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書讀書現狀堪憂:過半上海家庭存書量不及小學六年課本

2017年4月,上海市統計局通過電話抽樣的方式,對上海家庭存書讀書情況進行調查。

統計出來的數據顯示,上海家庭存書、讀書情況不容樂觀。

藏書讀書現狀堪憂:過半上海家庭存書量不及小學六年課本

家庭藏書數量多於500冊以上的僅有5.6%。要知道,上述數量統計是包括學生教材教輔書在內的。下面看一下上海在校學生數量。

上海2017學年各級各類學校學生情況及其增長速度表

藏書讀書現狀堪憂:過半上海家庭存書量不及小學六年課本

剔除高校學生後,其他各類在校學生數量269.33萬人,占上海常住人口十分之一強,大概每3-4個家庭中有一個高中及以下的在校學生。這些學生使用的教材教輔書就佔據統計數據很大比例。

以小學為例,我們粗略數一數,不一定全。

語文:語文書1本,閱讀1本

數學:數學書1本、練習冊1本

英語:英語書1本、練習冊1本

品德與社會:1本

音樂:1本

美術:1本

自然:1本

勞動技術:1本

合計11本。6學年,12學期,大概132本。這還不包括教輔書,至少要買一本《新華字典》吧。

調查數據顯示家庭藏書量在100本以下的佔65.8%。這些家庭藏書還沒有達到小學6年級學生擁有的教材數量。這是多麼令人可悲可嘆呢!

下面再看上海市民家庭藏書的種類選擇(多選),如下表。

藏書讀書現狀堪憂:過半上海家庭存書量不及小學六年課本

分析上表,可見家庭藏書主要是為了孩子。文學、兒童、教材教輔佔據前三選項。為成年人準備的書,排在後面。

家裡這些藏書是否都被看過呢?

下面是調查顯示的存書被翻閱的比例。

藏書讀書現狀堪憂:過半上海家庭存書量不及小學六年課本

買來的書都翻看過的,僅佔4成。

排除初次翻閱後,經常翻閱家裡藏書的僅佔3.2%。

上海是中國重要的文化中心之一。其地位在某種程度上可與北京媲美。上海的情況尚且如此糟糕。那中小城市和農村的情況可想而知。

結語:

現實是殘酷的。讀書的人越來越少,高質量的書也越來越少。

人們每天為了生計、生財、升學、升官忙忙碌碌,閱讀習慣趨向於"淺閱讀"、"碎片化閱讀"、"娛樂化閱讀"、"圖片化閱讀"、"視頻化閱讀"。追求的是廣、快、新、簡、異,這期間失去了閱讀時的思考、回味、咀嚼,探索。這些都是手機網絡閱讀所難以替代的。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雖然現在手機網絡發達,低頭族越來越普遍。表面上看,我們通過手機網絡能夠獲得很多信息。實際上,除了新聞時評之類,手機網絡上文章多是"快餐"水準。想要獲得知識、思想的"大餐",還要依靠多讀書,讀好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