糖影响不大。

3、糖尿病与糖

糖尿病与糖并没有什么直接关系,如果一定要说的话,那就是吃糖会导致血糖升高。而糖尿病要求控制血糖,不能让血糖升的太高。也就是说,糖尿病与糖中间有一个介绍人:血糖,这样他们才能扯的上关系。



最后,养生君祝你能成功控糖!

希望以上建议可以帮到你,获取更多糖尿病资讯,请关注养生细谈


养生细谈

糖尿病病因探析?大家了解自己的糖尿病是怎么得的吗,知道自己发现得病以后,严格按照医生的吩咐,打针吃药、控制饮食、运动等,最后还有可能出现可怕的并发症的原因吗。那我们先说说糖尿病病因有哪些,大家想到的是环境污染,水污染,食物不干净;想到过度劳累;想到压力过大精神过度紧张;想到熬夜、生活不规律;想到喝酒、暴饮暴食等因素。这些是现在各类疾病大爆发的原因,因为这些原因会使身体产生大量的自由基,损坏我们的脏器,我们身体又不能及时补充营养,来抗击这些自由基,使问题进一步严重。还有一个问题,可能大家不了解,觉得现在吃的很丰富,天天山珍海味、大鱼大肉,为什么会缺营养呢,这是因为现在的农业耕作方式改变(化肥农业大量使土地的矿物质急剧减少,催熟技术使作物生长周期变短,光照时间变短,煎炒烹炸使大量维生素分解挥发,精加工导致粮食皮的维生素流失,早摘运输使生物类黄酮减少)这些微量的营养含量极少,但是他们会参与身体的各种化学反应,分解或合成身体有用的物质,代谢有害的,但是少了这些,就会出现各种问题,以糖尿病为例,血液里的多糖和胰岛素一起进入肝脏,在B族的作用下转为单糖,单糖进入细胞为人体提供能量,但是肝脏长期受损,负荷重,不能正常工作,又没有维生素B族的催化,所以没有办法转为供人体利用的单糖,而在血囤积,形成高血糖。所以解决糖尿病问题,如果局限在表面的降糖,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主要解决血液里糖多和细胞糖少的矛盾。正常人(没有糖尿病的人)代谢过程,吃入米面谷物后,在胃里(有消化酶)初步消化,通过血液运输,血液里血糖升高,这是胰腺会分泌胰岛素协助运输糖(医学叫胰岛素受体),进入肝脏,在肝脏通过维生素催化(主要是B组)有多糖转为单糖,再由血液运到各个需要能量的细胞,完成整个过程。。但是糖尿病这里出了问题,肝脏不能代谢(受损),血液里糖多,不断有胰岛素,时间长了胰腺累了。缺少B族和其他维生素,所以打了胰岛素还是转不过来,而只能排出体外,这是现在打针吃药的效果。


霍体清

好问题啊,问的很有深度!

糖尿病的确不怪糖,怪只怪调节血糖的胰岛素。



我们先简单的理理正常人血糖的运转。

我们身体有一个重要的脏器胰腺,胰腺主要分泌胰酶和胰岛素,胰酶的主要作用参与肠道消化,胰岛素的主要作用调节我们肌体内的血糖。当我们身体摄入过多的糖分后,会刺激胰腺分泌胰岛素来降低转化分解糖分。如果某些原因(病因暂未明确)使胰岛素分泌不足,就会得糖尿病,根据胰岛素分泌的相对或绝对,分为1型和2型糖尿病。

胰岛素分泌正常的人,无论吃多少糖都会被分解、转换、代谢,糖尿病患者吃或不吃糖,正常饮食也会是血糖浓度也会升高。

我们降血糖药物的原理正是根据这点来降低血糖:

1、刺激胰腺分泌胰岛素,如格列齐特

2、帮助肝脏分解过多的糖源,如二甲双胍

3、减少肠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如阿卡波糖

4、直接补充胰岛素的,如注射胰岛素

所以说,糖尿病并不是糖惹的祸

关注零点,咨询健康

零点1008

作为医务工作者,这个问题有点复杂。“糖”可不背“糖尿病”这个锅。

糖尿病是一种内分泌疾病,其发病原因复杂。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遗传因素也很重要。假如有家庭遗传史的话,就一定要多加注意,属于高危人群。

我只想讲身边的几个糖尿病患者吧。这些病例讲出来,希望大家可以从中得到借鉴和启迪。

一、病例A:男性,62 岁,患糖尿病已8年。继发型糖尿病。一直在打胰岛素。身高178,体重也是微胖型,爱烟酒。去年起突然开始了运动,每天早上起来,风雨无阻地走上一个小时,晚上吃完晚饭后再次走半小时,半年后人减重了20斤,血糖恢复正常,再也没有用胰岛素了。

