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中國式攝影?

詩悠帆

現在的中國人可以說是富裕起來了,人們的精神文化隨著經濟的發展而不斷上升。早年間屬於少數人擁有的照相機已經走進千家萬戶,普及程度之快之高令人始料未及。尤其是數碼攝影大行其道的當下,絕大多數人都喜歡這種方便快捷、拍攝成本低廉和技術門檻很低的“快餐”式攝影方式。

由於數碼相機的高度普及,現在很多人都加入到攝影創作的隊伍中來。長槍短炮配置齊全,三五成群群來群往。拿著高級相機,拍著廉價的照片,似乎每個人都享受著攝影所帶來的樂趣。其實,很多人都是在盲從,他們並不知道什麼是藝術,更不知道什麼是攝影創作,只是覺得拍照相比較文學詩歌、繪畫雕塑、音樂和書法等要容易得多,而且還能拿著專業設備在人前人後炫耀,滿足虛榮之心。

由於國內沒有優質的攝影文化環境,從而導致老法師們在引領著攝影潮流。他們帶著這些盲從的新手們去拍攝那些老掉牙的攝影題材,不過分地說是在不斷重複拍攝大量的庸俗攝影,這種現象會嚴重製約攝影的創作的推陳出新。


攝影講習所

所謂的“中國式攝影”,是指很多普通愛好者拿著昂貴的器材,幾十人甚至幾百人扎堆在一起,日復一日地拍攝多年前大師們已經獲得成功的作品。大部分都是風光和民俗人文題材。

大可不必對“中國式攝影”有偏見,你要明白,“中國式攝影”的本質,其實與攝影藝術無關。

中國的攝影愛好者,其本質是“旅遊人群”。這些年,人民生活富足了,手頭寬裕了,精神文明上有追求。攝影作為愛好來說,既陶冶情操,又活動身體,還能開闊眼界,呼吸新鮮空氣,還能拓展社交,結交新的朋友,確實要比打麻將健康多了。這本是一件好事。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攝影讓大家找到了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又可以儘可能地接近藝術。普通人不是藝術家,大眾欣賞藝術的方式很簡單直接,只要是美的,只要能獲得瞬間的感動,就是藝術的具體體現。

相機作為消費電子產品,逐漸走進普通人的生活。國產手機廠商敏銳地捕捉到這一巨大需求,紛紛以拍照作為突破點,推出的產品越來越強大。拍出好看的照片對於普通愛好者來說,突然變成了越來越簡單的事情。消費者的需求,已經悄悄從“欣賞美麗的照片”,轉變成“自己生產出美麗的照片”。

旅遊成本的降低,使得越來越多的人走出家門,去欣賞世界美麗的風景。旅遊與拍攝完美地找到了結合點,為廣大愛好者提供了最佳的攝影平臺。在這種大形勢下,催生了很多“職業人文景觀”,曾經譽為國內最美的各處風景,已經變成眾所周知的外拍基地。一些當地人也專職成為了專業的擺拍模特。壩上、霞浦、灕江……我們看到成千上萬的雷同的照片。每一個拍出合格照片的人都迫不及待地發到論壇、朋友圈,還要標註出地點。

仔細想想,這只不過是把過去與石碑、建築、大樹合影的到此一遊照變成了另一種形式的到此一遊而已。拍照的人獲得了滿足感、旅遊鏈條掙了錢、廠商賣了設備、地方政府GDP得到增長,社會文化生活有所進步,又有什麼不好呢?

攝影是一種活動,活動可以被賦予不同的意義。對於攝影職業工作者來說,攝影產生價值的是創意和照片的內涵;對於絕大部分業餘愛好者來說,參與活動之中,就是最大的價值。

只要高興就好。


攝影師宇哲

中國式攝影,中國式過馬路,中國式相親等等,這些所謂的中國式……一出現,立馬就會有所警覺,感覺不怎麼樣,一般化,存在詆譭的問題。



題主所提到的中國式攝影,應該是一堆人拿著一堆器材在拍攝獲得一等獎二等獎的題材,人家拍啥獲獎了,我也要去拍。人家買了全畫幅,我也要升級全畫幅。其實從中國式攝影這句話我就比較反感,為啥題主會問到這個問題?是說明我們中國人懶還是不會思考呢?隨著入門單反的降低,確實越來越多的人購買單反,清晨湖邊一幫人拍日出,壩上草原越來越多的人拍老牛拉車,所有人拍的畫風一致,夜晚支起三腳架拍星軌拍車軌。這一系列的扎堆行動讓人們叫成了中國式攝影。

