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如何不討兒女嫌?

用戶63899036979

在“百善孝為先”的傳統文化薰陶下,對於老人,大家都會有一種關愛之心。但是現實中卻有那麼些老人特別不招兒女喜歡。老人要怎麼做才能不討兒女嫌呢?



一、 不過多的干涉兒女的生活。


在生活中有很多老人經常以“過來人”的身份去插足到子女的生活中,其實這樣是很不好的。年輕人有自己的想法和生活,尤其是現在的年輕人個性化很強,不喜歡有人對他們的生活方式過多的指手畫腳。


兒孫自有兒孫福,讓子女們自己去選擇自己舒適的生活,不過多的對他們進行干涉,只有這樣兩代人才能過得開心。


二、不說三道四沾惹是非。



人一旦空閒下來就容易管不住嘴,對於一些老人來說更是如此。東家長李家短,誰家有點雞毛蒜皮的事都會被他們拿來添油加醋的說上好幾天!


我樓下一個阿姨就是如此。每天都在那說三道四搬弄是非,惹得一片怨言。而她的兒子兒媳也因此看了周圍人不少臉色。兒子幾次勸說都不見效果,以至於現在對老人也有了不滿情緒。


三、生活講究,注意衛生。


有些老人覺得自己年紀都這麼大了,那麼講究幹嘛啊,所以就開始自我放逐了。不僅自己生活邋里邋遢的,還把家裡面也整得亂七八糟的。這樣註定容易引起年輕人的不喜,哪怕那個人是自己的父母。



不要怪年輕人嫌棄老人邋遢,人性本就趨向於舒適,都喜歡呆在乾淨明亮的地方,同樣的也喜歡跟收拾得很整潔的人呆在一起。沒有幾個人願意跟一個邋遢的人相處的!


四、不要過度偏心某一個孩子。


雖說五個手指不一樣長,無法做到絕對的一碗水端平,但是畢竟手心手背都是肉,所以還是儘量做到平衡。老人的過度偏心,不僅容易引起兄弟姐妹間的不平衡,也容易引起兒女對老人的怨言!


所以,要想不討兒女嫌,就要儘量做到一視同仁,不偏心任何一方


幸生

老人如何不討兒女嫌? 現在農村的養老依然是一個不小的問題,畢竟現在農村的勞動力都轉移到大城市中。村裡基本上都是老人,而在老人養老的過程中還會有一個現象就是惹人嫌。特別是和兒女一起生活的老人,基本上每天少不了兒女的大聲呵斥,但老人只能依靠兒女,也不敢說什麼。那麼老人怎麼才不會被兒女嫌棄呢?



1.儘量別和兒女居住

對兒女有依賴性的話,那兒女對你的態度也會相應的改變。因此等到兒女結婚之後儘量搬出來住,這樣才不會惹兒女嫌棄,這樣的話家家過著家家的日子,誰也不干涉誰的生活。同時也不會被兒媳婦另眼相待,這樣生活上更舒服一些,畢竟兒孫自有兒孫福,隨它去吧。

2.不要干預兒女的生活

在兒女成家之後,不管是分開住還是在一起生活,兒女的事情不要多問,只要管好自己的一畝三分田就可以了。一旦你干預兒女的生活,那就意味著你還是一家之主,那以後就有你忙的了。同時如果幹預孩子的發展,那可能兒女就會對你有所微詞。



3.處理好婆媳關係

在農村一般家內事情都是兒媳婦做主,男人是說不上話的。如果父母和兒媳婦之間的關係很差,那就不要想著兒子能夠站在你那邊。除非他才剛結婚或夫妻感情不好,其他的情況下婆媳之間的矛盾,兒子不戳破不看破。而以後的養老問題,兒子在外打拼,那你就要受到兒媳婦的臉色了。所以和兒媳婦之間的關係一定要好。



總的來說,對於孩子要幫忙的地方,一定不要推辭,比如說帶孩子、幹家務活等等,對於孩子家庭上的矛盾,一定不要過問。不知道大家怎麼看呢?


農業補貼

我也會慢慢變老。

在這裡也算是對以後的自己提個醒。



1、孩子結婚後,絕對不要住在一起,

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住的近一些,

這樣給孩子和自己予方便。

回到家誰都圖個舒服,穿什麼自己說了算;

吃什麼、什麼時候吃也是自己做主;

看電視也不用顧及他們的興趣。

東西怎麼放也不用他們給意見。

還是“距離產生美”!



