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溯源之旅—人工智能的机器学习的情感分析靠不靠谱

在网上看到一篇介绍介绍机器学习方法进行python情感分析的文章,还附带了源程序。

那么这种号称人工智能的高大上的东西,靠不靠谱呢?

以现在人工智能在这方面的能力来讲,这实际很不靠谱。

人工智能的软肋在于,基于它是简单的二分法逻辑,也就是yes or no的西方简单思维逻辑,这是其二进制基础胎里带来的毛病。而这种线性思维逻辑方式根本无法判断非线性逻辑的、与人性有关的思维。

介绍该方法的文章通过使用词频,并给词频词附加正负值的方式,最后简单累加形成积极与消极的判断。这程序简单的很,这是一个连加权概念都没有、又不懂什么是混沌数学的外国某专家发明的方法。

这人名也没记住,也不屑记,这明摆着误导人性嘛。难道要逼着人像电脑一样思维就正确了?外国人现在在隐晦的这么干,国内的一些网络平台利用资金优势、市场影响、利用着外国拿来主义的程序,也在这么干。进而形成一种思维方式导向的逼迫方式。

国学溯源之旅—人工智能的机器学习的情感分析靠不靠谱

西方的简单二分法逻辑-中国人通常即可以can又可以同时不can

电脑到底是什么思维方式?

电脑的最基础就是二进制,通电表达为1,不通电表达为0,这样来表达所有的数字。也就是电脑并不真正认识数字,仅仅是通过通电与不通电来表达所有的数字。这个逻辑基础在cpu中实现,也就是西方人前一阵子搞事的那个芯。

这非得二进制吗?不是,前苏联搞了三进制的芯片,也成功了。不过苏联一稀里哗啦,这技术也就完蛋了。

二进制、三进制,就解决所有的问题了?依然不是。数学这一根筋给找了一堆毛病。

二进制表达不准1/3,必须约等。三进制解决了一些二进制的缺陷,却把简单的事情搞复杂了。1/2的表达复杂起来。也就是面对超越数,电脑必须玩赖,保留个小数点后面多少位就差不多了。这和中国古人的差不多数理想法是一致的。

数理论上是无限大的,这是否符合现实,并无法验证。但是数学就这么规定的。而电脑不敢这么玩,最大数是有限制的。

这二进制的基础还导致一个思维的问题,yes or no它懂了,yes and no呢?这电脑也就蒙了。

西方人主要是yes or no逻辑,非黑即白,弄个量子理论自己都快崩溃了,这怎么可以呢?

而中国人是阴阳一体文化,这相当于量子理论基础,什么双关啊、指桑骂槐啊、借代啊、反话啊等等修辞方法,电脑别说识别了,就西方的人学中文,遇到这些修辞方法,立马就蒙了。

现在用这种适合西方人的电脑逻辑的方法来考察中国人的想法,到底是谁傻了?

“你这人简直太好了”,中国人就这一句话,别说让人工智能识别积极消极了,让外国人、外国专家亲自出马翻译一下,看能翻译正确不?中国人都知道这句话太复杂,看外国人可否了解这个意思。现在懒到用电脑识别中国话,这切实可行吗?

让它给鲁迅的文章评点一下,电脑不死机,就当我什么也没说。

国学溯源之旅—人工智能的机器学习的情感分析靠不靠谱

让人工智能研究一下鲁迅的文章就知道人工智能有多么的不智能了

西方这思想的渊源?

这是西方古希腊时期的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万物皆数思想的延伸,当时毕达哥拉斯差点没被根号2憋死,竟然无法准确表达一个标准正方形的对角线的数值。最后通过发明一个根号这个符号,不计算结果,才把代数几何又将就的一统了。

这对于一根筋的数学来讲,属于蒙事性质。西方个别数学家气不忿,憋了1000多年,根号2被验明正身,属于和π、e一样的超越数,自己就没法数学意义的绝对准确计算,更别说代数、几何一统。只能这样不计算,也就不露馅;一计算,这小数点之后的数字就没头了。也就是根号2不能绝对数学意义的准确表达。

而东方古代没太留神这事,也没太在意这事,差不多就行了,直接数理大一统研究人文去了。逼得像祖冲之这样的,写了多本数学书,全部佚失。要不是后世有人引用,根本不知道祖冲之还研究过数学,还世界领先呢。

再之后,笛卡尔发明了数学直角坐标系,高调宣称代数几何就此一统了。实际这里面有个前提假设,也就是坐标系上的点不能有几何形状,那就是代数数字的一个点。由这个没有形状的点,组成各种形状。当然超越数不能绝对准确表达这也是前提条件,笛卡尔为了做广告,这些前提条件也就都隐藏了没说。代数、几何才稀里糊涂地这么的大一统起来。但是有欧拉在那,心里有鬼。幸亏欧拉递过来一个魔盒。里面有i和波呢。这样古代表达数理的圆也就偷偷地变成了波了。

而牛顿发明所谓的极坐标系,让你看不见圆的表达,实际是基于圆的一种表达。这样古代数理的圆直接与现代数学就接轨了。爱因斯坦打开魔盒,放出了i,结果成就了相对论,也被人偷偷置换概念,把i实数化了。这才有虚幻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虚实颠倒了。

相对论,中国古人一直研究,老子说的最明白了。而且说得不仅相对,还包含量子理论概念了。早就给爱因斯坦睡不着的宏观、微观一统数理文化意义的一统了,西方人至今看不明白,就因为还没学懂中国话。至于数学意义的一统,中国古人早就说了,差不多就行了。“道冲或不盈”,有数理解释不了的事情,别一惊一乍的。