中國式攝影有好也有壞,雖然我們經常可以看到組團拍攝大爺划船,大爺挑水,大爺抽旱菸等擺拍動作,這些動作一樣的照片基本沒有含義了,已經失去了攝影的樂趣。但是每個人的思想不同,拍攝角度不同,運用的拍攝手法不同,就會得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攝影其實就是抓拍,純天然的拍攝,才能體現出技術和攝影的含義,如果真的是固定好一個動作,固定好一件物品,讓很多人拍攝那真的沒有一點的樂趣了,攝影也就成了應付事,自己也感受不到攝影的意義是什麼。我為啥要按快門。

還是希望真正喜歡攝影的朋友,不要扎堆攝影,不要跟風攝影,可以去借鑑,但是不要去模仿,每個人的看法不一樣,你要有自己的主見,才能剛好的去完成攝影。


濟南攝影師麥兜

中國式攝影其實也不是中國人的專利,在攝影上,跟其他的藝術一樣,沒有傳承,就沒有創新,中國式攝影在某些方面跟我們學習書法繪畫類似,就是臨帖和臨摹繪畫作品一樣。

我們看到大師拍攝的風光片,人文題材,街拍都是非常好的作品,我們怎麼樣才能拍出這樣的作品呢?尋找類似題材,練習拍攝角度,找到自己的拍攝感覺,讓拍攝技巧和拍攝感覺融合在一起,也許就是自己創作道路上的一個訣竅。


煮茶聞書香

(這就是我在烏蘭布統草原清晨看到的中年攝影大軍)


主要是整體攝影水平不高。

首先,是對攝影的理解不到位。

其次,是攝影藝術教育普及程度不高。

再次,就是昂貴的相機器材,和貌似複雜的技術,擋住了人們通向攝影藝術提高的道路。

前年夏天,我去烏蘭布統草原,凌晨三點起床,跟著車隊到公主湖和透風溝,去拍日出。

因為去的大部分都是中老年人,到了地方之後,人們一字排開,長槍短炮,各種相機,簡直了!

我當時就驚詫於那些相機的昂貴和集中。

(拍馬群時,業餘攝影隊伍更為壯觀)


後來,我看到了其中不少人的作品,可以這樣說,千篇一律的多,修圖美化的厲害,真正有感覺,少之又少。

過去一直覺得我國的詩歌教育、書法教育、閱讀教育、美術教育,有很大的缺陷和空間,現在知道了,攝影藝術教育,水平也不敢恭維,不容樂觀。

(這是我用手機拍的逆光作品)


實際上,很簡單。

就像書法的三要素是筆法、魔法、章法一樣,

攝影應該從攝影的三要素開始,構圖,色彩,光線。

先理解了這些,再開始實踐。

(這是在烏蘭布統草原,用手機拍的公主湖日出)


然後,避免掉一個誤區。

攝影不是光為了拍得好看。

藝術的指向有三:真、善、美。美只佔其中一部分。要想辦法去拍到攝影裡的善和真。

攝影是也為了表達感情,通過視野,通過視角,通過心靈,表達出作者的所感、所思、所想。

(這是在烏蘭布統草原,用手機拍攝的一棵霧中的樹)


我的建議是,大家可以大膽嘗試學習手機攝影,前途無量,大有可為。

一是技術指標和相機很接近。

二是和相機相比,技術操作十分簡單。

三是攜帶方便。

(這是我用手機拍攝的沂源農民的笑容)


最重要的一條是,手機攝影不會因為技術操作的難度,或者為了準備器材耽誤時間和精力,可以直接進入到藝術創作狀態中。

中國式攝影有待改善,中國式相機攝影,更有待被超越。

(這是用手機拍攝的山東電視臺主持人)

(這是那次烏蘭布統之行,用手機拍下的最滿意的照片)

(完)


手機攝影藝術

還有中國式攝影這一說?

