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给3岁以下的孩子最好的教育?

小小早教老师

首先要对“教育”这个概念有充分的理解,然后才能进一步谈“最好的教育”。

有个无法掩盖的事实:不少父母生下孩子后,都只有养,没有教;或者反过来,过度教育。当然,他们都爱孩子,但只有在孩子3周岁进入幼儿园后,才明白原来孩子需要的教育是什么。尽管如此,大家对“教育”的理解仍然不甚了了,有些父母以为教育就是教孩子画画、做手工、认字和写字,特别是针对3岁以下的孩子,大多数父母会认为就是“管教”——管着孩子的行为,让他不敢做错事,要做听话的乖孩子。

现代大脑科学的研究已经全面揭开了孩子成长的谜团。决定孩子未来的升学与事业发展的是“拥有一颗好使的大脑”。这话怎么说呢?如果孩子在婴幼儿阶段获得合理、可行的大脑神经系统的优化与功能统合的训练,那么,孩子的心智发展、认知经验和情绪智能都获得最佳的发展,学习能力越来越强,在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社会智能都达到一定的水平,那么,在进入小学后,学习能力优于同龄儿童,就能“赢在起跑线上”,就算学习上不能“一马平川”,也因为独立思考能力较强,能够克服一道道难关,成为优等生。

不过,大脑的优化与神经系统的统合训练有个敏感期,就在于0-3岁阶段。当孩子出生的时候,搭建神经系统的“神经元”还处在发展的重要阶段,必须通过对感觉器官(五感及本体感)的有效刺激来促成神经元之间的相互连接,同时,也要借助这种刺激,进一步在神经元间搭建神经系统,激活大脑的功能。由于这项训练必须在0-3岁实行,所以我们称这个阶段为“大脑神经系统的优化与功能的统合的黄金期”,如果父母无作为,让小宝宝错失了这个“黄金期”,孩子的能力发展就会被耽误。

所谓“通过感觉器官对大脑进行有效的刺激”这句话说来简单,但父母却有许多必须学习的作为。因为这种感官的刺激必须通过游戏与活动来达至,怎么做才能做到恰到好处,是教养智慧的基础。我在讨论“给予孩子有质量的陪伴”时经常用上“不教而教”这个概念,就是在强调这阶段的“教”必须是自然的,因势利导的,不是平常所说的“教育”。


陈禾

教育来自于生活,三岁以下的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陪伴,和孩子一起幸福的生活。

孩子在三岁之前,是行为习惯和心理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也是孩子性格养成的关键期,正所谓三岁看老,那么我们家长如何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呢?

1、家长的言传身教很重要。三岁以前的孩子,模仿能力特强,会观察父母的言谈举止,然后做出模仿,所以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很多行为习惯,直接影响到孩子。

2、不要溺爱孩子,俗话说得好,娇子如杀子,对孩子过分的溺爱,会让孩子养成以自我为中心,没有感恩之心,对物质的索取无度等坏习惯。

3、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一个人的独立自主的能力,关乎将来在社会上能否生存,能否幸福的生存。

4、不可替孩子规划孩子的人生,也不可把自己的梦想加到孩子头上。家长要做好指导的角色,而不是决定的角色,凡事让孩子多思考,让孩子自己做决定。

5、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家长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孩子慢慢的喜欢读书,喜欢动手动脑,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兴趣,让孩子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6、让孩子懂得爱别人,有一颗感恩的心,知道父母的不容易知道,对父母感恩,知道对小朋友们有一颗爱心。

三岁之前的孩子,最好的教育不是让孩子穿最好的衣服,吃最好的饭,享受物质的丰富,而是让孩子慢慢去知道,无论你出身贫穷,还是富有,都要不断的去完善自己,爱自己,爱家人,爱生活。


虎子看教育

题主的问题,题主自己已经回答了很多,说的也很对。我就不一一重复了,下面就再补充几点:

