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虛就吃六味地黃丸?錯!幫你徹底分清10種“地黃丸”的不同

現在彷彿一說到“腎虛”,比如腰腿疼痛,身上沒力,甚至尿頻尿急等等,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六味地黃丸,彷彿六味地黃丸是一種神藥,可以包治百病,只要有一些疑似“腎虛”的症狀,馬上就想要吃上一點。

在介紹藥物功效之前,我們必須要先了解一下腎陰虛和腎陽虛有什麼不同。

其實,腎陰虛和腎陽虛各有一些特定的症狀,我們只要將這些症狀與自身對照,便可大概瞭解自己到底是偏於腎陰虛還是偏於腎陽虛了。

腎陰虛常見的症狀——腰痠膝痛、頭昏耳鳴、失眠多夢、精洩夢遺、經少經閉、崩漏、形體消瘦、咽乾顴紅、潮熱盜汗、五心煩熱、溲黃便幹、舌紅少津、脈細數。

腎陽虛常見的症狀——腰膝痠軟而痛、男子陽痿早洩、女子宮寒不孕、久瀉不、完谷不化、五更洩瀉、小便清長、夜尿頻數、浮腫,腰以下為甚、面色黧黑無光澤、畏寒肢冷,下肢為甚、精神萎靡、面色蒼白,頭目眩暈、舌淡胖苔白,脈沉弱而遲。

在中醫領域,舌脈是一個很重要的診斷依據,腎陽虛的人舌質的顏色一定是偏淡紅、偏淡白或偏淡紫的;而腎陰虛的人不但沒有上述症狀,反而會有口燥咽乾、五心煩熱等虛熱的症狀,並且舌質的顏色一定是偏紅、深紅或者深紅紫,有了舌質顏色這一利器,大概也就能判斷得八九不離十了。

通俗的來說,陽虛則寒,陰虛則熱。但腎陰虛和腎陽虛也有一些共性的證候,比如腰膝痠軟,四肢乏力,只不過是腎陽虛在這方面更兼有四肢不溫,而腎陰虛則在這方面兼有五心煩熱;又比如性功能方面,都可能有遺精的症狀,只不過腎陰虛可能會出現陽強易舉或陽痿,而腎陽虛則是出現陽痿早洩。一般在臨床中來說,無論是腎陰虛還是腎陽虛,只要虛到一定程度了,就會陰損及陽,陽損及陰,也就是腎陽虛時間長了會有腎陰虛的症狀,腎陰虛時間久了也會有腎陽虛的症狀。

因此,在對待不同類型的腎虛時,我們的治法也大不相同,不可一概而論。另外,六味地黃丸也並不是“神藥”,不能包治百病,但是六味地黃丸有一個“大家族”,裡面的其他成員或許可以為大家的排憂解難。下面就來為大家盤點一下這些不同的“地黃丸”之間有什麼不同,在有著不同的症狀時該找那種“地黃丸”。

八味地黃丸

腎虛就吃六味地黃丸?錯!幫你徹底分清10種“地黃丸”的不同

八味地黃丸,又稱腎氣丸。是由醫聖張仲景所創,載於《金匱要略》中,處方由生地黃、山茱萸、山藥、澤瀉、茯苓、牡丹皮、桂枝、附子(炮)八味藥組成。

方中附子大辛大熱,溫陽補火;桂枝辛甘而溫,溫通陽氣,二藥相合,補腎陽,助氣化,共為君藥。重用乾地黃滋陰補腎生精,配伍山茱萸、山藥補肝養脾益精,陰生則陽長,同為臣藥。方中補陽藥少而滋陰藥多,可見其立方之旨,並非峻補元陽,乃在於微微生火,鼓舞腎氣,即取“少火生氣”之義。澤瀉、茯苓利水滲溼,配桂枝又善溫化痰飲;丹皮活血散瘀,伍桂枝則可調血分之滯,此三味寓瀉於補,俾邪去而補藥得力,並制諸滋陰藥礙溼之虞,俱為佐藥。諸藥合用,助陽之弱以化水,滋陰之虛以生氣,使腎陽振奮,氣化復常,則諸症自除。

本方主要針對腎陽不足證,用於緩解腰痛腳軟,身半以下常有冷感,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小便反多,入夜尤甚,陽痿早洩,舌淡而胖,脈虛弱,尺部沉細或沉弱而遲,以及痰飲,水腫,消渴,腳氣,轉胞等。

不過八味地黃丸原方的成藥在市面上比較難找到,日本漢方藥中或許能找到原方配伍的成藥,但是我們完全可以採用下面的這一種進行替代。

桂附地黃丸

宋代的陳師文等人在《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中對上面《金匱要略》中的八味腎氣丸做了改進,將桂枝改成了肉桂,生地黃改成了熟地黃,並且加大了肉桂和制附子的量,使該藥的藥效得到了提高。具體功效和適應症與八味腎氣丸沒什麼不同,也是針對腎陽虛,只是這種配伍可以有效緩解更嚴重的陽虛,但是,比較溫燥,很容易生熱上火,所以如果沒那麼“陽虛”的話,不應多吃。

現在市面上基本上都是這個版本的“八味地黃丸”,只是肉桂和附子的量沒有加大,和仲景的腎氣丸原方用量較為相似,功效和原方差別不大,所以可以作為八味腎氣丸的替代品服用。但是要注意控制用量,病症緩解就應該停藥,不要當做保健品一直服用,否則一定會出現新的問題。