玩攝影這麼久了、第一次聽到這個說法,看了你關於“中國式攝影”的描述。簡單的說:拿著好設備 拍不出好照片,就是中國式攝影?

現在攝影普及度這麼高,一個是大家生活水平確實提高了,再一個 對美的追求 都是一樣的渴望,出門旅遊什麼的 帶個單反、也不是什麼難事,紀錄一下沿途風景,自己眼裡看到什麼就拍什麼。但是誰規定的有好設備就一定得有好照片?


好設備和好照片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繫,它們中間隔著一個人,這個人 才是整合它們的關鍵

如果這個人很隨意,目的性不是那麼強,但他經濟能力允許,買臺飛思來拍他家陽臺的花盆都行!那麼看到他用飛思來拍幾個破花盆,是不是就要說他:切~中國式攝影,那麼好的設備 就拍出個這東西?


人才是主導一切的關鍵!

所以不要說什麼中國式攝影,中國式旅遊!其實世界上都是一樣的:不同的人 在不同的領域 做著不同的事。法律上違禁的 有法律管!就算道德上有問題,我們也只能譴責!

但是個人喜好方面,人家一不犯法 二不缺德,我們有什麼資格去評判人家?

寬容一點,不是要你去理解他,也不需要你去接納他,而是把自己位置方正,客觀的去看就好啦。

為什麼要拍照?我想並沒有那麼多理由,就像下圖主人公說的:就想幹一件自己想幹的事兒,僅此而已!


光影的光陰社

攝影的門檻越來越低,現在的手機、相機引入很多科技技術,解決了一些基礎問題,每個人都能輕而易舉拍出一張明信片式的照片。而富裕起來的中國人當中,有相當一部分人喜歡搞攝影,其中原因之一就是容易上手,不象畫畫弾鋼琴,需要練就基本功才能玩。


煙霧瀰漫是人工的。張力 攝影

另外,現在的攝影比賽特別多。如果你有興趣每天都可以找到或大或小的攝影比賽。甚至出現了很多攝影比賽代理機構。只要把照片發給代理機構,取什麼標題?調什麼顏色?參加什麼類別?一條龍服務。我還聽說還有帶著出去創作,幫架好三腳架,調整好光圈速度的服務。

中國“攝影熱”下,產生了大量攝影家。接過他們遞過來的名片,沒有不獲某某國際大獎的。其實很多人都知道內幕,只要交參賽費,得個什麼“國際佳作獎”和“國際入選獎”很容易。

其實這也沒什麼奇怪,好虛容,好面子是一些國人的習慣。

自己玩玩、高興高興挺好。但有一些攝影人玩出了很多出格的事。就如“中國式攝影”提及的場景。現在這一場景大有“發揚光大”之勢,他們開始佔領國外的一些著名景點。“長槍短炮”是標配,請問這樣好嗎?

“中國式攝影”過頭了其實還會帶來一些危害,追名逐利之風盛行。導致一些負面新聞常常出現。最嚴重的是過渡導演擺拍,無中生有。自以為拍成作品,成就大片,其實在內行人眼裡只是個笑話。這樣產生的照片是一堆壞照片。

很想對剛學習攝影的人說,想拍好照片應該首先知道什麼是壞照片。


傅擁軍

似乎很多平常的事,加上了“中國式”一詞之後都變得有些不同了。“中國式過馬路”、“中國式旅遊”,甚至是題主所提到的“中國式攝影”。感謝題主,這個問題我將從以下方面回答。

客觀看待中國式攝影,喜歡攝影何錯之有

最近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有些人,尤其是一些自以為對攝影有一定了解的人,特別喜歡對別人發在朋友圈的照片評頭論足:這個角度不對;你為什麼不從那邊拍;你試試走兩步嘛;拍這麼醜你也拍;不會拍就別浪費風景、浪費內存了嘛……


