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9塊漢代金餅,重達百餘斤,為何會出現在西安亂葬崗?

範東臣

這個問題,今日頭條的網友“置身黑白的精彩”已經有文章詳細述說,我在這裡也就是重複一下大致情況。

金餅發現基本情況

時間:1999年11月。

地點:西安北郊的譚家鄉亂葬崗

數量:219塊,計5.4公斤重。

影響:這一發現,在當時可謂是震動整個考古界,或者說連不是考古界的人都覺得震驚,因為這個數目不是小數目。

金餅為什麼出現在亂葬崗

歷史背景

經陝西省文物部門考證,這些金餅屬於西漢時期遺物,通過推算,發現其鑄造年代上限為文景時期,埋藏年代下限可能是新莽末年。

西漢末時王莽控制政權,史稱“王莽改制”,經過四年,仍然未能將西漢挽救回,搞得天下大亂。新莽地皇四年,更始軍攻入長安,王莽死於亂軍之中。而五莽的手下,也四處逃竄。

埋藏現狀

既然是在亂葬崗,必是草草掩埋。金餅是貴重之物,而且平民百姓不可能擁有,即便是富貴人家有也不會有這個數量,既然如此重要又數量巨大之物,卻被草草的藏在了亂葬崗,也就不是誰誰的陪葬之物了。

究其原因

金餅出現之地在西安北郊的譚家鄉,而王莽被殺是在長安,這就可以解釋這堆金餅出現在此地的大致原因了。

王莽新政滅亡,時間很短,也很倉促。倉促之間,王莽的宮人或者其它親戚官員也未可知,肯定是帶著大量金餅逃命,逃至譚家鄉,發現帶這麼多金餅不太安全,於是隨地埋藏了一下,便匆匆逃命而去。

因為時間匆忙,來不及作記號,加上在逃亡途中,或許丟了性命,又未傳與其它人知道,金餅便被永遠的封藏了起來,再也無人知曉這一筆鉅額財富。加上是亂葬崗,盜墓的人也不會光顧,天長日久,日漸掩埋,便被隱藏了下來,直到天下太平,人們無意中翻耕土地或者改建此地,才發現了這一財富。

我是青鸞驚鴻,70後蜀女一枚。編故事寫小說,喜讀書好行走,信奉人生就是一場修行。感謝喜歡我的文字,更多內容敬請關注我的頭條號,謝謝。

青鸞驚鴻

  • 地點:西安東北郊外譚家鄉北十里鋪村(井中)。

  • 時間:1999年11月2日(首次,共計兩次)。

  • 重量:漢斤斤制,多見247克,少見250克(30枚),最重254.4克,最輕227.6克。

  • 意義:為我國首次出土大批量金餅,比1995年之前全國金餅總和(216枚)、海昏侯墓出土(187枚)都多(還涉及當時的海量藏金消失)。

此處開始詳述:

兩次出土的金餅制式基本一致,大小外觀均無顯著不同,本身攜帶傷痕有多種,磨損、擦傷、變形和切痕都有。

  • 磨損多見邊緣附近,為磨平痕跡。

  • 戳記文字多樣,推測為工匠姓名,類如兵器甲具,另有V字戳記,應為檢驗標識。

  • 補嵌多見,推測為確保平稱所採取的補足重量。

  • 切削痕跡則顯著存在,最多一枚多達六次,且有鋸齒狀傷痕保留。

  • 變形是因受壓形成,如壓扁和兩側受力變形。

  • 擦痕多樣,深淺不一,形狀不同,其中一些有長期使用的痕跡。

  • 表面多帶有硃砂,疑似各地進貢的“酎金”(見酎金律、酎金誤侯)。


因此這樣的金餅,以常理判斷是不可能出現在一處亂墳崗中的。但是通過對挖掘地點(兩處都是井中)的判斷:

  • 井口的不規則(或為再拓寬);

  • 地處位置荒蕪(附近無聚集群落);

  • 價值高昂,少數人不可能安全運送(50多公斤);

  • 未見專用錢櫃或陶甕(古代多有此物用於藏金,故事有“此地無銀三百兩”)

  • 沒有大型墓葬群落(對比海昏侯、中山靖王墓);

於是專家們便推斷,該處藏金地點,是較匆忙的選擇。而且這批金餅應是因為當時戰亂、社會動盪等原因流散民間的,比如王莽時期。這繼而讓人聯想到赤眉軍。


王莽時期的記載:

在《東觀漢記》、《後漢書》曾多次提到“黃金一斤易豆五升”,所述俱為赤眉之亂,比如:

鄧禹與赤眉戰,赤眉佯敗,棄輜重走,車皆載土,以豆覆其上。兵士飢,爭取之。赤眉引還擊之,軍潰亂。時百姓飢,人相食,黃金一斤易豆五升,道路斷隔,委輸不至,軍士悉以協實為糧。

這裡提到鄧禹軍因飢餓中了赤眉軍的計策,在爭搶軍糧時被殺敗潰散。而後“人相食”、“黃金一斤易豆五升”。這次戰鬥,源於在《後漢書·鄧禹傳》中曾提到劉秀的觀點。他認為赤眉必破長安:“赤眉眾大集,王匡等莫能當,光武籌赤眉必破長安,欲乘釁並關中”。


此前王莽曾在公元7年推出“黃金國有政策”,列侯以下不得藏金。因此在《漢書·食貨志》中曾提到“府庫百官之富,天下晏然。莽一朝有之……”也即是說,如果赤眉破長安,則府庫之所有,必然會被赤眉洗劫一空。或者只有這樣的原因,才能讓這批史無前例的金餅流散至民間。


類似的地點或許還有:

西漢文學家劉向,曾被誣陷鑄造偽黃金,可見《漢書·楚元王傳》:“立十一年,子向坐鑄偽黃金,當伏法,德上書訟罪。”這說明當時人們能區別金銅,所以酎金和賞賜涉及的,必然都是真金。


這種事情證實的,就是王莽被殺時,未央宮府庫中尚存的約七十萬斤黃金。可見《漢書·王莽傳》:“時省中黃金萬斤者為一匱,尚有六十匱,黃門、鉤盾、臧府、中尚方處處各有數匱。


此次出土的金餅,以漢制不過二百餘斤,較之七十萬斤幾如滄海一粟。這就意味著,在舊長安城附近,因為赤眉和戰亂,可能會出現更多的藏金地點,只是不為人知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