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人不可为相!宋朝开国皇帝竟会如此排斥南方人?有何隐情?

公元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了北宋王朝。按照先南后北的策略,逐步完成了统一,结束了唐以后五代十国的乱世,重新恢复了华夏地区的统一。虽然统一是按照先南后北,但是赵匡胤似乎在官吏的任用上对南方人不太感冒。其实宋太祖是个宽厚的人,在给后世子孙的遗训中明确要求要善待前朝后周皇室,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后来的宋朝的皇帝基本上都遵守了他的遗训。

南人不可为相!宋朝开国皇帝竟会如此排斥南方人?有何隐情?

赵匡胤

然而据宋朝人所著的《道山清话》记载:太祖尝有言“不用南人为相”,据说他在宰相堂,曾亲自手书:“南人不得坐吾此堂”,并刻石政事堂上,不知道这些事是真是假。那么分析一下宋太祖在世的宰相的籍贯,宋太祖在位的时间是从公元960年到公元976年,一共16年。其在位期间有六人做过宰相,分别是范质、王溥、魏仁浦、赵普、薛居正、沈义伦,其中范质、王溥、魏仁浦在前朝后周时已经是宰辅了,算是赵匡胤的老同事了。其中范质是大名宗城(今河北邢台市威县 )人,王溥是并州(今山西太原)祁人,魏仁浦是卫州汲(今河南卫辉市)人,赵普是幽州(今北京)蓟人,薛居正是开封浚仪(今河南开封)人,沈义伦是开封太康(今属河南)人,就是说这六位宰辅都是清一色的北方人士。

南人不可为相!宋朝开国皇帝竟会如此排斥南方人?有何隐情?

陈桥兵变

其实如果宋太祖真的讲过那样的话,也算是一个搞地域歧视比较严重的皇帝了。这也不稀奇,首先,赵匡胤本人就是涿郡(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而北宋又是承袭唐之后中原地区先后的五个政权(五代十国中的五代),重用北方人也是在情理之中。另外,从从远古到西晋时期,中国古代的经济重心一直在北方,西晋末年至隋唐五代时期,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到北宋末年,经济重心完成了南移,至此,中国经济的重心在了南方。与经济对应的是文化,在此之前,北方的文化是有优势的,所以可能宋太祖在心里还是习惯性地重视中原人士,排斥南方人。另外五代十国中先后出现的十国,除了北汉在北方外,其余都在南方,而北宋又刚刚完成统一,宋太祖赵匡胤可能对于南方人有一定戒备心理。

南人不可为相!宋朝开国皇帝竟会如此排斥南方人?有何隐情?

五代十国

科举制始于隋成于唐,唐朝的进士北方人在数量上有着绝对的碾压优势,而到明朝时局面却出现的反转。在明太祖朱元璋的洪武三十年(公元1397年)二月,在这年的会试中,录取的51个人全系南方人,引起北方士子的严重抗议,其实这51人应该皆是真才实学。后朱元璋杀掉一批人废掉了这次考试结果后,同年六月又重新考了一次,上榜者皆是北方人。明朝后来开始了分地区取进士的南北卷制度,南方占60%的名额,北方占40%,成为定制。继续回到宋朝,到宋朝第三位皇帝宋真宗赵恒时,已经开始任用南方人王钦若(今江西新余市)为宰相了。从历史上来讲,北方的文化是首先发达的,后来由于北方比南方战乱多,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和大量中原人口的南移,南方后来居上。北宋灭亡后,宋部分皇室衣冠南渡建立了南宋,进步一步巩固了南方的经济重心地位,南方的文化也更加繁荣。可以这么说,从两宋一直到近代,无论从比例上还是绝对数量上,南方都为中国贡献了数量巨大的将相之才,这是基于经济的文化发达的一种体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