其實像前面那種善意的提點很多人也是願意接受的,但像後面那些似乎就有些過分了,我願意拍,你管得著嘛,你不愛看你別看阿。

其實這個現象放在中國式攝影上也是如此。

現在特別多的人都喜歡這麼調侃,大片都是一個角度,一種模式。

在我看來,其實這是一件好事。喜歡攝影的人越來越多了,量上來了,質也就會提高的嘛。而且在剛開始,很多人喜歡拍照,又不知道該從何下手,那先從模仿入手也完全沒問題阿。

無須刻意放大,簡單對待即可

從個人角度來看,不論是什麼什麼事,如果被刻意放大就會受到大家的質疑。
所以在對於這個問題,大家也無須刻意放大,簡單對待即可。


教你攝影教你美

我就是“中國試攝影”一員。剛剛退休,過去就喜歡攝影,崇拜大片的攝影師。買過的膠片相機有“東方牌”135、佳能、賓得、單反美能達阿爾法7,卡片機有索尼、卡西歐,數碼單反有尼康D80、佳能5D2、尼康D810、索尼R7M2。機器買了不少,攝影雜誌同樣也訂閱了不少,有大眾攝影、攝影之友、人像攝影、咔啪、影像視覺,自認為自己是一名攝影發燒友。由於工作忙一直沒有時間上過攝影學習班,只是看看相關的書籍,偶爾有聚會朋友孩子結婚幫忙拍照,一直沒有在攝影藝術創作上下過功夫,也沒有能拿出手的照片,幾十年在攝影方面就是這樣若即若離地過來了。退休了!終於有了自己的時間,家裡人也怕我退下來一時不習慣,鼓勵我拿起相機參加老年人的攝影協會,我倒是報了一個班。原先自認為有一點基礎無非是從操舊業而已,哪曾想實戰以後,尤其是參加各種拍照活動。我這個剛剛六十的人在隊伍中算年輕的,大部分都是七十好幾的老同志,也有八十幾歲的。各個身經百戰,鬥志昂揚,比技術、比設備、不修片、比誰去的景點多,比誰能吃苦耐勞,我在其中都看傻了。跟團出去了兩三趟,以前認為攝影是一個高大上的職業和技能,不是一般人能涉足的領域,多多少少還有一些神秘的感覺。現如今出去拍照,吃住沒人挑剔,團費有的比旅遊團費還高,然而食宿條件非常一般,還起早貪黑,哪裡是窮鄉僻壤,哪地勢險要,哪原生態就去那裡拍片。我剛開始想:這不是花錢找罪受嗎?但是隨著時間慢慢體會到其中的樂趣與精神享受。再看看身邊的那些男男女女的老同志們,有的身體並不是很好,但是為了追求攝影藝術的完美,按相機快門一瞬間的感覺,是無比幸福的!有一位七十多歲的老大姐,腿腳還不好,但是她非常樂觀,肩負著設備,步履闌珊,卻自豪地說:我就愛聽快門的連拍聲,那一瞬間覺得這世界都是我自己的。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無可厚非。我們中國人生活水平提高了,對美好事物的認知和追求越來越大,情感越來越豐富。我們民族風格又好熱鬧;好扎堆,哪裡景點一出名大家蜂擁而至,雖然讓人一時不能理解,但不必大驚小怪。這是新常態!是社會的發展與進步,是發展中國家整體實力的體現!我們應該正確去理解,市場如何正確引導,鍛鍊了老有所為的退休人員,另外帶動了相關產業和地方財政收入,何樂而不為。我在這中間被感染、帶動、認知、收穫。其實我們應該慶幸自己能生活在這個年代。


TJ愛中華

中國式攝影目前已經演變成一個有些貶義的詞語,確實有這麼一部分人,燒著最貴的器材,拍著大師們早已經玩剩的題材,然後在各自的論壇裡互相吹捧,通透,德味兒,學習了,然後又奔向下一個目標。這部分老法師確實讓世人對於攝影帶上了有色眼鏡,也有極少數老法師確實目的不純,不過就算如此,絕大部分的人真的還是喜歡攝影的。也許不懂構圖,不懂後期,但是是從內心裡喜歡,拍出來的也許一般,但是並不能阻擋他們的熱情。我覺得只要是在不強迫,不給別人增加麻煩和負擔的基礎上,中國式攝影其實也是攝影在中國普及的一種另類形式。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有不正規的時候,但是能開始才是最重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