2、孩子結婚後,他們的事他們做主。

我們就不要發表意見了。

如果徵求自己建議的時候,

適當給予些經驗,但也不要太當真,

別人不採納,也不要生氣。

對年輕人的生活最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對自己看不慣的,也不要說什麼。

每個人都有自己決定生活方式的權力。



3、在帶孩子方面,如果需要幫忙,

而自已的身體各方面也過得去,就幫忙帶一下。

如果力不從心,那還是不要逞強,

老年人身體健康,就是對子女最好的支持。

經濟上,有條件的就多支持一下,

沒條件的先說明,也不要太指望我們。



4、需要麻煩孩子的地方也要麻煩,

上班時間儘量不要打擾他們,

休息天要麻煩他們還是要儘管開口。

不然時間長了,你再去麻煩他們就變成不正常了。


5、對於跟兒媳(姑爺)的關係,心態要放好。

相處融洽的我們就多在一起,

如果關係緊張的,還是離遠一些好。



我想到的臨時就是這些,

你有什麼補充的嗎?






馨眼視角

我倆都退休了,我們都老了,兒女們也都大了,也都成家了,兒子結婚15年了,這些年我們都在一起過,一家人從來沒紅過臉,我覺得如何不討兒女嫌,還真有點說頭哩,多年的生活體會總結一下:有條件的話,能不在一起住,儘量別在一起住,因為經常在一起,免不了勺子碰鍋沿,難免會產生一些小矛盾,俗話說:遠了香,近了殃。不在一起反而更顯近乎。對兒女家的事,儘量不管或少管,做到不參與或少參與,小兩口鬧點小矛盾,先嚷兒女,再勸媳婿,不能護犢子,別把媳婿當外人待,你要明白:好兒不如好媳婦,好姑娘不如好女婿。對孩子們做得不對的地方,說到當面,該說得說,該嚷得嚷,兒女們有事,力所能及該幫助著乾的還得幫著幹,不要倚老賣老,坐享其成,不要和孩子們擺架子,平等相待,和平相處。生活上注意檢點,保持個人良好的衛生習慣。逢年過節組織搞個小聚餐,小聚會,一家人經常在一起交流交流,聯絡一下感情。兒女們也都挺不容易的,特別是當今社會,他們生活壓力大,工作壓力大,當父母的也得換位思考,有條件,該幫襯也得幫襯他們點。孝敬自己的父母,用實際行動做給兒女們看,給兒女們做個好榜樣。這些年,兒女媳婦女婿都很孝順,全家人和諧,生活過得其樂融融。


一世一雙


兒女長大成人,有了自己的事業、家庭和生活。作為兒女,應更多感恩父母的給予和付出,力所能竭地對父母多盡孝道和贍養義務。作為老人,應更多理解兒女在工作生活上物質精神的雙重壓力,幫忙不添亂,關心不煩心。老少兩代人,由於時代、理念、習慣、文化的差異和身處環境、角色位置、認知程度、看事角度的不同,代溝不言而喻,很容易在家庭生活中產生意見矛盾。要維護和營造大家庭團結、溫馨、和諧、幸福的環境氛圍,老人和子女兩個方面都要同心同德、相互努力、自我約束。

從老人的角度講,不討兒女嫌,不招兒女煩,就要做到自尊、自重,自立、自愛,自省、自律,具體概括為“十個不"。

1 經濟獨立,不依賴兒女。

2 重視健康,不累贅兒女。



3 分開而居,不打擾兒女。

4 生活自理,不牽扯兒女。

5 重大選擇,不干涉兒女。

6 照料孫輩,不忽視兒女。

7 管住嘴巴,不左右兒女。

8 找準位置,不越位兒女。

9 家中諸事,不為難兒女。

10個人主張,不逼迫兒女。


老漢心語


老人如何不討兒女嫌棄,那就先找到兒女嫌棄老人的原因,然後對症下藥。

人老是無法避免的,生老病死,人之常情。可是有些老人老了之後,卻深得家人關心。家有一老,如有一寶。但是有的老人人老之後卻處處招埋怨,處處討人嫌,究其原因,我總結如下:
第一:人老了,身體機能日漸下降,眼睛不好用,耳朵不好使,腿腳不方便,腦子也糊塗了。家裡的事幫不上忙。生活上還處處要人照顧。這是我們無法選擇的,只能在年輕時多多鍛鍊,為年老時積攢點資本。儘量讓身體機能衰退的慢點。

