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們該如何預防猩紅熱侵襲小孩?

FDGHHFHGAH

最近,天氣溼熱,夏天以強勢之姿宣告自己的到來。細菌、病毒等壞傢伙蠢蠢欲動,伺機作亂。此時正值猩紅熱等多種傳染病流行高發期,不慎就可能中招,特別是有小孩的家庭尤其要注意。

這是一種由A群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

人群普遍易感,其中3—8歲孩子更容易被侵襲。托幼機構和小學等集體單位可能會出現聚集性甚至爆發疫情。每年11—3月,4—6月高發,各地略有不同。如果你家孩子出現以下症狀時請警惕!

主要症狀

突然出現發熱、咽痛、頭痛、噁心、嘔吐、軟顎充血水腫等症狀,發病12—36小時內常出現全身瀰漫性鮮紅色皮疹,繼而皮膚脫屑。

最開始,主要表現是發熱、咽痛,很容易和感冒混淆。大家可以而看看有沒有起紅疹,呈猩紅色,一般就能判斷是不是得了猩紅熱。

還可以看看孩子的舌頭,是否呈紅色和凹凸狀,很像草莓,這就是“草莓舌”。

怎樣傳播的?

患者及咽部帶菌者是主要傳染源。主要是空氣飛沫傳播,也可以通過被汙染的食物、玩具、受驚、衣物等傳播。

如何預防?

請大家確保自己和家人、孩子能做到以下這幾點:

1. 讓孩子擁有充足、高質量睡眠,均衡飲食,加強戶外鍛鍊。

2. 多注意個人衛生,比如勤洗手、勤換衣物等。

3. 保持環境衛生,室內空氣流通和新鮮。

4. 咳嗽或打噴嚏時掩住口鼻,並處理好口鼻分泌物。

5. 避免和他人共用個人物品、比如毛巾、餐具等。

6. 高發期間,儘量少帶孩子到人流密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


育兒網

春夏交替時節,空氣溼度大,溫度適宜,恰好是溶血性鏈球菌的黃金生長期,很多幼兒容易感染,患上猩紅熱。目前,全國各地一些學校和托幼機構中也有猩紅熱聚集性疫情發生。一起來了解一下怎樣識別和預防猩紅熱吧!

猩紅熱是一種什麼病?

猩紅熱為A組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其臨床特徵為發熱、咽峽炎、全身瀰漫性鮮紅色皮疹和疹退後明顯的脫屑。本病一年四季都有發生,尤以冬春之季發病為多。多見於小兒,尤以2~8歲居多。猩紅熱的傳染性非常強,通常在發病前24小時至疾病高峰期,傳染性最強。

可能傷心傷腎還傷關節

猩紅熱的致病菌傷害人體手段多樣。細菌本身及其產生的毒素、蛋白酶會引起身體產生化膿性、中毒性和變態反應性(2~3周出現)病變綜合徵。

感染性病變

扁桃體化膿、中耳炎、乳突炎、頸淋巴結炎、蜂窩織炎。

變態反應性病變

急性腎小球炎、風溼熱/風溼病瓣膜心臟病、風溼性關節炎。

中毒性病變

全身毒血癥狀、猩紅熱樣皮疹、臟器充血膨脹。

猩紅熱是如何傳播的?

猩紅熱為呼吸道傳染病,傳播途徑容易實現,患者和帶菌者是主要傳染源,經由空氣飛沫傳播,也可經由皮膚傷口或產道感染。

患猩紅熱的寶寶如果與正常人接觸,就會通過飛沫直接傳染他人。然而,最重要的傳染源是被乙型溶血性鏈球菌感染的非猩紅熱患者,如急性扁桃體炎、咽炎或其他呼吸道有鏈球菌感染但未發病的帶菌者等。因此,在幼兒園常常可見到這樣的現象,即有的寶寶患了上感冒後,很快就患上了猩紅熱,或是家裡爸爸、媽媽患了扁桃體炎、咽炎等疾病,使寶寶感染上猩紅熱。不過,寶寶患猩紅熱後,通常可獲得終身免疫,僅有極少數的寶寶由於感染細菌類型的不同而發生第二次猩紅熱。

猩紅熱有哪些表現?

猩紅熱病情輕重可因機體反應性的差異而有所不同,但大部分表現為輕症病人。典型病人臨床症狀有以下四期:

潛伏期:最短1天,最長12天,一般為2-5天,此期細菌在鼻咽部繁殖。

前驅期:為1天左右,表現為突然畏寒,發熱38℃-40℃,頭痛、噁心、嘔吐、咽痛、扁桃體紅腫,局部有灰塵白色點片狀滲出物,頸部淋巴結腫大伴壓痛。年齡小的嬰幼兒起病時可發生驚厥或譫妄。

出疹期:大多在發病12-36小時內出現皮疹,個別可延緩到2天以後。

猩紅熱需要住院嗎?

1.急性期應臥床休息。吃稀軟、清淡食物,多喝水。保持口腔及皮膚清潔衛生,預防繼發感染,年長兒可用生理鹽水漱口。

3.高熱可用較小劑量退熱劑,或用物理降溫等方法。

如何來護理猩紅熱患兒?

發熱護理

急性期患兒需絕對臥床休息2~3 周以預防併發症, 給以恰當物理降溫, 可頭部冷敷、溫水擦浴或遵醫囑服用解熱退燒藥, 忌用冷水或酒精擦浴。

口腔護理

保持患兒口腔清潔是很重要的, 既有利於殺滅咽部的細菌, 又可預防繼發感染, 能自理稍大點的患兒,一定讓其用溫鹽水在飯後或睡覺前後漱口;對於1~2 歲的患兒, 家屬用攝子夾著消毒紗布或棉花蘸溫鹽水擦洗口腔, 勤喂水也可以達到清潔口腔的目的。

皮膚護理

剪短患兒指甲, 避免抓破皮膚。脫皮時勿用手撕扯, 可用消毒鉸剪修剪, 以防傳染。可用溫水清洗皮膚來緩解癢感, 禁用肥皂水、酒精擦拭皮膚。必要時可塗抹爐甘石洗劑。衣褲應寬鬆, 不能穿化纖或絨布內衣褲, 以防加重癢感。床褥應保持清潔、乾燥、鬆軟、平整。

預防併發症

注意觀察血壓變化,有無眼瞼浮腫、尿量減少及血尿等。每週送尿常規檢查兩次。

目前,猩紅熱尚無疫苗可預防。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做好預防至關重要!

1.儘量避免去人群聚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

2.勤洗手、不隨地吐痰,避免共用餐具和毛巾等物品;

3.正確打噴嚏姿勢是:不對人、用手肘掩面;

4.居家和學校教室清潔、空氣流通,養成良好個人衛生習慣;

5.讓孩子保持充足睡眠、均衡膳食、提高抵抗力;

6.接觸猩紅熱患者後,嚴密觀察7天,有症狀及早就醫。


猩紅熱是由A組鏈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臨床特徵為發熱、咽峽炎、全身瀰漫性鮮紅色皮疹,少數患者病後可出現變態反應性心、腎、關節損害。


患者和帶菌者是主要傳染源,此病主要經空氣飛沫傳播。

家長可嚴密觀察兒童,注意學校的疫情,若學校有此病患兒,應每日給孩子進行晨間體溫檢查。疾病流行期間,應避免讓孩子到擁擠的公共場所。家裡勤開窗通風,勤曬被,做好家庭消毒工作,多鍛鍊。


公共衛生科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