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大了 為何“媽媽手”越來越多?

養過孩子的都知道有一種疾病俗稱“媽媽”。很多媽媽由於照顧孩子用力不對或持續用手過度,就會造成手腕靠近大拇指一側持續性或間歇性疼痛,甚至腫脹、無法使力。或者是手指底部不能像從前一樣活動自如,乃至做抓捏等動作時出現痠麻導致不能順利完成這個動作,這都是“媽媽手”的典型症狀。

孩子大了 為何“媽媽手”越來越多?

這種疾病的專業名稱是:“橈骨莖突狹窄性腱鞘炎。

我的倆孩子都是我一手帶大的,萬幸的是帶孩子期間沒有患上此病。但孩子大了,二寶也上幼兒園了,我卻在前兩個月不幸”中招“了。

孩子大了 為何“媽媽手”越來越多?

剛開始我沒太重視,以為就是手腕不小心扭到了。可疼痛越來越烈,甚至炒菜時拿不起鍋,後來諮詢了醫生才知道是腱鞘炎。

我是因為長時間打字、玩手機引起的。一查資料才發現,不止是新媽媽和經常玩手機的人容易得這個病,只要長時間過度使用手指的行為和工作都會導致手腕腱鞘炎的發生。

孩子大了 為何“媽媽手”越來越多?

我一個姨媽在磚瓦廠工作,每天就是機械性的重複接瓦片的動作,導致她患病十幾年。最近幾年已經嚴重到手腕腫脹變形、影響穿衣吃飯等日常基本動作了。她就在去年做了手術,但只半年就又復發了,她只好換了工作。

孩子大了 為何“媽媽手”越來越多?

這種病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不重視有可能造成永久性的行動不便,所以預防鍛鍊是關鍵。只要發現輕微症狀,就要注意調節。帶孩子的新手媽媽儘量少抱孩子,給手部一些休息時間。

經常玩手機、玩電腦的人要儘量減少用手時間,也順便讓眼睛歇一歇。

長時間用手過度的勞動者,可在間歇時多鍛鍊一下手部肌肉,伸手握拳、按摩等都可以緩解手部疲勞。平時用溫水洗手,避免著涼。

孩子大了 為何“媽媽手”越來越多?

只要發現早,及時糾正不良生活習慣,就能恢復健康。如果拖延到刺痛、痠麻,遷延成慢性就很難治癒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