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是如何廢除了中國歷史上的宰相制的?

魯世榮

在古代,君權和相權是一對矛盾,自秦設置丞相以來,兩者的矛盾就始終存在。國家是君主一人的天下,君權具有極強的排他性,因而任何對其權力具有危害的行為都被視為挑戰皇權;而丞相則是一人(君主)之下,萬人之上,挑戰君權的可能性非常之大。君權與相權鬥爭的總趨勢,是相權越來越弱,直到明太祖朱元璋誅殺胡惟庸,廢除丞相,君權勝出。那麼,朱元璋廢除丞相是怎麼回事呢?


(明太祖朱元璋)

明朝建立後,參照元朝的制度,設立中書省總理政務,以丞相負責,丞相具有統率行政官僚和輔助君主處理國家政事的權力。朱元璋在即位之後,就開始了限制相權。他時常流露出對西周時期天子“總六官,六官總執事”這一制度的羨慕和讚歎之情,也暗含了對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制度的不滿。1373年,朱元璋設立六科給事中,監察六部和主管機密事務的上傳下達等,弱化了中書省參與決策的權力。1377年,設立通政司,大臣的奏章要經由通政司才能到達君主的辦公桌上,君主的旨意也經其下達百官,於是丞相就失去了處理奏章的權力,丞相的權力慢慢地被朱元璋削弱,最終被廢除。而廢丞相的理由,則是胡惟庸案。

(胡惟庸劇照)

胡惟庸是追隨朱元璋打天下並建立天下的開國功臣,也是朱元璋的同鄉,他在1373年任右丞相。胡惟庸擔任丞相期間,擅權枉法,凡是大臣們給皇帝上的奏章中有對自己不利的,一律扣留。結黨營私,胡惟庸是繼李善長之後的淮西集團的首領,他們打擊異己勢力,比如陷害非淮西集團劉基。謀逆,據史書記載,胡惟庸迫使平涼侯費聚和吉安侯陸仲亨與其一起策劃謀反,此外,他還派自己的心腹前往倭寇聚集的地方和北元朝廷,請他們在舉事的時候裡應外合,內外相助,一舉成功。欺瞞朱元璋,位於中南半島東南部的占城派遣貢使來明朝納貢,但胡惟庸沒有上奏朱元璋。這一切累積到一定的程度,再加之朱元璋生性多疑的性格,1380年,胡惟庸因謀反罪被誅殺,並株連了一大批功臣武將,包括曾經擔任過丞相的李善長。同時廢除丞相制度,裁撤中書省,並下令後代君主不準設立丞相。

(李善長)

朱元璋廢除丞相,六部直接向他負責,獨攬大權,乾綱獨斷,明清君主的權力達到歷史上的頂峰。此外,廢除丞相也使得朱元璋處理政務的壓力一下子大了很多,據史書記載,他有時要一天處理奏摺140多件,政事400多件。為了緩和壓力,他後來不得不設置殿閣大學士,以備諮詢。內閣大學士在明朝後期權力也慢慢地增大,張居正即是一例。明代宦官專權極其厲害,也是廢除丞相的惡果之一。內閣具有提供意見的職能,君主懼怕內閣權力過大,又重用宦官來制衡。內閣在奏章上提供的意見要想成為政令,就需要宦官的批紅,於是宦官得以專權,併成為明王朝的頑疾。


參考文獻:

1、吳晗:《朱元璋傳》

2、肖立軍:《朱元璋殺胡惟庸廢丞相考辨》

3、王建華:《胡惟庸黨案與明初的皇權相權之爭》

4、陳福坡:《明廢丞相制度得失之研究》


回答者:復旦大學歷史系碩士研究生、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韓尚蒙


季我努學社

中國的宰相制已經存在很久,但朱元璋為什麼要與歷史潮流對抗,廢掉宰相呢。原因大家大都能說出個一二三四。說白了,朱元璋自己打下來的江山不願意與別人分享。自古權力只能獨享。同時宰相又是位於百官之上,而且宰相等一系列大臣有經常與武將聯繫密切。做為政府的首腦,宰相的權力對於皇權來說是很大的威脅。於是朱元璋就冒天下之大不韙,整天就琢磨找機會廢掉宰相。這種機會對於朱元璋來說太簡單了。當時宰相胡惟庸由於權勢日盛,驕橫跋扈,不知節制,這正好給朱元璋以把柄.洪武十三年(1380年),朱元璋以擅權枉法的罪名殺了胡惟庸,趁機取消了中書省,並立下法度,以後不許再設丞相一職。六省直接對皇帝負責,皇權真正至高無上。但同時政務極為繁忙,所以朱元璋又發明了內閣,並沾沾自喜,只是後來的發展是他始料不及的。總之一句話,順應規律。



