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五帝之首

黃帝

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

古華夏部落聯盟首領,中國遠古時代華夏民族的共主。

黃帝——五帝之首

黃帝像

五帝之首 。被尊為中華“人文初祖”。據說他是少典與附寶之子,本姓公孫,後改姬姓,故稱姬軒轅。居軒轅之丘(今河南新鄭),號軒轅氏,建都於有熊(黃帝的部落名,並非國家,位於今河南省新鄭市境內)。

大約公元前2856年前,在今河南省新鄭市區北關的軒轅丘有個龍圖騰的部落,其首領名叫 少典。少典是伏羲和 女媧 的直系後裔,他的夫人有二:一是任姒(女登),二是附寶,她們是姐妹,是有蟜氏之女亦稱有熊氏。也有人稱之為“帝鴻氏”。 史載黃帝因有土德之瑞,故號黃帝。

黃帝以統一華夏部落與征服東夷、九黎族而統一中華的偉績載入史冊。黃帝在位期間,播百穀草木,大力發展生產,始製衣冠、建舟車、制音律、創醫學等 .

炎黃二帝是同父異母兄弟。黃帝是少典與附寶所生,炎帝是少典與任姒所生。附寶、任姒均為有礄氏女。這個龍圖騰的國家,是華族始祖伏羲與女媧直系家族,其部落為有熊。從秦漢以後,沒人知曉"熊"字的真正含義了。

黃帝二十五子,得姓者十四人

黃帝逝世後葬於橋山(陝西省延安府黃陵縣橋山)其孫高陽立,即顓頊帝。

顓頊死後,黃帝曾孫高辛立,即帝嚳。

嚳死,子放勳立,即堯。

堯死,舜立,舜是顓頊的六世孫。

黃帝,顓頊,嚳,堯,舜即是五帝。

所以說黃帝是五帝之首。

五帝有兩個含義:第一種含義是人物合稱,指上古時代中國傳說中的五位部落首領。主要有三種說法:

第一說指黃帝、顓頊(zhuān xū)、帝嚳(kù)、堯、舜。

第二種說法指大皞(伏羲)、炎帝、黃帝、少皞(少昊)、顓頊。

第三種說法指少昊(皞)、顓頊、高辛(帝嚳)、堯、舜。

本文選取第一種說法;

據公認說:黃帝即位於公元前2697年,道家把這一年作為道曆元年。農曆三月初三,全國很多地方三月三民間都要舉行廟會,各地叫法不同,但是最早都是為了給黃帝慶祝生日。軒轅黃帝的誕辰是農曆三月初三,即上巳節,是漢族水邊飲宴、郊外遊春的節日。中國自古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自春秋戰國時期民間就有三月三拜軒轅的活動。(但也有說四月二十四)傳說黃帝一生下來,就顯得異常的神靈。生下沒多久,便能說話。到了15歲,已經無所不通了。

黃帝——五帝之首

中學歷史人教版皇帝像

公元前2697年20歲的黃帝繼承了有熊國君的王位。因他發明了軒冕,故稱之為軒轅。又因他以土德稱王,土色為黃,故稱作黃帝

黃帝有四妃十嬪。

正妃為西陵氏,名嫘祖,她教人民養蠶縲絲,織出絲綢做衣裳,故有“先蠶”的稱號。

次妃方雷氏女,名女節。,

次妃彤魚氏女,次妃名嫫母。雖班位在三人中最下,長相醜陋,但德行高尚,深受黃帝敬重。

黃帝共有二十五個兒子,其中十四人被分封得姓。

這十四人共得到十二個姓,它們是:姬、酉、祁、己、滕、葴、任、荀、僖、姞、儇、衣。另外,青陽、蒼林與姬同姓。而少昊(己姓)、顓頊(次子昌意之子)、帝嚳(長子之孫)、唐堯(長子玄孫)、虞舜(次子八代孫),以及夏朝、商朝(子姓)、周朝的君主都是黃帝的子孫。後來的五帝少昊、顓頊、堯、舜、禹以及夏禹、商族的祖先、周族的祖先等,都是黃帝的後裔,這些後裔都繼承了姬姓,他的後代周武王(姬發)建立了周朝;在西周初年周武王(姬發)大封諸侯時,其中姬姓國就有53個,這些姬姓國的後代多數改以國名、封邑名以及祖父名、號為姓,姬姓反而不多了。加上唐代的時候為了避李隆基的諱,把姬姓改為周姓。這樣一來,雖然姬姓曾是很大的姓,但今天卻已經不多見了。。姬姓在大陸和臺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

黃帝部落在姬水(陝西武功漆水河)慢慢壯大。炎帝部落在姜水慢慢形成規模。成而異德,故黃帝為姬,炎帝為姜。二帝用師以相濟也,異德之故也。”這是中國歷史最早記載炎帝、黃帝誕生地的史料。後來,兩個部落爭奪領地,展開阪泉之戰,黃帝打敗了炎帝,兩個部落漸漸融合成華夏族,華夏族在漢朝以後稱為漢人,唐朝以後又稱為唐人。炎帝和黃帝也是中國文化、技術的始祖,傳說他們以及他們的臣子、後代創造了上古幾乎所有重要的發明。

黃帝——五帝之首

黃帝座像

根據中國史書的記載,他在炎帝之後,統一了中國各部落。他推算曆法;教導百姓播種五穀;興文字;作干支,制樂器,創醫學。紀時:帝使大撓作甲子,以十天干配合十二地支以紀時沿用至今農曆(甲子、乙丑以至癸亥,共六十年為一週期),即道教之六十元辰。

數學:隸首作數,定度量衡之制。

軍隊:風后衍握奇圖,始制陣法。

音樂:伶倫取谷之竹以作簫管,定五音十二律,合於今日。

衣服:元妃嫘祖始養蠶以絲製衣服。

醫藥:與岐伯討論病理,作《黃帝內經》。

文字:倉頡始制文字,具六書之法。

鑄鼎:在荊山(在今天河南三門峽靈寶)鑄鼎,分華夏為九州

其他:舟車、弓矢、房屋等之發明。

黃帝陵有兩個,一個是位於陝西延安的橋山黃帝陵,為黃帝衣冠冢。另一個是位於河南三門峽的荊山黃帝陵。

黃帝——五帝之首

黃帝陵

橋山黃帝陵,是華夏民族始祖黃帝軒轅氏的陵墓,相傳黃帝得道昇天,故此陵墓為衣冠冢。位於陝西黃陵縣城北橋山;1961年,國務院公佈為全國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編為“古墓葬第一號”,號稱“天下第一陵”。黃帝陵古稱“橋陵”,為中國曆代帝王和著名人士祭祀黃帝的場所。

據記載,最早舉行祭祀黃帝始於公元前442年,漢武帝大祭更是推向了歷史的第一個高潮,自唐大曆五年(770年)建廟祀典以來,一直是歷代王朝舉行國家大典的場所。

近代孫中山曾親自書寫祭文,國共合作時期毛主席親題寫祭文,蔣介石題詞,促成國共合作。

每年的清明節祭祀黃帝大典已經成為“中華第一大典”,成為海內外炎黃子孫的共同瞻仰和祭祀黃帝的場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