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生不良徵信怎麼辦?銀行關心的徵信問題都在這裡

產生不良徵信怎麼辦?銀行關心的徵信問題都在這裡

徵信報告,即中國人民銀行徵信中心記載的信用歷史客觀記錄。有什麼用呢?用於銀行等金融機構的貸款審批、信用卡審批、某些公司的任職資格審查、員工錄用等。

如何查看徵信記錄?相應的數字符號都代表了什麼呢?

1.看還款記錄,信貸銀行一般看兩年內,N代表正常還款,數字代表多久未還款,月為單位。

2負債.信用卡使用額度佔信用卡總額百分比,銀行一般控制在80%以內,這個對每月刷爆信用卡的客戶需要注意的地方,還款最好是賬單日前還進去,賬單日後刷出來。這樣使用額度就會很低。

3.徵信拉取次數,大部分以信用卡審批,貸款審批為準,銀行看2-6個月內不能超過4-6次,貸款公司一般是看3個月不能超過8-10次,所在單位為國企,事業單位,大型上市公司,或負債低,有房子車子資產,條件可適當放鬆。

4.通過信用卡月還款金額評定客戶經濟實力,不是每月還款沒有逾期就萬事大吉,經常或偶爾全額還款,說明有償還能力,一直還最低還款,說明資金不充足。銀行比較看重。貸款公司相對看的較輕。

5.5年內徵信上出現過多少個單位,單位越少說明你工作穩定,住址出現的越少為代表個人穩定。這些都是放款方審核考慮加分或減分的重要因素。

如何避免產生徵信汙點?

平時生活中,許多不經意的行為,都可能在徵信裡留下汙點,珍視自己的信用財富,才是申貸的最好出路。

回到重點,大家都知道銀行貸款利率相對一些平臺肯定是少之又少的,但不得不吐嘈的是絕大多數的人是不符合銀行的放款條件的!那麼怎麼辦呢?如何讓自己成為銀行眼裡的優質客戶?銀行關注的又是哪幾塊呢?

1.基本信息

2.信貸信息

即借債還錢的信息情況,主要是信用卡、房貸。

銀行審批信用卡、貸款重點關注的就是這塊的記錄,銀行只關心1個問題就是:信用卡、貸款批給你了,未來你會按時足額還款嗎?所以銀行會查看你的還款記錄,有無逾期,判斷你的還款意願;看你已經借款的筆數、對外的擔保情況,看是否能給你貸款以及還能貸給你多少。

3.非金融負債信息

先消費後付款形成的信息,比如電信繳費。這一塊,很少有朋友因為電信欠費上徵信吧。

4.公共信息

包括社保公積金信息、法院信息、欠稅信息、行政執法信息等。大部分人這一塊也只有個社保公積金信息,其他信息一般也不會涉及到,真涉及到了就不止是信用卡、貸款批不下來的問題了。

5.查詢信息

過去2年內,什麼人、什麼機構因為什麼原因查過你的信用報告。這裡的人一般指自己,機構一般是銀行或放貸機構。一般而言,短時間內機構查詢次數太多,會影響銀行審批你的信用卡、貸款申請;個人有權每年2次免費查詢本人信用報告,不過短期頻繁地查詢自己的信用報告,也有點不好,放貸機構會認為:個人一般有借款需求才會查,多次查給人一種迫切需要貸款又得不到的感覺,放貸機構因此可能會認為你違約風險高,要謹慎放貸了!

徵信報告中哪些記錄會影響我們申請信用卡、貸款?

以重要程度排行如下:

1.法院強制執行記錄

這個僅做了解,一般人沒有這事。

2.呆帳

什麼叫“呆帳”呢?就是有1筆信用卡賬單或者貸款沒有還,拖欠時間太久,銀行等金融機構催收多次仍沒還款,銀行就會放棄催收,將這筆帳列為呆賬,上報給銀行的徵信系統。這種情況比逾期更嚴重,基本上有“呆賬”,之後與各銀行的各種信用卡、貸款業務都無緣了。

3.逾期不良記錄

逾期不嚴重的,銀行一般還是給機會的。只要近2年內逾期不超過90天,或者連續逾期30天以內的記錄不超過6次,有些銀行政策比較松的時候也會給你機會。即使你有超過90天的逾期還款記錄,只要你把這筆還款還清,5年之後你的逾期不良記錄就會自動消除,消除後同樣還有機會辦信用卡。

4.近2個月機構查詢次數

機構查詢次數過多,代表你近期經濟狀況不是很好,到處在申請信用卡或貸款,這對你的申卡是不利的。還有1點是個人短時間內也不要頻繁查詢,道理和機構查詢是一樣。

5.負債率

負債率高,簡單的說就是你目前信用卡欠款金額或者貸款餘額太高。在申請信用卡時,可以在賬單日前還掉即將入賬的的金額,降低負債率,也是像銀行表示自己的還款壓力不大,銀行不會覺得你還款壓力高而拒絕申卡或降低額度。

6.工作更換、社保公積金

這2點,銀行一般是用來判斷你的工作是否穩定,如果始終在同一家單位上班,社保公積金按時繳納了1年半載的,這種情況是銀行樂於看見的,有利於辦卡、申貸。關於工作更換的問題我們金融交流圈裡就有一道專業題:徵信地址怎麼改?關於這個問題大家可以留言發表自己的經驗之談!下期發佈這一命題的各種行之有效的經驗。希望大家積極參與各關注瞭解後續答案!

徵信報告是我們個人生活中的“經濟身份證”,每個人最近的經濟活動都能在這裡反映出來,一定要重視維護好它。如果近期報告裡有不利於你辦卡、申貸的因素,可以維持一段時間待不利因素更新再去申請,千萬不要頻繁查、頻繁查、頻繁申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