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慶8個村完成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工作

長期以來,農村集體資產有多少、收益如何,農民並不很清楚。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就是要使農民在物質利益和民主權利兩個方面,都有獲得感。

目前,各縣區已基本完成全面啟動的各項準備工作,包括成立組織機構、制定實施方案、組織學習培訓等,將陸續全面開展清產核資和產權界定工作。工作進展較快的大同區等地,已完成區、鄉(鎮)、村三級培訓和召開村級兩委會議、黨員大會、村民代表大會等工作,正在全面開展清產核資工作。

到今年年底前,我市各縣區將全面完成清產核資和產權界定工作,基本完成成員身份認定和勞齡登記確認工作。

據瞭解,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是集體資產管理方式和分配方式的重大變革,堪稱農村改革的“深水區”和“硬骨頭”,且各村情況千差萬別。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第一步,就是清產核資摸清家底,明確權屬。而近年來,許多村民把承包地轉包出去後,便到外地打工,有的幾年不回一次。針對村戶籍人口成分複雜、流動人口和外遷人口多的特點,我市試點縣區,組織熟悉村情的老幹部、老黨員、村民代表組成核查小組,通過逐戶逐人走訪、查閱原始檔案等方式,保證了成員身份確認和勞齡認定的準確性。

肇源縣古恰鎮古恰村在勞齡登記環節,工作人員走家串戶、刨根問底,電話通知到人。已搬遷至天南海北曾經為古恰村集體經濟做出貢獻的、還有幾十年未歸的農民,紛紛返回故鄉報勞齡。

大同區林源鎮長林村,通過賬務核對、現場勘驗、清資調查等方式,把村集體資產、資源的數量、位置、使用狀態、價值及預期效益全面查清、摸透,分析並提出每項資產、資源保值增值的具體措施,徹底摸清集體“家底”,做到賬目清、資產清、類別清。

同時長林村成立資產評估領導小組,對村級資產進行評估,公佈清產核資結果,對有異議的及時複查更正,保證不重、不漏、不差。目前,長林村共設置集體經濟組織總股份273397股,其中集體股82019股(佔比30%),基本股191378股(佔比70%)。基本股中設成員股168400股,勞齡股22978股。

股改之後集體資產如何管理?長林村黨支部書記艾緒文介紹:“成立村級股份經濟合作社,建立股東大會、理事會、監事會三會分設的管理體制。”

市農委經管站站長周明久說,集體資產量化到戶後,農民與集體之間真正建立起了利益聯結機制,農民的主人翁意識和參與積極性得到了有效調動,為規範集體資產管理、創新鄉村治理體系打下了紮實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