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色的調色板:我在美院

每個大學學府都有自己的校園風景,這種校園的風景既包含校園的建築、空間、道路、樹木、花草,當然更包括校園中來來往往的老師、學生,以及為學校服務的工作人員。每個大學的校園風景都有著因歷史、環境和專業特性而不盡相同的性格,同時又能體現出一所校園的文化特徵,以及生活在這個校園中的人的追求。 ——文/範迪安(中央美術學院 院長)

1918年,中央美院前身國立北京美術學校誕生,第一任校長蔡元培指出,要懷著“以美育代宗教”的理想建立現代美術教育。開創中國現代美術的新紀元,也成為中央美術學院的前身。

灰色的調色板:我在美院

國立北京美術學校大禮堂正門

國立北京美術學校匯聚了一大批學者,聞一多、林風眠、齊白石、李苦禪等在中國美術史上熠熠生輝的名字,都與其有著深厚的緣分。學校自誕生之日起便與民族命運共浮沉,戰亂頻仍的年代,國立北京美術學校幾經動盪,歷時九載多次南遷,難尋安身之處。當時校長徐悲鴻重才納賢,一大批卓有成就的藝術家和學者彙集於此,同心戮力,共克時艱,才使得學校在岌岌可危的環境中頑強存活下來。

灰色的調色板:我在美院

前排左起 宋步雲、王臨乙、徐悲鴻、齊白石、夏護士、戴澤;中排左起 王丙照、李可染、盧光照、葉麟趾、齊人;後排左起 葉正昌、王靜遠、黃養輝、(佚名)、高莊、吳作人、宗其香、孫宗慰、李宗津、劉鐵華、馮法祀、董希文、艾中信


為慶祝中央美術學院百年誕辰,中信出版集團聯手中央美術學院藝訊網隆重推出《灰色的調色板:我在美院》一書,新書於2018年4月18日全國同步上市。

灰色的調色板:我在美院

海報

本書由中央美術學院藝訊網主編章燕紫策劃並統籌,共收錄三十五位知名美院校友的回憶文章及大量照片、手稿。這些校友均為“文革”結束後直至20世紀90年代在中央美術學院求學的黃金一代——徐冰、王小帥、劉小東、方力鈞、隋建國、向京……他們師承滑田友、馮法祀、錢紹武、侯一民、靳尚誼、董祖詒等老一輩美院名師,同時經歷學校從王府井校尉衚衕5號老校區,到北京市半導體器件二廠(也就是書中簡稱的“二廠”)中轉辦學,再到落戶望京花家地新校區不同階段的變遷。從80年代至今,幾乎每一個藝術大事件裡都能看到他們的身影,他們親手開創了中國當代藝術的黃金時代,其影響一直延續至今。

他們眼中的美院

常說老人像孩子,那時的韋啟美先生說話、表情就已經非常像一個孩子,單純、善意。他翻閱書報的姿勢、眼神,起身換書時謹慎的動作,特別像個守規矩的學生。他坐在那兒,周圍的空間就安靜下來,空氣的流動會變慢,一點風都沒有。在走動的人中間,他像是不存在,別人也影響不到他。——文/徐冰


灰色的調色板:我在美院

《附中的走廊》 韋啟美 布面油彩 118cm×140cm 1990 年

入學時,第一畫室是吳作人先生主持的畫室。當時吳先生身兼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的職務,但非常關心我們的學習和生活,還安排我們去他家裡做客,聽他當年留學法國時的見聞以及對繪畫的理解。他還專門為我們班題寫大幅篆書勉勵我們。印象中他和夫人肖淑芳女士都非常和藹可親。——文/李迪

灰色的調色板:我在美院

1982 年,美院油畫系第一工作室同學和吳作人(左一)、肖淑芳老師(右五)

學校操場不大,每到冬季就被煤堆佔領了一半。我們跳過煤堆去食堂。煤堆的另一邊是白菜堆和羊肉堆——因為鄰居是菜市場。偷過白菜,偷過羊腿,心裡羨慕那些與杜鍵先生爭論新思想的前衛學生。——文/劉小東

灰色的調色板:我在美院

《煤堆和房子》 劉小東 布面油畫 59.5cm×50.5cm 1984 年

一彈指,畢業已二十多年,美院遷到新校址也十幾年了,U 字樓更不復存在。在畫室裡度過的日日夜夜現在想來好像一場夢。

為什麼我記得前兩天我還回過我們的畫室?悶熱,依然那樣靜謐。小花園裡的蟬叫得歡暢,暑假就要結束了,同學們還都沒回來。——文/耿樂

灰色的調色板:我在美院

耿 樂

這些已經成為當今文化藝術界領軍人物的美院校友在書中深情回憶了自己的校園故事,把我們帶回到他們青澀的學生時代,帶回到每個人走上藝術道路的地方。那些哭著的、笑著的、孤獨的、熱鬧的、瘋狂的、無言的往事,正是每個人藏於內心深處的長歌與呢喃——狂風中的大樹、老師的綠色布包、冬天校園裡的煤堆、夜晚的天光畫室、一句沒說出的話、一次失控的旅行、一些愈加模糊的身影和一些無法彌補的遺憾……回憶被時間切割成無數碎片,時間又將這些微小的碎片塑造成每一個生命今天的形狀。


書中同時收錄大量首次曝光的美院故事、資料照片和畫稿,可讀性極強。(還有京東定製版圖書喲,隨書贈送收錄書中未呈現的珍貴圖像。)

灰色的調色板:我在美院

定製版海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