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真實的宋江和宋江起義是怎麼樣的?

屈小營

宋徽宗時期,政權操縱在蔡京、童貫、王黼、梁師成、朱勔、李彥等六人手裡。他們結黨營私,人們痛罵他們是“六賊”。 當時,不僅北方人民遭受殘酷的剝削,江南人民所受的敲剝也很沉重。在蔡京等人的唆使下,宋朝在江南搜刮奇花異石、金銀財富,用大批船隻運往京都。這些運送花石的船隊稱為“花石綱”。隨著社會矛盾的發展,在北方發生了宋江農民起義,在南方爆發了方臘領導的農民大起義。

在京東西路鄆州的西南有一座梁山,梁山附近有一個大湖泊名叫梁山泊。由於黃河的長期氾濫,河水傾注入這個河泊,使河面擴大到周圍八百多里。當地勞動人民在梁山泊捕魚、捉蝦、採藕、割蒲,依靠這些水生動植物度過艱難的歲月。勞動人民祖祖輩輩依山傍湖,開闢小塊土地,過著極度困苦的生活。 宋徽宗統治時期,政府眼看梁山泊有利可圖,就強迫收歸“公有”。打漁採藕的農民,都要按船納稅。鄆州附近的農民,繳不起沉重的漁稅,他們結寨自保,與北宋政府展開針鋒相對的鬥爭。梁山農民起義的故事,在當代就有流傳。政和年間,在河北、山東地區,形成了以宋江等人領導的起義隊伍。宋江起義軍的聲勢是浩大的,“橫行河朔,轉掠十郡”,使北宋幾萬名官軍,不敢接近。

1119年,宋江起義軍活躍於京東西路。第二年,向東流動到京東東路。方勺《泊宅篇》中寫道:“京東賊宋江等出入青、齊、單、濮間”,宋朝派曾孝蘊作青州知州,鎮壓宋江起義。不久,宋江起義軍就從青州一帶南下到沂州,同沂州知州蔣園的武裝發生激戰。

1121年初,宋江起義軍從沂州轉向淮陽軍,史書上稱宋江為“淮南盜”。後來又向東挺進沭陽,與縣尉王師心率領的士兵進行了交鋒。宋江起義軍在淮南東路各州的廣大地域流動作戰。宋江的這種流動戰術,在人民群眾中發生廣泛的影響,給北宋建統治以嚴重的威脅。當宋江起義軍正在向南發展中,南方掀起了方臘領導的農民大起義。

1121年正月,北宋王朝派童貫率領官軍鎮壓方臘起義。在起義軍的奮勇抗擊下,官軍“相距累月,不能少挫其鋒”。但由於起義軍的力量分散,只是奪取州縣城池,沒有建立穩固的根據地。北宋政府集中十五萬大軍分兩路進兵,以重點兵力襲擊分散的起義軍。由於在戰場上力量對比懸殊,使起義軍遭到損失。宋徽宗幾次施展政治欺騙手段,陰謀“招安”,都被方臘嚴正拒絕。1121的四月,方臘和他的家屬及將領們三十多人被俘。方臘等被押送到汴京,英勇就義。分散在各地的方臘餘部,繼續戰鬥了近一年之久,一直到1122年,這次起義才最後失敗。

1121年四月方臘被俘犧牲後,宋徽宗就在同年五月,親自下令給鎮壓方臘起義班師的折可存,要他帶領部隊繼續去捕捉宋江。陝西省府谷縣出土的折可存墓誌中,明白地寫著:折可存接到宋徽宗“御筆捕草寇宋江”的命令之後,“不逾月繼獲。”這說明宋江是繼方臘之後被宋朝政府逮捕鎮壓的。

歷史上的宋江,與同長篇小說《水滸》裡的宋江迥然不同的。《水滸》的作者把宋江塑造成為投降派。因此,不能把歷史上的宋江和《水滸》中的宋江混為一談。


苦茶庵

看完我的回答大約需要3-4分鐘,希望您覺得值得,謝謝

《水滸傳》是一部小說,並非歷史真實故事,這一點大家都是十分清楚的。但是其實,北宋末年,宋江和他手下確實是有一段造反起義的故事的,可是對於這一段史實,由於官方的記錄過於簡單和粗糙,所以引發了許多的爭論,當然這也給了施耐庵(或是其他人)創作故事的空間。

歷史上真實的宋江起義是怎麼樣的呢?以下我簡單跟大家一起梳理一下。

淮南盜宋江等犯淮陽軍,遣將討捕,又犯京東(今山東),江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張叔夜招降之——摘自《宋史-徽宗紀》

以上可見宋江起義的特點,從淮南開始(並非源於山東),“流竄作案”(沒有常駐的大本營),知州張叔夜是招降主力(不幹高球、童貫等大官什麼事,一個知州就搞定了)。

宋江寇京東,侯蒙上書言:“江以三十六人橫行齊、魏,官軍數萬無敢抗者,其才必過人。今青溪盜起,不若赦江,使討方臘以自贖。”帝曰:“蒙居外不忘君,忠臣也。”命知東平府,未赴而卒。——摘自《宋史-侯蒙傳》

