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佗死了11年后,竟为关羽“刮骨疗毒”? 真相是什么?

在小说《三国演义》第七十五回中,记载了华佗为关羽刮骨疗毒的故事。

那么,问题来了!看过《三国》的朋友都知道,华佗死于建安13年(公元208年),而关羽中毒箭则是建安24年(公元219年)的事,其间相隔11年,死人焉能医活人?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据考证,他约生于汉永嘉元年(公元145年),卒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三国著名医学家。少时曾在外游学,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行医足迹遍及安徽、山东、河南、江苏等地。华佗一生行医各地,声誉颇著,在医学上有多方面的成就。他精通内、外、妇、儿、针灸各科,对外科尤为擅长。
华佗死了11年后,竟为关羽“刮骨疗毒”? 真相是什么?

具体原文如下:时关公本是臂疼,恐慢军心,无可消遣,正与马良弈棋;闻有医者至,即召入。礼毕,赐坐。茶罢,佗请臂视之。公袒下衣袍,伸臂令佗看视。佗曰:“此乃弩箭所伤,其中有乌头之药,直透入骨;若不早治,此臂无用矣。”公曰:“用何物治之?”佗曰:“某自有治法,但恐君侯惧耳。”公笑曰:“吾视死如归,有何惧哉?”佗曰:“当于静处立一标柱,上钉大环,请君侯将臂穿于环中,以绳系之,然后以被蒙其首。吾用尖刀割开皮肉,直至于骨,刮去骨上箭毒,用药敷之,以线缝其口,方可无事。但恐君侯惧耳。”公笑曰:“如此,容易!何用柱环?”令设酒席相待。公饮数杯酒毕,一面仍与马良弈棋,伸臂令佗割之。佗取尖刀在手,令一小校捧一大盆于臂下接血。佗曰:“某便下手,君侯勿惊。”公曰:“任汝医治,吾岂比世间俗子,惧痛者耶!”佗乃下刀,割开皮肉,直至于骨,骨上已青;佗用刀刮骨,悉悉有声。帐上帐下见者,皆掩面失色。公饮酒食肉,谈笑弈棋,全无痛苦之色。须臾,血流盈盆。佗刮尽其毒,敷上药,以线缝之。公大笑而起,谓众将曰:“此臂伸舒如故,并无痛矣。先生真神医也!”佗曰:“某为医一生,未尝见此。君侯真天神也!”

华佗死了11年后,竟为关羽“刮骨疗毒”? 真相是什么?

关羽的故事,是东汉末期时,剧痛难忍,但他不怕,而且谈笑风生!

《三国演义》里,关羽更是忠义的代名词。

关云长战曹仁于樊城,时间在建安二十四年,即公元219年,关云长也就是在那时中箭受伤,并因而发生“刮骨去毒”的故事。而早在11年前(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华佗因为曹操头风发作屡召不至,操“大怒”,拿回许昌,“遂考竟佗”,也就是拷打至死。

真实历史

不过,历史上的华佗并未给关公治过箭伤,二人连见面的机会都没有。

不过关羽中箭刮毒确有其事,这在《三国志·关羽传》已有记载,其详细情况与《三国演义》所述相似,但可惜书中没有记下医生的姓名。

罗贯中之所以将医生写成是华佗,大概因为华佗是当时的名医且擅长外科手术,治箭伤理更不成问题。如此“有根有据”,加之作者的生花妙笔,把故事写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何人不信“刮骨疗毒”的真实性呢?


华佗死了11年后,竟为关羽“刮骨疗毒”? 真相是什么?

《三国志·关张马黄赵传》记载: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割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饮酒,言笑自若。

他在体育养生方面的贡献也是十分突出的,在他的钻研、观察下,华佗专门为年老体弱多病的人编排了一套健身操,健身操的名字叫“五禽戏”,既然叫“五禽戏”就与动物是分不开的,分别是虎、鹿、熊、猿、鸟。通过模仿老虎的向前扑、鹿的转头、熊的扑倒起立、猿的跳跃、鸟的展翅来强身健体。

华佗还将这套“五禽戏”健身操发扬广大,在华佗经过的地方都会向他们传授。身体不舒服的时候,起来做一做,出一些汗,身体马上就会轻松便捷很多,体弱的人做这套操还可以增强体质,减少生病。华佗的弟子吴普谨遵师教,经常用这种方法锻炼身体,活到九十多岁的时候还很健康,视力、听力都很好,牙齿也很牢固。“五禽戏”至今仍被流传了下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