二、病例B:女性,55岁,突然口干、口渴,经查,空腹血糖偏高。开始服用二甲双呱。后来坚持饭后运动,每天快走一小时,每天中、晚餐做米饭时加入一把荞麦,坚持了半年时间,血糖也恢复正常。


健康医学百科

答糖尿病确实不能怪糖,I型糖尿病怪遗传基因。那么二型糖尿病就只能怪自己了,怪自己的胰岛功能衰退或损伤。那又是怎样衰退和损伤的呢?主要是自己的习活习惯和身体保健锻炼欠佳有关。

一,年轻时无保养身体的意识,仗着年轻体壮,血气方刚,抽烟汹酒,大吃大喝,暴饮暴食,贪食肥甘,迷恋美色,无规律作息。导体整个身体脏器功能损伤,功能衰退。

二,成家立业之后,工作压力,家庭压力,社会压力增大,身体疏于保养,或压根就不知道保养,再加上人本性懒惰,口馋。许多人产生肥胖,造成胰岛负担过重,精神压力伤脾运化之能。造成气阴两虚。

三,糖尿病大部分都是被动查出来的,往往青壮年没有定期查体的习惯,一般都是因身体其它问题查血时才发现自己高血糖,如果高于常规指标,那么就已经确诊为糖尿病了。

所以我认为得了糖尿病,确实怪自己,没有从年轻时爱惜自己的身体,到老了知道珍惜了也就晚了。劝老少朋友,兄弟姐妹一定要爱惜自己的身体,身体跨了,什马都是是浮云。


61150686208唐人

首先,医学上的“糖”和老百姓说的“糖”不完全相同。在医学概念中,面包、馒头、米饭中的碳水化合物也是“糖”,而老百姓平时说的“糖”,特指家里做菜用的白糖、花花绿绿的糖果等。

其次,糖尿病是一种与多种因素,如遗传、肥胖、自身免疫力功能缺乏等有关的内分泌代谢病。目前患病原因尚不十分清楚,通常认为,是在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人体出现了胰岛素的绝对缺乏或相对不足,最终使血糖升高。

因此,不能简单地把“吃甜食”与“得糖尿病”画上等号,它们之间没有必要的联系。

但是,如果吃糖过多又消耗不掉,日积月累引起肥胖,的确会明显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因此少吃甜食、控制体重可以降低得糖尿病的风险。


【宜糖60秒】科学控糖,严防并发症!

血糖高于多少时,小便就会有糖?

60岁以上的老年人,血压多少算正常?

糖尿病主食吃多少?照着选择2份,简单易行!


宜糖60秒

糖尿病不怪糖,也怪糖。

人体的五脏六腑各司其职协同作战,共同为我们身体的需求服务。胰岛的主要作用是生产胰岛素帮我们吸收糖分,用于身体各个需要糖的地方。

胰岛功能的天生不足和后天的疾病及早衰是人类得糖尿病的主要原因。

中国人过去的饮食以淀粉类为主,付食少油脂类和肉类蛋白类这些“劲饿耐饥”的食物较少,而淀粉类消化为糖就需要胰岛素的工作。所以胰岛付出的劳力很大,从遗传角度讲胰岛功能天生较弱,容易疲劳或早衰。

胰岛的一种疲劳和疾病是可逆的,一种是不可逆的。可逆的就是那些血糖高了后来通过减轻了胰岛负担恢复正常的。不可逆的就是那些得了正真的二型糖尿病,甚至发展到一型糖尿病的。

近年来付食多了,大鱼大肉多了,淀粉类还吃那么多就容易超量。现代人体力消耗少了,也不需要那么多的糖分,人一发胖,对胰岛素要求得就更多,胰岛就要加倍工作,多余的糖分又增加了脂肪储备,更加胖,造成恶性循环。

现代人生活紧张压力大,人体的进化还跟不上现代社会的步伐,体内升糖素分泌过多,又无法进行需要糖分参与的FIGHT AND FLIGHT的丛林似打斗和逃亡,多余的糖分无处消耗,给胰岛功能带来进一步的负担和压力。

吃淀粉类食物,尤其是吃糖多的人胰岛的工作量要大得多,容易早衰。体力消耗少又造成糖分无法消耗只能堆积在体内。暴饮暴食又对胰岛造成进一步的伤害,促使其早衰。

所以糖分初高的人可以通过限制过多的碳水化合物即糖分的摄入,增加运动消耗多余的糖分,通过精神上放松来恢复正常的血糖升降功能,从而恢复正常的身体状况。

一旦胰岛功能彻底被损坏就只能靠外援胰岛素来帮助。即便如此,如果不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糖分摄入过多,无足够的运动消耗,暴饮暴食,精神压力大等,还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最根本的是要达到人体对糖分需求的平衡,配以健康的胰岛功能,才能实现健康的身体和生活状态。


文柠书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