第二:人老話多,且處處干涉子女生活,始終霸佔戶主地位,以輩壓人。自以為是一家之主,老挑子女,媳婦的刺,言語上不顧及別人感受,想到什麼說什麼!人老了,子女大了,就要逐漸放手,儘量讓孩子當家做主。做到大事放心,小事不操心,尊重子女的選擇。不以父母的身份壓人。要是事事過問,事事幹涉,久了就會積怨。久而久之,能不討人嫌?

第三:代溝,時代發展太快。二三十年的時間,就是天翻地覆的變化,人老後根本無法跟上時代潮流。思想差異越來越大,新一輩的思想,行為,做法,老一輩無法理解。常常話不投機半句多。而老人的生活習慣,方式,小輩又看不慣。這種互相看不慣。久了就是嫌棄。

第四:子女家庭生活工作不順等。現在社會競爭壓力大,生活生活壓力也大。子女在外打拼,自然遇到各種人,各種事。各種不順,彙集一起,回家自然而然會各種宣洩,而父母恰恰是最包容的,所以經常給父母臉色看。這也成為老人自我感覺被嫌棄的原因之一。

老人討人嫌,不僅僅是子女不孝順造成的,也有社會,生活等諸多因素造成的。不管怎樣,我們要善待我們的父母,百善孝為先!當看不慣父母時,多想想他們對我們的好。人老了,過一天少一天,而他們的今日就是我們的明天。


賴絲兔文化空間

要想不討子女嫌,經濟上要獨立。要有社會保障,每月能領取養老金,要有存款做為醫療,養老基金。這樣能減輕子女經濟負擔,不用看子女臉色過日子,子女自然就不會嫌棄你。

生活上要自理。老年人只要自己還能自理生活,儘量不要依賴子女,現在都是獨生子女,長期依賴子女,子女心裡會有不滿情緒,嫌煩心理。多吃飯,少說話,老年人都有點嘮嘮叨叨的,總把子女當孩子看待,干預子女工作,生活和婚戀,而子女覺得父母象在唸“緊箍咒”一樣,頭都大了!因此,老年人,避免在子女面前喋喋不休地。

老年人要注重個人身體健康,平時要注意個人衛生,科學飲食,積極鍛鍊,減少疾病。久病床前無孝子,整天在家吃藥,呻吟,要人伺候,子女也會有情緒的,尤其是獨生子女,無人分擔責任和義務,會逼瘋的!因此,老年人要千方百計地保重身體。


長江老農

於女兒來說,我雖在年齡上只是人到中年,但其實已經進入老年行列;於父母來說,我是他們的孩子。兩方面的角色和體驗,使我在這個問題中不至於心裡沒底。讓兒女能愛如初且不厭煩,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尊重兒女,信任兒女。當我們老了,孩子們都長大成人了,他們有了自己的生活和處事方式,他們對於事情的看法和做法,自然有他們的道理。作為老人,我們應該在充分尊重和信任他們的基礎上,提出我們的建議供他們參考,而不是讓他們執行,我們不能將自己的想法和觀念強加於他們的身上,干涉他們的生活、愛情、婚姻和工作。我們應該相信我們的孩子是最優秀的,能把事情處理得很恰當,而不是成為他們人生路上的絆腳石。



二、嘮叨不是愛,愛不是嘮叨。我們好多老人喜歡嘮叨,覺得這是對兒女們的愛,甚至常常美化嘮叨:我們是關心你,愛你才嘮叨,我們要是外人,才懶得費那口舌呢。我在想,愛兒女的表達方式裡,嘮叨可能是最無用的,嘮叨的目的,是關心兒女,希望幫助兒女,但起到的效果可能是最糟糕的。既然是無用的,而且會讓兒女們反感,那還是少嘮叨,把嘮叨變成心裡一根放得很長但一直緊緊牽著的風箏線,用心關注兒女,跟他們一起遨遊在他們的藍天上,當他們需要我們的幫助時,我們會立刻出現。這樣的愛,作為老人的我們不累,兒女們也輕鬆。



