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小剛口中的“燈爺”全國有好幾萬,80%竟來自河南這個縣

冯小刚口中的“灯爷”全国有好几万,80%竟来自河南这个县

謀生

河南燈光師的根在許昌鄢陵,大本營卻在北京沙河鎮,這是一個位於北京北五環外的小鎮,從北京西坐地鐵出發的話,最快捷的方式是倒四趟地鐵,在昌平線鞏華城站下車,再打一段出租,就到了這個從外表上看與其他北京郊區無異的鎮子。

北京的影視文化圈基本都集中在東部和北部,北部就是指沙河鎮,在這個河南燈光師聚集的鎮子裡,據不完全統計,大概有2000人以"燈光"為生。

49歲的魯快長就是眾多燈光師中的一員。1987年,魯快長到平頂山煤礦工作,1990年前後國內湧現打工潮,上北京、下廣州、闖上海成為當時的潮流,有一次回到鄢陵張北村老家,魯快長聽老鄉說在北京做群眾演員,一天能掙30塊錢,與在煤礦上班的八九百元月薪相比顯然輕鬆不少。於是魯快長就成為駐紮在北京電影製片廠附近的群演之一,跑龍套、搬道具、做廠工,魯快長就這樣一頭扎進影視圈。

一次偶然的機會,魯快長認識了北影廠燈光師張來福,"張老師是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二批燈光師,拍樣板戲的年代就開始做燈光師了,我一直跟著他做助理。"魯快長介紹,燈光師團隊一般分為小助、大助和燈光師,一開始接觸這個行業都是從扛燈、拉線的小助做起。"這個東西並不難,跟著師傅,讓幹什麼幹什麼就行了。"1994年左右,魯快長在北京能拿到1500元的月薪,"這在當時算是高薪了,就是挺累,不過也不算啥,咱河南人實在,又能吃苦。幹好活,跟著師傅學技術就行,先做人後做事,這是師傅教給我們的重點"。

與魯快長的誤打誤撞相比,同是鄢陵人的陳鐵佔的北漂遭遇就有些"置之死地而後生"了。今年47歲的陳鐵佔是1996年到北京的,1994年,鄢陵第一個燈光師邢建偉回鄉後,老家人看到他幹出了點名堂,也想著跟著幹這行。陳鐵佔揣著300元錢到北京闖蕩。舉目無親,躲著查暫住證的人走成為陳鐵佔最深的記憶,"付完房租就剩150元了,我就是靠這些錢在北京生存了下來"。陳鐵佔從場務、道具工幹起,1997年,陳鐵佔加入電視劇《珍珠翡翠白玉湯》劇組,以月薪900元工作了三個月,"這才度過危機,曾經最困難的時候三天就吃了倆饅頭"。

2004年,陳鐵佔正式接觸燈光師,2005年在橫店拍了一部謝君豪主演的合拍劇《鐵血蓮花》,這才正式在燈光師行業中穩定下來,陳鐵佔說:"當時劇組好多工作人員都來自港臺,內地工作人員都聽不懂粵語,但我有點語言優勢,能聽懂60%,就被調去學習燈光知識,也吸收了港臺先進的經驗,在那一段時間我的知識儲備才算突飛猛進。"

冯小刚口中的“灯爷”全国有好几万,80%竟来自河南这个县

接棒

在很多人心中都有這兩個疑問,為什麼國內80%的燈光師都是河南人?為什麼又大多是河南鄢陵人?

據公開資料顯示,2013年,邢建偉月薪就已達到十萬元。看到邢建偉成功,鄢陵人也紛紛效仿,魯快長介紹,鄢陵的燈光師以張橋鄉老張橋鎮張北村的人居多,都是親戚帶親戚,兄弟帶兄弟出來的。來北京後,北京電影製片廠、青年電影製片廠、科學教育製片廠等都在北三環附近,所以第一批河南燈光師的聚集點就在北三環附近,後來北京房價蹭蹭上漲,就往四環搬遷。"可以說,燈光師是被北京房價逼到沙河鎮的,如果房價再上漲,我們可能就得往北六環外搬了。"魯快長苦笑道。

燈光師這個職業雖然入門簡單,但要是上道挺難。2011年,魯快長已有做獨立燈光師的資格了,當時他認識了圈內有名的攝影師張遠,魯快長坦言是張遠把自己直接帶到燈光師的位置上。"張老師是電影學院科班出身,我跟著他學了不少光的作用,對環境氛圍的烘托,膠片曝光、反差等理論知識。"魯快長說,"做燈光師說容易也容易,跟著師傅讓幹啥幹啥就行,但要想真正提升也很難,要懂電,多大的電流合適,多大的線帶多大的燈,功率多少合適。另外還要懂美術,攝影師進一個場景,燈光師腦子裡就得有畫面、有構圖,打完光這個畫面是什麼樣的心裡得有數。再往深裡說,燈光師還要理解導演的意圖,導演需要什麼,劇情需要怎樣的光線烘托,都必須和導演、攝影師進行溝通。"

鄢陵人一邊吃苦耐勞幹著體力活,一邊在實踐中努力學習理論知識來提升自己,但當時燈光師這個職業依然被人們視為苦力。"很多老字輩的燈光師都是北京人,但從事影視業的北京年輕人不願意幹,慢慢地,河南人就把‘燈光師’這個職業接過來了。"魯快長說。

46歲的燈光師司心願介紹,1997年左右,河南人就基本壟斷了燈光師這個行當,比如陳凱歌的《霸王別姬》、李連杰的一系列電影基本全程參與。"因為是香港班底的電影,多多少少會影響咱們的思維,會無形之中影響做燈光師的思路。因為我們專業知識貧乏,所以會自己買書,現在也在看,需要接觸國外一些先進的理念。只有理論的東西跟上之後,實踐過程中才會大膽地去創新,沒有理論你只能去模仿。"

和攝影師曹鬱合作多年的燈光師孫志功也表示,鄢陵人特別能吃苦耐勞,逐步在劇組站穩腳跟,這也是許許多多的鄢陵人經過多年奮鬥共同努力的局面,"大家默默無聞的奮鬥,值得所有人尊重"。

冯小刚口中的“灯爷”全国有好几万,80%竟来自河南这个县

成就

影視圈是一個容易出奇跡的地方,只要努力能幹,就會獲得成功。

孫志功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2009年,孫志功和曹鬱開始合作,連續拍攝了《愛出色》《萬有引力》《匹夫》《無問西東》《九層妖塔》《擺渡人》《妖貓傳》等影片,最近剛完成管虎新作《八佰》的拍攝。孫志功表示,和大多數人一樣,當時幹燈光師只是為了有口飯吃,現在已經成了一生要追求的事業,內心也真正喜歡上了這個行業。說起曹鬱,孫志功介紹,自己是和他一起拍廣告時認識的,曹鬱是一個技術控,對光影的要求特別苛刻。"對我來說,要不斷地提高自己,才能滿足曹鬱對影調的構思,以及在畫面中充分的表達。"

魯快長介紹,范冰冰的御用燈光師曹超民也是鄢陵縣張北村人,拍完電視劇《武媚娘傳奇》,范冰冰就指定曹超民做自己的燈光師了。陳鐵佔在正式擔任燈光師後,和師傅合作拍攝了經典電視劇《重案六組》,還有梁冠華版的《神探狄仁傑》系列。

如何把演員拍美呢?這就需要把光做得特別柔和,打燈時在前面布很多柔光片,一層層效果下來,燈打出來後的效果就跟無影燈一樣,會把演員的臉打得特別柔美。那麼戶外夜景又如何布光呢?陳鐵佔講了一個和香港劇組合作的故事。當時有一場夜戲,背景是大山,從鏡頭裡來看,主畫面後面顯得黑黝黝一片,效果不好,這時候香港燈光師就讓內地工作人員打個"空氣燈",但內地工作人員並不知道這個說法,後來經過溝通,才知道所謂"空氣燈"就是用兩盞大功率的燈往天上打,這樣做出來的光,從鏡頭中看既能把背景照亮,光線又顯得不會很生硬。"鄢陵燈光師就這麼著,一邊幹活,一邊揣摩,慢慢地就把港臺那套燈光知識學到手了。"陳鐵佔說。

作為一名燈光師,即使技術再嫻熟,在圈內也只能出賣勞動為生。前不久,導演馮小剛說了一番話,"在劇組中,除了主創,其他都是民工"就話糙理不糙地道出了現狀。在劇組通過雙手掌握"燈光大權"的同時,河南燈光師也在醞釀著自己的生意經,因為每個劇組都需要耗費大筆經費從租賃公司租用燈光、攝影、錄音等資源,那為何不自己成立影視設備租賃公司呢?2007年,陳鐵佔從銀行貸款49萬,又借了40多萬,買了第一批燈光設備,當時家裡人很不理解,因為別人在北京奮鬥都往家裡拿錢,他不但不拿錢,還要借親戚的錢。只是陳鐵佔這次和剛來北京一樣,再次面臨生存危機,2007年11月,他買了第一批燈,2008年頭髮全白。"我沒有團隊,單打獨鬥,2008年回款30多萬,三年把所有的欠款都還清了。最多的時候一個月幹了28天,2010年,我買了人生中的第一輛車。"陳鐵佔不無唏噓地說。

1988年出生的邢金峰算是河南燈光師中的後輩,2011年入行,2015年以3萬塊錢起步做起了影視器材公司,3年後,公司固定資產將近1000萬。談到盈利模式,邢金峰說:"主要是靠器材出租,電視劇按月計,廣告按天算,再加上團隊的報酬,目前我的團隊是一個燈光師、一個大助和五個小助。以前的燈光師靠出賣勞動力,現在年輕一代在靠技術的基礎上還要靠租賃器材。"

冯小刚口中的“灯爷”全国有好几万,80%竟来自河南这个县

河南燈光師孫志功(右一)和導演陳凱歌、攝影師曹鬱在電影《妖貓傳》拍攝現場(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隱憂

談到現在燈光師的收入現狀,司心願介紹,自己不開公司的成熟燈光師年收入在10萬-20萬。目前燈光師行業的現狀是,雖然人數眾多,但形神都比較散,大家沒有形成凝聚力,也沒有推出統一的成形產品,都是你幹你的,我幹我的。"曾經有一個項目,我跟對方談好了48萬,結果都快籤合同了,被另一家燈光公司以26萬的價格撬走了。"魯快長說,"沒有一個成形的行業規範制度成為目前制約燈光師行業發展的重要因素。"

熬夜是國內影視從業者的常態,在燈光師上更顯得淋漓盡致,邢金峰透露,在國內拍戲,基本上都是整夜整夜的熬,燈光師要在演員到場前把現場光源佈置好,拍完後還要裝卸設備,基本上是到場最早,走得最晚的那一批。魯快長認為燈光師是一個高危職業,很多時候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雖然多數劇組會為燈光師買安全保險,但也不能完全保障到位,之前也遇到過拍完戲拿不到錢,拖欠薪金的情況。目前很多河南燈光師就揣摩著成立一個類似於好萊塢工會性質的燈光師協會,成立各種規章制度,對燈光師行業進行規範管理。

冯小刚口中的“灯爷”全国有好几万,80%竟来自河南这个县

孫志功和曹鬱在《妖貓傳》現場討論光影佈置(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轉型

經歷過兩次事業上破釜沉舟的陳鐵佔最近又有了新煩惱,這與他還欠銀行貸款無關,而是陷入了迷茫期,目前也算得上家大業大,但陳鐵佔不知道怎麼管理公司,他想找一個懂管理的人來打理公司。"畢竟以後年齡大了,熬夜熬不了了,公司上的事情由於文化程度限制有很大困擾。"

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的問題也出現在了燈光師行業。

對於父親的困擾,25歲的陳穎聰倒顯得很冷靜,因為在年輕人看來,燈光師是出賣勞動力,影視器材租賃行業的設備更新換代又特別快。鄭州工學院計算機專業畢業的陳穎聰剛開始是想往IT行業發展,後來父親年紀大了,家業需要人來打理,陳穎聰就和妻子田濛濛一起辭了工作,和父親一起共同努力。對於以後的發展,陳穎聰表示,無論影視器材租賃現在能掙多少錢,回報是越來越少的,"我現在想的就是目前用這種方式掙錢,再把錢投資到其他領域看是否能夠產生效益"。

邢金峰試圖往全產業鏈上發展,但目前還是嘗試,只是器材公司不太好做已經成為共識,產業發展也已經到了瓶頸期,雖然單靠技術,邢金峰就已能達到年薪百萬,但他還是嘗試著做點兒更大的事。他說:"現在國內的影視器材租賃公司有四五百家,影視產業發展到一定程度上,小規模公司會被逐步淘汰。我在北京看上了兩個實景棚,覺得這個行業前景還不錯,一個成熟的實景棚需要做防塵、隔音、降溫、取暖、消防,交通還要便利。如果實景棚做起來,周圍是不是還可以建飯店、旅館、超市?這種一榮俱榮的全產業鏈拼的就是服務。"

那麼回鄢陵怎樣?在經歷過"總把他鄉當故鄉"的創業拼搏後,很多成功者都選擇回鄉發展。據報道,目前鄢陵縣從事燈光師行業的有不下2萬人,鄢陵縣官方也計劃建造一個漢魏風情園的影視基地。不過燈光師們苦惱的更多是技術問題。

冯小刚口中的“灯爷”全国有好几万,80%竟来自河南这个县

"建造一座影視基地的想法不錯,但目前北京和橫店的影視基地及配套已經成熟,河南也有中原影視城和焦作影視城。另外,鄢陵的山水景觀很少,這在影視拍攝上是很大的短板,建造一座影視城耗資巨大,建成之後如何招徠客戶,如何彌補自身的不足?這都是實際要考慮的問題。"

這個行業的未來究竟如何?他們都不好說,試探性地走一步算一步成為大家心照不宣的選擇。

苦與樂並行,機遇與危機共存,河南燈光師就在這種狀態中一路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