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一星”系列展覽之一百零五期——小熊貓特展在省博物館展出

“每月一星”系列展覽之一百零五期——小熊貓特展在省博物館展出

為進一步加強青少年學科學、愛科學的興趣,激發他們探索自然奧秘的熱情,並宣傳和弘揚祖國傳統文化,以博物館優美的展示環境和良好的藝術氛圍為依託,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現一件件珍貴的館藏精品,5月23日,“每月一星”系列展覽之一百零五期——“小熊貓”特展正式在黑龍江省博物館展出。

“每月一星”系列展覽之一百零五期——小熊貓特展在省博物館展出

“每月一星”系列展覽之一百零五期——小熊貓特展在省博物館展出

大熊貓我們都耳熟能詳,那小熊貓您瞭解嗎?還有這“一大一小”之間,又有啥聯繫呢?其實啊,人家小熊貓早在1825年的時候,就已經被發現並賦予了“熊貓”這個名字,只不過到了44年後,“呆萌界”的“霸主”大熊貓被發現了,所以小熊貓也因此降了等級。就讓我們通過黑龍江省博物館館藏的這隻小熊貓標本,來好好了解下這群萌物吧。

“每月一星”系列展覽之一百零五期——小熊貓特展在省博物館展出

小熊貓,食肉目,小熊貓屬,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因為全身披有紅褐色粗的長毛,所以小熊貓又叫“紅熊貓”和“火狐”。它們有著圓點狀的“眉毛”、寬寬的臉盤以及短短的嘴巴,眼圈為黑褐色,鬍鬚為白色,嘴周圍、鼻上部、兩頰、眼眉上都有白斑。小熊貓的耳朵是白色的寬三角形,耳背呈黑褐色,耳基部外側有一簇白色長毛。它們的尾巴上有紅褐色、黃白色,或紅褐與黑褐色相間的九個環紋,且長度幾乎與身長相同。你看,省博所藏的這隻雌性小熊貓,它身長38釐米、尾長32釐米,可不就差不多等長嘛。

小熊貓也生活在四川盆地,以竹子為主食,以各種水果、小型昆蟲、鳥類或哺乳動物作為配餐。由於它們掌握一系列適合樹棲生活的特徵,所以那黑色的腹部也成了小熊貓與周圍濃密樹葉陰影融為一體的“道具”。據黑龍江省博物館工作人員介紹,當小熊貓“下地”被捕食者發現時,便會突然站立起來,張開雙臂儘量露出自己“腹黑”的一面,並且儘可能地發出尖叫聲。而絕大多數的捕食者,都會被這突如其來的狀況嚇一跳,小熊貓則利用這短暫的一瞬間,竄到樹上再次隱蔽起來。

“每月一星”品牌系列展覽作為傳播傳統文化的堅實平臺,不僅拉近了博物館與觀眾之間的距離,促進觀眾與博物館的瞭解與互動,又提升了博物館收藏、展示和開展社會教育的總體水平。(宋天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