三、做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老人千萬別反行其道,自私自利,貪圖小營小利,甚至做一些傷天害理之事。要做兒女子孫後代們德行的高地,你可能到老沒有過權、沒有錢,但你品德的高尚就是你的名望你的聲望。我的外婆已去世多年,但家鄉十里八村的人只要一提起她,其飽含的仰慕和尊敬溢於言表。外婆清貧苦難一生,大字不識,但樂善好施,慈愛寬厚,對身邊的每個人,無論大人小孩,都一視同仁,充滿善愛,一大家子人因外婆的德高望重而尊長愛幼,互敬互愛,家庭氛圍特別好。



一位在家受兒女們尊重孝敬的老人,也必然是受社會尊敬的人。


老人做到上述三點,便成兒女們的一塊寶,何談嫌棄厭煩呢?

歡迎交流——銀杏樹下的時光


銀杏樹下的時光

又是個令人心酸的問題。

以前鄰居是個獨居的老太太,兩個兒子,跟前後兩個老公生的,前任死了嫁給後任的,但是在小兒子兩歲的時候跟後任又分開了,原因是後任對大兒子不好,然後老太太自己帶大兒子,小兒子給了後任。

那個年代,吃飯是很大的問題,然後為了養大兒子和自己,就需要她像男人一樣拼命掙工分,然後就沒有撫養小兒子,雖然在一個村裡。然後拿出所有家當給大兒子娶了個媳婦,不幸的事是這個兒媳婦既不講理也不善良,娶了媳婦忘了娘,說的就是大兒子。

等到小兒子把媳婦娶回來之後,大兒子和大媳婦開始把老太太領出來讓小兒子小媳婦輪著養。小兒子一口否決。雖然大兒子不想把老母親趕出家門,但是也不敢得罪老婆,然後老太太就搬進後任老頭給她買了個鐵皮屋。

此後,就會經常看到一個腰背與地面呈九十度的七十多歲的老太太自己一桶桶水拎回家喝,自己到地裡拾稻子拾麥子過下一年的日子。

就這樣子,在臨終前,把大兒子喊過來,從枕頭拿出來一千塊錢,跟他說,這是她的火葬費。大兒子淚奔,哭著說,誰要你的錢啊,老太太眼淚呼呼地淌下來說,我不想讓你們嫌我死了還麻煩你們。

辛苦了一輩子,老了居然來考慮如何不被子女嫌棄,做子女的要做怎樣的檢討。


大V老師

這個題目如果是老人提出來的,有情可原。這個題目如果是年輕人提出來的,就有點三觀不正,缺乏正能量。

我只從題目是老年人提出來的角度分析。

絕大部分老人都很善良,不願意給兒女增加負擔,不願意干擾孩子的生活。

001老人不要和孩子同住,也不要住的太近,一般3–5裡為宜。

老人和孩子住在一起,在觀念,習慣,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衛生習慣,作息時間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長期在一起生活,容易因為瑣事傷了感情。所以適當保持距離比較好。住的太遠了,兒女照顧老人也不方便。

這樣吃完晚飯,兒女可以到父母那裡問安,聊天陪伴,也可以把父母接到家裡吃飯,然後送回去。

遠了香,近了臭。

002兒女的家是,老人不要插嘴,兒女都是大人,自然有能力處理。

不管是兒子,還是兒媳婦,不管是女兒,還是女婿,老人都不要隨意批評指責,特別是對兒媳和女婿,他們既是親人,也是客人。如果真的想說兩句,那就真心的對自己親生的順說吧。但是要正能量噢!

003隔代撫養不可太任性,尊重兒女意見是真理。孫輩不是自己親生的,有能力照看,也可以照看一陣子,但是,對孫輩的教育方式和理念,要尊重兒女的要求,不可以慣壞了孫輩孩子。弄不好會因此鬧矛盾。

004有錢有物要長流水,切莫捨不得或者一下子都給了。如果老人有家產和較高工資收入的話,在過好自己生活的同時,要把財產喝剩餘的收入,入長流水一樣逐步給孩子,但是不要一下子都給孩子。以下都給孩子了,以後不給了,有的孩子覺得你後來太吝嗇了。並且老人一旦有病還要兒女出錢,這就不好了。

平時孫輩過生日,開學,成績進步,兒子結婚紀念日,兒媳婦生日,女婿生日,考大學,買房子等這些環節都要給孩子點錢。孩子未必想要,但是父母給點應該更好。錢,早晚是孩子的,那就不如早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