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海棠:期貨交易的哲學

傅海棠:期貨交易的哲學

論壇現場

期海無涯

傅海棠老師於2000年開始做期貨,到現在也做了將近20年,中間的過程風風雨雨,一路坎坷,並不是一進入期貨市場就開始賺錢的,早期也出現過嚴重的虧損。他認為大多數投資者在期貨市場上失敗的主要原因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點:第一,他們不瞭解自己在做啥,認為這是他們失敗的主要原因。第二個原因是方法不正確,他們既然不知道自己在做啥,那麼所採用的交易方法肯定不正確,他們對自己所交易的期貨品種沒有清晰或者明確的概念。其實我們做期貨就是一種典型的貨物買賣。買進、賣出,最多算一個大型的貨物貿易商而已。蘋果、白糖、螺紋鋼等期貨品種,只要是在期貨市場上進行交易的,我們期貨交易者都可以參與,賺取價差。短線,就像我們平時日常生活中見到的菜販子,早晨到批發市場去將青菜批發過來,中午到菜市場上拿去賣,積少成多的賺取微薄的利潤。長線就是囤積居奇,比如說在市場上看好螺紋鋼,買入一千手。等到三個月以後,一噸漲了三百塊錢,然後直接賣掉,一買一賣,(資本)直接翻倍。我們既然是市場上販賣貨物的,要對自己所販賣的貨物進行深入的研究,精益求精。

傅海棠:期貨交易的哲學

會議演講

成本決定價值 供求決定價格

傅海棠老師反對做技術分析,他認為只有研究透徹了基本面,才能在投資中賺錢。而商品交易的最大基本面是兩個:價值和價格。

所謂商品的價值,他的觀點非常簡單:成本決定價值。對商品交易而言,什麼叫有價值?低於生產成本就具備投資價值。這個理論的基本邏輯是:生產和流通中的各種成本綜合,就是商品的實際成本,它左右著人們的行為。如果價格高於成本,大家有積極性去生產,價格便會逐漸迴歸成本;如果價格低於成本,人們沒有動力去組織生產銷售,這會促使價格逐漸回到成本之上。商品投資,其實首先需要的是弄清楚成本。傅海棠去各地調研,會把一種商品的各個環節的成本精確計算出來。比如,玉米的成本。他會關注地租(承包他人土地的成本)、耕地和澆灌成本、種子價格與用量、農藥和化肥的用量與價格、人力成本、收割晾曬成本、運輸成本、入庫成本、倉單註冊和交割成本,商品水分質量與升貼水。

這些成本的核算,是非常細緻而微的事情,但卻不能坐在辦公室裡想出來,需要到現場調研。但調研又是比較粗線條的事情,如何拿捏其中的關係,是需要有一點技巧的。傅海棠的做法就是儘量多跑,多跑幾個地方,數據比較一下,才會更真實。也正因為如此,今年3月份東調研蘋果,他先後跑了10多天,在上百個大小網點下車詢問觀察,前後行程2000多公里。最後得出的結論卻只是:蘋果遇才難氣候大量減產,價格肯定上漲。 認為供求關係尚未逆轉。而供求關係會左右價格走勢。實際上只要價格低、發生了供不應求的情況,上漲是一定的;只要價格高,如果供大於求了,它下跌是一定的。這是不需要懷疑的,是100%會發生的事情。

供求關係是如何影響價格的?

傅海棠老師認為,“農業看供給、工業看需求”。農產品主要看供給,因為消費端相對穩定,且緩慢增長,與人口增速和經濟成長相關,但種植量和天氣等因素會影響到產量,而產量變化直接影響到農產品價格。工業品不然,絕大多數工業品是要維持開工狀態的,生產會保持相對穩定且逐漸增加,重點要看消費端的能力變化和替代品情況。所以,如果出去調研,側重點不同。比如,玉米、棉花、大豆的調研,他主要去田間地頭及相關部門。而鋁製品行業則主要去鋁加工企業。橡膠連接農產品和工業品,則既去天膠產區,又要到輪胎生產企業。

傅海棠老師研究供求關係,重點是看供求有沒有嚴重失衡。什麼是嚴重失衡呢?舉例早年做大蒜的經歷:由於嚴重供過於求,大蒜出現了連續性兩年的下跌。那時候,大蒜生產成本是1.2元,但出庫價格低到只有0.10元了!如此低價,誰還會去種蒜?這就是嚴重失衡了。所以,他才敢於在0.2元以下重倉去做多,結果全球甲流爆發大蒜消費突然暴增,三個月的時間,蒜價上漲50倍。此時做多,才會有超額利潤(他當時在大蒜上的利潤超過百倍)!看看他精煉語言的分析概括:我們要把行情做大,首先要盯住哪一個商品價格不合理,什麼是不合理的?就是虧得受不了。快虧錢的時候就要盯住它,等到虧得受不了了,關門的關門,跑路的跑路,跳樓的跳樓,喝老鼠藥的喝老鼠藥,那就快了。不賺錢的時候,看哪個行業虧得最慘,就要盯住哪個行業。只要盯住它,不愁找不到機會。不怕賊偷,就把賊惦記,你天天惦記著它,不愁偷不到手。這種對於買賣點精確的把握,不止需要研究透徹經濟,更要透徹人性,屬於行為經濟學的範疇。

期貨交易哲學

投資的風險就是不確定性。任何投資都有風險,所以,確定性的投資機會幾乎是沒有的。但傅海棠老師的投資學,卻恰恰要追尋確定性的投資機會。在一切都基本確定的情況下,他才會重倉出擊、中線持有,一直到基本面逆轉。我們也就知道了投資的重點在哪裡:研究、搜尋,等待、發現那些低估的機會。如果價格被嚴重低估、供求又出現逆轉,市場情緒持續低落,這樣才會有便宜貨可買。一旦入場,重倉殺進,耐心等待,才可以真正做中長線。沒有機會怎麼辦?等、等待也是投資。

傅海棠:期貨交易的哲學

會議現場

傅海棠的演講中聽到他談及“天道”。在他看來,萬事萬物都有其必然性,都能用天道平衡的理論去解釋清楚。那麼,什麼是天道呢?是宇宙的運行規律?是自然的運行法則?是人性的皈依?還是社會的真理?天道的根本在於平衡。這個平衡,有點像“帕累托最優”,是一種理想的狀態。比如,供求會平衡、價格漲跌會平衡、心情好壞會平衡、社會發展速度會平衡。但大趨勢上的平衡,並不意味著時時處處都平衡。不平衡的時候、嚴重失衡的時候,就是投資機會。用天道的思想來看世界,則多年風調雨順之後必有災荒、大的災荒之後必有豐收。價格暴漲之後必有暴跌、價格不合理大跌之後一定會反彈。供給過量之後一定會有供給不足的時候、需求過盛之後也必然有需求不振的時候。

當天道運行的時候,外力難以阻止,應該順從這個天道規律。天道運行,下一階段必然是農民減少種植、疏於管理、產量下降,並進而形成惡性循環,最終導致產量嚴重供應不足。要在極端情況之後,才會出現種植的積極性恢復。而這意味著做多的年景可以持續一年以上。天道報應,絲毫不爽。既然天道運行依循其固有規律,那很多時候就不必焦心上火,看待社會基本面、看待經濟基本面,就應該多一份平常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