六味地黃丸

終於介紹到我們最出名的六味地黃丸了。六味地黃丸實際上是宋代太醫錢乙在八味地黃丸的基礎上劃裁而來的,去掉了附子、桂枝兩味藥,其實最初的使用對象是小孩子,運用的是小兒“腎無實,必主虛”的病理特點,藥性相對來說比較平和。

方中重用熟地黃,滋陰補腎,填精益髓,為君藥。山萸肉補養肝腎,並能澀精;山藥補益脾陰,亦能固精,共為臣藥。三藥相配,滋養肝脾腎,稱為“三補”。但熟地黃的用量是山萸肉與山藥兩味之和,故以補腎陰為主,補其不足以治本。配伍澤瀉利溼洩濁,並防熟地黃之滋膩戀邪;牡丹皮清洩相火,並制山萸肉之溫澀;茯苓淡滲脾溼,並助山藥之健運。三藥為“三瀉”,滲溼濁,清虛熱,平其偏勝以治標,均為佐藥。六味合用,三補三瀉,其中補藥用量重於“瀉藥”,是以補為主;肝脾腎三陰並補,以補腎陰為主,這是本方的配伍特點。

所以劃重點啊朋友們,六味地黃丸針對的是腎陰虛!!!

腎陽虛的朋友們要吃上面兩種藥,不要亂吃六味地黃丸啊!

用於緩解頭暈耳鳴、腰膝痠軟、骨蒸潮熱、盜汗遺精、消渴、手心和腳心煩熱、口燥咽乾等。

金匱腎氣丸

腎虛就吃六味地黃丸?錯!幫你徹底分清10種“地黃丸”的不同

是的,雖然叫“金匱腎氣丸”,但是現在市面上常見的“金匱腎氣丸”並不是《金匱要略》中的“腎氣丸”原方,這個大家要注意區別。

這是南宋醫家嚴用和在“腎氣丸”的基礎上加入川牛膝(去蘆,酒浸)、車前子(酒蒸),並且將山藥炒用而成,收載於《嚴式計生方》中。

此方加入牛膝、車前子滋養腎水,並著重於強壯腰膝,可以做到陰陽雙補,但是主要還是“陰中求陽”,雖然可以並補,但是稍稍側重於補陽,因此適用於腎陰陽兩虛偏重於陽虛的朋友,也就是說上面腎陰虛的症狀也能見到,腎陽虛的症狀也有一些,並且特別是腰痠膝蓋疼明顯,那麼金匱腎氣丸很適合。

現在市面上的“金匱腎氣丸”多數都是這種配伍,而不是《金匱要略》中的原方——也就是我們上面介紹過的“八味腎氣丸”呦。

濟生腎氣丸

實際上這就是上面的“金匱腎氣丸”,只是現在市面上成藥的配伍有一些調整。

現在常見的“濟生腎氣丸”是在“金匱腎氣丸”的基礎上倍用茯苓,同時將生地黃換成了熟地黃,將桂枝換成了肉桂,並且車前子不經過鹽炙。

濟生腎氣丸和金匱腎氣丸的功效相似,只是多了利水消腫的功效,也就是說如果腎陽虛導致水溼內停,出現了腎虛水腫的時候,用濟生腎氣丸更加合適。

知柏地黃丸

腎虛就吃六味地黃丸?錯!幫你徹底分清10種“地黃丸”的不同

原名“滋陰八味丸”,出自明代張景嶽的《景嶽全書》,是在六味地黃丸的基礎上加入知母、黃柏兩位藥而成,加強了滋陰降火的功能。就是說如果腎陰虛到了一定程度,就會出現“上火”的症狀,這個火不是真正的“實火”,而是因為陰虛而成的“虛火”,但是表現出來的症狀和“上火”是相似的。比如說手足心熱、陣陣發熱、睡著時出汗、遺精。

麥味地黃丸

麥味地黃丸是在六味地黃丸的基礎上加入了麥冬、五味子兩味藥,針對的病證還是腎陰虛,而且可以更好地緩解更嚴重一些的陰虛。另外,這種配伍也可以緩解肺陰虛,比如說乾咳少痰甚至乾咳帶血,喘促不寧,口乾舌燥等。

杞菊地黃丸

杞菊地黃丸是在六味地黃丸的基礎上加入枸杞子和菊花,在緩解腎陰虛的基礎上對於養肝清肝也有著很好的效果,因此對於眼乾目澀、視物昏花甚至伴高血壓的朋友是不錯的選擇。

明目地黃丸

腎虛就吃六味地黃丸?錯!幫你徹底分清10種“地黃丸”的不同

明目地黃丸是在杞菊地黃丸的基礎上加入了當歸、白芍、蒺藜、煅石決明,與杞菊地黃丸的基本功效相似,只是養肝明目、滋養肝腎的能力更強了,適合老年人,特別是腎陰虛伴有目澀畏光,視物模糊,迎風流淚等症狀的時候。

歸芍地黃丸

歸芍地黃丸是在六味地黃丸的基礎上加入了當歸、芍藥,多了填精養血的功效,對於腎陰虛伴有頭暈,或者女生月經淋漓不盡等症狀的朋友有著很好的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