歷史小卒

學界關於朱元璋廢除丞相的研究有很多,網上也有各種說法,這裡僅作簡要介紹。《明史·職官志》載:“洪武十三年正月,誅丞相胡惟庸,遂罷中書省。九月,置四輔官,以儒士王本等為之。”洪武二十八年,朱元璋敕諭群臣:“國家罷丞相,設府、部、院、寺分理庶務,立法至為詳善。以後嗣君,其毋得議置丞相,臣下有奏請設立者,論以極刑。”

可見朱元璋廢丞相之堅決。

而明代丞相設置在明建國以前。元至正二十四年,朱元璋稱吳王,仿元制設官,以李善長為右相國,徐達為左相國,是為丞相丞相之始。明洪武元年,正式改相國為丞相。嗣後直至廢丞相,共有四人任丞相,即李善長、汪廣洋、徐達、胡惟庸【洪武元年到四年,李善長;四年至六年,汪廣洋為右丞相,徐達為左丞相領軍西征(明官制尚左,故以徐達為尊);六年至十年,以胡惟庸代汪廣洋;十年至十三年,汪廣洋為右丞相,胡惟庸為左丞相】,而實際上理事的只有李善長、汪廣洋、胡惟庸。

廢丞相的直接方式就是殺丞相。洪武十三年,以胡惟庸謀反為由將其處死(《明史》記載,十二年,其先因朱元璋要求胡惟庸子償命,故與御史大夫陳寧、中丞塗節秘密商量謀反,後來因為沒有入稟占城來朝,朱元璋大怒,胡惟庸與汪廣洋只有謝罪,但嗣後又將責任推給禮部,此事不久汪廣洋就被賜死,而汪廣洋妾陳氏為知縣女,因罪沒官,這又違反了沒官婦女只給功臣的規定,胡惟庸又被牽連。十三年正月,塗節叛胡惟庸,告其謀反,胡惟庸因此被誅),並以此為導火線,延續十年,因此被誅殺者達三萬餘人,成為洪武四大案之一

。朱元璋廢丞相的理由,用其自己的話說,是“自古三公論道,六卿分職,不聞設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漢、唐、宋雖多賢相,然其中多小人,專權亂政。”而後人則從其性格等多方面解讀過原因。

胡惟庸案漫畫(不知道是否正確,未作考證)

廢丞相之後的,洪武一朝,六部諸事直接上奏皇帝,“以翰林春坊詳看諸司奏啟,兼司平駁,大學士特侍左右備顧問而已。”所有政事均由皇帝親裁,也就是

加強了中央集權。但這是建立在皇帝勤政的基礎上,朱元璋低估了其子孫的憊懶,而且不設丞相總覽政事也只能是其理想狀態,其後嗣君不敢違揹他的話,但採取其他方式來一定程度上履行丞相的職能,也即後來的內閣制度(一般認為是成祖時形成)。


楚邾

廢除宰相制度對於封建時代的皇權集中絕對是有幫助的,或者說消除了宰相對於皇權的威脅比較合適吧,畢竟宰相在整個封建時代的權利都是畢竟大的。那麼朱元璋是如何廢除宰相制度的呢?

朱元璋建立了大明王朝後,就一直在做著一件事情,那就是集皇權,打擊當年的功臣們。胡惟庸作為封建皇朝的最後一位宰相,是讓朱元璋下定決心廢除宰相的關鍵,整個過程史稱胡惟庸案。胡惟庸當年做了什麼?

當年李善長推薦胡惟庸當了明朝的宰相,他在位7年期間大肆排除異己,在朝野中不少官員都是他的黨羽,而且辦事經常不請示朱元璋,直接就處置了不少的大案子。這嚴重的挑戰了朱元璋作為皇帝的權威。於是朱元璋決定除掉胡惟庸等一干人等,順便廢除宰相制度。

不過據後代人考查明史發現,這裡面的很多記載是存在著矛盾的。首先就沒有太監雲奇這個人,更無其拉著馬車韁繩一說。這只是朱元璋為了廢除宰相制度,加強皇權的一個謊言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