以上可以看出,宋江帶了三十六人(人數不多),官軍數萬人不敵(宋江軍團很有實力),侯蒙建議讓宋江去征討方臘,可是沒有施行。

宋江起河朔,轉略十郡,官軍莫敢嬰其鋒。聲言將至,叔夜使間者覘所向,賊徑趨海瀕,劫鉅舟十餘,載滷獲。於是募死士得千人,設伏近城,而出輕兵距海,誘之戰。先匿壯卒海旁,伺兵合,舉火焚其舟。賊聞之,皆無鬥志,伏兵乘之,擒其副賊,江乃降。——摘自《宋史-張叔夜傳》

以上大致介紹了宋江在張叔夜的計策下投降的經過,張叔夜的官職不高,可能在細節上有誇大自己功勞的修飾之詞,整個過程寫的還挺多曲折,不過宋江輸在張叔夜身上,應該不假。

上述史料羅列完了(確實就這麼多),結合其他的史料片段,我逐個解疑。

第一,宋江一夥不會有“梁山”式的根據地

上面我們提到了,宋江一夥是“流竄作案”,並沒有實際上的根據地。這是北宋時期,農民起義的普遍特點,哪裡有災民,哪裡就有暴亂的可能和暴亂的兵源,官軍來鎮壓後,打一槍換一個地方。

如果有一個類似梁山的根據地,那宋江一夥的性質就從“流寇”變成了公然的反政府武裝,很容易就成為官軍的眾矢之的(參見瓦崗寨的下場),如果是那樣的話,前來圍剿宋江一夥的就不是“張叔夜”這樣的小角色了。

第二,宋江的起義堅持了多久

大致的時間表是從宣和元年到宣和三年,大致兩到三年的時間。自古以來,農民起義能夠堅持三年的,少之又少,宋江一夥能夠力挺三年,已經非常值得炫耀了。

不過這很可能因為,北宋末年,北方的金朝給了大宋極大的壓力,大宋忙於應對,無暇他顧,再加上,宋江兵團的實力有限,前期可能根本沒得到朝廷的重視。

而且宋江兵團流竄起義的這個時間段,宣和二年,方臘在睦州幫源發動起義,並迅速擴張,連續攻下杭州、歙州等六州五十二縣,建立了完整的政權,朝廷的平寇精力可能都花在了方臘身上,根本顧不上宋江這樣的小角色。(平定方臘的就是小說裡被梁山好漢不斷調戲的童貫)

第三,宋江一夥有多少人

侯蒙上書說三十六人,很多野史,例如《宣和遺事》也這麼說,目前山東鄆城、梁山一帶還流傳著:“去時三十六,來時十八雙。若是少一人,誓死不還鄉”的兒歌。我覺得那肯定是叫得出名字的頭領級別的人物是三十六個人,當然這不是全部。

侯蒙說官軍數萬都沒打過,再加上,張叔夜的戰術中,還需要徵召千餘名死士誘戰,所以我估計宋江一夥的總人數規模應該也是數萬人。當然這個數字是沒得法精確計算的,因為宋江一夥流竄于山東各處之時,由於饑荒和難民數量激增,官軍圍剿等原因,宋江一夥的戰鬥人數應該是持續變化的,不過應當維持在萬餘人的數量上。

第四,宋江一夥有沒有帶兵徵方臘

宋江一夥的失利投降是在,宣和三年五月,而宣和三年四月,方臘的起義就失敗了,方臘一家被押往汴梁,八月被殺。按照這個時間表,宋江是沒有徵討方臘的可能了。

以上就是我簡單梳理的一些關於宋江的史實資料,不詳盡處,歡迎大家跟我探討。


你的關注就是對我最大的支持。


魚包歷史課

歷史上是有宋江這個人的,但是他帶隊的造反團,絕對沒有《水滸傳》之中描寫的厲害,客觀評價,應該算流寇吧

因為小說和戲曲的流傳,以宋江為首的梁山好漢深入人心,但是史料記載的,沒這麼誇張。

《宋史》當中關於宋江的,記載都很簡略,只有《宋史張叔夜傳》稍微多一點點。其中說的是,

宋江在河北開始造反,後來跑了很多地方,可能手下確實比較勇猛,所以一般的官吏都不是他的對手。

還有記載說明,宋江的造反小團隊,只有36人,並且他們居無定所,四處漂泊,沒有把梁山當根據地這回事兒

宋江帶領自己的小隊伍,在河北開始起義,很快就殺掠到了山東江蘇一帶,之後就一直到處流竄。這期間朝廷也注意到了這支小規模起義軍,他們人少,但是能力還不錯,官兵打也打不過,抓也抓不著。

後來朝廷想要招安,但是沒有成功。宋江帶人一路向南,只不過總是打敗仗。先是被忻州知州蔣園打敗,後來又被沐陽縣尉王師心打敗。最後宋江遇到了張叔夜,張叔夜在海州用計,“輕兵琚海誘之戰”,旁邊隱蔽了大量的兵卒,一舉打敗宋江起義軍,宋江帶人投降。

所以說啊,小說和戲曲的演繹有些誇張了,真實的宋江起義沒這麼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