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知道的自戀的乾隆大帝

公元1735年,鐵面皇帝雍正在北京病死。24歲的愛新覺羅弘曆登上皇位,次年改年號乾隆。他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十全老人”。

我們不知道的自戀的乾隆大帝

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我們所崇敬的大帝,大約有這麼幾位: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成吉思汗等人。雖然他們的皇帝生涯都有大大小小的錯誤,但他們的文治武功都替中國大地吹響了進步的號角。而我們今天的主角—乾隆,在他六十年(1795禪讓嘉慶帝)皇帝生涯中,最讓他自豪的就是他自詡的“十全武功”。

“十全武功”指的是乾隆時期的一些軍事行動,分別是:兩次平定準噶爾部、鎮壓回部霍集佔、兩次大小金川之戰、靖臺灣、降緬甸、敗安南、兩次受降廓爾喀(今尼泊爾)。從文字上看,乾隆帝的業績真的直追他的前輩皇帝們,但是事實真是如此麼?

我們以與廓爾喀(尼泊爾)的戰爭為例。1781年(乾隆四十六年),藏族領袖班禪爾德尼在北京病死,廓爾喀在舍瑪爾巴的挑撥下進軍西藏,當時的駐藏大臣保泰懼戰,致使廓爾喀兵在無阻礙的情況下大肆掠奪扎什倫布寺,達賴和班禪急速向清朝請援,乾隆帝在重責駐藏大臣保泰後,隨即派遣福康安為將軍,海蘭察為參贊,從索倫部落調兵兩千人,金川土屯兵五千人反擊廓爾喀。我們知道,清朝最著名的就是康乾盛世,這時候的清王朝雖然已經如午後的太陽,開始緩緩下落,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它依舊是世界上強大的國家之一。很快,福康安所率領的軍隊就將廓爾喀兵趕出西藏。廓爾喀請求議和,但清軍置之不理,依舊向廓爾喀本土進攻,這時戰爭以有保衛國土的正義戰爭演變為了侵略戰爭。清軍在距離廓爾喀國度陽布(加德滿都)僅一日路程時遭遇了廓爾喀兵的堅決抵抗致使損失慘重。進軍國度的希望變得微乎其微,而且當時已到八月底,大雪封山,全軍都處在一種後援不濟的危險境地,因而最終接受了廓爾喀的議和。

我們可以看到,在戰爭的前期,清軍勢如破竹,迅速擊敗了廓爾喀兵。但是勝利並沒有讓我們偉大的乾隆帝滿足,他指揮軍隊繼續進軍,但是卻沒有做好相應的準備,因而在廓爾喀遭遇敗戰。雖然戰爭的結局依舊是清朝以勝利者的姿態議定合約,但從戰爭本身來說,這是一次失敗的戰爭。因此,這“一全”不免讓人唏噓。至於其他幾全更多的是乾隆帝為了看齊他的祖父康熙大帝而主動挑起的一些戰爭,耗費了清王朝的大量國力。雖然客觀上起到了鞏固疆域的作用,但大部分是過大於功。而乾隆帝因何可以如此“任性”,歸根到底還是他有個好爺爺(康熙)和好爹(雍正)為他打下了堅實的基業,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富二代”。

以上只是從乾隆帝的武功方面來評述,從乾隆帝的整個皇帝生涯來看,其功績可以大體擔當“十全”。古代帝王往往不自評,等後世人分說。而乾隆帝在世時親自撰寫《十全記》,並以四族文字刻碑於布達拉宮前,不可不謂之“自戀”。


分享到:


相關文章: