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仙人孫中山

嗨,大家好,前兩次回顧了毛蔣兩位大人物的青年時代:作為新媒體人的毛主席,禁慾先鋒蔣委員長。今天我們說說青年國父。

你現在看孫中山,自然想的是“國父”這種高處不勝寒的形象,可是孫也是從一個年輕人一步步變成一個雕像的。

就算是孫悟空,也不是一生下來就要造反、革玉皇大帝的命的,他也是嫌弼馬溫這個職位侮辱了他,走向了造反道路。孫中山走向革命,很大程度上是個就業和擇業的問題。

孫中山的成長經歷和教育經歷,在晚清是個非常罕見的情況。他雖然生在廣東鄉下,但在13歲他來到檀香山投奔他大哥孫眉,後來在檀香山、香港接受了正宗的西方現代教育,講英文,讀華盛頓、拿破崙的傳記。完全的洋派作風,所以青年時期孫中山回老家農村時,別人都背後稱其為“小番鬼”。

創業仙人孫中山

1901年,孫中山全家在檀香山的合影

畢業後,孫開了一家診所——中西藥局,以外科手術精湛而聞名,生意不錯。按此模式發展下去,孫中山很容易過兩年就混成了德藝雙馨的老西醫,再在市中心買個房,又是海歸學歷,眼瞅著就成了《歡樂頌》裡趙醫生那樣的偶像劇人物了,安安穩穩,奪好。

但是人和人的追求是不一樣的,安安穩穩掙點錢這種事,在孫中山眼裡怎麼看怎麼沒勁。他可不滿足於當個趙醫生的角色,如果說趙醫生是個都市暖男的話,那孫中山就是時代焚屍爐,他想改造國家,影響時代。所以他不太看重醫生的身份,想要參與政治。按現在勵志的說法,孫中山就是不滿足於庸碌的生活,努力的做更好的自己嘛。

創業仙人孫中山

中山很容易成為趙醫生一般的偶像劇暖男,有錢、有車、有房、有柔光。

創業仙人孫中山

中山說:不!

剛開始孫中山是想進軍體制內的,而且是信心滿滿的——哥哥我接受了這麼多的西方現代教育,英文這麼好,見識這麼多,大清國總該張開雙臂,給哥哥我一個又大又緊的擁抱吧!我怎麼著也得當個廣東省委書記的秘書吧。所以為了進軍體制內路線,還在學醫時,24歲的他就開始上書前駐美公使鄭藻如,把他的西方政治理念和這些官員竭力宣講一番:都是禁絕鴉片、創置學會、倡導農桑之類的意見,跟一個老老實實的公務員寫的申論一樣,與火爆的造反一點都不沾邊兒。儘管如此,鄭藻如看了後沒搭理他。

接著孫中山又上書當時的大買辦、西學大師鄭觀應,說的還是那套理念。鄭雖然表示認可,但並沒有幫他安置一個職位。

創業仙人孫中山

鄭觀應

孫中山處處碰壁,並不是因為孫沒本事。而是由於他的西方學歷根本在當時的大清國的人才體系裡不吃香!在當時的官場,人們只看重科舉出身,看你是否中過舉人、進士。留學生在大青國的價值體系中什麼都不是。他們要想贏得社會的地位,還得自斷經脈,重新學習四書五經,走科舉考試路線,才能混進入體制內。(1905年廢科舉後發生了一些變化)

大清國當時根本不信任留學生,別說孫中山了,就算是晚清最牛逼的兩個留學生——容閎、嚴復,也是一路吃癟。

容閎,最早的耶魯高材生,學成回來之後也是就業難,只是協辦一些洋務。後來容閎又帶領著一百多名幼童去耶魯學習,這些孩子學得很刻苦,但是受到督學的不待見。因為學得越好,就越浸染西方價值觀,和大清國的價值理念相牴觸。所以大清國怕這些學生異化,把這些學生中途召回。

創業仙人孫中山

容閎

嚴復,從小在福州船政學堂接受西方教育,後來又留學英國,回國之際已是名滿天下,成了當時著名的洋務專家。但就是因為沒有功名,受人歧視,不得不連續考了多年中國的科舉,真是可笑又可悲。

創業仙人孫中山

嚴復

所以在體制內走不通的孫中山,越來越傾向在社會上混。

孫中山和毛蔣二人的性格都不一樣,孫身上的遊俠、浪人氣質太濃,天生的社會大哥型人物,愛結交朋友。上學的時候,孫中山就好結交點不羈少年,當時孫有三個好朋友:陳少白、楊鶴齡、尤列。其中陳少白是孫的醫校同學,楊鶴齡、尤列二人是家裡有倆錢兒,放浪形骸,愛吹牛逼的主。他們四個人,當時被人合稱為“四大寇”。

他們哥四個,當時經常在楊鶴齡家的店裡面開爬梯,喝點酒就開始吹水,經常吹到沒邊兒,說點反動言論啥的。有次尤列指著孫中山就說:這廝像洪秀全!孫中山指著尤列說:丫是廣東省委書記遊志開!(當時廣東巡撫叫遊志開),就這麼吹吹打打的,日子就過去了,充滿了快活的氣氛。但是除了陳少白,另兩位都是浮誇人士,吹牛逼行,正事頂不了用,日後孫中山真的要造反時,哥倆都慫了。其中楊鶴齡直接躲起來了;尤列怕死,猶猶豫豫不敢參與。

創業仙人孫中山

四大寇合影,從左到右:楊鶴齡、孫中山、陳少白、尤列。這張照片後面的人叫關景良,他也是孫中山的醫校同學,但此君是個老實孩子,畢業後一直兢兢業業在香港行醫,直到孫中山在南京的中山陵都豎起來了,他還在香港行醫。

其實年輕人愛吹這種牛逼的人多了去了,誰還當真的啊。可就是孫中山軸,他把這個事當真了。為此,孫中山把開診所辛辛苦苦掙的錢,都用來結交朋友上了,結交啥朋友?江湖兒女!

從開診所起,孫中山就開始結交社團黑幫了。這幫混社會的人更是浮誇,一天天嗚嗚渣渣,喊打喊殺的。今兒我給你引見個什麼哥,明兒帶你見個哪個大佬,一頓胡吃海吹。大哥都給面兒了,這飯錢、菸酒錢總該你請吧,都是江湖兒女,我們豪爽的中山君怎會是不上道的人呢?每回都是一馬當先,搶先刷卡買單。久而久之,這群社會人就把孫中山當凱子了,一起玩弄他的錢袋子,天天騙他大撒幣。

創業仙人孫中山

創業仙人孫中山

江湖規矩多,遍地是大哥。當時在江湖上混,你得知道這些切口,要不別人把你當棒槌。出處:不告訴你。

比如有一次,孫中山有次認識一個所謂的香港三點會大佬。大佬說這片都是他罩著的,不信的話孫中山可以去附近的大茶樓去看看,這要你一進去,我的小弟都會站起來。孫中山去了十幾次,每次都是一進門,裡面呼啦啦站起來百十號弟兄,孫中山大呼爽快!每次都是一高興,大手一揮,把百十號小弟的茶錢全買單了。其實,這是個騙局,這些馬仔都是那個大佬顧來的,每次的茶錢都是老闆和大佬二一添作五給分了……(詳見《孫中山年譜長編》,上冊,p88)。隔著書本的我,都能感受到那個大佬騙局得逞後的奸笑。

創業仙人孫中山

診所破產之後,1894年,28歲的孫中山作出了投奔體制的最後嘗試——上書李鴻章。為了寫這個請願書,孫中山找了精通古文的陳少白進行修辭修改,然後專門從廣東跑到天津去上書李鴻章。

在自薦信裡孫這樣寫道:“幼嘗遊學外洋,於泰西之語言文字,政治禮俗,天際地輿之學,格物化學之理,皆略有所窺,而尤留心於其富國強兵之道,化民俗之規……”天文地理啥都會,治國強兵樣樣通,簡直一諸葛亮啊。

李鴻章是很欣賞洋務人才的,要擱平常沒準就見一眼孫了,但是那時候正是甲午戰爭快開戰的節骨眼了,李鴻章根本沒有時間和心情去見他!感到受辱的孫,從此斷了進入體制內的念想,這就是命運啊!

超級人才是一個能量體,大家可以把他們想象成一個滾燙的、流動的岩漿。而他們所處的社會地位和工作職位就像一個容器。如果這個容器,能完美的將他們裝下,他們就會平靜下來,穩定的發光發熱。要是這個容器容不下他們,他們就會四溢出來,所經過之地烈火叢生。黃巢、宋江、李自成都是溢出來的能量。

創業仙人孫中山

黃巢

錢也沒了,醫生也當不了了,體制內也混不進去了,同時大清國也被日本打的節節敗退。個人際遇和國家動盪混合在一起,性格激烈的孫中山,一咬牙,一跺腳,丟!幹他老母!你們體制內容不下我,那我就創業!但是哥們我創業可不滿足於只賺點小錢,幹就幹票大的。創什麼事業呢?——造反。

搞過創業的都知道,創業嘛需要三要素:1項目故事 2團隊 3啟動資金。假如你是個投資人,收到青年孫中山在1894年的bp時,你會看到以下的創業介紹:

團隊:孫中山的倆三同學和個把發小——孫中山(破產醫生)、鄭士良(會黨成員)、陳少白(輟學醫學生)、陸皓東(發小)。

項目故事:造反。

資金:零

這個項目雖然乍一看有著兩分大膽,八分唐突的衝擊力。但細細品來略顯浮誇,缺乏細節規劃,怎麼看怎麼經不起推敲。

那麼這個破產後再創業的孫醫生,他會成功嗎?

下次再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