后世,西方数学也就学坏了,不断发明这类符号,例如无穷、累加、累乘、积分、虚数等等,或者通过下定义的方式,先行规定条件,以维持代数几何可以一统。这是西方古代数理大一统的梦想逼迫出来的。

实际这事到欧拉的时候就露馅了,但是欧拉不但没明说,还发明一个虚数i和波,也就有了西方现代的基于乱七八糟的波的数学和物理。这事通过对特斯拉、爱因斯坦、霍金的炒作,也就又蒙混过去了。数学的代数几何似乎、好像还大一统着。这才有现代物理继续叫嚷要物理大一统。实际基于数学的物理,数学都不能数理一统,物理如何数理一统?

西方人又发明了维度、维数、拓扑等一系列数学概念,终于让弦理论猜想出坐标系上的没有几何形状的点有几何形状了。好像还五种,这又是跟中国的古代数理学的。八进制的2、3、5、7、8五个古代循环数学性地表达出来了而已。这意思超过中国古代的数理模型中的数了。西方这个乐啊,赶紧给这原本的数学猜想,不经验证、无法验证的弦弄个诺贝尔物理奖,原来诺贝尔物理奖现在都无需验证了,中国的民科以后不缺钱了,弄几个诺奖比彩票容易多了。

有了这个诺奖,还是物理奖,西方就当真事一般开始吹牛了。这实际是偷换概念,西方这种理论物理假说还是中国人说的科学的物理吗?什么多维宇宙之类的也就出来了。实际八卦的八进制的9,龙数,如果用十进制表达就是11维了。西方又证明了中国古代的龙数太科学了。这是在研究科学、物理吗?实际就是在唯心的扯淡玩呢。

结果中国的一些不懂数学、不懂物理的小朋友就当真理了。这个跟着忽悠啊,真丢人啊。你懂点古代的传统文化也不至于这么丢人呢。万一十一维是需要混沌数学或随机数学拟合,外国人这谎怎么圆吧?西方人心里明白,反正这物理验证至少能拖个几百年,先这么吹着不至于露馅,唬人还是够用的!

西方实际自己也心虚,知道这五个形状解决不了所有的几何问题的表达,超越数、质数这两个古代数理的噩梦并没有数学性的解决,仅仅是通过对弦理论的高调忽悠,又给掩盖掉了。

问题数学这个缺心眼的,就是一根筋较真,大喊这事还没解决呢,最大的质数是多少呢?这让西方的数学家至今寝食难安呢!这觉也睡不好啊。弦那么伟大,不号称解决物理大一统了,也就是可以描述所有的数字了。那么,就描述一下这个最大的质数吧。

这里叫板西方号称的数学家、物理学家,能否用弦理论给中国人一个小小的数学说法,这最大的质数用弦如何表达呢?说数学,别跟我讲理!讲理,就算放你一码,你也说不过中国人的。

国学溯源之旅—人工智能的机器学习的情感分析靠不靠谱

行不行拉出来练练,错了得改,是吧

有些中国人就信这些东西了,还用于实践了,还逼迫中国人改改思维方式,这可行吗?


中国的语言要区分语境的,同样一句话,不同语境可以意思甚至相反,或者有度的概念。随便举个例子:

面对一位不速之客,主人说了一句,“中午留下吃饭吧。”

电脑和西方人通常就留下了。结果把主人急的,因为外面已经答应别人,中午聚会了。

这句话有什么问题吗?没有!表达不准确了?是的。但是中国人就这么含蓄,就这么表达。因为直接撵你走不礼貌。可是之前主人通过多次看表、把茶水给你倒溢出来已经表达了我有急事要走,可是你学西方人,学电脑逻辑,还傻傻地不走,这会把中国人逼得没办法,直接告诉你,话不投机,送客。实际又跟你说的话的内容没关系,仅仅是急于出去的一种表达。

西方人又号称发明了一种读心术、身态语言之类的,中国人如果懂国学,有传统文化,还用学这些没用的。天天自己都在作,在用,还读心、还理解神态语言,中国人潜意识都这玩意,早就成为一种文化传统了。

那再说说双关或者一语多关,这电脑和西方人就更蒙了。你这表达也不准确啊,但是中国人通常都知道说什么了。

至于你用指桑骂槐欺负外国人,这就不厚道了。不礼貌,他不懂,你可以直接一点的教育他。否则你把槐树骂了,他以为你在夸桑树呢。这没法沟通。至于跟电脑玩这套业务,那电脑玩斜的,不按套路来,直接先把你枪毙了或者自己装死了。

所以对于电脑逻辑,要像对待一个不懂事的小孩子,尽量用简单直白的话,让它明白道理,别绕弯子。按弱智的水平对待他。例如你就告诉它,这是黑的,不要讲什么指鹿为马。否则,你说指鹿为马,它就死给你看了。

电脑、程序、人工智能不过就是一个人类把控的工具而已,就像原始人用的棒子。

西方人做广告使劲忽悠,那是因为玩大了,前面的经费窟窿太大,谁来买单啊,总得找点弱智的下家来买单吧。

国学溯源,也顺手帮西方找找东方古代思想的源头,也算发扬国际主义精神了。顺手帮一帮、拉一拉他们。也不能眼看着他们人文太落后了,于心何忍呢。儒家思想现在走遍世界,也算帮他们了。太深的他们也不懂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