1.不要打击和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孩子虽然还很幼小,但他(她)同样拥有自尊心,他希望得到家长的肯定和信任。尤其是在遇到困难时,表现的更是强烈。所以,在孩子遇到问题和难处时,要让孩子知道,家长相信他能做好,并帮他找出问题的根源,与他一起寻找解决的方法和方式。问题一旦得到解决,应立即加以表扬和鼓励。有的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太高、要求太严,当孩子达不到自己的标准时“恨铁不成钢”,对孩子严加训斥、冷嘲热讽,严重地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由自信转变为自卑。

2.要发现孩子的长处和优点

对于有些调皮捣蛋的孩子和智力稍微差点的孩子,这点非常非常地重要。这些孩子听惯了大人的呼喊、斥责,自卑感很强烈,没有自信心。想要培养他的自信心就必须从他的长处和优点中找,适时地给予他充分肯定和表扬。让他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看到希望,从而激发出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来。为以后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3.孩子的身心健康

一个品行端正、健康、活泼和聪慧的孩子,无论到了哪里,不管是在家庭里还是在外面。都比较容易得到大人们的喜爱、赞扬和奖赏。这样的孩子有着良好地自我存在感,有着强烈的进取精神。但要注意,不能让他们因此而产生骄傲自满、瞧不起别人家孩子的心态,来保证孩子的身心健康得以顺利发展。

4.观察和发现孩子的特殊才能

做为家长要时刻关注成长中孩子,对他们的言谈举止、行为动作、喜怒哀乐要十分的留意。假如发现他们对某一方面很感兴趣(唱歌、跳舞、画画、做手工等等),就要多多鼓励他们去做,给他们创造条件去做,说不定就能做出些成绩来。就算没出成绩,相比其他孩子在这一方面也是很有优势的。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就说到这里吧。谢谢题主的问题,我们以后见!


武器110

我们大多数人都不记得自己3岁以前的事情,但是3岁以前的教育却会影响我们终生!如何给3岁以下孩子最好的教育?我认为就是:

1、孩子跟随父母生活,家庭和睦温馨,爸爸妈妈相亲相爱。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阅读、饮食、作息、行为习惯等

,这些都有从婴儿期开始,才能习惯成自然。

3、进行早期教育、智力开发和注意力、自制力的培养。注意力关乎今后的学习能力,自制力关乎做事的成与败。


这些方面都是对孩子潜移默化、润无声的教育,直接影响着孩子今后的发展和一生的幸福!

下面着重说说第1条的重要性,别让妈妈成为亲生后母!

亲情是融化在血液里的,小时候被谁带大或者说夜里跟谁睡就会从骨子里跟谁亲。

现在,年轻父母为了工作把孩子送回奶奶、姥姥家或是出去打工让幼儿在家留守现象很常见。 眼前看,老人带孩子自己挺轻松,但是若干年后孩子回到你身边时麻烦就会翻若干倍地“报应”回来。孩子一下子离开最亲近的人,回到“自己”家,他会一直有种自己是客人的感觉,明知道爸爸妈妈应该是最亲近的人,可就是亲近不起来。于是孩子可能会唯唯诺诺,跟你客客气气,也可能想回奶奶家回不去而跟你发脾气,逆反不听话。

再从父母这个角度说吧,对自己的孩子自然是心里亲的很,好不容易能天天在一起了,想好好补偿一下,可是孩子不领情,会感觉跟孩子之间隔着什么。孩子的生活习惯等很多方面会有你看不惯的,生活在一起难免发生矛盾。孩子做错事时要教育,苦口婆心不见效后就有可能开始打骂,

孩子会有落到后妈手里的感觉,就更加逆反,于是恶性循环!有不少家庭就发展成悲剧了:有的孩子离家出走,有的悲观厌世自杀,有的被“亲生后母”打伤打残。

我相信没有一个妈妈愿意这样,但好多时候我们看不透这一点,也许那些发生这样悲剧的家庭至今还不知道祸根就是:父母在孩子婴、幼儿期的生活中缺席,后来又生生把孩子和最亲近的人(奶奶、姥姥、甚至是保姆)拆散!

