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一星”系列展览之一百零五期——小熊猫特展在省博物馆展出

“每月一星”系列展览之一百零五期——小熊猫特展在省博物馆展出

为进一步加强青少年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自然奥秘的热情,并宣传和弘扬祖国传统文化,以博物馆优美的展示环境和良好的艺术氛围为依托,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一件件珍贵的馆藏精品,5月23日,“每月一星”系列展览之一百零五期——“小熊猫”特展正式在黑龙江省博物馆展出。

“每月一星”系列展览之一百零五期——小熊猫特展在省博物馆展出

“每月一星”系列展览之一百零五期——小熊猫特展在省博物馆展出

大熊猫我们都耳熟能详,那小熊猫您了解吗?还有这“一大一小”之间,又有啥联系呢?其实啊,人家小熊猫早在1825年的时候,就已经被发现并赋予了“熊猫”这个名字,只不过到了44年后,“呆萌界”的“霸主”大熊猫被发现了,所以小熊猫也因此降了等级。就让我们通过黑龙江省博物馆馆藏的这只小熊猫标本,来好好了解下这群萌物吧。

“每月一星”系列展览之一百零五期——小熊猫特展在省博物馆展出

小熊猫,食肉目,小熊猫属,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因为全身披有红褐色粗的长毛,所以小熊猫又叫“红熊猫”和“火狐”。它们有着圆点状的“眉毛”、宽宽的脸盘以及短短的嘴巴,眼圈为黑褐色,胡须为白色,嘴周围、鼻上部、两颊、眼眉上都有白斑。小熊猫的耳朵是白色的宽三角形,耳背呈黑褐色,耳基部外侧有一簇白色长毛。它们的尾巴上有红褐色、黄白色,或红褐与黑褐色相间的九个环纹,且长度几乎与身长相同。你看,省博所藏的这只雌性小熊猫,它身长38厘米、尾长32厘米,可不就差不多等长嘛。

小熊猫也生活在四川盆地,以竹子为主食,以各种水果、小型昆虫、鸟类或哺乳动物作为配餐。由于它们掌握一系列适合树栖生活的特征,所以那黑色的腹部也成了小熊猫与周围浓密树叶阴影融为一体的“道具”。据黑龙江省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当小熊猫“下地”被捕食者发现时,便会突然站立起来,张开双臂尽量露出自己“腹黑”的一面,并且尽可能地发出尖叫声。而绝大多数的捕食者,都会被这突如其来的状况吓一跳,小熊猫则利用这短暂的一瞬间,窜到树上再次隐蔽起来。

“每月一星”品牌系列展览作为传播传统文化的坚实平台,不仅拉近了博物馆与观众之间的距离,促进观众与博物馆的了解与互动,又提升了博物馆收藏、展示和开展社会教育的总体水平。(宋天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