所以,孩子3岁以前千万要和父母生活在一起,而且家庭要和睦温馨。爸爸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爸爸爱妈妈!孩子的身心沐浴着爱的阳光成长,将来才有能力让自己的小家庭也幸福温馨!

上述3条都能做的,就是给了3岁以下孩子最好的教育!


七色向阳花


3岁以下孩子最好的教育是:

1.家庭环境的教育。给孩子创造一个父母相爱、和睦、美满幸福的家庭环境,孩子长大以后会有爱心。

2.父母的言传身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父母亲在日常生活里的一点一滴,言行举止,时刻影响孩子的思想和身心发展。

3.尊重孩子。孩子虽然小,但他有独立的人格和思想。

4.遵守诺言。在孩子面前要讲信用,承诺了就必须办到。

5.多鼓励,多夸奖孩子。对孩子少些指责,多一些鼓励和夸奖,孩子更有自信。


欢乐的豆豆妈

三岁以前的教育至关重要。具体育儿书其实可以之前多看一些,到孩子出生就结合养育边带边看书。只带孩子会太随意,只照书养育又太教条,两者互相学习借鉴。

当然最重要的是好好饮食,包括如何应对这个时期孩子的哭闹,要抱这些要求,这些互动就在极大的塑造孩子的性格。通过与妈妈的怀抱,妈妈对各种难受,孤单,撒娇的哭闹的应对就在塑造孩子和父母的关系,在家庭的位置,自己忍耐独立还是控制,依赖的性格。那么饮食对人塑造也很大,吃了什么决定很不同的体质。

另外独立的取物,独立的选衣物,独立的解决玩具等问题都是塑造孩子的过程。

和家人的陪伴相处进退,到大自然的熏陶,和周围邻居伙伴的招呼进退都是大学问,都对孩子有很大的塑造作用。


健康开心xiao

俗话说三岁看老。对于三岁以下孩子的教育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

1:孩子最好是父母带在身边,因为老一辈的教育观念和我们这一代人还是有很大不同的。老人还是比较娇惯孩子的。

2:三岁的年龄是孩子习惯养成的时候,尤其是饮食习惯,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3:三岁是孩子性格养成的年纪。尽可能的多陪伴孩子,带孩子多参加一些活动。尤其是团队活动。

4:培养孩子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益智教育66922936

三岁之前最重要谁都知道,要说给孩子最好的教育恐怕就是四个字:全面教育!

全面教育有多难?恐怕同于蜀道之难!最好的教育,一定出自最好的家庭,最好的家庭里一定要有最好的妈妈。为什么妈妈很重要?有句话叫:教育一个女孩就是教育一个民族!还有句俗语叫:爹傻傻一个,娘傻傻一窝。所以如果孩子三岁之前能由一个优秀的全职妈妈陪伴长大,这个孩子一生的基础就奠定了!

再说说全面有多全?

1.安全教育,常识教育

2.修养教育,品格塑造

3.知识启蒙,汉语,英语,绘画,音乐,科学,阅读,手工制作。

4.社交能力,自理能力,专注力,逻辑能力,理解力,控制力,情绪管理。

5.运动达人,亲近自然的户外运动,在家中的亲子活动等等,培养孩子手脑协调,四肢协调。

这些是妈妈必备的基础能力,也只有这样的妈妈才能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多报班,保姆带,老人带,都是没办法做到的。恐怕我写的还不够全面,欢迎优秀的妈妈补充!


art养育

陪伴是最好的教育。对于一个牙牙学语的孩子来说,能有父母时刻陪伴在孩子的身边,这是一件幸福而又意义非凡的事。只有父母时刻陪伴,才可以及时知道孩子的需求和变化,才可以谈得上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